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玄幻小说 - 大时代的梦在线阅读 - 第八十五章 蒙古镶嵌(3)

第八十五章 蒙古镶嵌(3)

    在鄂尔多斯,各个旗县的头饰式样也略有不同,多达十几种。有无后屏和有后屏的,有大后屏和小后屏的,还有的面颊两侧的垂链有长有短,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有的华丽,有的简洁。

    按照当地习俗,姑娘出嫁,无论贫富都要戴头饰。一副好的头饰,价格是相当昂贵的。所以,从头饰的重量上,就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的贫富。一般家庭女子成亲的头饰,用银很少,镶嵌的珊瑚珠也小,用不起珊瑚就用红料器代替,价值达二三百个银元。

    而富家女子出嫁时佩戴的头饰可重达十余斤,价值上万银元。这种贵重的头饰,要以上好的马匹和成群的牛羊才能换取。

    鄂尔多斯头饰由连垂和头饰两大部分组成。连垂是在胸前左右辫发上垂挂着的辫套发饰,用布和棉絮缝制而成,上面刺绣有各种图案和镶嵌着银饰片和珊瑚珠子。头饰是由额箍、后屏、颊侧垂穗、额穗等几部分组成。

    额箍一般高十公分左右,上下两边缀着一至三排珊瑚珠,中间錾花银座上镶着大颗的红珊瑚,隔间又嵌着绿松石。前额银珠子编的流穗,依眉心呈人字形散开。

    后屏是头饰的后大片,上窄下宽呈凸字形,上面缀满了排列整齐的红珊瑚珠子,上下方中间部位有一个方形的錾花银座,嵌着数颗红珊瑚、绿松石珠。

    后小片垂于耳后左右,长三寸,工艺如后屏,缀满珊瑚、绿松石珠,上面有圆形或方形的银质装饰。面颊两侧的垂穗子,是银链和珊瑚、松石珠混串的流穗,左右对称,有数条或十几条之多,长至肩下,尾端吊着银铃子,行走起来叮当作响。装饰用的大圈银耳环,多数佩挂在面颊两侧的连垂上,大的重约几百克,每侧多达四个。

    乌拉特部落的习俗,姑娘出嫁时,要进行分发仪式,然后穿戴打扮,给新娘戴上头饰,头饰上面还要戴上水獭皮的圆顶立檐帽。整套头饰由额箍、垂饰、坠子、蝴蝶结、额穗子、钗等组成。

    额箍和后帘均由大小同样的镂空银座横排钉缀,银片上镂雕着吉祥图案,并由镶嵌20个珊瑚珠的坠链在下额处连接,然后把面颊两侧各10个由银、珊瑚、绿松珠串成的垂链套在额箍上,垂链长于腰际。

    在流穗上方有一菱形的银质额顶饰,顶饰转圈镶满大颗的绿松石和珊瑚。乌拉特头饰可以拆分,已婚妇女平时只戴额箍,逢年过节时才戴全套头饰。

    大漠深处的和硕特部落妇女头饰较为素雅,由一对黑色发套、两颗珊瑚珠、一个银钗和额顶吉祥座组成。发套用青色绸缎或平绒布缝制而成,上下两端刺绣有梅花、荷花、莲花、牡丹等各种花卉图案,佩带时先将头发梳于头顶,把辫子装进发套,顺着两鬓垂至腰际,发套在腋下串进坎肩,在坎肩下摆处露出20厘米长的发套装饰边。

    然后把发套的上口用一对大珊瑚珠子连起来,再用银钗串好。把吉祥座固定在额顶处,银座上对称地镶嵌着9颗翡翠和红珊瑚,头饰戴好后,可根据季节的变化,戴帽子或不戴帽子。冬天有旱獭尖顶立檐帽,春秋有圆帽。

    土尔扈特妇女头饰更为简单,已婚妇女梳双辫子,将辫子放入发套中,发套上口嵌3角银饰边,然后戴“陶尔其克”帽,宽帽檐正面为“火”形图案,两侧为吉祥图案。姑娘则梳独辫式。

    蒙古族中的是一个大约只有1500多人口的群体,他们的头饰与众不同之处是,底座为银质寿形脑盘或鎏金寿形脑盘,并镶有中间大两边小3颗红珊瑚珠。脸颊两侧挂垂穗子,每侧各3条,每条串有9颗珠子,从上往下第6颗为翡翠或绿松石珠子,其余都为红珊瑚珠,银环上挂大耳环,把梳好的两条辫子,装入黑丝缎缝制的发套中,垂于脑后,一对发套由5个银扣相连,银扣由法郎彩装饰,再用两颗大珊瑚珠子固定在发根上。戴头饰时先用黑纱巾缠头,戴上头饰后,在发辫后面把头纱两头用银卡子串起来,有一种飘逸感。

    乌珠穆沁是锡林郭勒草原上的一支古老的部落,其妇女头饰造型具有立体感,主要由羊角式发夹、银镂空额箍、额穗、垂穗子、后帘组成,其中尤以垂穗子最引人注目。它的最上面有珊瑚装饰的银质蝴蝶,其下面用银环连着银蝙蝠和吉祥结。发夹两侧有掐丝镂空银饰。额穗子由珊瑚、珍珠串成,呈垂直状。两鬓下垂由珊瑚、松石和银链结成的长穗子,发箍上面戴立檐帽,帽顶部有吉祥结。

    察哈尔头饰轻便玲珑,围箍中间嵌数个鎏金花座。镶珊瑚、松石珠,两侧镂花银饰连接流穗,额箍后面为一弯月形錾花饰片,接珊瑚、松石珠编成的网状后帘,帘长及肩,增添了头饰的绚丽。

    巴尔虎部妇女头饰完整地保留了本部落的传统特征,由额箍、牛角形银饰组成。银额箍通体錾花,前部镶嵌数颗珊瑚,后坠3个镂空小银铃,两侧为牛角形银饰,采用錾花工艺成型,银片曲绕,层次分明。

    整个头饰呈扇形,牛角形边缘包錾花银边,银片上嵌珊瑚、松石珠,背面刻有卷草纹,每侧垂4条银穗子,帽子上缀红缨子,保留了古代贵族的风范。

    布利亚特头饰造型显得极其简约。只有额箍上嵌红珊瑚,两侧垂挂镂花的银环,与胸前银盒挂饰相连,显得精巧而华丽。

    科尔沁部落妇女的头饰与众不同,主要体现在簪钗的搭配上。头带缀满四排珊瑚珠,额前镶嵌长方形绿松石,佩戴时先将头带从前额系于脑后,在盘发上插上造型各异簪钗,纹样精雕细刻,有各种花卉点缀,精巧淡雅,大方美观,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一个名为“雪漠玲珑─喜马拉雅和蒙古珍品”的展览,正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举行,展期至二○一九年二月二十四日。展览精选承训堂、梦蝶轩藏十七世纪至二十一世纪逾一百五十件喜马拉雅山和蒙古族地区的服装、首饰,以及宗教器具珍品。展览中的一对“银嵌珊瑚图海”,朴素淡雅,气质非凡,笔者尤其锺爱。

    银嵌珊瑚图海,是蒙古族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的产物。用银镶嵌珊瑚的垂饰,对蒙古族人有特殊意义。蒙古族人受印度教影响,对生活、生命和宗教信仰的热忱,反映在首饰的制作上,所用物料都很讲究。

    以珊瑚来点缀,意味着与大自然密不可分,珊瑚代表的是星体的火曜,这星体的梵名是“曼伽拉”。珊瑚颜色鲜艳,能做装饰品;宝石级的珊瑚有红色、粉红色、橙红色,都很受蒙古族喜爱。

    珊瑚生命力强,有长达二十五亿年悠久的演变过程,能抵御逾万年下来的生态变化,狂风暴雨也好,火山爆发也罢,海平面屡屡升降,都没能令珊瑚灭绝。佩戴珊瑚首饰或垂饰,既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包含了印度教神话,与火曜扯上关系。

    火代表燃烧,曜代表照耀、光亮。蒙古人对珊瑚崇尚极致,也热爱银饰,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发现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十三世纪时,蒙古地区成为金银集散地;本来是贵族才能拥有的银饰品,元末时已经普及化,民间普遍拥有了;清乾隆年间,女子佩戴银头饰、银首饰,男子腰间也有银垂饰。

    蒙古人的银饰以多、大、重为美,不论处於高原抑或牧场,蒙古人都喜欢佩戴银饰品,蒙古有多个部落,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也随部落的不同而各异,佩戴方式也各有特色,一件小小的发簪或发钗或垂饰,可以被视作一件信物,甚具纪念价值,为族人带来历久难忘的美好回忆。

    图海,蒙古语发音toohai,意思是“起连接作用的装饰物”,是蒙古族传统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海内容丰富,银是其中之一。这类圆形银质物件,上下都有挂鈎,沿边精雕吉祥图案或花纹,并镶嵌珊瑚或其他宝藏。

    蒙古人有自己的审美特征,特别偏爱鲜艳、光亮的颜色,使人感到身心明朗欢娱。蒙古人在北方,严冬漫天风雪,体现在日常服饰上,文化气息浓重,雪漠也不乏玲珑之态。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银饰品种类最多的要属鄂尔多斯、乌拉特、察哈尔、科尔沁、乌珠穆沁、巴尔虎部落了。一个盛装的蒙古族妇女,其银饰品重达二三斤,成为蒙古族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装饰。

    鄂尔多斯妇女头饰,包括额箍、额穗子、垂链、大耳环、连垂上下镶嵌的银牌均是银质的。察哈尔妇女佩戴的“勃勒”,有圆形和鸡形状两种,做一个需几两银子。

    上端有银质挂钩,圆形的中央镶嵌珊瑚珠子,共3圈,外围两圈下端有3个耳子,分别坠挂3个鸡心荷包,两边为红色,中间为蓝色,均挂各种颜色线穗子,佩戴在长坎肩两侧。

    另一种鸡心状,两面均精雕一双蝙蝠夹符,上端有银质挂钩,下端有3个耳子,坠挂丝线穗子。乌珠穆沁妇女佩戴的“好日劳”,形如,周边雕刻花草,中央镶嵌珊瑚,下端挂银质吉祥结,吉祥结下方坠挂4根银穗子,专门悬挂在妇女长坎肩的两侧缝制的纽襻上。

    火链在火柴出现以前,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的取火用具,现在佩挂在腰间成为了装饰品。牧民佩挂的火链,大多用银子装饰,镶嵌银钉,镂刻有寿纹、双狮、花草、草龙,有的还浮雕兽形、鹰形图案,显得庄重古朴。

    银碗,是蒙古民俗中最为讲究的用具,它成为蒙古族礼仪的象征。银碗碗面用银片包裹,碗边外延雕刻水纹或花草纹饰,碗底银盘外沿刻满吉祥图纹,中央刻五畜或二龙戏珠、八宝、四猥兽、蟠龙、万字、福字等图案,形象生动逼真。

    银酒壶、泯壶,是蒙古族的酒具,小巧玲珑,可以随身携带,方便饮用。其造型美观,纹饰讲究,多用太阳纹、八宝、花草和传统图案,是牧民们喜欢的日常用品。蒙古刀有多种用途,大多都是银质包鞘,镶银边的,嵌银丝的,银子大包鞘的。

    图案有蟠龙、二龙戏珠等多种,通常配一条银链,便于佩挂。图海,圆形银质物件,上下有挂钩,沿边精雕花纹和吉祥图案,并镶嵌珊瑚或其他宝石。

    烟锅,蒙古族的旱烟袋,多用翡翠、玛瑙、瓷制做烟嘴,有木杆包银和镶嵌银丝的,有通体银杆的,有银嵌骨制的多种。配以刺绣精美的烟荷包,悬挂在腰间,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装饰品。

    银质鼻烟壶,有男用和女用之分,除了样式不同外,大小也各有不同,男子银质鼻烟壶大气蕴容,女子鼻烟壶小巧玲珑。有的中央镶红珊瑚花瓣,外围嵌蓝、黄、绿、紫色景泰蓝花边;有的雕刻雄狮或蟠龙,两侧狮首浮雕提耳,红珊瑚或绿松耳石做盖子;有的圆花边内雕刻蟠龙,外围刻有盘肠图案,两侧有提耳。

    儿童胸前佩戴的银锁,是祈求神灵保佑的吉祥物。一般刻有各种吉祥图案和象征着长寿、福瑞、长命百岁、麒麟送太子等图案和文字。有的镶嵌红珊瑚等宝石,穿银链或红丝绳,并用琥珀、珊瑚、蓝宝石做装饰。

    这种锁在孩子刚出生时就缝在婴儿的摇篮上或衣服上了,等到会走路时戴在孩子的脖子上,直至孩子12岁时方可摘下。麒麟是传说中的瑞兽,仅见于太平盛世,小孩的挂锁多以麒麟为题材,“麒麟送子”寓意送来的童子必是贤良之辈和栋梁之材。

    银饰品,在蒙古族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装点了生活,也美化了生活。从古到今,蒙古族银饰品的工艺水平不断走向完美,善于汲取创作灵感,并根据传统习俗、审美情趣,在细节上不断创新,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令人叹为观止的民族服饰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