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乱世宏图在线阅读 - 第66节

第66节

    瓦岗寨大当家曾经试图利用他,郭允明曾经试图利用他,曾经对他视若己出的五当家李晚亭,也把他当成了送礼的蒲包。自打他被认作是前朝二皇子之后,遇见的所有人,包括最后收留了他的常思,都试图利用他。只有宁二叔和常婉莹两个,从没想拿他换取什么。从始至终,都是真心真意地把他当成了一家人。

    所以,除了宁二叔和常婉莹之外,他不欠任何人的恩情!后者的身影藏在他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每次被碰及,胸口都又闷又痛。

    “德行!”见宁子明摆出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姿态,杨光义不屑地撇嘴。“你说得倒是轻巧,认打认罚。打你个半死,小师妹就会把你给忘了?要是那样,老子早把你给打死八回了。噢,老子明白了!打你个半死,你自己就彻底解脱了,就有足够的理由弃她于身后不顾了?!小兔崽子,你想得倒是美!老子差一点儿就上了你的当,呸,老子又不是傻子!”

    “杨将军,末将,末将真的不是这个意思!”宁子明被说得面红耳赤,低头看着地面,喃喃自辩。

    “那你什么意思?”杨光义盯着他的脸,目光宛若有形的火焰般炙热。“你骑着打着汉军标记的战马,拿着军中制式横刀,大摇大摆地去塞外救你父亲?你这是把塞外那些土酋都当傻子呢,还是自己准备去插标卖首?”

    “这……”宁子明吓了一大跳,目光迅速朝战马身上和自家腰间扫了扫,羞得恨不能赶紧找条地缝往里头钻。

    临行匆忙,他光是跟宁采臣两个商量如何对付韩重赟了,却偏偏忘记该仔细掩饰自家身份。正如杨光义所提醒,他的两匹坐骑的屁股上,都清晰地烙着河东军马的特有标志。腰间的横刀,也是专门为军中厮杀汉所打造,精良非比寻常。

    带着这么一身行头出塞,甭说是前往数千里之外的辽阳了,恐怕没等走出云州,就得被契丹兵马当作细作团团围住,然后一刀砍掉脑袋!

    “你这个混账王八蛋,老子遇到你,可是倒了八辈子邪霉!”见宁子明窘迫得无地自容,杨光义鼻孔里又喷出一道长长的白烟,冷笑着唾骂。

    骂过之后,他却又咬了咬牙。飞身跳下坐骑,快步走到自己带来的战马旁,拉出了两匹身上没有任何标记,鞍子又宽又大还涂了彩漆的,狠狠把缰绳摔到宁子明面前。“拿去,要装纨绔子弟,也他奶奶的装得像点儿。这两匹马都是我私人的,暂时借给你用几个月。鞍子后的褡裢里有银钱和干粮,你省着点儿用,走个往返应该不成问题。”(注1)

    “杨……”有股暖流,瞬间涌上宁子明的心底。两匹战马都是早已准备好了的,马鞍子后的褡裢也都被撑得鼓鼓囊囊。从最开始,杨光义恐怕就没打算把自己追回去。他只是面冷加嘴贱,他只是想给自己点儿教训而已。

    “滚吧!老子早就知道虎翼军留你不住!”杨光义眼睛里头也亮闪闪的,修长的身体也被早春的阳光,照得清秀而高大。“你小子是凤子龙孙,又是陈抟的关门弟子,怎么会甘心跟我们这些厮杀汉为伍。嘶嘶——!”

    他用力吸了下鼻子,继续仰头撇嘴,“滚,快点滚!你不在了,老子跟小师妹两个就是天作之合!你永远别回来才好!”

    说罢,杨光义一拧身,跳上自己的坐骑。抖动缰绳,便欲策马离开。谁料还没等坐骑开始提速,不远处的土路上,又传来了一阵急聚的马蹄声。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宛若午夜海潮,敲得人头皮一阵阵发紧。

    “你藏起来,我引开他们!”杨光义顾不上再装冷面金刚,扭头吩咐了一句,策动坐骑迎向马蹄声的来源。

    从这条路追上来的,只可能是武胜军官兵。无论来者是谁,他都可以想办法拖延片刻,给宁子明创造机会平安离开。

    谁料,宁子明只走了几步,就又把双脚停在了原地,年青的面孔上,刹那间写满了苦涩与无奈。

    注1:窄鞍,古代中原骑兵因为要给战马减轻负重,所以鞍子设计得窄小且轻便。但民间富户骑马,则讲究舒适性,所以鞍子会相对宽大笨重,奢侈一些的还会雕花甚至镶嵌珠宝。

    第九章 血与水(四)

    “你怎么也来了?”杨光义也紧跟着认清了追赶者的身份,拉住战马,满脸尴尬地上下挥舞左臂,“韩,韩兄,你,你来得正是时候,这小子力气太大,我一个人敌他不过。你来了,正好跟我联手把他给抓回去!”

    “多事!”虎翼军都指挥使韩重赟狠狠瞪了他一眼,带领着十几名亲卫,从他身边呼啸而过。

    “韩兄,韩兄,韩都指挥使!”杨光义被骂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拨转马头追了几步,大呼小叫。

    韩重赟懒得理睬他,放缓马速,径直走向宁子明,“令尊的事情,我先前就听说了。一直不知道该不该告诉你,所以一直拖拉到现在。刚才听手下人报信,说你……”

    “韩大哥!”宁子明红着脸抱拳,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后者不仅仅是虎翼军都指挥使,还是常思的大女婿,刘知远帐下武英军军都指挥使韩朴的儿子。于公于私,都没有对他网开一面的道理。

    “刚才听手下人报信,说你骑着马朝西北走了。我就知道事情不好,赶紧带人追了上来!”韩重赟飞身跳下坐骑,顺手从马背后的褡裢中,掏出一面腰牌和一个桑皮纸袋,“这是虎翼军司仓参军的腰牌和要你去定州那边采办马匹皮货的通关文书。拿着它们,从这里一直到大汉国的边界上,你都能畅通无阻!”

    “韩大哥!”宁子明又低低叫了一声,双手接过腰牌和通关文书,胳膊身体,都在不停地颤抖。

    眼下是乱世,但谁说乱世里就没有人情?谁说人和人之间,就只能互相算计,互相谋害?所谓“成大事者必绝情”,所谓“杀伐果断”,只是懦夫和卑鄙小人给自己的行为寻找的借口而已。事实上,只要你平素肯对别人展示一些善意,在预想不到时刻,总会有十倍乃至百倍善意出现在你面前。

    “横刀在出塞前,最好找个稳妥地方藏起来。契丹人不擅长制造兵器,你带着把汉军配备的横刀出塞,肯定会引起别人的关注。我给你挑了一根钢鞭,重三十余斤,刚好适合你这有一把子傻力气的!平素用布包起来,一点儿都不扎眼。即便被外人看到了,也顶多把你当个四处找饭吃的武师,轻易不会往武胜军这边想。”韩重赟又冲他笑了笑,转头从马鞍后拿起个细长的布包递给他,浑身上下洒满了阳光。

    宁子明被阳光晃得眼皮发红,手忙脚乱的收起腰牌和文书,手忙脚乱的接过钢鞭,挂在自己马背上。然后转身走回韩重赟身前,看着满脸笑容的对方和满脸尴尬的杨光义,缓缓抱拳施礼。

    “走吧!趁着天还亮着,尽早往潞州那边赶。然后走官道去太原,再从太原过井陉去定州!”韩重赟双手托住他的胳膊,然后又迅速腾出左手来,在他肩膀上狠狠拍了一下,“皇上病危,召常帅去汴梁见他最后一面。所以最近三四个月内,没有人会再想起你来。虎翼军这边,我先替你打着马虎眼。你自己注意安全,如果事不可为,就先自己回来。然后咱们兄弟再积蓄实力,慢慢想其他办法!”

    “嗯!”宁子明用力点了下头,后退两步,然后迅速转身,开始收拾出发的行装。

    “真是笨死了,这点儿小事儿都做不好!”韩重赟的目光,迅速落在了草原马屁股处的标记上。随即,又扭头看了一眼杨光义。快步上前,跟宁子明一道所有行李干粮,朝没有任何标记的辽东马背上转移。

    杨光义被看得心里发虚,干咳了几声,侧过头去看田野里的风景。已经开了春,半空中刮得还是北风,但空气里头,已经有了丝丝缕缕的暖意和花香。

    “上马吧!”韩重赟没有功夫去拆穿别人的谎言,先帮宁子明收拾停当,然后又装模做样地用手替他将另外一匹辽马的缰绳拴在坐骑的鞍上,最后,趁着没有人注意,压低了嗓门儿,用只有彼此才能听得清的音量透漏:“婉淑前几天有信来,说她和她meimei最近要回太原常家。她们家就住在孔庙附近的成贤街,整条街上最大的那座宅院便是!”

    说着话,伸手在宁子明的战马屁股上狠狠拍了一记,然后倒退着大笑而去。

    “吁嘘嘘——!”战马吃痛,张开四蹄,带动另外一匹着鞍子的同伴,风驰电掣。

    “你最好别回来,别让我再看见你!”杨光义策马追了几步,挥舞着胳膊,大声叫喊。“再见到你,咱们就老账新帐一起算!我是你的顶头上司,一定打你个屁股开花!谁说情都没有用!你听好了,我可真不是吓唬你。我说道做到!”

    “早去早回!”韩重赟停住脚步,站在杨光义的马鞍旁,微笑着举起胳膊,在早春的朔风中轻轻晃动。

    一高一低,他们的身影被阳光刻在了路边的田野里。直到沧桑数十年后,依旧温暖如初!

    “一定!”宁子明在心中默默地回应,双腿夹紧马腹,努力控制着自己不要回头,不要让眼睛里的东西滚下来。

    从始至终,他没说一个谢字。二人今天所为,也不是他一个“谢”字所能报答。此番出塞,山高路远,但是他知道,自己早晚都会回来。自己一定会回来,自己的家人在这儿,自己的朋友也在这儿。

    自己,早已不再是孑然一身。

    当天傍晚,宁子明在一座刚刚恢复了秩序没多久的县城里住了下来。第二天一大早,又抖擞精神,沿着官道继续北行。沿途中,不断看到全副武装的乡勇和差役,检查过往行人的身份,捉拿其他地方势力的细作和逃散的土匪头目,但他凭着参军的腰牌,无论走到哪里都没人敢过多刁难。

    如是又匆匆忙忙走了五天,第六天上午,终于来到了太原城附近。作为汉王刘知远的老巢,此地被经营的极为繁华。还没等靠近城门,便有股太平盛世的气息扑面而来。

    官道两侧,挑着担子准备进城买卖货物的农夫和商贩,排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长队。而官道正中央,乘着高车的富商和骑着白马的公子哥们,则熙熙攘攘,宛若一股涌动的金潮。

    “这么热闹的地方,我怎么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跟婉莹见上一面?”一边顺着骑马的富贵人流朝城里涌,宁子明一边在心里小声嘀咕。

    感谢好朋友的仗义相助,他在出塞之前,得知了常婉莹此刻身在太原的消息。随即,跟常婉莹当面交代一下行踪的念头,就像野草般在他心里生了根,并且随着他与太原城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不断长得更高。

    “我要见她一面,告诉她我不是那种言而无信之辈。我没有辜负他们常家,我只要活着就肯定会回来!”

    “我要见她一面,告诉她如果万一我回不来,她就不必再等!”

    “我哪有资格让她等?我只是跟她道个别而已!”

    “我得见她,告诉她我一直挂念着她,从山中第一次见到她那天开始!”

    “我,我何必告诉她这些。万一真的回不来,岂不耽误了她!”

    “我干脆见她一次,随便说几句话就走。”

    “我,什么都不用说,远远地看上她一眼便好!”

    “看上一眼便好!”

    ……

    一路上,千百种念头,反复在少年人心里纠缠,剪不断,理还乱。

    有些话,心中明白就好,却是没有必要说的,说了,反而显得生分。

    有些话,却是不能说。

    自打去年从昏迷中醒来,宁子明几乎每一天,都在努力让自己活下去,努力挣扎求生。然而现在,他却想的不只是活着。

    他开始去想另外一个人,想如何让另一个人活得更好,更开心。哪怕那个人,今后心里头再也没有自己半点儿影子。

    这种想法,有时候令他显得形神萧索,有时候,却令他整个人显得魁伟异常。他知道了思念的滋味,他知道了什么叫做患得患失,他同时也知道了,自己身为一个男儿,应该担当一些什么,而不是像当初刚醒来时那样懵懵懂懂,随波逐流。

    “也许,不见更好!”当马蹄接近城门的刹那,他忽然心中有了一丝明悟。果断带住了坐骑,掉头便走。

    不见,常婉莹知道自己“逃走”的消息,会失望,会生气,却不会痛苦一生。

    而自己见了一面之后,却从此渺无音讯,恐怕会耽误她整整一辈子。

    那便不见也罢!

    如果不能保证未来,又何必不现在就放手!

    不管周围怪异的目光,宁子明笑了笑,努力在马背上将身体挺了个笔直。逆着入城的人流,缓缓往外挪动,挪动。

    人潮由拥挤渐渐变为宽松。

    周围的声音由喧嚣变为宁静。

    一道暗金色的阳光,从云彩缝隙里照下来,照亮少年人的身影,还有背后那座巍峨的城池。

    有股薄薄的雾气,逆着日光缓缓而上,渐渐将少年人和城池隔离开来。渐渐让城池和人的轮廓都变得模糊。

    有股莫名的滋味,渐行渐远。

    渐远渐生。

    注1:定州,现在保定一带。后汉时,过了此地,便是辽国。

    第九章 血与水(五)

    早春并不是多雾的季节,然而今年的早春却不知道为什么,雾气特别的多,也特别的浓。从太原、到泽州,再到黄河南岸的汴梁,上下千里,一片苍然。

    汴梁皇城福宁宫内,此刻也是一片愁云惨雾。

    枢密使史弘肇,副枢密使郭威,中书侍郎兼同平章事杨邠、同平章事兼刑部尚书苏逢吉,同平章事兼三司使王章,还有其他诸多文武重臣,围绕在刘知远的床榻前,一个个面色惨然,心事重重。

    皇帝刘知远自打上个月在前线吐血之后,就一直时昏时醒,缠绵病榻。然而在今天下午,精神头却忽然好了起来,先将两位枢密使和正副宰相招到寝宫,当众颁下圣旨旨,立幼子刘承训为太子,封周王。紧跟着,又将李业、后赞、聂文进等一干后起之秀,全都提拔到了禁卫军的要害位置上。最后,则断然推翻先前的承诺,命令禁军将杜重威的满门老小尽数捉拿入狱,准备明天一早,押至郊外斩首示众。

    言而无信,对一名帝王来说,可不算什么美德。特别是在统一大业尚未完成的时候,杜重威的下场,很容易就激起其他地方割据者的同仇敌忾之心。今后汉军再想招降任何敌对势力,恐怕都难比登天。

    然而,无论是两位枢密使,还是三位正副宰相,都没有出任何反对之言。刘知远已经是回光返照了,在场一众文武,凡是长着眼睛的,谁都看得出来。这个节骨眼儿上再直言力谏,等同于存心不让皇帝走得安生。即便不被刘知远当场下令拖出去跟杜重威一家做伴儿,也会成为新皇帝的眼中钉!

    “朕当年不过是一个大头兵,每天晚上睡觉之时,所求不过是能活着看到明天早晨的太阳!”见寝宫中的气氛过于低沉,刘知远忽然摇了摇头,笑着说道:“后来幸蒙老天爷垂青,从指挥使、节度使、汉王,一路登上了皇位。这辈子已经赚得足够多了,即便现在死去,也算不得吃亏!”

    “陛下!”众文武臣子闻听,心中俱是一酸,哽咽着侧过头去,用袍子擦拭眼角。

    “嘿,尔等这是在干什么?”刘知远见了,又笑着拍打身下的床榻,“这么多年下来,咱们的血流在一起,没有十升也有半斗,谁还稀罕这几滴猫尿?赶紧都给我把眼睛擦干了,朕活着的时候,就见不得人哭。将死之时,更看不得你们这群老家伙做娘们状!”

    “陛下——,臣等遵命!”几个追随刘知远时间比较长的文武大臣低低喊了一声,转过身去,以手掩面。枢密使史弘肇却又往前走了半步,弯下腰,看着刘知远的眼睛说道:“陛下,这是何等话来?咱们几个前军万马都能杀进杀出多少回了,这次不过是吐了几口血,怎么就说到生死之事上去了?陛下且安心养病,从现在起,史某和郭兄弟就站在你床前,替你当尉迟敬德和秦琼。无论多大的麻烦,咱们兄弟都保着你闯过去!”

    说罢,转过身朝着郭威眨了几下眼睛,随即挺胸拔背,做怒目金刚状。

    郭威心领神会,也抖擞精神,大声附和,“是啊,陛下,当初太宗得病,就是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两个联袂守门,硬生生吓走了风邪晦气。末将不才,愿为陛下也执一次铁锏!”

    刘知远听得精神一振,昏黄的双眼中,瞬间冒出两道渴望的光芒。然而,很快,这两道光芒就黯淡了下去,代之的,则是万般无奈与惆怅,“算了,你们两个,就别逗朕开心了。你们两个武艺才能的确都不输于尉迟恭和秦琼,只可惜朕没唐太宗的命!唉,想当初,朕曾经与你们几个于军中立誓,既然不幸生于乱世,饱受骨rou分离之苦。这辈子,就让乱世在你我手里终结!朕原本以为自己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做,朕,朕真的没想到,老天爷连北上燕云的机会,都没给朕留!”

    “陛下别多想,您肯定能挺过这一回!末将,末将明天一早就带兵出征。先替陛下将燕云十六州给抢回来,然后咱们兄弟再一道饮马长江!”史弘肇听得心如刀割,再度转过头来,手扶着床榻的边缘大声承诺。

    “陛下,契丹人的战力不过尔尔,您自己亲手称量过他们。南唐与南楚,更是冢中枯骨。只要您振作起来,保重身体。十年之内,必能见到九州一统,天下太平!”郭威也红着眼睛,哽咽着在一旁补充。

    刘知远当年的誓言,一直是他、史弘肇和常思等人舍命征战的动力。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四人身份地位的改变,友情逐渐转淡,热血逐渐转凉,但现在回想起当初的青涩和豪气,心中依旧会涌上一股股温暖。

    “留给你们吧,朕没时间了!但朕相信会有那么一天。”刘知远拍了几下史弘肇的手,笑着说道。“你和郭贤弟都有孙吴之才,做什么事情都不必急在一时。拿出十年时间来休养生息,厉兵秣马。十年之后,朕如果尚未魂消魄散,必会化作一阵长风,吹动在你们俩的战旗。伴着你们两个北上燕云,南渡长江!”

    “陛下!”史弘肇和郭威两人也再也坚持不住,屈膝跪在了病榻旁,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