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 第50节
赵胜男扬着眉,脸上露出了点儿得意,“后来,我哥走了,我转学到新学校。 那些孩子看我没人管,问我要保护费,不给就打我,我就把他们都打了一顿,反过来收了他们的保护费,到饭店点了盘我一直特别想吃的水煮rou片。” “那会儿感觉还是自己拳头硬好,要是让我哥来啊——”赵胜男压低了声音,半真半假说,“他可不会收别人保护费,我这水煮rou片就吃不上了。” 一群人哄堂大笑。 姚娉婷笑的直抹泪,“满冬,这水煮rou片可得安排上,好叫胜男仔细保护咱们。” 赵胜男也不谦虚,“好说好说。你们先把这个信都给我写了。” 宋满冬视线落在信纸上,脑海里却浮现出十几岁时陈敬之的模样,会比现在更瘦些?人也冷冷的?一副小大人的样子。 姚娉婷她们听着如何想,宋满冬无法知晓,但她心底却备受触动。 赵胜男三言两语提的是趣事,听起来让人还想回去观摩一番。 可她知道,这不过是苦中作乐,逢人尽挑好的地方说。 陈敬之父母早亡,赵胜男寄人篱下。 现在瞧起来风光无限,叫人羡慕,但当年酸辛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她何尝不是一样? 可陈敬之继承父母遗志当兵,赵胜男一心热血奔赴乡下,他们比她更叫人敬佩。 宋满冬垂着眼静静思索。 另一边,几人下笔飞快。 这信其实不难写。 赵胜男自己也可以写,她选择请大家帮忙,是想把大家都拉入这件事里。 只她一个人,是做不完所有的事情的。 从写信开始参与,每个人就跟这件事密不可分了。 她一页一页接过来,跟大家交换看着。 虽说用词不同,但大意都表达清楚了,不过每人写信有每人的风格。 姚娉婷将河东大队的情况描写的可怜无比,她写那些孩子眼里的美味不是玉米而是玉米杆,写他们为捡到一穗玉米欢呼,写他们发现上面玉米粒稀落失望,写他们快要破皮而出的细棱骨头,写他们的大眼睛、黑脸蛋、发白的唇…… 令人瞧了便潸然泪下,虽说事实也确实如此,但她写的比亲眼瞧见的还叫人震撼。 方宛写的则更像是走投无路的人的祈求,赵胜男看完脑袋里还回荡着四个字,“感激万分。” 江志农的就十分公事公办,希望能查验一下合不合适种植,然后寄点儿种子过来。 “江志农——”姚娉婷刚好看到他的,“你这不合适吧?” 方宛探头看了眼,小心点头。 江志农理直气壮,还有点儿自信,“我以前帮我爸妈写就是这样的。” 姚娉婷跟他熟悉,开口便是嫌弃,“你爸妈什么身份,你什么身份?你这个不行。” 她说完又去看徐清的,拿起来又放下。 “怎么了?”赵胜男也拿来看了眼,也放下了。 这一页纸,她能看得懂的只有两个字——徐清。 “你这狂草……要不然你说,我们代笔吧。” “没那么糟糕吧?”徐清拿过来自己看了看,“这不是写的挺清楚的。” 赵胜男举着姚娉婷的字给他看,“这个才叫清楚。” 姚娉婷的字端正方圆,可以说是十分标准了。 徐清自觉差不太多,不过见大家都点头,只好叹了声气。 叫人意外的是,陆许山也有一手好字,下笔利落干净,拿到他写的东西,扑面而来的便是锐气。 再细看—— 赵胜男,“你抄也不能这么抄吧!” 宋满冬刚搁下笔,翻过其他人的,又看了眼陆许山写的信,只能说留级不是没有理由的。 他先是抄了方宛的第一段,又抄了姚娉婷中间部分,最后抄了赵胜男的尾巴。 可这三部分,分别是他们各自对农科所表示感激的部分。 综合下来,陆许山这一页,全是感情,正事儿是一点也不沾。 江志农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抄一段我的就好了。” 陆许山也如实相告,“你的太复杂了,没看懂。” 他读着都绊嘴。 一阵沉默之后,赵胜男选择忽视这个问题,转头去看宋满冬写的信,“满冬……咦?” 泛着黄的信纸上空无一字。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8-22 13:35:28~2023-08-23 06:16:3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更砂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3章 (一更) ◎王研究员。◎ 陆许山稍加思索, 大度的掏出了自己写的,“要不然你抄我的。” “满冬,你是有什么别的主意么?”赵胜男可不觉得她是写不出来。 顿时期待的看向宋满冬。 宋满冬先是无声的拒绝了陆许山, 把他拼凑的东西推了回去,定了定心神,才抬起眼, “我有一个想法。” 她从赵胜男和江志农挑出的几所研究院资料里拿出了其中一份。 “豫农研究所?”赵胜男回忆了一下, “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么?” 她怎么想不到。 宋满冬认真告诉他们, “离得近。” “豫农研究所就在省城, 县里应该有大巴车或者公交车,咱们去的话一个上午就能到。同样, 他们来也方便。” 赵胜男仍有疑虑, “我们要直接去请他们么?” “他们也不一定会帮忙,我们把希望只压在一个上面会不会太冒险了?” “不,到研究所是后期考虑的事情, 我只是觉得综合这个因素后,可以把它放在首位。” 宋满冬先解答了她第一个问题,才仔细解释起来,“从我们的角度来看, 向所有合适的研究所发出请求, 等有好心的研究员帮忙, 这样对我们来说获得帮助的几率是最大的。” 赵胜男点头, 其他人也赞同这点。 宋满冬缓缓道,“可是这样得罪人的几率也很大,后续也会很麻烦。” 见赵胜男他们依旧懵懵懂懂, 索性直白举例, “这里一共八家研究所, 假如有三家回复了我们,并给我们提供帮助,那我们应该选哪一家种子?” 赵胜男想了想,“选最合适的。” 宋满冬紧追着问,“如果三个都差不多?” 赵胜男回她,“那便选容易拿到种子的。” 宋满冬耐心分析,“我们会以自己的利益出发选择,但对帮助我们的人来说,这种行为会让他们不舒服。” “尤其是帮忙查验土质,回答种子相关问题,很大程度上依赖他们的好心。这样很可能造成他们后面不会再提供任何帮助。” “河东大队要换粮种的话,可不止是玉米,小麦、红薯、高粱还有旁的,能换成品质好的都得换。” “比如愿意施加援手的是豫农研究所、北方研究所、陕北研究所,我们选择了豫农研究所,那下一次想换品质好的小麦良种,另外两家研究所就未必愿意帮忙了,他们会想,我们求的又不止一家,别人会帮我们的。豫农也一样。” 宋满冬顿了下,“这些同一个领域的研究员很可能互相认识。若是他们有沟通,叫其他研究所知道,更显得我们厚颜无耻。” 信上写的卑微无助,结果一求求八家。 “当然,这些也可能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宋满冬这才说到自己的想法,“但我觉得,最稳妥的办法是向其中一家研究所求助,不见回音再找第二家。” “我们赶不上秋播,等明年种玉米时,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足够我们一家一家试过去。” 赵胜男一拍脑袋,“我倒是没想过这点,同时把信投出去好像确实不大合适。” “咱们多的是仰仗人帮助的地方,还是谨慎为好。” “那就从豫农研究所开始?”赵胜男看向宋满冬。 宋满冬轻轻点头,“他们离得近,如果答应帮忙,我们又用了他们的种子种出来,给他们回馈,一来二往,有了联络,将来说不定也会把河东大队纳入他们的研究点之一。” “如果能这样真是再好不过了!”赵胜男感慨。 宋满冬受她鼓舞,忍不住又说了句,"如果不合适,我们也可以拜托豫农研究所的同志帮我们引荐,他们比我们懂的多,而且有推荐人的话,联系上的成功率也高。" “只要有回信,就算成功一大半。” “我怎么没想到还可以请人帮忙引荐!”赵胜男双眼亮亮的,“满冬,你这方法又稳妥又好用!” “我现在已经看到明年的情况了,这粮种咱们绝对能拿下。” 赵胜男还是这么信心满满。 宋满冬无奈,“先写信问了再说吧。” 赵胜男把大家的汇合起来,打算整理成一份,由姚娉婷代笔。 她边理着开场白,时不时冲宋满冬比个大拇指,“太完美了!这个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