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去古代当夫子在线阅读 - 第49节

第49节

    而且医保制度也在逐年的完善,一步步改善看病难的问题。

    到了这儿,谢辞渊周围都没个大夫,生病了该去什么地方心里也没有底。万一那大夫被别人请去了,你扑个空可怎么办?就挺叫人惴惴不安的。

    所以,庄子里还是该有几个大夫的。

    第二则是因为他那次欧气爆发,抽奖抽到的那个玩意儿了。

    那东西放在这时候,确实是个好东西。若当真能够搞出来,是可以救很多人的。而且,这东西的研究也不知道要持续多长时间,他得趁早开始项目。

    但优秀的大夫也不是那么好找的。基本上名声在外的大夫,都是有自家传承的,他们都有自家的药铺和诊所,有很大概率是不愿意来庄子的。

    所以,除了自己主动出击意外,还得靠缘分。

    谢辞渊吩咐人整理了中州府所有的在籍的大夫的资料,以及百姓们对他们的口碑,他准备挑选出一些还算符合条件的,亲自去请一请。

    正好岳少安来辞别,谢辞渊便又跟他提了一嘴。

    他知道军医对于军队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存在,所以他也没有开口就问他索要军医,而是问他有没有在战场上被误伤的军医或者是年纪大了干不动的军医,若有的话,可以介绍道他的庄子来。

    岳少安对庄子的各种建设、设备都还算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听到他这么开口的时候,也没有多问,就点点头说道:“我会帮你留意的。其他的人才我若是有碰到的,也会留意。”

    “多谢岳先生。”

    “你我也不是第一天认识了,怎么还这么客气?”

    第066章 理想变了

    算下来, 岳先生在这儿也度过了挺长一段时间了。

    一开始他就因为谢辞渊愿意接收这些军士而有好感,在之后的相处中,他对这人更加欣赏了。想法多, 也敢去做, 还能够做出成绩来。最关键的是,不藏私, 不管什么在旁人看来惊天动地的东西,他都能够拿出来分享。

    而最后这一点, 也是最为难得的。因为人都是有私心的。

    他出来的时间已经够长了, 再不回去说不过去。更何况, 近来北方边境又在蠢蠢欲动, 将军也确实需要他。来的时候,他带着那么多的军士们, 走的时候他带着一车车的红薯、玉米还有其他一些东西,另外还有妙缘大师送他的两样机关弩箭。

    岳少安走的时候谢辞渊没有去送他,因为岳先生不喜欢这种送来送去的事儿。在边关看到这种送别的场景, 总有一种别样的联想。

    看着身后那装的满满的几车的东西,岳少安心情是比较愉快的。

    有了这些东西, 边关将士们的生活应该可以改善一些的。

    谢辞渊做的那些事情, 刚开始总是叫人难以理解的, 可是当他做成功之后看到有那么多人都受惠了, 你才知道他做的那些事儿的意义。想起谢辞渊还想找军医, 岳先生便觉得, 谢辞渊定然是又要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了。

    这事儿, 他得上点儿心。

    回了边关,宗将军正在前线,是一位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副将来接的他。

    “岳先生一去这么长时间没有消息, 我们都还以为岳先生不想回来了呢。不过,岳先生如今瞧着,可算是白了不少,像是个白净书生样儿了。”

    岳少安不在意的笑笑,说道:“这边关的风沙大啊,要不了几天,我老岳又会跟以前一样了。”

    “岳先生,他们可都安置妥当了?”

    那些人里面,有他的战友,也有他的部下,对于他们的安置问题,他也还是十分担心的。

    岳少安点头说道:“好了,全都安置的妥妥的。小孩子都已经开始念书了。对了,我带了不少东西来,到时候你给规划一下,要怎么种。”

    “哦?是那被传的沸沸扬扬的红薯?”

    “是,确实高产极了。”

    “我得去看看。”

    虽说皇上有心要将红薯分到几个军屯那边,减少军粮的压力。但是从上到下这么分下来,确实不够。他们西北这边,还是靠着岳少安的近水楼台,才分到一些,但那远远不够。

    路上,岳少安又问道:“对了,这段日子,可有发生什么?”

    说到这个话题,对方语气便有些沉重了。

    这段时间,外贼sao扰不断。大概是知道我们得了好的粮种,他们目的也是为此而来,打的异常凶猛,就想将种子带回去。他们都是游牧为主,不善种植,但听说那东西很好种,万一他们也能种出来呢?

    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们打起来那真是下了死力气。

    双方损失都有些大,这边两个副将、一个偏将都没了。

    “唉,李副将原本下个月就要跟许军医的女儿成亲了,结果……许军医的女儿原本身体就不太好,受了这番打击,卧床不起了。许军医年纪也不小,之前还受过伤,听宗将军的意思是,要让他下去修养。西北这地方,风沙大,实在不利于养病,也不利于养老。”

    李副将岳少安是知道了,是个年纪不算太大,但杀敌十分勇猛,受到了宗将军的破格提拔。据说他跟许军医的女儿是青梅竹马,两人倾心相许,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确实叫人悲痛。

    但身在边关,这样的生离死别,他们其实每天都在经历。

    岳少安伤感了片刻,说道:“让许军医去将养着也好。”

    一直到深夜,宗将军才回营,他也没休息,听说岳少安回来了,立刻见了他。

    岳少安将庄子那边的一些事儿说了一下,听说那些人被安置的很好,宗将军便也能够放心了。

    又听岳少安提起了许军医,他说谢辞渊正想找军医呢,或许可以让许军医带上女儿去那边看看。

    宗将军说道:“唉,这事你也知道了?”

    “嗯。”

    “其实许军医更想去京城,他自己医术高明,但却更擅长治疗外伤,对于他的女儿的病症,他除了控制别无它法。所以他还是想要去京城碰碰运气,你的想法……还是你自己去找他谈一谈吧。”

    岳少安点头说道:“行。”

    第二天,岳少安就去看望许军医了,听说了他的来意,许军医抱歉的笑了笑,说道:“我是打算去京城的,或许有机会我会去那地方看一看的。光听你的形容,就知道那一定是个神奇的地方。”

    等岳少安离开之后,许军医的女儿许悠云从屋子里走出来,她咳了两声,接着才虚弱的说道:“爹,我想去杨河村,想去那个庄子上看一看,也想认识一下这位谢先生。”

    她一口气说了这么长的话,停下来又咳了几声,许军医连忙说道:“慢点儿说,不着急,爹听着呢。”

    “嗯,爹不是也说,女儿这病,得靠养吗?其实去京城还不如去杨河村呢。京城那样的地方,也不适合养病的吧?”

    女儿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许军医更明白,女儿这样选择,更是为了自己。她明白自己不愿意待在京城的心,他在成为军医之前,就是宫里的一位太医。就是因为在宫里待的十分不舒服,这才跑到了边关当了军医。

    如今又要回到那地方,许军医确实不大愿意。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有水平的大夫,还是在京城更容易寻到。

    “云儿啊,你也心疼一下爹爹好不好?爹爹可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啊。”

    “爹,从前我都没事,可见您将我调理的这样好,这次是意外,您也要相信我,我久病成医。别的地方或许比不过您,但对自己身体的病症,我比谁都清楚呢。”

    “行,你让我再想想。”

    许悠云知道她爹离开京城的时候得罪了人,更知道他这次回去没准儿为了自己还要求他的仇人,所以她不想去京城。

    况且,她也没有乱说。

    爹爹的身体需要好好养着,她的也是如此,既然两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适合京城,那干嘛还要去呢?

    最终,许军医还是没有拗过女儿,决定前往中州府青山县杨河村了。

    岳少安听到这个消息,高兴的同时也有些不安,在许军医父女俩准备离开的时候,他特意过去送了。

    出发之前,岳少安问道:“是因为我,才让你们做的这个决定吗?其实如果京城更好的话,你们也不必考虑的我的话。”

    许军医摇头笑道:“不是,相比较而言,确实是杨河村更适合养身体。只是,我心里总还有点奢望,想着我女儿的身体能够被治好,能够痊愈。其实我知道,应当是痊愈不了的。我还要谢谢你呢。”

    边关的将士们对许军医都挺敬重的。

    在许军医来这儿之前,这里的军医们水平并不是很高,而他来了之后,不但救回了好多人,还将自己在治疗外伤这方面的医术传了下来,又留下了几个止血、解毒的方子,他们得到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如今许军医要走,有很多人都舍不得,却也没有人出口要将人留下来。

    因为他们都知道,离开这里对于许军医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儿。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大靖朝出了一个神物,那是一种铺在屋子里就能够做到冬暖夏凉的砖头,大靖朝的皇帝陛下认为此物珍贵堪比金砖,于是赐名为津砖。

    消息传播的很快,没有多长时间,周边小国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他们闻歌而知雅意,立刻知道这是大靖的皇帝宣扬国威来了,顺便用这个东西证明一下,自己就是真龙天子,他们得配合。

    于是认大靖为宗主国的周边小国都开始行动起来,他们派遣使者前来道贺,想要求一些津砖回国,也写了歌颂的文章,还递上了国书。有些国家,甚至连公主都送来了。

    总之这个十月,过的十分热闹。

    这种万国来朝的盛典,又被人大写特写,百姓们也不懂听不懂那些之乎者也,反正就是很厉害的样子。周围的小国都来这里了,他们内心觉得十分自豪。

    这不是他们第一次生出对这个国家对这片土地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但这绝对是最外露的一次。

    谢辞渊也没有想到,皇上会有这么大的手笔。

    在他看来,津砖的作用对于这个王朝来说,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毕竟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是吃饱穿暖并且提高农民们抵抗天灾风险的能力。而津砖,其实是个奢侈的享受物品。

    谢辞渊看到它,想到的就是银子。

    但皇上不愧是皇上,竟然搞出了这么大的阵仗。

    对此,谢辞渊也是万分佩服的。

    庄子里的人听到这个消息,想法就格外的单纯。他们自豪,骄傲,每每听到有人说这个盛事的时候,他们就骄傲的告诉别人,这是他们庄子产出来的。

    也因为这事儿,庄子上的学徒们干劲儿十足。

    就连妙缘大师和青桑道长也都在心里琢磨着,还要干点啥出来。毕竟,这种感觉实在是太上头了。

    修道和修佛的,都说要淡然不为外物所动,可他们哪里感受过这样的成就感呢?

    完全停不下来。

    青桑道长如今手里的银子,足够她建十个八个从前那个小破道观了,但她的理想已经变了……

    第067章 三年一晃

    大靖朝的这一盛事渐渐淡去, 人们茶余饭后也有了新的谈资。

    进入深秋,天气转凉,人们也开始穿上厚衣服了。只是, 在这个没有棉花的年代, 其他的填充物终究都不太够保暖。

    这是谢辞渊来到杨河村的第三年,即将进入第四年了。

    山头里面郁郁葱葱, 外头的乔木已经秃了,谢辞渊坐在庄子不远处的一块石头上, 望着周围的一切景致, 回想起自己刚来的时候, 变化还真挺大的。

    刚来的时候, 杨河村确实跟别的村子不同,他们脸上挂着骄傲的神色, 现在回想起来,他们看着别的村子的人的眼神,跟天鹿书院的学生看着村学学生的眼神, 并没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