分卷阅读122
语几句。 崔南轩眉头轻蹙,淡淡扫一脸期待敬慕的陈葵几人一眼,转身步下石桥。几个长随打扮的人不知从哪个角落里钻出来,簇拥着他离去。 他们一行人直接出了姚家大门不见了,生员们还站在原地望着门口的方向发怔。 微风轻拂,树影婆娑,刚才的优雅风流仿佛只是他们刹那间的幻觉。 傅云英目不斜视,抬脚从窃窃私语的赵琪和赵叔琬身边走过。 傅云启眨眨眼睛,下意识跟着迈腿,亦步亦趋紧跟着她。 最前面的陈葵恍然回神,回头和众位生员相视一笑。 “虽未能说得上话,能一堵崔侍郎风采,也是我们三生有幸啊。” ………… 姚文达和赵师爷正在吵架。 靠着松软大引枕而坐的姚文达气喘如牛,面色发白,指着赵师爷含含糊糊说着什么,不必听就知道不是什么客气好话。 赵师爷坐在病榻前吃茶,头也不抬,一句句顶回去,声如洪钟,中气十足。 姚文达气得倒仰。 走到门口的陈葵等人面面相觑,进也不是,不进也不是。 他们好像是来探病的吧?赵师爷怎么和病人吵起来了…… 众人心中暗暗发苦,这要是把姚学台气出个好歹来,姚家人应该不会找他们赔命吧? “来了,进来!” 理直气壮激怒病人的赵师爷听到生员们的嘀咕声,扭头朝陈葵招手。 陈葵收起脸上的不赞同之色,走了进去。 生员们嘘寒问暖,态度恭敬。 后辈在场,姚文达神色略缓和了一些,和陈葵说了几句话,不知怎么又不耐烦了,摇手哄他们出去。 陈葵素知姚文达的脾性,倒也镇定,“万望学台好生保养。” 一行人又退了出来。 赵琪拿我行我素的赵叔琬没办法,把她拉到一边,劝她回去:“我们一群半大后生在这儿,你一个女孩子凑什么热闹?仔细堂姑姑骂你!姑母为人严厉,你好好跟着姑母学画,别当还是在家里,人人都让着你。” 赵叔琬皱眉说:“表兄看到崔侍郎之后就把我和八哥给忘了,我怎么回去?原本说好一起去裱画铺买鹅溪绢的,堂姑姑的画要装裱,表兄说要亲自帮堂姑姑选花样,他不在,我和八哥不好做主。” “下次去不就行了?”听了她的话,赵琪暗暗松口气,他还以为赵叔琬是为了接近傅云才故意留下来的,“你和八弟先回范府,崔侍郎是京官,表兄身为地方官,自然要听他差遣,难道表兄还能为了你和八弟撇下他不成?” 赵叔琬撅起嘴巴,有意无意瞥一眼傅云英,似乎不想就走,赵八郎扯扯她的衣袖连声催促,她一跺脚,气冲冲离去。 “哟!”傅云启怪模怪样叫一声,凑到傅云英身边,“赵家小姐好大的脾气!英姐,你以后小心点,她老瞪你。” 傅云英没理他,撇下众人,找到姚家老仆,“请的是哪位郎中为姚翁看脉?” 老仆回道:“劳小相公挂心,托令兄的福,昨日张道长亲自过来给我们老爷诊脉,留下张方子,今天药抓回来,老爷吃了两剂药,精神比前几日瞧着要好。” 姚文达时常卧病,傅云章临行前托仆人照应姚家,一应柴米油盐生活所需代为采买,姚文达从不收治下分文,但心中认定他是自己的学生,便没和他客气。傅云英受傅云章嘱咐,搬来武昌府后,人虽未来,也三五不时着家仆过来看视。姚家老仆知道她是傅云章的弟弟,对她很是感激。 “那位崔大人……”傅云英话锋一转,漫不经心问,“是几时来的?” 老仆脸色变了变,探头左顾右盼,压低声音说:“老爷刚刚嘱咐过我,让我和小相公说一声,京中出了大变故,小相公记得去信提醒二少爷,进京以后,千万莫要前去拜望沈阁老!” 他顿了一下,弯腰说:“刚刚那位崔大人就是罢官了的,他可是侍郎老爷,官帽说摘就摘。这官老爷啊,不是那么好做的。” 傅云英神色不变,点头应下。 同安二十年的前三甲,状元姚文达被排挤出翰林院,挂了个提督学政之名,却处处受沈家掣肘,无法插手湖广学政之事。榜眼的仕途更为坎坷,早已不知身在何方。 当年的同榜进士云散四处,有的默默无闻,有的已经离世,有的闲云野鹤,有的连遭打击一蹶不振。 现在平步青云,大有成为沈介溪左膀右臂势头的探花郎崔南轩也折戟沉沙,罢官归乡。 官场局势瞬息万变,犹如航行海中,前一刻还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转瞬间惊天骇浪,船毁人亡。 ………… 从姚家出来,赵师爷径自带着傅云启和傅云英去贡院街,生员们要返回江城书院,赵琪急着往范府去打听崔南轩南下的原因。 大家拱手作别,各自散了。 “有把握得第一吗?” 回到家中,丫头们奉上温茶,赵师爷撩起道袍衣角,端坐于正堂前,劈头就问。 傅云启瞠目结舌,惊出一身冷汗,意识到赵师爷不是在问自己,偷偷瞟一眼傅云英。 幸好不是在问他。 傅云英接过茶盏送到赵师爷面前,道:“老师不是教我要戒骄戒躁么?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不若别人多矣。” 赵师爷捋须微笑,吃口茶,“你也不必妄自菲薄,若考赋诗或是古文,你确实不及赵琪、苏桐他们。考帖经,做八股文,却都是你的长项了。加上这半个月我不辞劳苦的指点教导,你一定位列前十。” 入院考试比童子试简单,靠的无非是死记硬背的功力和对格式的套用,真正考文采的地方不多。 所以像赵琪、苏桐这样才华出众的学子很难在入院考试中出头,因为大家都答得差不多,纯粹比记忆力和底子扎不扎实而已。 大才子考帖经,一身才气无处使。 傅云英基础打得牢,擅于模仿,文思不如苏桐、赵琪,对文题的把握力和阐述论证逻辑却比他二人要强。而且她少年早熟,眼界比同辈学子更为开阔。 赵师爷信心十足,觉得她很有可能拔得头筹。因为她不仅准备充分,正好年纪比苏桐和赵琪小,又生得灵秀,这可是一大优势。 科举考试中有一条众所周知的潜在规则:考官一般会对年纪小、风姿出众的考生格外宽容优待。 比如金銮殿上那位万岁爷爷就毫不掩饰自己对相貌过人的官员明显的偏爱,喜欢招揽年轻贡生,也不管官员是否有真才实干,合眼缘的就拎到身边当差。先帝在位时也是如此,身边一众文臣个个俊雅斯文,崔南轩就是他破格提拔的。 属国使者来朝进贡,见到当朝几位内阁阁臣,为他们的风采所慑,呆若木鸡,辛辛苦苦学会的官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