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天下 第449节
武城。 武士棱离开后,武士彠、杨氏、武顺等就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便是其余知晓“武士棱入宫询问”之事者,也是翘首以待,紧张不已。 武士棱脚步轻快,容光焕发地回到武府,感慨万分地停在门口,仰望武府牌匾。 “大哥!怎么样?怎么样?信儿怎么说?” 府内等待之人,“恨”得咬牙切齿。武士彠忍不住冲出府门,迫不及待问道,后面还有探头探脑的数个面容。 “哎……” 自己这个弟弟,能文能武,能争能商,当年乃族长呼声最高之人,一直觉得自己抢了本该属于他(武士彠)的族长之位,经常跟自己作对。何时如此紧张过?何时如此看重自己? 武士棱嘘吁万分叹息一声,笑了笑,沉默往府内走去…… “大哥?!”武士彠一愣,不明白武士棱这是什么意思,只能无奈跟随入府。 一入府内,就看到紧张期待望着自己的杨氏母女,还有五六位武氏执事。 武士棱脚步一顿,效仿武信之前神情语气说道: “父母之约,媒妁之言!父亲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信儿没任何意见!” “啊?!” 在场众人和跟在背后的武士彠,难以置信惊呼一声,却是听懂了武士棱的意思了。 “谢谢大伯!”杨氏大松了口气,连忙施礼谢道。 “弟妹言重了!” 武士棱一惊,连忙侧身让开。 武士彠心思一转,却是期待追问道:“那信儿给顺儿安排什么位置了?既然大哥能做主,难以成为王后,最差也该是个王妃吧?” 以武士彠的心思,这个才是重点。 至于武信是否会接受武顺,武士彠还真的不是很担心,毕竟武信和武顺的“荒唐事”摆在那,由不得武信不认。 要不是听说武信打算接受四大反王之女,并奉为四大王妃的消息,武士彠也不会坐不住,忍不住跑去催促和鼓动武士棱了! “这个……” 心绪满怀,温暖嘘吁的武士棱,神情一怔,才反应过来。 如此重要的事,自己竟然忘了。 王宫就是王宫,王者就是王者。 自己身为信儿的父亲,竟然被搞得那么紧张,如今一回想,自己竟然在儿子面前如此失态,不由有些脸皮发烫。 看武士棱如此,武士彠不由心中咯噔一声,脸色有些难看。 以武顺的特殊身份,只能挡嫔妃?! 原本上前致谢的杨氏,心思一转,连忙拉了下武士彠,故作毫不在意地微笑应道: “胡说什么呢!反正都是自己,什么位置重要吗?如今的信儿,自然要以大局为重,还不是谈儿女私情的事,他也很无奈啊,你这长辈不体谅,难道还想帮倒忙吗?有大哥在,我们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好吧!夫人说得也是!” 以武士彠的心机智慧,迅速反应过来,硬挤出个僵硬笑容应道。 如果以前,杨氏哪敢这样?如今谁又敢轻视杨氏? 这就是母凭女贵啊! “……” 武士棱本来想说他忘了谈,倒是被杨氏的话给提醒了,觉得现在还是别给信儿添乱、帮倒忙了,又把说到嘴边的话吞了回去。 武士彠的不悦,武士棱能理解,可他更理解儿子,再找个机会,好好和儿子谈谈吧,谈好了还是个惊喜。 …… 江都宫。 因为武士棱带来的心乱,在花公公和弘伯解说下,武信才渐渐心静。 事实如此,武信也没什么好办法,希望将来接触多了会好转吧。 没过多久,韦孝宽、长孙稚、武烈、阚棱、高士廉和蛮族代表帝莫大祭司,便联袂而来。 以六人的修为实力,精神也有些疲惫,双眼更血丝遍布,显然最近都忙到飞起,根本就没休息。 六人中,除了高士廉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武信,其他五人,分别代表了一方势力,是武信座下五大支柱。 “三公四府制?!” 六人中,以高士廉献上他们争议多日的结论,武信大概翻了翻,有些疑惑问道。 以武信前世所知,关于国家制度,所知极多,比这个世界任何人都多,还真没听过“三公四府制”。 什么玩意?! “这是微臣等根据无数古籍和朝代资料,商议而出,应是最符合现状之法!” 高士廉连忙解释道,顿了下,又补充道:“当然,这只是大体框架,具体还有待完善!” 武信点了点头,颇为兴趣地示意高士廉继续说下。 “三公之意,主公自然清楚,是在大隋的基础上,略微变化,微臣就不累赘了。” “四府,则是根据大隋的弊端,值此乱世之际,保证主公的权益和威信。当然,四府由主公直辖,主公可能会劳累些……” “三公,复用上古之三公九卿制,能极佳加强朝廷对天下的控制……” “四府……” 高士廉耐着性子解释间,武信点了点头,微笑应道: “明白,三公四府,就是代表着朝廷集权制和君主集权制,说白了还是中央集权制,只是进一步增强了君主权力!” 四府,分别是天策府、神魔府、暗影府和破军府,分别代表谋略、江湖、黑暗和精兵,全部由君主直辖,其他部门无权干涉。 这制度,几乎是让君主,把整个天下的各个部分,一网打尽了。 三公,则是面对明面天下,实则依旧会受天策府一定程度的钳制。 如此制度,几乎是把君权神授之说,加强到了变态的程度,却也是目前形势导致,主要是受“江都之变,杨广被刺”所影响。 “可以!做得很好!本王暂时没什么意见,你们继续商议和完善吧!” 武信想了想,还是给予肯定和赞赏。 制度也是环境所生,武信本身是个“随手掌柜”,却也不想自讨苦吃地搞什么“民主制”。 哪个男人没君主之心? 别说今世,武信前世也没有,差别在于能否做得而已。 侠以武犯禁,以这个世界的力量体系,搞“民主制”是自找麻烦,动不动就有民众暴动、刺杀等,朝廷会被搞得焦头烂额,威信全无。 第0572章 二帝并立 时间流逝,以江都为首的五郡,随着江都稳定,各地也迅速平静下来。 连江淮大总管杜伏威,也举军降了武王,那些远远不如的反军贼寇,哪敢蹦跶?要么下山为民,要么远遁他方,更使得五郡之地一片清平。 紧随着,武王大赦天下(只五郡),大开官仓,大善放粮,不敢说让所有人吃饱穿暖,至少保证五郡子民,饿不死、冻不住。再加上各城各地的开国大建设,只要不是好吃懒做之人,基本都能找到事做,维持温暖。 如此一来,民心大定,治安环境等自然就随之好转许多。 最重要的一点,武王没征伐四方就不错了,根本没反军敢来攻打江都五郡,更让五郡兴盛发展。 在江都五郡形势初定,百业转兴之际,天下各处依旧是烽火连天,风起云涌。 最让天下人关注的一点,自然是大隋帝国。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如今可谓是天下齐反,群起而攻。但大隋帝国的底蕴摆在那,靠山王等几大天王还在,各方精兵也还在。 最大的影响和损失,也就是文武圣帝驾崩,太子杨昭、齐王杨暕等多位帝子、帝孙,被刺身亡,没死者又还小,更无法主持乱中摇摇欲坠的帝国,导致帝位悬空,根本没合适的帝子继承,外有反贼,内无帝皇,使得人心浮动,民心思乱。 幸得靠山王杨林,在银妖裴元庆和残余莲花影卫和江都禁军的护卫下,安稳返回西都,才使得暗流汹涌的西都稍微稳定。 靠山王就是靠山王,回都后,并未如萧皇后遗命那边,谋朝纂位,继承帝位。而是第一时间入宫,联系独孤太后,共商大计。 三天后。 靠山王和独孤太后达成秘密协议,再加上独孤氏、萧氏、裴氏等名门望族的支持,又取得玄相王高颖,镇武王贺若弼,御天王鱼俱罗,双枪王定彦平等四大天王的认可。 文武圣帝杨广嫡孙,前太子杨昭第三子,杨侑,正式登基称帝,号隋恭帝,年仅七岁。 新帝登基,大赦天下,大封群臣。 靠山王杨林,被封为摄政王,暂代隋恭帝杨侑主持朝政; 独孤太后独孤伽罗,复出,垂帘听政,但不插手军务,对军事只有建议权(这是一种钳制)。 镇南王兼无双武王武信,封为齐天镇南王,执掌南方一切军政民生,并赐先帝御宝,原属于靠山王杨林所有的……靠山鞭,可上打昏君,下打jian臣,拥有先斩后奏之权。 如此一来,摇摇欲坠,不被人看好的大隋帝国,在内有靠山王、独孤太后坐镇。外有玄相王等四大天王威慑。南有镇南王策应的情况下,加上一连窜的安抚政策,危机纷乱局势,让人意外地迅速稳定下来。 天下传言,如今的大隋帝国,万众一心。 有五大天王和独孤太后出山,有镇南王南北策应,局势之稳更胜文武圣帝杨广执政之时。 当然,不排除这是朝廷故意传出的消息。 如今的大隋,最大的缺点,就是明面上,没有仙级人物坐镇,威慑力有些不够。 当然,四大反王同样没仙级人物坐镇,没有不代表不行。 何况向来支持朝廷的四大佛寺之大相国寺,绝对有仙级存在,是否支持朝廷就不知道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可惜,如今的大隋帝国,已经千疮百孔,就是五大天王齐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短时间也难以挽回崩坏天下,只能壮士断腕,果断放弃那些叛军眼中的地盘,把参与军力收回西边,静待重振旗鼓,再复山河。 最后一点,如今被封为镇南王的武王武信,态度不明。 如果武王支持新朝廷,真的很可能把即将倾覆的大隋巨船,挽救回来。 没过多久,刚被封为“齐天镇南王”的武信,就传出即将开国立朝的消息,顿时震惊天下,几乎是在重病未愈的大隋帝国的心脏,给予重重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