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位面之金榜题名在线阅读 - 第13章 闭门苦修

第13章 闭门苦修

    第二天一大早,秦书凡送觉远进达摩洞,在洞口站了良久,才回到达摩院。

    达摩院内空荡无人,只有觉性一人端坐于演殿内上首,见秦书凡走进来,神色微怒:“第一天做早课为何迟到?”

    秦书凡上前恭敬道:“觉远师叔受罚面壁三载,弟子送师叔达摩洞,路上耽误了一些时间。”

    觉性见爱徒神色悲伤,叹道:“为师知你是个知恩重义的孩子,今后若有要事,可提前给为师讲明,下去吧。”

    秦书凡没有立即回去,独自做完早课,演完武功,才回到自己居所。

    成为达摩院武僧,除了每天和众僧一起做早课演武外,中午到晚上的时间皆可自由支配,秦书凡决定闭门苦修。

    铁布衫、般若掌、心意决,三本武功秘籍摆放在桌子上,秦书凡琢磨着先从那一本开始练习。

    铁布衫,顾名思义即为“身穿铁制之衣衫”,意指全身如钢铁能抵抗外力攻击,是门锤炼皮膜的硬功。

    修练之初,往身上缠绕软布,用硬物击打,辅助药材消肿,如此数年,将全身皮膜练到如牛皮一样厚,再除掉缠绕身上的软布,以木锤捶击,同时运气拟神敛力,直到皮膜变得绵软如棉,铁布衫才算小成。

    很显然,没有近十年功夫,铁布衫很难大成。

    秦书凡暂时将铁布衫放在一边,目光移到般若掌上。

    般若掌,是门贴合佛法的武功。

    般若,意指终极智慧、辨识智慧。

    在秦书凡看来,般若掌就是智慧掌。

    智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往往说一个人有大智慧,就是指这个人阅历非凡,主要体现在感知、知识、记忆、理解等等多种能力上。

    而在佛门中,智慧却是另一层意思。

    般若,是梵语,佛门的主旨是四大皆空,所谓的终极智慧也就是空!

    但是,人在庙中坐,不谙红尘,不解世俗,即便蒲团坐穿,嘴皮读烂,也修不到四大皆空,成不了正果。

    所以,在少林寺的武学中,般若掌是最难练的掌法,也是最精奥的掌法,可以说是门修心的上乘武学。

    而且要练般若掌,必须先从罗汉拳练起,再经韦陀掌等诸多掌法,循序而进,随着对佛经解读越深,掌力方能越练越强,招数异愈练愈纯,可以说学无止境。

    到最后一招“一空到底”之时,既不是空,也不是非空,掌力化于无形,没有了色,没有了受想行识,色是空,声香味触法也都是空,掌力是空,空即是掌力。

    秦书凡自忖眼界超凡佛法精深,但要做到四大皆空那种程度,还差得很远很远。

    “虽然短期之内无法让般若掌大成,却可以用来锤炼智慧,提升心力。”

    秦书凡将般若掌放在一边,拿起心意决。

    “运气宜顺为要旨……初练每时三十六,月后九九八十一。天天如一千日连,功到气随走遍天。”

    秦书凡诵读练功口诀,对照觉远功夫心得和五拳精要渐渐明白。

    所谓的气,不是武侠小说中的真气,也不是人的呼吸气,更不是空气中的任何气体,而是人体内产生的一种热量。

    这种热量,是从胃中的食物内提取而出,一般情况下是用来补充人体所需,维持生命运转,只有在人体剧烈运动的时候才会真正体现出来。

    不过热量会通过人身毛孔快速散发,所以人在剧烈运动后就会特别热、特别累、特别饿,这正是热量散发,气泄的一种表现。

    练武者先将身体练结实,再将身上的力量练到强大无匹,凝成一股后,想要继续前进,就得用“意念”感悟体内的气,继而收敛束缚,保证气不散发出去,最终控制气在体内流通。

    这是个很复杂的过程。

    最终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一拳击出,劲力可刚可柔,全在一念之间,才算练劲圆满。

    这便是觉远总结的第三关卡理论,似乎与后世的内家拳有异曲同工之理。

    “心意心意,随心所欲,既能练心练意又能练气练力,觉远师叔说过,心意决大成后,可籍此总领各种功夫,招式随心所欲,但要做到劲贯全身,功夫收发于心,还需心、意、气、力四者结合,要化大量的时间摸索。”

    秦书凡有了决断,主修心意决,辅修般若掌和铁布衫。

    院子里。

    秦书凡四平八稳的站着马步,双手不断挥动,如同老农拿着锄头在地里慢慢锄地。

    每次挥动时,都能调动身体的力量,而后停顿三秒,再用“意念”仔细感悟力量的变化,慢慢调整手中的动作,继续挥动。

    渐渐地,秦书凡沉浸在其中,手中的动作也越来越慢,挥动时,一板一眼,全身骨骼却噼里啪啦脆响,停下时,静若处子。

    秦书凡双手虚握挥动,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把握住自身体内的力量,随即挥动这股力量,慢慢地,一缕热气在胃中升起,秦书凡用“意念”感悟,把它当成孩子,可惜这缕热气很快通过毛孔散发出去。

    秦书凡不气馁,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他重新调动体内的力量,继续感悟。

    不知不觉,一天时间过去,秦书凡睁开眼时,已是月到中天。

    “时间过得真快,先去吃些野味补充体力,再钻研觉远师叔的练功心得和五拳精要,然后睡觉。”

    秦书凡活动了下身体,趁夜奔出寺庙。

    接下来的时间,秦书凡除了做早课和演武外,其余时间都在院里或后山闭门苦修,几乎不于人交流。

    如此这般,三个月时间一晃而过。

    这日清晨做完早课演完武功,秦书凡没有像往常一样回去闭门苦修,而是与众师兄弟一道来到演武大殿观看一场比武。

    比武的双方是两名达摩院高手,两人平日素有过节,今日在演武大殿用切磋的方式解决矛盾。

    这种事情在少林寺里并不是稀奇,下到罗汉堂,上到达摩院,武僧间一旦有矛盾便通过切磋的方式化解恩怨。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少林寺这样的佛门清净地也一样不能免俗,试想一下,一帮子平日里只知练武的武僧却得不到有效发泄,即便戒律再严,也迟早会出乱子。

    而少林寺立寺数百年可不是空说的,早有一套解决此事的方案——比武切磋!

    切磋,一来可以化解矛盾,二来促进武僧的争强好胜之心,三来增加实战,有此三种好处,少林寺何乐而不违呢?

    而且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的促进少林医术发展,禅武医的名头就落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