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黑金商业帝国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三十章 东甄炒房团

第一百三十章 东甄炒房团

    随着杨总的命令传达到全国,所有森林地产的楼盘开始不同程度的降价。原来通过智慧小区和降价占据了百分之三十的份额现在又开始下跌了。

    接到属下的提交上来的报告,李元来知道反击还是要来临了,如果不反击他也不是杨总,不是森林地产的杨总,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身上都会有股狠劲,这种狠劲是多年生意场上积累下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精神可能很多人都破产或者被扫地出门的。特别是作为地产的行业来说,当年起家的更是血腥,你像森林地产别看说别墅和小洋房为主要的,不说当年就是现在其实拿地的时候专门挑选一些偏远郊区和乱葬岗,就英州的森林地产那块地,李元来就知道当年是日军屠宰场,而且建国后还是枪毙的场地,只不过后来是迁移到其他地方就荒废了,而离这块地隔一座小山,其实不到800米就有本市的火葬场,你说这个地方能好?

    很多不知道的外地人或者不知道历史的,买就买了,不过确实森林地产当时拿地的时候是很便宜的。

    “李总,现在森林地产开始全国降价了,你像湘省的三线城市原来均价8000元,现在他们直接降低到6000元,如果我们要跟风的话,就要降价5000元,如果他们再继续降价到4000元,那我们就要降价到3000元。这样下去我们的利润就没有多少了?”地产的负责人焦急的说道。

    “我现在没有考核你们利润,这次我们的目标是怼死森林地产,只要他们敢降价,我们就会继续跟,他们敢降价到3000的,我们就敢做2000元,反正我们政策已经定了不能炒房,每个人最多可以买2套。而且按照之前的成交量我们占据3层当地的市场,也就是当地消费者的购买力已经被我们消耗了3层,当我们继续降价的时候,买的人基本都是刚需,不会再继续买森林地产的,因为没有这么多钱,而且只要价格继续降价,你觉得那些人如果是炒房子会入手吗?肯定会观望的,这样森林地产也卖不了,资金回笼不了相当于切断了他的现金流,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别忘记他们有9000亿的负债,还要到期还款银行的贷款,现在各大银行和机构都收紧银根,现在我们和他们开战后就更加不愿意借钱给他们,万一破产了怎么办,那时候银行还要催他还款,你看他到时候怎么办?只要把森林地产怼死了,他们的18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就是我们的了。到时候想恢复原价也可以,想促销也可以。但是首先要先怼死他,知道吗?”

    “明白了,李总,那我吩咐下去继续降价怼死他,不过根据下面的反应在惠城以及几个城市都出现了东甄炒房团的身影,他们还有许多身份证来购买房子,虽然也在我们的政策范围内,但是这个可能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毕竟他们炒房子就是为了赚钱,而且我们打仗时候他们来捡便宜。我怕他们会给对方子弹,影响我们的进攻的。”

    “哦,之前放出风声的也是没有人理是吧?”李元来平静的说道。

    “有些人是收到了风声,但是架不住现在有利润啊,特别是我们降价的时候比当地的房价都低了许多,自然吸引了许多人过来。”

    “那最大的几个团伙集中在哪几个城市?”

    “最大的几个团伙主要集中在粤省惠城,湘省的衡市,鄂省宜市,闽省的s市等等,根据集团的情报机构调查,最大的团伙预计资金量有50亿,小的也有10亿左右的资金量。”

    “既然有人不知死活的,那你通知安保情报机构和你配合,弄一批空壳公司,通过下属的贷款公司借一笔钱,将公司的房子买让到这些公司的名下,然后派下属他们接触就说公司高层有人,可以大批量的拿到房子,现在这批房子已经到了这个空壳公司的名下,要注意给他看证据。然后再把这些房子抵押给到银行或者贷款机构,钱下来后把之前借款下属贷款公司的钱还了,把钱通过各种名目弄出来,相当于公司就是一个空壳,让炒房团的人给钱把这批房子的钱收到,但是因为抵押给了银行或者贷款机构,所以是过不了户了的。那么相当于把他们的资金坑杀在这里,就算通过债务也只能得到空壳公司,就算房子最后拍卖的,我们也可以去买回来。这样的炒房团不死也脱层皮,不过你要注意小心不要露馅啦。”

    “李总你真是高明啊,这样的毒计都可以考虑到。我马上安排当地的人执行。”

    看到地产的负责人出去后,李元来才静下心来。不能怪李元来太狠,只因东甄的炒房团实在是太出名了,这个东甄是比誉为东方的犹太人,伴随着改革开发的春潮,东甄的这个地方是第一个下海大潮中缩影,但是他们的影响对华夏至今都有非常大的动荡。

    东甄炒房团是从2000年开始东甄人开始在魔都、杭市、苏市、厦市、首都、宁市、金市等地置业。“东甄的房地产开发规模相当于一个戆省的总量,而东甄市区的人口不过100万多一点。”东甄市建设局房地产开发处副处长李炳川透露说,炒透本地楼市后,东甄人开始大规模向外扩张,这就有了“东甄购房团”。2012年下半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房价不断下跌,东甄炒房团面临全军覆没的境地。

    作为有着“华夏犹太人”之称的东甄人,经过二三十年的财富积累,所掌握的民间资本已有。敢闯敢干的东甄商人,携巨款四处寻找投资机会。国人注意到东甄民间资本的威力,最早是由炒房开始。东甄人炒房,最初是从自家门口的炒房开始。1998年到2001年,东甄的民间资本大量投入当地房地产,促使当地房地产价格以的,市区房价快速从2000元平方米左右,飙升到7000元平方米以上。2001年8月18日,第一个东甄购房团浩浩荡荡开赴魔都,三天买走了100多套房子,5000多万元现金砸向魔都楼市。同时,另一支购房团前往杭州。随后几年,约2000亿元东甄的资金投向各地房地产,其中首都、魔都两地集中了1000亿此外,东甄资本还先后大举进入了杭市、青市、山城、沈市等城市。东甄炒房团所到之处,当地房价一路狂飙。一时间,“东甄炒房团”广为人知,备受关注,在带来财富的同时,给部分地区的人们带来了许多不便。

    东甄炒房团多人在全国购置房产,其中至少90以上是炒楼,按1人购买2套房子动用资金60万元计算,总资金额在420亿元。在外地有160万东甄人,购置多处房产的相当普遍,保守估计在5万人以上。按照1人1套50万元计,共为250亿元。国外的东甄人在国内投资房产的资金也不下几十亿。而业界广泛认同的是,东甄有10万人在炒楼,动用的民间资金高达1000亿元。特色商铺、公寓、别墅是东甄人炒房的首选。据调查,有在沪购买商铺意向的东甄人群中,半数以上喜欢购买30万至50万元的小商铺,另有一小部分合股购买百万甚至千万元以上的整层商铺、写字楼。此外,东甄人有钱,屡屡采用一次性现金付款的“款爷”作派,让世人称奇。

    曾经有报道东甄炒房团在哈情况调查的深入,东甄人冰城炒房的手法也被理清出来

    手法一

    前期介入买“脑子”。在哈房地产开发商的地皮刚到手,相关炒房人士就会伺机介入。但这部分东甄炒房人数量不多,多为房屋信息和广告策划公司。

    手法二

    中期介入买“规划”。和手法一不同的是此时介入的东甄炒房团更注重开发商的开发区域。他们要研究市政规划,城市中有没有大动作,如建桥修路、重点学校搬迁等。据了解,这类地区住宅对东甄炒房团的吸引力巨大。

    手法三

    后期介入买“实力”。开发商的实力从业界口碑和住宅开发地皮面积可略知几分。比如,某开发商在相对偏僻的城乡结合部准备建设30万平方米住宅区,一期已建成10万立方米。如该小区除绿化较好,整体配套设施较完善,那肯定会成为东甄炒房团的猎取目标。

    手法四

    随时介入买“缝蛋”。涉及建筑工程,就会发生材料赊欠。

    就是这个建筑材料、人工投入的赊欠,给东甄炒房团了可乘之机。一般市场价的房子最终往往以半价左右的价格出手,而东甄炒房团囤积后,再以比市场价低一成的价格分销。

    哈市的房价会因东甄炒房团的插手而飙高吗?对此曾经记者采访哈市两位颇具实力的开发商,他们给了记者否定的回答。据他们分析,哈市地处内陆,房产获利不会发生一年上涨两倍的沿海奇迹;哈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城市比差距较大,外来购房者有限;同时,上述炒房手法已逐步演变成本地人使用的住宅营销手段。基于此,东甄炒房团难以对哈市住宅房价造成较大影响。

    房地产炒作的八大危害

    其一,抬高了劳动力成本,削弱了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

    其二,进一步加剧社会贫富差距。

    其三,透支社会财富、抑制社会有效需求。

    其四,削弱整个社会的风险承受能力。

    其五,扭曲了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

    其六,不利于城乡二元结构的融合。

    其七,不利于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和企业家创业精神的发扬。

    其八,促使地方政府产生房地产依赖症。

    去年东甄一家做建筑行业配套的企业老板马先生每天都要疲于应付那些讨债的电话。2009年金融危机后,马先生认为房地产将会大涨,利用民间借贷借了10个人的钱,总计1600多万元,购置了一批房子。房子一直没出手后就成了他的梦魇。“我的企业一年纯利润500万元左右,民间借贷一年的利息不到400万元,银行还有2000多万的贷款要还,没法干下去了。”

    东甄方兴担保公司董事长方培林告诉记者,东甄炒房团应该是全军覆没了。当地一个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原来身边好几个人都把企业卖掉,带着钱去魔都做地产基金。现那些人回东甄募资,给自己在外地的房产进行补血。”

    而实体企业状况不佳,2012年上半年六成东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现减产或停产,实业资本进入房地产动力锐减;资金运作成本高,交易及融资成本在15左右,如果房价上涨未超过15以上,投资就意味着保本或亏损。更关键的是,尽管信贷加大、通胀压力犹存,但“限购令”等调控政策继续执行,房价不可能出现大跌或大涨,炒房者对房地产投资前景已经不看好。

    不管干什么,东甄人都爱抱团,做生意、炒房皆如此。起初,看房团是希望买房时能有个商量,一群人共进退,都相中的楼盘肯定错不了。另外,抱团买房能跟开发商集体砍价,折扣肯定比一个人来得大。所以江湖上便流传起各色东甄人的炒房故事。

    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东甄人的买房玩法也变化多端,2006年,一些“东甄炒房团”在首都继续扫楼。他们抛出几十套房的大单,要求开发商758折的优惠。这与人们熟知的炒房套路没什么不同。但达成交易后,手法开始大变。

    折扣谈妥后,炒房人会象征性地先交一部分订金,但并不急于签合同,目的是为了找到真正的买房下家后,直接转手更方便。要是实在拖不下去,也只会签合同付首付,但不会办理按揭,这样下家按加价后的首付直接付款给炒家即可,彻底规避了政策中不允许的转按揭问题。而前期签订的购房合同,则由销售人员直接撤销、变更。

    这其中,最大的技术难题是撤销买卖合同。

    按规定,合同一签订就需要在政府管理部门备案,撤销并非易事。但对“专业”的销售人员来说,撤销合同的理由大把,购房人身份资格有问题、销售人员疏忽导致合同出问题等,都是最正当的理由。合同撤销后,销售人员便会与下家签订新的购房合同,下家交完首付款后,炒房人就能与销售人员分成了。

    这种炒房手法极为隐蔽,且规避掉了所有的政策风险和交易税费,深受售楼人员欢迎,因而在部分“东甄炒房团”中大行其道。而炒作模式一旦成熟,炒房团甚至与开发商心照不宣,交完订金后啥也不用干,剩下事自然有人会办得妥妥当当。至于售楼找下家这事,真正的买房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买的房子是开发商的还是炒房团的,挑中一套就退一套,炒房团可坐收渔利。

    这个是房地产商和炒房团联合起来的效果,但是李元来作为房地产商是不会和他一起做,所以这个方法在李元来这边是行不通的。

    当年“东甄房托团”成为某些开发商导演的炒房真人秀。他们以几百块一天的“工资”,拉几百个东甄人到楼盘表演。在“欢迎东甄置业团”横幅下,“东甄老板”挤满售楼处。开发商要求“表演团”人人穿西装,手拿软中华,甚至有“台词”要求,比如要说“整层买是不是能打折”,语气要表现出“这个地段房价是跌不下来的”。表演结束后,就能拿着钱和礼品走人。

    据说“生意”最忙时,房托们还要赶场,出场费甚至与楼盘销售挂钩,每人从几千到上万不等。接着,开发商就发动媒体广而告之,把“东甄炒房团”出手的盛况大肆炒作,效果屡试不爽。

    “东甄房托团”的戏码在社会上演绎多年,虽然早经央视曝光,但在各地仍有上演。不少买房人都因此“上当”,但极少有人去揭露抱怨,毕竟“上当”的买房人,如今都成了高房价的直接受益者。

    2008美坚利爆发次贷危机,华夏的调控如火如荼,炒房被套的东甄人却固守着价格同盟,与开发商一起“不降价”。然而,连开发商都快扛不住了,不回笼资金就得死。于是,万能的“东甄炒房团”再度出手,变身“借贷团”,自己赚钱的同时又帮着扛住了高房价、挽救了一些中小开发商。

    此时,一些资金雄厚的炒房团变身私募基金。他们坐拥数十亿,专在房地产市场渔猎半拉子工程和烂尾楼,不再几十套房那样小打小闹,而是整个楼盘、多个项目的大规模运作。表面上他们还是整层整片地豪买,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干的是为开发商套取银行资金的活,同时为自己博取无风险利差。

    这种炒作手法匪夷所思,cao作手法则令人叫绝。比如,中小开发商在临近年关时,现金流将近枯竭,炒房团便买上一片房,让开发商拿到2030的首付款,并从银行拿到贷出的剩余房款,就此度过难关。

    但炒房团并不是真买房子,他们与开发商还有秘密条款首付款其实是给开发商的借款,每月需支付高达59的利息;银行贷款仍要开发商偿还。至于房子,开发商可以视资金能力,寻机回购。如果借款协议到期,开发商仍无力回购,那么炒房团将会以57折的价格拥有房产。

    显然,法律不保护这种变相高利贷,但“东甄炒房团”已经谋划好了一切利息会折价计入首付款中,表面没有任何违规。这种借贷方式,实际上是炒房团与开发商的一种对赌炒房团赌的是房价不可能再度大降,并赚取无风险的利息;开发商赌的则是楼市能在借款期内回暖,同时维持住楼盘高价,扛过地产调控的冬天。

    所以李元来要杀鸡儆猴,一个是怕他们抱团,一个是有资本有实力背景的,现在收到风声也知道香巴拉集团是个什么情况,没有必要得罪他,况且按照别人调查的特性,李元来其实不排除和别人合作的,你看那些只要和香巴拉合作的公司哪个不是赚的盆满钵满的,如果通过这次机会给个面子,说不定还有合作的机会,只是一些小的炒房团,不到那个层面收不到消息,自己作死就不要怪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