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0章
书迷正在阅读:隔壁的jiejie们、情欲加勒比海、全能狂少、夜莺、世家、素锦落繁、我真的是幕后黑手、天作之合【高H,繁】、我创造了巫师、重生之异能王妃
黄昏咳嗽一声,“还是要给中南半岛和朝鲜一些甜头的,毕竟这是明目张胆的资源掠夺,这两个区域的有识之士不可能不了解,所以国库里的钱也别放在那发霉了。” 朱棣深有同感。 黄昏继续道:“如今泉州也是海外贸易的最大港口之一,不输广州多少,所以当钢铁产量再次攀升道一个高度后,泉州那边也可以建立一个海军造船厂。陛下,既然我们已经发现了地球的真正面貌,我们就要正视,尽管民间不相信的很多,但官府要在这方面做好带头作用,不能故步自封,要积极正面的了解全世界,而走出去就很重要了,但地球如此庞大的一个星辰,海洋占据了大部分的面积,所以在未来数百年后,海军都是最重要的兵种,因此我认为大明在接下来数百年里,都要重点发展海军和火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海上霸权。” 朱棣颔首,“泉州新增一个造船厂,也行。” 甚至可以再多一点。 海外贸易它不香? 可要确保海外贸易,海军的强大很关键,另外,当有了庞大的海军之后,就不止是贸易,甚至可以搞海外扩张。 比如到南洋和西洋就需要海军。 黄昏甚是欣慰。 不愧是朱棣,在自己的影响下,其思想已经在慢慢向近代君王转变。 想了想,“这些事情需要慢慢筹划,说个比较重要的事情,微臣要去海外,这一点大家心照不宣了,陛下也基本上持赞同意见,但是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文明,所以微臣去海外要带大量的书籍过去,思来想去,觉得带再多的书,都不如直接誊抄一份永乐大典来得可靠。” 永乐大典历时数年完成。 但现在直接誊抄一份,如果有足够多的人手,其实两三年就可以誊抄好,但即使如此,数百人的誊抄队伍,仅仅是工钱就是一笔巨款。 朱棣很是吃惊,“你要誊抄一份永乐大典带到海外去?” 黄昏嗯了一声,“像其他书籍,只要不是孤本的都可以在全国书店购买,到时候花点钱大肆购买即可,但永乐大典只有一份,而且牵涉范围只宽广,是华夏文明之大成,抄一份永乐大典能省不少事。” 朱棣不说话了。 这可不是小事。 永乐大典是中国数千年文明的大成、精髓,就这么让黄昏抄一份带到海外去,怎么看都不是好事,而且这个时候中国人以天朝上国自居,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文明流到海外去,本来是独自璀璨的华夏文化,结果海外也有一个同样璀璨的文化,实在难以接受。 朱棣也是如此之想。 所以他沉默了一阵,“你要从国内买书走,可以,像什么唐诗宋词你随便买便是,哪怕你要从国内带走大量读书人,也是可以的,但是永乐大典不可能让你抄走。” 第1403章 两个国家,一个文明 黄昏就知道朱棣会这么说。 而且也理解。 但是永乐大典必须誊抄一份到海外,这样才有利于自己在北美大陆迅速建立一个用文化和文明凝聚起来的国度。 而且有一说一,永乐大典里的诸多关于工学、力学、算学和医学等方面的著作内容,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所以必须说服朱棣。 好在这段时间黄昏一直在想,也猜到了朱棣的反应,所以并不着急,但此事也不能拖,因为永乐大典就算只誊抄,也要两三年的时间。 恰好和自己出海的时间差相仿佛。 沉吟了一阵,道:“陛下,您觉得微臣在海外去建立一个城市,并且带去的都是中国人,那么数百年后,我们在那边繁衍生息,会不会发展出畸形的文明,一如当下的日本?” 朱棣若有所思,“日本是中国人过去建立的?” 黄昏摇头又点头,“这个没有定论,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微臣去海外要建立的势力,应该是和中国息息相关的,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它将来发展成什么样子,微臣希望迁移到那片土地上的后人们,都能以中国人自居。” 朱棣笑道:“数百年后,谁还记得他们是从哪里去的呢?” 黄昏点头,“是的,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手术刀,可以改变一切,所以我才需要将永乐大典誊抄一份带到海外去,不仅仅是永乐大典,我还要将国内几乎所有的书籍都带一份去海外。” 朱棣有些捉狭,那也得朕同意才行。 不动声色,“说说看。” 我倒要看你如何说服我。 黄昏道:“这就比较复杂了,说来话长,请陛下静听。其实这两三年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要去海外建立一个文明群落,主要目的是什么,直白点,是给自己的事业上一个台阶,那么冠冕堂皇一点,是帮助华夏神州解决掉一个未来可能存在的威胁,基于这个目的,微臣在海外也需要发展,并且拥有自己的军队,这样才能真正的占据那片土地,防止被其他人过来占领后发展出文明国家,从而壮大成威胁中国的隐患。” 喝了口水,略微思忖了一下,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道:“既然拥有军队,还要不断发展,而且那片土地之广袤,丝毫不输给华夏神州,所以只要微臣以为,那片土地上建立城市后,会成为和大明一样强大的王国,当然,这也一直是微臣的意图——两极蓝图,大明和微臣去海外建立的文明王国,成为世界的两极,对整个地球形成统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