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落升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五十七章 迁都

第一百五十七章 迁都

    肖寅和肖彻来到舒州,一阵寒暄过后,邓元觉就说出了让他们镇守舒州和柴桑的想法。

    两人听完心中都略感惊讶,本来按他们最初的想法是跟着邓元觉征战沙场,也积累一些军功,为将来争储做准备。

    这三年来在大陆五国的皇子中,风头最盛的无疑是齐国的四皇子姜桓楚。姜桓楚凭借着自己的战功,现在独领一军,麾下也有十万将士,成为齐国储位的有力争夺者,他们二人也想要效仿。

    但是他们清楚的知道肖道成派他们来的目的不是建功沙场,而是监督和限制邓元觉。现在邓元觉主动把后方的两座重镇交给他们管理,就相当于把整个宋军的性命托付给他们,这让肖寅和肖彻无法拒绝。

    邓元觉见二人答应,又笑着道:“两人皇子都没有意见的话,明日我就带着大军去攻打徽城。我走之后,除了大军所需的物资补给之外,还有一件事需要两位皇子多多费心,那就是正在攻打襄阳城的田无忌”

    肖彻试探的问道:“大将军是觉得项楚守不了多久了?”

    邓元觉点了点头:“不错,项楚面对田无忌能坚守三年已经很了不起了。随着柴桑和舒州的相继失守,田无忌肯定会担心我抢先攻下寿春,他一定会不惜代价拿下襄阳,襄阳一旦失守,项楚就只能退守随州。”

    肖彻听懂了邓元觉的言外之意:“随州离我们的夏口城不远,大将军的意思是一旦襄阳失守,我就去夏口镇守?”

    邓元觉面带忧虑:“正是如此,我还担心项楚要是连随州也守不住,田无忌会直接带兵过来打夏口,夏口一旦有失,我们伐楚的整个战略都得重新调整。”

    肖彻这才恍然大悟,心中暗想:“原来大将军派我去柴桑只不过是一个幌子,他的真实意图是让我去守夏口,替他挡住齐、楚大军。不过只要舒州还在大哥手上,一样能限制住他。”

    肖彻随即答应:“大将军放心,如果田无忌真攻下襄阳,我会第一时间赶去夏口驻守,绝对不会让齐军或者楚军有可趁之机。”

    邓元觉面露喜色:“三殿下肯去驻守夏口,那我就放心了。殿下是燕兄的关门弟子,除了一身武艺已得燕兄真传之外,想必这行军打仗的本事,燕兄平时也是倾囊相授吧。”

    肖彻心中又是一惊,燕赤行出山的消息是保密的,他回来之后也没公开露过面,更别说去上早朝了。除了还在建邺城的几大世家可能知道之外,其他人是不会知道的。现在邓元觉突然这么说,就是暗示他已经知道燕赤行回来了。

    肖寅见气氛有些尴尬,赶紧打了个圆场:“大将军放心吧,有三弟在,夏口肯定会万无一失的。明天大将军也要带兵去取徽城,我们预祝大将军旗开得胜。”

    次日一早,肖彻和邓元觉分别赶往徽城和柴桑,肖寅则留在了舒州驻守。

    徽城现在是一片乱象,谁也没想到高克恭会临阵脱逃,而舒州的陈世铎又这么快投降了宋军,徽城一下就成了最前线的战场。

    城内百姓从出生以来就没有经历过战争,现在战火烧到眼前,自然是一片恐慌。这几天悄悄逃走的人不计其数,就连一些守城的士兵也在家人的煽动下弃城逃跑。

    这让原本已经备战两年的太守刘汉盛有些手足无措,他本不想阻止百姓出逃,因为担心会引起更大的混乱。但现在一看不阻止也不行了,百姓自己跑也就算了,还煽动着守城官兵一起跑,再这么下去,徽城就要成空城了。

    刘汉盛让自己几个心腹带着家丁日夜守在四个城门,不准任何人进出。这么做虽然暂时解决了出逃问题,但是城内蔓延的恐慌情绪却越来越盛。

    邓元觉带着大军抵达城下,立即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让吴腾、邓文豪、荀玉清各带两万人围着东南西三个城门日夜攻打,单单留下北门不攻。

    这样城内的守军和百姓都觉得自己还有一条退路,守城时也不会全力以赴。

    这几天一到晚上就会有百姓偷偷地从北门的城楼上放吊篮逃走,刘汉盛知道后又派人去阻止。

    刚开始还好,后来随着这么做的人越来越多,百姓和守军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百姓殴打官兵的情况。

    刘汉盛把城内的属官都召集到了一起,希望他们能想一个好办法,谁知道身旁的陈主簿一开口就试探道:“大人,在这么下去我们恐怕也守不了多久,不如也学陈世铎开城投降吧?”

    要知道在一个月前,刘汉盛知道陈世铎献城投降的事情后,可是当着众人的面大骂过他贪生怕死,辜负圣恩的。现在陈主簿也让他学陈世铎,这面子哪搁的下来。

    刘汉盛心中升起一股怒火,铁青着脸又看了看其他几个属官,指着其中一人问道:“周统领,你是城防军的统领,你来说说看,这徽城还能不能守得住?”

    那周统领一脸无奈,咬了咬牙道:“大人,敌军势大也就算了,现在民心也不在我们这边,就连城防军都一个个士气低落,哪里还守得住,卑职建议还是考虑一下陈主簿的意见吧。”

    周统领话音刚落,其他属官也纷纷附和,大家都心知肚明,楚国算是完了,就算现在能抵挡住宋军,但境内还有二十五万的齐军,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将来和家人考虑。

    刘汉盛气结,其他属官要投降他都可以无视,但连城防军统领也想着投降,他就有些众叛亲离的感觉。

    城内除了周统领,其他人都不谙军事,周统领都没信心,那其他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刘汉盛叹了口气:“人各有志,既然诸君都决定要投降,那我也不勉强诸君。但我深受陛下大恩,是断不可能投降宋军的。诸君放心,我不会因为我一人的决定而拖累诸君的前程。”说完刘汉盛丢下众人,独自一人回到了后堂。

    陈主簿和周统领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刘汉盛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等了一炷香的功夫,还不见动静,众人都站起身来,打算离去。

    这时刘汉盛的管家从后堂跑出来大喊道:“各位大人,不好了,老爷他悬梁自尽了。”

    众人皆惊,匆匆赶到后堂一看,刘汉盛已经气绝身亡。

    陈主簿率先回过神来:“太守大人不在了,我们除了要好好安葬大人之外,还要想办法应对城外的宋军。周统领,这里只有你懂军事,不如你来牵个头吧,是战还是降,我们大伙全听你的。”

    陈主簿的话说的很鸡贼,周统领是战是降他们早就知道了,现在把周统领推出来,无非是防止以后楚军卷土重来,他们可以说是周统领决定要投降的,人家手上有兵有权,他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也阻止不了。

    在场的这些属官一听就明白陈主簿的言下之意,纷纷表示赞同。只有周统领一介武夫,脑子没转过弯来,还以为众人是真心推举自己来牵头,于是道:“既然众位都推举我来牵头,那我也当仁不让了。陈主簿,你现在就派人去宋军大营给邓元觉送信,告诉他刘太守的事情,让他给我们三天时间为刘太守办理后事,三天之后,我们一起献城投降。”

    众人顾不上刘汉盛还尸骨未寒,个个面带喜色,称赞周统领顺应民意。

    继柴桑、舒州失守之后,才不到一个月徽城又失守了,寿春城的熊焕也没力气发火,每天早朝看着朝臣七嘴八舌的争吵,半天也拿不出一个对策,心中更是烦闷。

    “陛下,我们还是迁都吧。”自柴桑失守,高克恭躲到临安城之后,大司马高义就天天躲在家中,不敢在熊焕面前出现,熊焕也顾忌高家的势力,暂时没有动他。现在朝中各大派系只剩下丞相吴世奇一家独大。面对困境,吴世奇首先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熊焕又扫了一眼群臣,原属于高义和项通两派的官员都不敢说话,自然也没人敢提反对意见。

    熊焕有些愠怒:“丞相是要让朕把寿春城拱手让给邓元觉吗?”

    吴世奇感受到了熊焕的怒意:“臣当然不是这个意思,现在寿春还有五万守军,粮草也很充足,坚守个三五年问题不大。只是陛下不能留下来亲自守城,一旦城池被宋军围住,那我大楚其他地方可就与陛下失去了联系。”

    熊焕心中更怒,要不是两年前听了吴世奇的建议,何至于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最近半年,熊焕下了无数命令让其他郡县去救援柴桑、襄阳和晋城,可是各地都阳奉阴违,找各种借口推辞。就算有答应出兵的,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派出五百、一千的兵力走个形式。

    熊焕强压着怒火:“那依丞相之见留谁下来镇守寿春,朕又该迁都何处?”

    吴世奇见熊焕虽怒,但已经心动:“虽然要迁都,但寿春城也至关重要,不能丢失。臣建议在皇室宗亲中选择一位留守,太子殿下就是最合适的人选,陛下可任命太子为监国,替陛下镇守寿春。至于迁都何处,臣觉得江都是个不错的选择,那里远离战火,百姓生活富足,去那边蛰伏几年,以后未尝不能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