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重生于康熙末年在线阅读 - 第420章

第420章

    康熙准奏,噶礼着解任,派张鹏翮会同漕运总督赫寿确审具奏。江南江西总督印务,着江西巡抚郎廷极署理。

    同样是二月初四,江南江西总督噶礼参江苏巡抚张伯行,诬陷大臣私卖举人得银五十万两,乞赐对质。康熙亦准奏,张伯行着解任,命张鹏翮会同赫寿查明具奏。江苏巡抚印务、着浙江巡抚王度昭署理。

    历时两年多的督抚之争,终于要告一段落。曹颙想起被噶礼牵连的李家,不知是该同情他们倒霉,还是气恼他们的贪婪。

    因惦记初瑜,曹颙在济南停留了几日,便又匆匆返回沂州。王经历与马都事虽然想要同行,但是都带着家眷,便只好先给长官送行,而后再随后启程。他们只道长官是京官出来的,谁会想到他会从南边回来,家眷已经到了沂州。

    像小曹这样的新官上任,通常都是巡抚衙门下公告,由地方属官带着大小官员去城外接官亭等着的,然后再是接风洗尘这一套什么的。

    偏到了曹颙这里,这些个章程都有些用不上了。

    衙门下来的公告日期是三月初一,是曹颙报上去的,是按照王经历与马都事的行程安排的。他自己带着护卫长随,快马加鞭的,二月二十五就回到沂州。

    不管是江宁曹府,还是京城淳平郡王府,都派人到了沂州。江宁这边,吃穿用度、保姆嬷嬷不说,曹寅在家书中,还提到过几个月李氏要北上来照看初瑜。京城王府那边,也送来不少补品,就算太医,也找妥当了,不过因手续繁杂,过些日子才能送过来。

    平王府那边,福晋曹佳氏特意给弟媳写了封长信,将自己两次怀孕生产的相关经验之谈,细细的交代明白。觉罗府虽然没来人,但是曹颐得了信,也托平王府这边送上贺礼。

    二十来日没见,初瑜这个小孕妇,不见胖,还略微清减了。因怀孕初期的缘故,她害喜比较严重,对什么都没胃口。虽然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她勉强吃些东西进去,但是往往不到一刻钟,便又吐得干净。

    整个道台府上下,都在研究各种食谱。连曹颙,都亲自到厨房里指导了两遭。虽然初瑜甚是感激,吃了也很香甜,但是仍是吃了就吐。最后,还是静儿出手,用新鲜荠菜包了水饺,这才合了初瑜的胃口。后来静儿又做了些京式的家常饽饽,初瑜孕吐的症状才渐渐好些。

    之前,曹颙与初瑜本想托淳王府的人将静儿带回京的,因初瑜害喜的缘故,静儿就主动留了下来。

    曹颙与初瑜哪里好有意思让她个无父无母的小姑娘cao劳这些,再三婉拒。

    使得静儿都急哭了,最后才道出实情,京中的那个姨母是填房继室,本来是走投无路才想着要去投奔的,如今感念曹家人恩重,情愿留下来报答,等初瑜平安生产后,再行离去。

    曹颙听这静儿说话反复,虽然通过这几个月相处来看,相信她没有害人之心,但是这样来路不明还是心里有些提防。除了她干活时,叫喜云几个跟着外,还特意询问了她姨母家的姓氏官职。据她所说,她的姨母是伊尔根觉罗氏,嫁入镶黄旗的富察家,姨夫的名讳上傅下鼎,现下为正黄旗的护军副都统。

    镶黄旗的富察傅鼐?不止曹颙心里震惊,连带这初瑜都觉得听着有些耳熟。能不耳熟吗?虽然两家曹寅夫妇与富察家鲜少走动,但是曹颙进京后,作为晚辈与富察家还是有往来的,毕竟那是曹颙的亲姑父家。

    若是静儿所说不假,那她就是傅鼐继夫人的外甥女儿了!

    只是伊尔根觉罗氏是满洲大姓,在朝中做官的子弟不少,既然她母亲是伊尔根觉罗家族出来的,她又怎么会流落为仆,成为针线上人?这说起来,不是太蹊跷了吗?

    第0210章 静惠

    静儿,不,应该是董鄂静惠,略显拘谨的坐在厅上,低着头,眼泪簌簌落下,双手紧紧的攥着手中的帕子。

    曹颙与初瑜彼此对视一眼,一时没有说出话来。事情再简单不过,董鄂静惠就是两江总府噶礼的侄女,李鼎退婚的那个未婚妻。

    董鄂静惠比初瑜小两岁,今年刚十五,自幼没了双亲,跟在祖母觉罗氏在长房伯父家生活。噶礼兄弟三个,拢共只有静惠这一个姑娘。虽然她小时候并没有注意,但是等到静惠稍大些,正赶上噶礼到江南做总督,不知怎地求了免选的恩典,后就被许给了李家二公子。

    待到李家因“病”退亲,觉罗氏气得在厅上训斥儿孙时,董鄂静惠就藏在屏风后。看到觉罗氏昏倒,她很是自责,也感觉惶恐。

    虽然是董鄂家嫡出的小姐,但是因没有父母,祖母又是个吃斋念佛的,对俗事并不上心,董鄂静惠的日子就不好过。早在她被许给李家前,噶礼夫人就有心将这个侄女嫁给女婿家的宗亲。噶礼的女儿是国公夫人,元威与元智兄弟的娘亲。因只有这一个亲生姑娘,噶礼夫人就想着帮衬女婿家一把。董鄂家高门大户,能够娶到他家的小姐,加强两家的关系,对女婿兄弟那边将来的仕途也好有个扶持。

    为了这,噶礼夫人还与噶礼闹了两次,终究还是没有如愿,这邪火就撒在董鄂静惠身上。在觉罗氏面前不敢如何,背地里却很是怠慢无礼。

    董鄂静惠自幼寄人篱下,对这个大伯母只有畏惧的份。又因祖母年岁大了,不愿意惹她生气,便一直忍气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