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玄幻小说 - 大时代的梦在线阅读 - 第八十五章 蒙古镶嵌(1)

第八十五章 蒙古镶嵌(1)

    “蒙镶工艺,就是根据设计图,用錾刻、焊接或者掐丝的形式把零部件进行组装,组成一个整体后形成的一个完整工艺品,再通过鎏金、打磨、抛光等形式把它表现得更完美的一个过程。”

    “众合泰”工作坊蒙镶艺人李忠强如此介绍蒙镶。

    李忠强与刘铁军、屈志强一起创办了“众合泰”工作坊,专做蒙镶工艺艺术品。

    蒙古族有使用金银器的传统,马鞍、蒙古刀、蒙古族服饰上都少不了金银。特别是银器,蒙古族认为银器是洁白、神圣的。而且因为银能排毒,所以说银在蒙古族心中地位是很高的。他们在使用银器的过程中,诞生了一些相应的金属加工工艺。

    饮酒器皿是最能体现元代银器成就的。那个时代就有分酒器了,银制的大分酒器,你想喝什么都可以从里面接,比如其中一个口可以接葡萄酒,另一个可以接其他酒。

    蒙镶工艺融合了各个少数民族的优点,蒙、汉、苗、藏,还包括波斯的一些特点。这是因为元代时地域广阔,对文化发展限制少,文化多元化使得工艺能够融合很多地域的特点,也进行了很多创新,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独有风格。

    通过元代文化大融合的激发后,蒙古族镶嵌逐步形成了成熟的工艺。它和其他流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纹饰和艺术表现形式上蒙镶制作的物件图案比较饱满,就是整个物件上都是纹饰,基本没有露白的地方,而且纹饰有很多层次,比较华丽。镶嵌宝石要用包镶工艺,就是用银边把宝石包裹住,让它固定在银器上。

    我们为什么起名字叫“众合泰”,因为三个人合在一起稳如泰山,缺了谁也不行,在一起才是最坚固的。希望我们的这种坚强的东西能世世代代地传下去,做成一个老字号。

    传统手工艺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生活物质的东西,一种是文化精神的需求,生活物质方面很容易被现代化技艺科技所超越,但是艺术品和精神相关,这些是物质所代替不了的,精神上的东西机器也给不了。这两个层次是不一样的,你要追求一些精神世界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只能越来越贵。

    蒙古族妇女头饰是高度艺术化的贵重材料组合。需要复杂的工艺制作技巧,不仅有繁杂的雕刻技术,也需要宝石镶嵌和金、银、铜丝缕的编嵌技巧。艺人通过对金属的捶敲、錾刻、花镏编织、镶嵌宝石等形成成一套综合处理工艺手法,俗称蒙镶艺术。

    清朝时北京等地蒙镶艺术很盛行,工匠与前店后坊的铺子很多,王公贵族来往于北京,这种技艺的传播是很多的,经考古学研究,东胡、匈奴时已经有了完整的头饰和宝石镶嵌技艺,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蒙镶艺术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这一古老的艺术之花日益艳丽多彩。

    北方民族用自然物装饰自己的习俗形成很早,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中发现了颈饰项链。2000多年以前的东胡、匈奴墓葬中都出土过头饰,匈奴的头饰复原后竟然与现在的鄂尔多斯头饰极为相。

    蒙古族首饰非常丰富,有发饰、颈饰、耳饰、手、面饰、冠饰、饰和佩饰等。蒙古族妇女用簪,多是直接插于发髻。不少簪头上雕刻兽头、鸟头,花卉、云纹装饰,造型别致。有的簪头上还镶嵌绿松石等。

    从出土文物看,元朝贵族的簪大量用银等贵重材科,蒙古族民间也很多金银簪,簪头上也雕刻花纹,花卉多为梅花形、莲花形,以细巧为特色。

    蒙镶工艺是在中国传统金属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工艺。它以金、银、铜、铁、锡、玉石、象牙、竹、骨、木、角等原料,吸收蒙、藏、苗,满等少数民族金属工艺品的造型设计及装饰风格,以精湛的技艺制作的富有传统特色的工艺品、习惯上称为蒙式镶嵌,简称蒙镶。传统的蒙镶工艺应用于珠宝首饰、金银器皿以及金属工艺品的加工工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其工艺是以金属錾雕,和金属焊工为主要工艺,它是根据图案的设计要求,利用錾刀、錾板将金属材料打制成浮雕、圆雕、透雕成品,同时通过焊接的工艺将零部件组成一个整体,并加以镶嵌,镶嵌的宝石主要有绿松石、玛瑙、珊瑚和孔雀石等,而镶嵌的工艺主要以包镶为主。

    这样镶嵌的宝石不易损坏和失落,非常适合日常生活使用。蒙镶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先用锤子等工具加工成形状多样的器物,再用数十个錾子錾出多种凹凸不平的花纹,然后镶嵌上多种珠宝玉石,高贵典雅,光彩夺目。

    蒙镶制造工艺在金属工艺品中被广泛应用,宗教艺术的发展,金属加工工艺的住逐渐完善以及波斯金属制造工艺与内地金属打制工艺的成熟,都为蒙镶工艺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同时宗教所需要的各种器具和民间需要的日常金属用品,以及草原民族的习俗,花纹局部錾刻,线点装饰,制品立体感强,錾刻手法粗犷、有力、质朴、促使蒙镶产品形成了浑厚古朴、大方、简洁的风格。

    蒙镶工艺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北、以及华北地区,在西南也有少量分布,而目前保留比较完整的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西藏、甘肃一带,其当地的民族用金、银、铜、锡、玉石、象牙、骨、角等原料用精湛的技艺制造有传统特色的工艺品,其工艺的部份技巧也渗透到其它金属加工工艺之中。

    蒙镶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根据要求设计出产品的造型。

    铸模和库活根据工艺要求制作产品的胎体,先用库模的方式,将锡块铸在阴阳模具上,然后将金属加工片加在阴阳模具之间,用大锤敲打出凹凸状的近似体,把金属片库压成主要形体,再按照设计的要求焊接成形。

    錾刻用送香、植物油、高岭土,按一定比例熬成溶胶,罐入金属形体,再粘贴金属片,等溶胶冷凝后,再在金属表面进行细致錾刻。根据不同的用途,使用不同形状的錾刀。

    根据图案设计的要求,利用錾刻的各种技法,錾刻成形。然后将金属件加热软化,倒出溶胶。再退火后层层细錾,直至图案立体清晰为止。

    焊接将錾刻图案花纹的部件,焊接成器。

    打磨与抛光将成器的工件,放入稀硝酸中清洗除垢,再入白矾水中冲洗,然后打磨并抛光。

    镶嵌用于蒙镶的宝石,色彩一般都非常艳丽,大多数都使用包镶工艺,这样镶嵌的宝石一般不易掉下来,所镶宝石的大多数都为素面宝石。

    蒙镶工艺从草原到宫廷的沉淀

    蒙镶工艺这种工艺诞生于蒙古文化,它是一种草原文化的体现。镶嵌工艺本身是一种老工艺,它传到不同的地区就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蒙古族镶嵌工艺就是它在草原文化中滋养出来的一种工艺流派。

    蒙古族有使用金银器的传统,马鞍、蒙古刀、蒙古族服饰上都少不了金银。特别是银器,蒙古族认为银器是洁白、神圣的。而且因为银能排毒,所以说银在蒙古族心中地位是很高的。

    他们在使用银器的过程中,诞生了一些相应的金属加工工艺。比如单于的王冠,那是用金属铸造出来的。铸造出主体形状之后再装饰,先用錾刻的方式把它的形状表现得更清晰,然后鎏金。

    王冠最上面还要镶嵌一只鹰。鹰怎么做呢?先用松石磨出鹰嘴、鹰头,再磨一节脖子,打两个眼,用金丝和银丝把它们连接起来。翅膀和尾巴也用金属来表现,把它们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老鹰造型。这是最早的粗糙加工法,成熟的蒙镶工艺技术得益于元代的文化融合。

    现在的蒙镶工艺融合了各个少数民族的优点,蒙、汉、苗、藏,还包括波斯的一些特点。这是因为元代时地域广阔、对文化发展限制少,文化多元化使得工艺能够融合很多地域的特点,也进行了很多创新,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独有风格。

    元代时,银器的使用十分广泛,元曲中有大量词句对当时日常银器用品的描写,像“银台灯灭篆烟残,独入罗帷淹泪眼”,“罗帷画烛,彩扇银钩”都体现了元代银器使用的普遍性。而银器的加工工艺也达到了宫廷技术的程度,那时产生了专门制造银器的宫廷造办处。

    他们在国外博物馆看到他们保存的元代画,里面画了当时宫廷的生活场景,里边头上带羽毛的人都是蒙古贵族,这些贵族就拿着银质的高足杯喝酒,很有意思。

    饮酒器皿是最能体现元代银器成就的。那个时代就有分酒器了,银制的大分酒器,你想喝什么都可以从里面接,比如其中一个口可以接葡萄酒,另一个口可以接其他酒。

    有一个特别有名的元代分酒器,是银树造型的,两米多高,在成吉思汗的行宫放着。那银树上镶嵌了一个天使,拿一个小喇叭,树下面有四只大蛇环绕。蛇的肚子往下弯再起来,呈“s”型,蛇头朝下,蛇嘴是张开的,蛇嘴下面有四口大缸。醒酒官拿着一面小旗,朝哪个方向一挥,哪个方向的蛇头就开始喷酒。

    通过元代文化大融合的激发后,蒙古族镶嵌逐步形成了成熟的工艺。它和其他流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纹饰和艺术表现形式上,蒙镶制作的物件图案比较饱满,比如这个用蒙镶工艺制作的盒子,这叫“满工”,就是整个盒子上都是纹饰,基本没有露白的地方。而且纹饰有很多层次,因为它在制作时用了很多表现形式,比如浮雕、錾刻、平勾、透雕等形式,要表现出它的华丽。

    它还有一个特点是镶嵌宝石的方式,要用包镶工艺,包镶就是用银边把宝石包裹住,让它固定在银器上。而且因为宝石贵重,我们在包镶时还要在银子或者金子的底片打两个眼,把它拴住,相当于加一个保险,防止宝石丢失。这就是蒙镶工艺。

    他是1979年出生的,是三个蒙镶匠人里面最大的,都是呼市人。能一起做这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喜欢这一行,而且一直在一起。他们一起从三十七中学的美术专业毕业,一毕业就分到内蒙的外贸工艺厂,家里都挺高兴,三个人就踏踏实实地在工艺厂做了十年。

    进工厂的时候是1994年,那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到蒙镶工艺,但是在外贸工厂里做的都是快速消费的蒙镶工艺品,是一些工艺美术行业的热销产品。

    那些都是工艺品,工艺品和艺术品是有很大区别的。工艺品只是把那个型做出来,艺术品不论从制作步骤还是结构的细节上都有很大的讲究,那是雕琢出来的。而他们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是2004年离开工厂,自己创办作坊,并且接触了一些蒙镶老物件之后。

    当时从单位出来福利还不错,一人给了一套房子,但是手上钱不多,东拼西凑有一点,但还是不够。那会儿他们也都成了家,有了孩子,出来干之前给老婆孩子打好预防针,告诉他们之后的日子可能会很艰难。就这样坚持了一年,一分钱也不往家里拿,每天得花老婆的。

    那时候他们有一个小院子,一开始也没挂牌子,客户都是邻居。他们真心感谢这些邻居,当时他们拿了很多老的物件给我们欣赏、研究。他们看完老物件之后真的提高了不少,明白了工艺品和艺术品之间的区别。

    他们团队内部,他负责草图设计,刘铁军负责生产技术,李忠强负责对外业务。每个人的工作在执行的时候又有交叉。除了这些业务,他们各自也还要做一些自己的创作,总体来说就是比较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