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回荆州
许昌之战结束了,自曾麒兵临许昌城下开始也不过数天时间,看起来有些虎头蛇尾。双方的损失加在一起,也就是两三万兵马,实在算不上一场大的战役。不过其影响却是刚刚开始。 曾麒以数万兵马威逼中原腹地,曹cao的政治中心,而且还能全身而退、满载而归,这不得不让世人对其军事才能更加敬畏。这群人里以刘璋为最,当消息传到益州后,成都顿时一阵鸡飞狗跳。 先是调集各郡守军回援成都一线,在各个关口增派重兵,再派亲信之人负责守卫。可能是觉得还不保险,又在各地招募了数万新兵,命令心腹加紧训练,以期能快速的加入到保护自己的行列中。 而相反的是曹cao却给人一种十分虚弱的感觉,让有心人眼前一亮。其中以凉州马腾、北方四州的袁绍为代表的更是已经蠢蠢欲动。尤其是袁绍,当消息传到冀州邺城时,他几乎按耐不住起兵南下的冲动。不过被几位谋士联手阻止了,这让他对黑山张燕又是一顿破口大骂。 曾麒不管天下人如何想法,这次能够全身而退又满载而归实属侥幸。曹cao这厮实在不好对付,差点就上了他的大当。不过想到今后几个月曹cao的处境,曾麒心里就畅快多了。 由于资重粮草的拖累,曾麒率领大军走了半个多月才回到了荆州襄阳。 “我等恭迎大司马!”襄阳城外,周瑜、鲁肃带领荆州文武百官出城十里迎接曾麒。 “诸位快快免礼!公瑾!子敬!这大司马的称呼是留给外人的,你们是外人吗?”曾麒假装不悦的说道。 “哈哈!军师教训的是,是我等失了计较。”周瑜显得很高兴。 “公瑾!你看我就说军师还是原来的军师吧!”鲁肃在一旁自得的说道。 “子敬!都说你是老实人,在瑜看来就属你最不老实。” “哈哈哈!” “哈哈哈!” 众人大笑着回到了州牧府,鲁肃早已命人准备了接风宴。对于饥肠辘辘的曾麒等人来说,满桌的酒菜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张飞、孙策二人更是直接抱起酒坛就是一阵猛灌。 “军师!益州之事该当如何?”酒过三巡,周瑜问道。 “秋收就在眼前,况且半年的征战将士疲惫,麒之意明年开春再取益州。”曾麒回答道。 “军师英明!锦衣卫传来消息,刘璋动作频频,已经乱了阵脚。若我军含而不发,就会给成都造成更大的压力,使其不明就理、内乱自生。” “哈哈!公瑾之言正合我意。不过我等还得加一把火,可命锦衣卫散播谣言、制造恐慌,好好的把刘璋架在火上烤一烤。”曾麒一脸笑意的说道。 “军师高明。” “呵呵!子敬!”曾麒笑了笑,转过头来喊鲁肃。 “军师有何吩咐?” “巴郡太守尚且空缺,不知子敬可有好的人选?”曾麒既然已经决定今年不再伐蜀,那么巴郡就不能长时间实行军官,得趁早给它选一个有能力的太守。 “嗯!”鲁肃思索了一会摇了摇头说道:“巴郡乃益州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非才能之士不可守。故肃无适合人选。” “是啊!才能之士不可多得啊!”曾麒麾下人才确实不少,不过能独当一面的却不多。而他又施行军政分离之策,因此对才能之士更加渴望。 “军师!瑜倒有一个人选。”周瑜在一旁出言道。 “哦?公瑾快讲。”说到人才,曾麒有些迫不及待了,希望能碰到一个名人。 “此人乃襄阳宜城人,姓向名朗字巨达,先任临沮县令。其师从水镜先生司马徽,才学不凡、广有贤名,定能胜任巴郡太守。”周瑜报出向郎之名,曾麒就眼前一亮,心里更是乐开了花。 历史上向郎投靠刘备后曾做过数郡太守,后做到丞相府长史,与诸葛亮一同北伐。晚年著书立说,导人向学,受世人尊敬。其才学自是不必多说,关键是他还买一送一。 向郎的侄子向宠更是不得了,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他“性行淑均,畅晓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这可是极高的称赞了。 “好!公瑾推荐之人必是不凡。就任命向郎为巴郡太守。” 曾麒见都不见一下本人,就直接任命为太守,这让周瑜很是感动,这是多大的信任啊!可惜!要是让他知道真相不知作何感想。 “军师!还是先见一下向郎本人才好,毕竟瑜也是听说。”周瑜不敢出丝毫差错,否则就是辜负曾麒的信任了。 曾麒略一沉吟,也觉得还是见见吧,毕竟史书记载也是多有不实。 “好!就依公瑾之言。命两名锦衣卫前去召其速速入襄阳听用。” “是!” 两日后,临沮县县衙。向郎刚刚处理了两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正在堂上闭目养神。 身为水镜先生司马徽的高徒,向郎一向自视甚高,荆襄之地也多有传颂其才名者。可惜怀才不遇,自投靠刘表以来,数年间都被窝在这小小的临沮县里,即使如今荆州已经换了主人,也没人在意他这个芝麻小官。整天与市井小民打交道,每天处理一些家长里短、小偷小摸案件。也幸亏这么多年来已经习惯了平静的生活,只将那份初始的热血冲动埋藏在心底。 “大伯!大伯!” 一声清脆的童音打断了向郎的沉思,睁眼一看原来是自己的侄子向宠。 “何事如此慌慌张张,不成体统!” “大伯!家里来人了。说是从襄阳来的,一身漂亮的锦服,可威风了。”十来岁的向宠一脸孩子气的向往。 “锦衣卫?”向郎一惊,暗自寻思自己也没做什么贪赃枉法的事啊!这两年锦衣卫可以说是威名远播,是曾麒手中的一把利刃。匆匆整理了一下衣冠,随着侄子急忙向家中走去。 “拜见两位上差!不知上差驾临有何要是?”向郎一进门,就看见一身飞鱼服的两名锦衣卫坐在堂上喝茶,急忙上前拜见。 “向大人不必多礼。此次我等前来是奉军师之令,召大人到襄阳听用。”一位锦衣卫说道。 “好!向某立即随二位上差起程。”向郎心里已经有几分猜测,埋藏在心底的那份热血开始燃烧起来。 午后,三匹快马自临沮县奔出,又一位三国时期的名人提前登上了历史舞台。 本书首发来自百书楼(m.baishu.la),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