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言情小说 - 九重娇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9

分卷阅读69

    样想的。窦漪房虽然出身贫寒,但是过人的灵性和悟性促使她成为了决不逊于吕后的女性政治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吕后末年大力提拔吕氏子弟才造成了诸吕之乱。而她窦漪房留给刘彻的将会是一个皇权巩固百姓富足的天下。

    天下决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施政也是这样。她从内心深处来说,不愿意改变如今清静无为的局面。但是,她更清醒地认识到,天下在变,天下需要新的声音。

    只是还需要等一等,还要再等等。不然,失去的就是几代人的心血。

    刘彻似乎明白了什么。祖母话中的深意还需要他再去深思。他拐回了开始的问题:“孙儿想在上林苑建军,练军。”

    太皇太后点点头,说:“想做,那就去做吧。小打小闹,都随你。陛下只需要记得约定好的,哀家在一天,黄老之说就要在一天。”

    刘彻想起来意问道:“祖母,东瓯的事您还没有告诉孙儿您的意思呢?”

    太皇太后又笑道:“哀家什么意思不重要了现在,只问陛下一句陛下下定决心了吗?”她已经算是表过态了。

    “孙儿下定决心了。”

    “那就去做吧。”

    “祖母,调兵还需要您的首肯。”终于说到了兵符,刘彻有些紧张又兴奋地等待着祖母的回答。

    太皇太后竟狡黠地一笑:“哀家说了要给陛下兵符吗?陛下竟然下定了决心,那就去想办法,去做吧。”她起身朝里间走去,声音随着经久不息的熏香传来:“哀家同意了吗?没有,不同意了吗?也没有。”

    得到这样的答案回了椒房殿的刘彻显然就一直在出神,怎么洗漱上榻的他都迷迷糊糊。一直在想自己的事,阿娇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他。东瓯的事她没有印象,根本不知道是怎么个走向。

    不过照外祖母的性子,是不会同意的吧。而且兵符老太太一直紧紧攥在手里,刘彻想碰兵权怎么也得等老太太仙逝了啊。

    阿娇理所应当地以为刘彻是为这个事烦,她脑补了许多刘彻小白花的凄惨形象越想越难过,韩嫣带给她的微微不快早就忘到脑后了。

    她侧身熊抱住刘彻,鼓起笑容:“彻儿,不能出兵就不能吧。日子还长着呢!”

    这话说的叫刘彻一噎,他没有解释反而问阿娇:“娇娇,你说怎么能不动用兵符而出兵?”

    她有些不明白这其中的必要性,听完刘彻的科普和太皇太后的意思。她恍然后又有些鄙视地说:“陛下,为什么一定从长安发兵?当地没有驻军吗?这样经费不就省了,至于兵符,太皇太后不出来反对,使者又是带着圣旨去的,还调不到兵吗?”

    她一脸陛下你傻透了的表情,却一下惊醒了刘彻。是啊,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围着兵符打转,自己大可以说太皇太后认为不需要用到兵符。

    他兴奋起来,搂住阿娇在她额头上印上一吻:“聪明的人反而想的太多啊,娇娇你说是吧?”起身披衣就一边出去,一边叫春陀去宣朝臣。

    阿娇喜滋滋地接受了大帝好不容易对她智慧的崇拜,她倒在榻上,在被上滚来滚去,觉得自己聪明极了。

    突然,她醒悟过来,什么叫聪明人想太多?

    说来说去,她是蠢人想的少呗。

    哭笑不得地气了一会,她又想起了外祖母。她原本以为太皇太后会坚定地反对,决不允许刘彻冒出这个苗头。

    虽然没有说不给兵符,但怎么看都更像是同意了啊。她很不解,但是想来想去,怎么都想不明白。

    宣室殿内,被紧急召来的中大夫急匆匆地被春陀引进来。刘彻已经等了他有一会了,他手旁的案子摆着节杖及诏命。

    刘彻开门见山地说:“严助,朕和太皇太后决意发兵东瓯,壮我大汉国威!”他指向节杖及诏命,笑着说:“大军长途跋涉,费时费力。朕和太皇太后决定任命你为使节去调会稽当地的驻军。”

    严助激动起来:“陛下,臣必定不辱使命。”

    他大礼跪下,双手虔诚地接过节杖和圣旨。

    刘彻看似随意地叮嘱他:“去吧,准备一下,明早就带着朕给你准备的人出发。”严助再拜首,刘彻又似乎是刚想起来补充道:“调动军队要动用兵符,但朕和太皇太后商议下觉得还不需要用到。”

    这个牵强到刘彻都不好意思说出口的理由,严助还真信了。原因很简单,少年心性最是单纯。他是刘彻提拔的,绝没有想到陛下会骗他。

    等到黄老之臣被太皇太后拒见的消息传出时,严助正迎着清晨的露水带着几十骑精骑上马。他心中微微的不安一下被驱散了,甚至有点内疚怀疑陛下。

    他决计要拿出殿内辩论的勇气和魄力,为陛下做好这件事,要办的漂漂亮亮的。

    接下来的几天,刘彻哪都没去。就待在椒房殿等着消息,阿娇明明知道他心中急的像火燎了草原一样,但是看他非要装出这个没事人的样子也只能假装不知道。

    古代通信实在太不便利了,长安和会稽一个在后世的陕西一个在浙江。即便有了结果,飞马传书回来也要个几天几夜才能得到消息。

    刘彻决定再来一次召举,用阿娇心里分析的就是觉得还是自己看中的人才最好用,看看严助就知道了。

    朝中缺乏能用之人是刘彻即位之初就面对的问题,这实在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了。高祖马背上跑了一生,到了吕后时杀遍功臣就更不要指望她培养人才了。文帝一直忙着补诸吕之乱造成的洞,七王之乱更是叫景帝腾不出手来培养人才。

    没有也没关系,天下哪时哪刻缺人才了吗?那就去民间找,再找一批像严助这样能干实事的来。

    建元三年九月,汉武帝再次下诏选举贤能之士,天下再次为之兴奋。五湖四海的有智有才之士纷纷赶赴长安,希望得到赏识。

    阿娇原以为刘彻又能忙到跟以前一样早出晚归,结果只是每日下午接荐已经叫人筛选过一遍的人。

    没几天,还真叫刘彻相中几个,胶仓为文学侍从、吾丘寿王任命为光禄大夫侍中,唯一叫阿娇熟知的还是诏拜为郎的东方朔。

    不过跟电视剧大汉天子中把东方朔塑造成汉武帝最器重的智囊不同的是,刘彻似乎并不是太重视他,虽然他也承认东方朔的确才思敏捷、颇有才华。

    真正叫刘彻高兴起来的是还是枚皋,他自称是辞赋家枚乘之子,叫刘彻喜出望外。当场命他作赋,没想到枚皋还真不负其父之名。当场立就,才华惊艳。

    他同阿娇赞了又赞,兴奋地告诉她:“原来枚乘去世后,朕还惋惜失去了这样才华横溢又有见识的人才。”枚乘曾侍奉过吴王刘濞,七国之乱中上书坚决反对吴王造反。

    这样既有才华又忠君爱国的人,儿子竟然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