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和秦始皇恋爱的正确姿势在线阅读 - 第89节

第89节

    赵小宝已经知道自己即将有个弟弟, 高兴得不得了, 在岱山跟他说要小心照顾母亲之后,走路都要提醒董慈脚下有几个台阶几道沟的。

    董慈拉着小宝回了寝宫, 才坐下来小孩就靠过来,脑袋轻轻贴在她肚皮上,笑得露出了一口整齐的小白牙, 童音稚嫩,“小胡亥可想念兄长?”

    这个亥字是董慈让改的, 毕竟害和孩都不太好, 亥是地支中的末一位,应了这一年的年景, 好歹也是个寓意。

    赵小宝成日在军营里和蒙家的孩子一起接受训练, 个子窜得很快,言语间虽还带着些以前的文气, 但性子里隐隐透出些坚毅来, 赵小宝习武的时间晚, 可听赵政说,他在身手,耐力这些方面已经和蒙毅家的孩子差不多了, 进步很快,他能吃苦,也很能忍,在军营里擦伤摔伤了也不会哭, 也不会回来诉苦告状,吃再多苦也跟没事人一样,活脱脱的小大人一个。

    最近他最想念的人除了父王母后,又多了一个,他的弟弟胡亥。

    赵小宝趴在母亲的肚子上,但凡里面的宝宝能跟他有一点点的互动,他都高兴得不行。

    赵小宝在母亲的肚皮上轻抚了两下,眼睛亮亮的,“胡亥真可爱。”

    董慈听得忍俊不禁,拉着赵小宝让他坐下来,笑问道,“宝宝你知道太子是什么意思么?”

    “母亲莫要叫扶苏宝宝了,以后胡亥才是宝宝了。”赵小宝先小小抗议了一下,收到母亲的应和声,这才点点头回答问题,“太子就是以后的秦王,以后继承王位,要像父王一样开疆拓土保国泰民安的。”

    董慈忍不住点头,心说这孩子是跟着蒙毅蒙恬学了不少东西,只是有些孩子听到要有弟弟meimei都不一定接受得了,更何况是王宫贵族家的。

    孩子渐渐懂事了,尤其小宝素来早慧,她也不能总当他是个小孩子放任不管。

    董慈想看看孩子都知道些什么,适当引导,总比他一知半解胡乱猜测的好。

    董慈正思索着怎么说,赵小宝先开口了,“母亲是担心扶苏会和弟弟抢东西么?”

    董慈有点惊讶,但孩子在外面,难免会听到些风言风语,他原本就早慧,知道这些也没什么好惊讶的,董慈嗯了一声,伸手在他嫩嫩的脸颊上碰了碰,温声道,“那宝宝怎么想的,会不开心么?”

    赵小宝握住她的手蹭了蹭,看着董慈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接着又忍不住抿唇笑了起来,“只要母亲不抛弃扶苏就好,蒙放就成天说他弟弟meimei们分走了他的父亲母亲,大概小胡亥也会这样罢。”

    他人小归小,说起话来还挺感慨的,董慈忍不住笑了起来,“的确是会分走父亲母亲的一些精力,那宝宝你既是知道,为何还喜欢胡亥呢。”

    赵小宝听得眉开眼笑,脆生生回道,“不知道,他是弟弟,就是很可爱。”

    小孩子本就不会掩藏心事,儿子在母亲面前也难隐藏,董慈自是知道他是真心喜欢胡亥,心里就安心不少,大大方方开口问道,“那要是胡亥想当太子做王怎么办?”

    这个问题赵小宝听很多的宫女士兵们偷偷谈论过了,他知道是什么意思。

    赵小宝朝董慈凑近了些,轻声问,“母亲想当王么?”

    这是什么话。

    董慈摇头失笑,却还认真回答了他,“不想。”

    赵小宝找到知音一样眉开眼笑起来,还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张了张嘴又停下来,四处看了看自家父王不在,这才看着董慈眼睛亮晶晶地轻声道,“偷偷跟母亲说,母亲不要告诉父王,其实扶苏觉得父王很可怜,父王真的太辛苦了,扶苏更愿意和母亲待在一起,扶苏听蒙骜老太爷说母亲走遍了天南地北,弟弟若是不喜欢当王,当王是扶苏的责任,若喜欢当,扶苏想跟着母亲四处游学。”

    扶苏说着又高兴起来,“以后还有其他弟弟meimei呢,蒙放就有两个弟弟一个meimei。”

    看来把孩子放出去当真是一件好事。

    董慈听得乐了起来,忍不住把儿子松松揽进怀里,在他粉嫩嫩的脸上亲了一下,心说赵小宝大概是这世上最乖最贴心的小宝宝了。

    赵小宝通红着脸口里强调说长大了母亲不能再亲他,但人还是乖乖窝在董慈怀里,还小心的不挤到董慈的肚子,黑黝黝的瞳眸里挣扎想念羞涩一览无遗,惹得董慈恨不得把他抱起来举高高才好,孩子真是太可爱了,只希望肚子里的小混蛋以后也和赵小宝一样可爱听话就好了。

    赵小宝还在挣扎犹豫,冷不防被人拎着后颈提了起来,彻底离开了母亲温暖的怀抱,不用看都知道是自己高大威严的父王。

    赵政将长高不少的大儿子放到地上,蹙眉道,“男子汉顶天立地,怎么能随意窝在母亲怀里。”

    赵小宝脸色通红,朝父亲行礼道,“儿臣知错了。”

    董慈看着一大一小两张相似的脸,忍不住笑了起来,听赵政要考他功课,摸了摸赵小宝的头,便把空间留给了父子俩,自己去洗漱了。

    赵小宝回来一次能待两天,基本都是待在董慈身边。

    这几日就陪她做图纸做模型什么的,董慈接的活多,手里的匠人有时候会集结成小分队去其他繁华的州郡里做活,业务扩大了,收容的匠人也越来越多,衣食住行就是个问题。

    董慈看了董毅给她买好的地,看了咸阳城的范围图,还有这些年在咸阳聚集起来的人口数量,心里就有了想法。

    几十亩地,除却实验用的农田还剩下一大半,董慈征得陛下的同意,打算在咸阳城郊建出一块新市来,相当于扩建的咸阳城,在遵从这个年代的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董慈肯定会对这一片新区规划设计一番,道路、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的建筑综合功能小群体、排水、植被匹配诸如此类,里面配套生活的医舍、夜市等能考虑的基本一步到位,这是一块崭新的地方,有她的庄子工事基地在这里,时间日久,必定会繁华热闹起来。

    现在缺的就是人。

    这么大动静要说服陛下并不容易。

    理由董慈也仔细想过了。

    秦国常年征战,无论胜败皆有伤亡,抚恤这一块的花销不容小觑,董慈自是还没有能力把这些费用全包下来,但她给了一个听起来更能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她给那些因伤病无法再上战场的士兵和烈士家属们提供一个能力所及并且有工钱可拿的工作机会,她和董毅要做的事特别多,需要用到的人也特别多,简单的工序经过几天的教授和培训就能完成,会不会做事人能不能用这些问题董慈一点也不担心。

    这在董慈看来是很容易想通的事,在这个年代做事的成本特别低,按粮食的购买力等价代换,人工费、材料费、各项税费等等算起来还不足后世的千分之一,花点钱财给匠人们做技术提高,也费不了什么钱,董慈给出了这个解决的办法,董毅也就没再说什么了。

    这件事因干系重大,吕不韦等人也帮着她出主意完善细节,其他都还好,董慈和他们的分歧就出在了劳动者的工钱上。

    每个工种的工钱原本都是由董慈来定,但吕不韦董毅等人都觉得特别离谱,推翻了几人拿去合计了,特殊斟酌了董慈的意见,重新拟定出了一份文简来,算是两方折中的意见,董毅给她看的时候还不住摇头,纳闷又不解,“哥哥都不知道meimei在想什么了,现在只要管住管吃,想干活做事的都大有人在,你给这么多钱,实在是有违常理,以前动静小也随你了,现在这么多人……还有免费看病,免费读书识字什么的……阿慈,这些都太离谱了,孔圣人还得收点腊rou做束脩的,这些都不说随meimei了,工钱的事meimei你还是再斟酌一二罢。”

    其他那些都是些互利互惠的补偿条款不值一提,可工钱这件事说起来董慈真的很心虚,董慈实在有些脸热,反驳道,“那哥哥你说刨去这些花销,咱们能赚多少钱?”

    光是城郊里的庄子、酒肆、粮种、榨油这些就能赚很多。

    这些费用确实只是九牛一毛,董毅给董慈噎了一下,回道,“不花这些咱们可以赚更多。”

    董慈立马道,“目前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伤兵,或者伤兵的家属,还有很多是战死前线兵将的家属后人,咱们多考虑一些也是应该的,城区里配些医舍很有必要,万一像之前一样发生了事故,医师来得及时,说不定就不会出命案了。”

    董慈不松口,董毅哭笑不得,实在劝不动她,只好照办了。

    董慈等自家二哥出去了这才长长吐了口气,拿起文简又仔细看了一遍。

    就算考虑她的意见,董毅和吕不韦重新拟定的这份也依然是严重剥削。

    董慈虽是照这个时代的常态规矩让他们俩来定,但实在是干不出干活不发工资的事来。

    董慈安慰自己说这不是她不适应这个社会非得要标新立异,她学习社会主义二十多年,在这方面另类些是应该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她赚钱的愿望虽是迫切,但毕竟不是没饭吃,就当花钱买个心安理得,该加的适当加了一些。

    董慈和董毅吕不韦等人来回探讨了几次,这才有了这么一份在董慈看来依然很辣眼睛的最终成果。

    初初的设想经过反复商议论证,变成了一整套事无巨细完美的计划书。

    这些完整的成果摆到赵政面前,已经是两个月以后的事了,赵政听完后看了她好半响,听董慈说新城亏了她自己负责,盈利了每年给国库上缴十之一二的赋税,首肯了,并且将她一直想要没要到的《谏逐客书》原版真迹给她了,让她暂且将事情交给董毅去做,好好待在宫里安胎,董慈乐得眉开眼笑,忙不迭的点头应了,拿着这卷千古名文,宝贝一样给还有一个月出生的胡亥念了无数遍。

    作者有话要说:  赶上更新~(≧▽≦)/~啦啦啦

    第123章 我的名字叫胡亥

    赵政早先让人查过秦国上下包括各州郡官员里墨家子弟的名册。

    秦鸣来回禀的时候只捡着重要的说了一些,具体的都记录成册, 足足有两箱子这么多, 这还只是秦国里的。

    李斯神色凝重,赵政听了后也未言语, 只让秦鸣去安排,郡守以上官职的墨家弟子都派人暗中盯着。

    秦鸣只是感慨墨门弟子遍布天下,听了吩咐就有些疑惑, 儒墨两家弟子众多,在朝做官算起来儒家的弟子还要多一些, 让彻查墨家弟子的名录本就奇怪了, 现在还让人把这些有实权的官员给盯起来。

    秦鸣踌躇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王上和上卿可是觉得有不妥之处。”

    墨家非比寻常, 尤其这百余年来年年战乱兵祸, 墨门的子弟就越发多了。

    以后会如何,谁都不敢下定论。

    李斯摇摇头, 倒是问了秦鸣一句, “秦鸣你近来接触得多, 觉得墨家如何?”

    秦鸣松了口气,回道,“原先听姑娘说墨门弟子是侠之大者, 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属下不以为然,没成想竟是真的,墨门弟子果真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腓无拔,胫无毛说的就是他们了,连为官为将的弟子们都会自觉拿出一半的俸禄送回墨门去,用来帮助更多的人,能做到这种地步,当真非常人所能及。”

    秦鸣顿了顿,还是接着道,“而且他们还讲义气,魏王魏增曾求助于墨家守卫大梁城,大梁失守,魏增不敌出逃被俘,反倒是墨家弟子死守大梁,言必信,行必果,最后一百二十余人全部死于大梁城。”

    秦鸣语气里满是对墨家的钦佩之情,说是赞不绝口也不为过。

    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赵政未说什么,只摆手道,“先盯着便是,隐秘些,莫要打草惊蛇。”

    秦鸣应了一声,领命出去了。

    书房里就剩下了李斯赵政兴平三人,李斯在旁边坐下来,闲谈道,“原先倒不曾注意过,自出了六玄子杀子祭刑一事后,墨家便活络了。”

    六玄子杀子祭刑,祭的是墨家的刑法,与秦国律法无关。

    赵政将手里的文简递给李斯,回得漫不经心,“有兵有将,属下忠心耿耿上下一心,有钱有粮,有百姓、士人、商人拥戴,比之一大国也不差,难怪当年惠文王遇到墨家也要礼遇三分。”

    李斯与兴平都听明白了赵政的言下之意,如今墨家的实力也不是当年的墨家可比的。

    李斯点头,斟酌道,“四年前那群僧人在书舍里留的经书典籍,臣下细细研读过了,佛教与之墨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照里面的记载,彼处教众之多,影响之大超出想象,对墨家若放任自流,百年之后只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赵政点头,想了想便道,“暂且按兵不动,蒙恬传来密信,十余波人相救张耳及其族人,半数以上皆为墨门人,待押回咸阳,行刑之时只怕更热闹,届时再做打算不迟。”

    兴平虽是知道墨家有可取之处,但先前六玄子枉顾秦法在前,家规高于国律,为权当政,这不是可放任自流的事。

    墨家虽是难对付,但麻烦的不止这个,兴平忧心忡忡,迟疑问,“咱们如何打算都好说,只是姑娘那里……”

    董慈对墨家推崇之极,走得又近,当真要动墨家,她这一关就难过,闹起来只怕就不是小吵小闹了。

    赵政揉了揉发胀的额头,摆手示意兴平此事先放一放,他的王后平日好说话,又听话又软和,只是一旦涉及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整个人就跟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能一下子跳起来挠你几下,便是夫妻多年,设想在这件事上董慈能支持他是天方夜谭,绝对没有可能的。

    李斯亦了解董慈,听了兴平的担忧,想起当年董慈逃离咸阳时浑身是伤的情形,见赵政眉头微蹙,便劝道,“阿政回去好好与阿慈说,事关重大,说清楚了她会明白的。”

    赵政点头应了,董慈吵也好,闹也好,是打是骂他都能受了,只莫要如当年一般,说什么分手要离开他便好,这是她不能碰的地方。

    李斯说完正事便告退了。

    蒙恬五日后便可至咸阳,董慈生下胡亥的日子也近了,这件事还是先瞒一瞒的好。

    赵政朝兴平吩咐道,“王后身边的人都交代一番,让他们管好自己的嘴巴,另外把扶苏接回来,让他陪着王后,这一月暂且不用去军营了。”

    兴平点头应了。

    除非赵政打算采用墨家的主张,否则这是一统江山必走的一步棋,越早处理越好,非做不可。

    临近胡亥出生的日子,除却朝堂政事,赵政基本都陪着董慈,董慈以为是朝事平顺的缘故。

    事实上是赵政将消息隔绝到了宫门之外,董慈成日都呆在寝宫,连偶尔会进宫来说事情的董毅都被交代过不与她说墨家的事,咸阳城里发生了什么她一概不知。

    蒙恬押解张耳至咸阳,与先前在咸阳散步谣言生事的六国商人并沿途抓获的刺客一起,共五百余人,渭水长堤处刑。

    灭门必定要斩草除根,斩首之列的人数更多。

    墨家向来讲究以暴制暴,以暴行侠,行刑当日出来行侠仗义是必然的事,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只是结果出人意料。

    蒙恬方成领五百禁军埋伏渭水长堤,劫狱者不足百余人,怎么算都一场稳赢的仗,结果半数以上的逆贼给救走了,长堤之上喊杀声一片,蒙恬带兵追至城郊二十里,跟丢了。

    蒙恬进宫来回禀的时候赵政正陪董慈用膳,赵政见他步履匆忙脸色铁青,便知事情有异,领着人去书房,一进门蒙恬便跪地行礼告罪,“臣该死,让逆贼逃了。”

    秦川之内咸阳城君王脚下,墨家如入无人之地,在禁军眼皮底下把这么多人救走了。

    赵政在书房里走了两步,吩咐道,“你和方成各带一路人马,以剿灭流匪的名义追讨逆贼,先摸清墨家的据点,围起来按兵不动,听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