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慕林在线阅读 - 慕林 第148节

慕林 第148节

    谢慕林这边则在收到老宅那边的传信,得知马车已经做好了基本的改造,只缺最后外部装饰之后,便立刻拉着三弟谢徽之跑了一趟谢家湾去验收成品。倘若她对改造后的马车有什么别的建议,也可以趁时间尚早时提出来。

    周大匠他们几人这个年似乎过得不错,哪怕是从大年初六就开始开工,每个人看起来也是精神抖擞,面色红润的。马木匠的脸还圆了一圈,对比年前他还是个伤者时的瘦骨支离,变化非常明显,大概是因为新年里好吃好喝又休养好了的关系。

    谢慕林看到他们三人的状态,心里暗暗松了口气,庆幸自己还没有沦落为黑心资本家。

    还有其他几位新房客,虽然未参与到改造工程中,却也时不时就要跑过来围着马车转几圈,七嘴八舌地提些靠谱不靠谱的建议,俨然一副闲得蛋疼的模样。看来,他们在谢家老宅里的隐居日子,确实过得挺舒服的。

    谢慕林围着马车转了一圈,这辆在谢家已经被用了一定年头的半旧马车,之所以会被她选中成为改造的对象,是因为它够大又够稳。

    车厢宽大,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进行改造。车身够结实稳固,又能减少改造的工程量。马车本身的材料非常好,制造工艺也不错,除了外表比较朴素外,车子的质量是没说的。打造它的时候,谢家仍然是百万豪富,因此管家找了湖州府最好的造车坊,高价定制,专供谢璞在湖阴期间使用。不过谢璞这些年几乎都在外头,所以马车平时就停在新宅子里,偶尔宗房与二房会借去使使,车身各处部件磨损程度不大,车子还很结实呢。

    如今马车外观跟原来相比,差别不大,只是新上了一层防水防雪的清漆,显得车身崭新一些,不过内部的改变就很大了。

    车厢内壁加了一层板,里头有夹层,在加强了防火防风方面的效果后,也使得车厢内部更加冬暖夏凉了。车厢地板的夹层则更厚些,人走在上头,还能感觉到脚下有些颤悠悠的,好象是夹板下方,加了什么有弹性的东西。有那薄薄一层夹板在,这层有弹性的东西不会影响人在车内移动,但无疑会增加减震的效果。

    谢慕林非常满意。

    再看车厢内处处都根据她的设计稿,增加了折叠的座椅、小几,还有两边的储物空间,以及角落里特地留着放炭盆与小茶炉的防火铜匣,她就更加满意了。

    周大匠还对她说:“二小姐想要在车窗上蒙窗纱,即使窗帘被风吹开了,也不会叫外人看见车内的情形。这一点倒是很容易办到,不过眼下是冬天,还是要加点儿防风防寒的东西更好。所以小人特地把车窗做了修改,如今只需要把纱屉子扣上去,就能防风又防外人偷窥了。这纱屉子在冬天用的是厚重的纱料,再蒙上一层棉帘子,包管不会有半丝儿冷风吹进车内。等到春夏时节,另换轻薄的纱料上去便可,十分方便。”

    谢慕林接过他递来的纱屉子,亲手安装了一次,又拆下来,确定这东西确实很方便。

    周大匠果然不愧是她看重的技术人才,不但能把她想要的东西转化为实物,还能添上自己的创意、创新,这样的人才怎么就叫萧瑞给撬到手了呢?!

    谢慕林心中暗暗扼腕。

    马车的改造成果令她非常满意,接下来只需要再上软装,然后里外打理干净,就能运回谢家去使用了,连散味的工序,都在这几日内完成得差不多了。周大匠他们得了谢慕林给的银子,很大方地用了上等的清漆,因此并没有留下太大的气味,影响乘坐者的健康。

    谢慕林一口气把工钱与新年红包都付了出去,还多补了二十两银子,作为三位匠人过年过节都加班开工的奖赏。她把织机作坊的事告诉了他们,还对周大匠道:“可惜您不能留在湖阴,否则我一定会请您亲自坐镇作坊的。我叔婶寻来的民间匠人,哪里能与您相比?”

    周大匠听得心情愉快,对于谢慕林那一声“您”的称呼十分受用,客客气气地说:“不过是个小小的飞梭槽子罢了,算不得什么,二小姐太客气了。小的先在此预祝二小姐家里的织机作坊能够生意兴隆,蒸蒸日上。倘若日后有什么需要小的帮忙的地方,二小姐尽管给我们东家写信,小的一定会尽力相助的!”

    谢慕林忙又郑重谢过了他。

    许木匠与马木匠两人私下交谈了几句,似乎对于织机作坊颇为感兴趣,拉过相熟的谢徽之,不知道聊了些什么,等双方分开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谢慕林带着谢徽之回到谢家角之后,后者便把许、马二位另外给的几份图纸也都送到了七房那边,据说是另外几种织机的构想,能不能成事还是未知之数,但若能对将来的织机作坊有所帮助,作坊里就不再只有一种织机可卖了。

    谢琉与方氏夫妻喜出望外,谢徽之证明了自己那一成股份并不是白拿的之后,也心情大好地回到家中,开始在二哥的眼皮子底下,重新开始了苦读生涯,为二月的县试做准备了。

    他倒是没把县试当一回事,只当作去走个过场。但从他答应了兄长的那一刻起,认真的兄长们就没想过让他去胡混一番了。三弟明明很聪明,只是贪玩而已,既然要下场,当然得认认真真地考上一回才行。谢家三房的孩子,怎能在考场上走过场就算,却榜上无名呢?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年的元宵节,湖阴县城内张灯结彩,谢家角上也是喜气洋洋,人人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当中。

    但谢家三房却顾不上过节,除了吃些应节的汤圆、花糕,挂了几盏应节的彩灯以外,家中人人都在为第二天谢显之、谢慕林兄妹的出行做准备。

    明日一早,他们兄妹二人就要带上几个男女仆妇,与毛掌柜他们一道,返回离开了大半年的京城,接回谢映慧、谢映容与大金姨娘一行人了。

    第481章 出发

    谢慕林与谢显之出发的时候,全家人连同二房、三房都齐齐把人送到了码头。

    谢老太太没有走这么远,却也难得地把孙子孙女送到了大门口,还一脸不高兴地对他们说:“何必跑这么远的路回京城去?两个女孩子,多派几个人去接就行了,用得着你们这般辛苦?!”

    谢显之露出了为难之色,张口就想要说出自己是想顺路去给外祖母磕个头,谢慕林扯了一下他的袖子,制止了他开口,转而对谢老太太说:“老太太,大姐和三meimei都病了,她们两个都是女孩子,十几岁大,光派几个下人去怎么能行?就算有金姨娘沿路照看,她也只有一个人,未必有精力同时兼顾到两位姑娘。大哥去,是他为人长兄有责任,我跟着去,是因为我也是女孩儿,照顾起姐妹们,比大哥要方便些。至于为什么带我,而不是带上四妹,当然是因为我年纪比四妹大几岁的缘故。这些事,我们都早跟您老人家解释过了,怎么您如今又要问了呢?莫非是心里舍不得我们,不想让我们出远门,却又不好意思直说,因此您才会故意说这样的话的?”

    谢老太太顿时拉长了脸:“谁个舍不得你们了?少往自己脸上贴金了!这回进京,可比不得先前从京里出来的时候,人多势众。你们就只有兄妹两个,带了几个下人,都不是精明能干的那种。就算有姓毛的在,路上也不见得能好过。给我仔细些吧,万一病在路上,可不是玩儿的!到了京城,小心姓曹的又找你们晦气!”

    她甩了袖子便转身带着珍珠与何婆子走了,头都不回,好象对两个即将出远门的孙儿孙女毫不在意一般。

    谢慕林却言笑晏晏地对其他人道:“瞧老太太多关心我们哪,心里明明舍不得我们,放不下心,一再嘱咐我们要照顾好自己,却还要装出严肃的模样来,分明就是放不下架子嘛。老太太的性子真可爱!”

    文氏、谢徽之、谢映芬、谢涵之与宛琴离得近的,把谢慕林的话听了个分明,全都忍不住呛得咳了起来。

    谢显之面露古怪之色,干笑着扯了扯嘴角,那表情怎么看怎么古怪。

    谢谨之依旧淡定如常,嘱咐meimei:“你既然明白老太太的苦心,路上就得再谨慎小心才是。你别忘了,你是打了包票,说会把大哥照看好,家里才许你跟着大哥出门的。若是大哥在路上身体有所不适,你可千万别慌了手脚,不知该如何做才好。”

    谢慕林笑着说:“二哥放心,我没吃过猪rou,还没见过猪跑吗?照顾人的本事,我还是有的,实在遇上不知该如何处理的变故,我也可以去请教毛掌柜。”

    谢谨之叹了口气,又转头去请毛掌柜与刘伙计多多照看兄长与meimei。毛掌柜笑着答应了。他其实真觉得东家的太太、少爷们担心太多了,不就是赶几百里路去京城么?他每年都要来回走几趟,十分安全,也不算辛苦。既然不是一定要赶时间,他们慢慢走就是了,大少爷与二姑娘又能出什么事呢?

    二房的人过来与三房一行人会合了,连宋氏都出了门,拉着谢慕林的手,向谢显之与他身边随侍的菖莆问了许多准备工作,又问了毛掌柜路上的安排,便对谢显之与谢慕林道:“有老毛在,我不担心你们路上会遇到什么麻烦。只是你们两个孩子头一次在没有长辈陪同下出远门,行事再谨慎小心,都是不为过的。我只说一点,宁可慢些、稳些,都别赶得太急了,免得出事。

    “把你们父亲的名帖带好,遇上有关卡就送出去。先前平望镇千户所送来的书信,你们也要随身收着。万一遇上不买你们父亲账的关卡,就得出动那位千户大人的面子了。几百里路,说远不远,说近不近,慢慢走,三五天也能到了。先看慧姐儿与容姐儿的身体如何,再考虑回程的事。我还是那句老话,不必着急。实在不成,大不了再走运河回来便是。船行的东家与我们也算熟络,怎么也能挤出一两条船来的。”

    谢显之与谢慕林忙肃容垂手应下了。

    这时候,宗房的人也过来了,宋氏便不再多言,命女儿、外孙与宗房、三房的人一道,将两个孩子及毛掌柜、刘伙计送往码头,把他们送上了回京的路。

    谢慕林与谢显之先坐船前往湖州府,在湖州上岸,再改走陆路。他们此次带的人不少,除了侍候谢慕林的翠蕉和侍候谢显之的菖莆这两个贴身丫头外,就是谢显之的小厮青松,谢谨之借给长兄的小厮石砚,还有谢慕林带着听差使唤的贾大。

    贾大在经过水泥窑与老宅留守等几桩差事之后,已经获得了谢慕林的信任。她本来是打算派他去织机作坊学习学习的,但他觉得自己的父亲与兄弟已经在水泥作坊当差了,自己再固守于某个作坊,虽然可保收入丰厚、生活无虞,却也太浪费了他过去所学习的技能。他宁可跟在二姑娘身边做个跟班长随,无论是进京也好,北上也罢,都能用上自己的本事,也能开阔眼界。

    谢慕林尊重他的决定,便索性带他进京了。他从前是个马车夫,对京城的路况最熟悉不过,这一路上可以继续做老本行,进了京也能帮上大忙呢,她也省得另外找人了。

    除了这几个人以外,还有六名身手不错、孔武有力的长随兼护卫,两名做活麻利又有力气的壮年仆妇,再加上毛掌柜与刘伙计那边也带了仆从、护卫,一行人也有二十几口呢。四辆马车,几十箱行李,一条船都载不下,还得分了三条船。谢慕林、谢显之兄妹带着近侍与一半护卫坐一条,毛掌柜一行人带着货物坐另一条,剩下那条船装马车与重行李,由剩下的护卫押船,全都满满当当。

    刚开始走水路,无论是谢慕林还是谢显之,在经历了大半年的湖阴生活之后,都已经习惯了坐船,因此走得很稳当。这时节,大部分人都还在家中过年,又已过了元宵节,走亲戚访亲友的人少了许多,也没什么人进京看花灯了,倒是会在家打点行囊,预备年后出门谋生,因此河上的行船不多,没有发生过堵塞。谢家一行人安安稳稳地在河上走了一日,便到了湖州府城。谢显之还有闲情逸致,在船舱里看书、写字,又或是抱着手炉坐在窗边观赏沿岸景色,与meimei谢慕林商量着,日后到府里参加科举时,定要把美景画下来,留作纪念。

    然而,等到他们上了岸,把雇来的船打发回程,分别坐上马车,改走陆路前往京城时,情况顿时不一样了。

    第482章 艰辛

    谢显之强忍住呕吐的冲动,换了一个坐姿,努力让自己颠得舒服一点。

    他的随侍大丫头菖莆不放心地拿着小铜盆,预备着随时递过来,手里还拽着一块帕子,是用来给他擦脸的。

    谢慕林在一旁镇定端坐,随手从袖袋里抽出了一个白色小瓷瓶:“大哥,你真的不要擦点药油吗?这是我问杜老爷子要的,防头晕的效果比较好。”

    谢显之闭着双眼,眉头紧皱,轻轻摇了摇头:“不成……那药油的味道,我闻着难受,只怕不抹它还强些。”

    谢慕林闻言便把药油重新袖好,又从另一个袖子的袖袋里掏出一个蓝色小瓷瓶:“要不……你吃点防晕车的药,怎么样?这是我从收罗到的那些古书里抄出来的方子,又拿给杜老爷子看过,确认可以用,才特地请杜二爷帮忙配出来的,味道也不难闻,你吃了可能会好受一点。”

    谢显之仍旧是闭着双眼:“早上已经喝过防晕车的汤药了,这会子再吃丸药,也不知道药性会不会相冲。即使真要吃,也要等到午饭之后。”

    “可是……”谢慕林迟疑地看了他一眼,“大哥你如今这模样,能撑到午饭的时候吗?”

    谢显之露出了一个苦笑,没有说话。

    菖莆在一旁满面忧色地道:“大少爷从前坐车,从来不会难受成这样的。上回随太太出城去上香时,坐了一个多时辰的马车,也不过是有些头晕、腰疼罢了,在寺里的静室中歇了半日,也就没事了,远不象如今这般辛苦。”

    谢慕林哂道:“一个多时辰也不算久,更何况,当时他们不是赶路,但凡大哥身体有点不适,曹氏也就会命人放慢马车速度了吧?再说,达官贵人会去上香的大寺庙,与京城相通的肯定是比较平坦好走的大路,不象现在,咱们一路走的多是年久失修的土路,在洪水过后,早已是一团糟,又因为湖州官场被京城局势影响,有所变动,暂时没人顾得上修路,如今路况比湖阴县城里的路都要差许多,也就难怪马车会颠成这样了。”要不是马车加强了防震功能,只怕腰骨都要被颠断了,不象现在,虽然谢显之难受,她和菖莆却都还好。

    菖莆掀起车窗棉帘一角,往外瞟去,看着那破败的路况,都忍不住发愁。她一向是在内宅做活,出门能见到的,也是金陵内城繁华人烟密集的地区,去湖阴的路上,走的还是运河水路,几时见过这样糟糕的路况?别说大少爷谢显之一向体弱,有些受不住了,就连她这个身体健康的丫头,都觉得腰酸背痛。

    这还只是他们改走陆路之后的头一天,半日未过,便已是这副模样,接下来的路程要怎么办?

    谢显之撑过一阵难受劲儿,感觉到路况似乎稍有好转,没先前那么颠簸了,暗暗松了口气,又换了个坐姿,方睁眼微笑道:“没事儿,我这是没有坐过这么长时间的马车,又遇上了不平整的道路,方才会如此罢了,等习惯了就好了。幸好二meimei让人改造过马车,我觉得这已经不算颠得厉害了,比从前去金陵城外的寺庙烧香时,车还要走得平稳些,是我久不坐车,一时适应不了罢了。菖莆给我倒些热姜茶来,我喝两口,应该会好受一点儿。”

    菖莆连忙放下铜盆,把车厢角落里用炭盆焖着的提梁铜茶壶拎了过来,从车厢一侧的收纳柜里取出一只茶杯,倒了半杯,递到谢显之手中。

    谢显之吹了吹热气,小心地啜了一口,便长长地吁了口气。他觉得自己似乎好受一点了。

    他随手把茶杯放在手边的折叠小几上,茶杯顿时被几面的铁板给吸住了,稳稳停留在上头,不用担心杯子会因为马车颠簸而倾倒,只是要小心里头的茶水是否会溢出即可。

    谢显之见状,便忍不住笑道:“二meimei真是考虑周到,这也是你让人特地准备的吧?”

    谢慕林笑着点点头。折叠茶几是她让周大匠特地做的,表面的铁板也是她提了建议,周大匠自己选择材料,又命马木匠贴上去的。不过茶壶茶杯底座上镶的磁石,却不是她的功劳。

    这一整套镶嵌有磁石的特制铜茶具、餐具,全都是她向二房嗣祖母宋氏借的,据说是宋祭酒生前在京中定做的东西,专为旅途中使用。这些器皿都有一定的年头了,不过因为保养得好,还是干干净净地,随时都能拿来使。谢泽川生前就曾与妻子宋氏一起在旅途中使用过它们。谢慕林听宋氏讲古时,曾不止一次听对方提起。如今她与谢显之赶着出门,来不及自己制作一套新的了,便索性向宋氏借了这一套旧物来。

    真是再实用不过了。

    谢显之从菖莆手里接过温热的手炉,感叹道:“我如今总算明白什么叫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了。从京城回湖阴的时候,一路走的都是水路,天气不错,运河上也平稳,我与家人都在船上住着,虽觉得有许多不便之处,却也没感到有多颠簸辛苦。如今才知道,那真真是我走了运。怪不得祖母她老人家走陆路回湖阴,路上竟会病得那么严重了。我这赶路不算快的,尚且这般难受,更别说她当时是一路急赶,又遇上风雨,还遭了盗贼,与娘家族人闹翻……

    “我那时心里还有些不大恭敬的念头,埋怨老太太怎么就听信了三meimei的胡话,把自己吓病了呢?这一路都是自己把自己折腾坏了。但凡她老人家心里明白些,也不至于差点儿丢了性命。如今我才知道,那真怪不得老太太。这几百里路,本就是辛苦无比的。老太太遭遇了那么多波折,还能平安到达湖阴老宅,已是她身体一向康健的好处了。”

    菖莆连连点头附和。谢慕林却在心里暗道:不,老太太就是自找的。那时候天气又不冷,就算有风雨,只要找地方避开,就不会有事。至于没找熟悉可靠的车行雇车,另寻陌生车夫,太过挑剔刻薄惹恼了对方,财物失窃后又跟娘家族人闹翻……等等等等,就更是谢老太太自己造的孽了。她一直脑补人家永宁长公主会追杀她,把自己的胆给吓破了,在老宅养病时也不老实……这怎能全都怪到道路不平坦上去?

    谢慕林自己也给自己倒了半杯姜茶喝了,方才道:“我看天色也不早了,再过不到一个时辰,就该吃午饭了。听毛掌柜说,天黑前都不会遇上驿站、脚店,只能自己在路边埋锅造饭。不过我也事先做了些准备,一顿简单的午饭还是能做出来的。我知道大哥身体不舒服,但出门在外,不能象在家时随意,因此这顿饭,你无论如何也要吃一点下去,否则下午又冷又饿又晕车,那滋味就更难受了。吃过饭,你就走动走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然后把丸药吃了,上车后直接埋头睡觉。要是能睡着,接下来半天的路,你就能无知无觉地撑过去了。”

    谢显之面露茫然,无措地点了点头。

    第483章 抵达

    谢慕林对于“方便食品”有着丰富的经验,也知道在古代旅行,指望沿路都能找到歇脚的地方,还能有干净的茶水、温热的食物供应,是在白日做梦。所以,当她向毛掌柜打听完湖州到金陵这一段官道的情况后,便立刻开始了准备工作。

    方便移动与使用的炉子,足够的炭火柴薪供应,不易打破又容易导热的铜制餐具、炊具,在野外挡风用的折叠屏风,拥有过滤层、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过滤河湖等野外水源的水桶……这些都只是基本装备而已。

    谢慕林除了正常的米面油盐以外,还准备了几种口味的rou干、鱼干,洗净晒干的干菜、菇菌,自家腌制好又方便存放的咸蛋、酱菜,油炸后团成饼状晾干的面条,方便食用又耐存放的干粮米饼,还有好几罐自家做的果酱。在这大冷的天气里,这些东西的保存期限再短,也足够让他们一行人撑到京城去了。做法她也带在了身边,等到了京城珍珠桥大宅里,需要回程时,命人照样再准备一份就是了。

    因此,等他们一行人到了毛掌柜找好的避风歇脚处,找到从前谢家商队的人曾经用过的自制土灶,开始埋锅造饭的时候,谢慕林就下车带着翠蕉,把准备好的东西交给了做饭的仆妇。

    于是,大家都不必辛苦地在大冷天里跑到溪流边淘米煮饭了,只需要取溪水过滤,煮开,然后把油炸面饼扔进锅中滚一滚,再把rou干、干菜等物丢进去,添些酱料,便是一碗热腾腾又美味的汤面了。再把干粮米饼蒸一蒸,放些果酱,就着酱菜、咸蛋什么的,吃得丰盛又美味,还营养充足,花的时间也比平时少了一半。

    即使不是在饭时,不方便做热食吃,每个车厢里都有茶炉子与炭盆,热一热茶水,就着米饼,添些果酱、酱菜什么的,也能充饥。谢慕林那里还特地多带了一大篮子桔子,专为众人路上做零嘴用的,也是补充维生素c的意思。

    毛掌柜吃了这么一顿汤面加米饼下来,便笑着说:“往日运货赶路,可从来没有在野外吃得如此称心如意过。二姑娘这是哪里想来的?那面团做得好,酱菜、rou干也十分美味。改日我也跟商队里其他老伙计们说一说,让他们也照着二姑娘这么预备着来,走南闯北的时候,也可以少受些罪,多享点儿福了。”

    谢慕林笑道:“我们这是短途旅行,又都是自家人,所以准备得丰盛些也无妨,就怕商队里的叔叔伯伯们要赶时间,未必有这个耐心呢。其实那油炸面饼是极易做的事,酱菜rou干也不难制,回头我把方子给您送去,您斟酌着看吧。倘若真能对咱们家商号里的叔叔伯伯们有所助益,便是我的造化了。”

    毛掌柜哈哈笑着,又命刘伙计给他多舀了一碗加有菜干rou干与菌干的美味热汤。

    谢显之在马车里颠了一上午,真真难受得不行,下车后在菖莆的搀扶下走了几步,稍微透了透气,方觉得好过些,只是觉得外头风冷。

    谢慕林招呼他到挡风的屏风后坐下,送上热汤面。他吃了半碗,只觉得微带酸辣,滋味鲜香,倒也开胃,而且热汤吃进肚子里,原本难受又冰冷的肠胃顿时好受多了。

    但他也就只能吃得下这半碗面罢了,谢慕林也不勉强他,命菖莆把一匣子面团、酱菜给装好,送到马车上。什么时候谢显之觉得饿了,煮上半壶开水一泡,不一会儿就能吃了,方便得很。

    出门在外,当然不能象在家里那么讲究,这种程度就差不多了。

    谢慕林自己招呼着翠蕉吃饱喝足,在周围略散了一会儿步,便催着谢显之重新上了马车。他们兄妹俩继续坐一辆车,下车期间经过通风,车厢里有些憋闷的空气已经焕然一新,这回里面没有了原本的药味与熏香味,闻着倒比先前要怡人些。谢慕林又在炭盆边上放了几片桔子皮,桔皮的清新香气慢慢在车厢内散开,谢显之的脸色顿时好看了不少。

    他看了那桔皮几眼,便吩咐菖莆:“这桔皮就很好,不必另外熏香了。”

    菖莆有些迟疑:“大少爷您晕车,若是不把那醒神的熏香熏上一熏,就怕一会儿您撑不住。”

    谢显之摇了摇头,在清淡的桔香中闭上了双目:“熏什么香呀?桔香就很怡人。那熏香味原本不错,只是与药香相冲,闻着更难闻些。我今儿头晕目眩了半天,指不定是因为什么才晕的呢。”说着说话,车厢里的暖意涌上来,他吃饱喝足,顿时感觉到了困意。

    谢慕林立刻指挥菖莆,把小几收起,将收纳空间里的棉被、枕头与谢显之的大氅取出来,给后者做了个简易的床铺,便催着兄长服下晕车的丸药,然后睡下了。

    不知是真的托了那桔子皮的福,还是谢慕林按照书房空间里相关资料请人配的防晕车丸药起了效,谢显之这一觉睡得相当不错。虽然中途曾经醒过两回,但断断续续的,也算是安稳睡足了半日,没有再头晕目眩,也没再有想呕吐的冲动了。等到他们一行人天黑前到达计划中的落脚地——一处颇为繁华的小镇上最大的一家客栈时,谢显之还有胃口吃下一顿足量的晚餐,面色也不象上午时那般难看了,所有人都觉得很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