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炮灰奋斗史[清]在线阅读 - 第300节

第300节

    太上皇点了点头,“你要觉得可行就去做,反正朕活不了几年了,就算现在拦着你,等我死后,谁还能拦。”

    四爷脸色一变,当即起身跪地道:“汗阿玛合该长命百岁才是,儿子绝无此想法。”

    太上皇“哼”了一声,“作何这般姿态?人迟早一死,哪能够人人都长命百岁?更何况是作为皇帝,朕如今这个岁数已经属于历代皇帝当中长寿的了,朕也自认为为大清选择了一个好的继承人,对得起历代祖先。”

    四爷心中一动,这是认可了他吗?

    四爷心中大喜,随后鼻子一酸,他跪着向前爬了几步抱住太上皇的腿。

    “汗阿玛,儿子绝对不负你重托,只有一个希望,就是希望你能够长命百岁。儿子还需要您为儿子指点前路。”

    太上皇心里有些软,难得老四做出这般姿态,拍了拍他的头,太上皇无奈道:“行了,都四十多岁的人了,作何小儿姿态?”

    四爷面上露出羞愧之色,抹了一把脸,站起来重新坐下。

    “儿子还有一事想要询问汗阿玛。”

    太上皇微微抬了抬头说,“说吧。”

    四爷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口说,“儿子打算在辽东三省种植稻米。”

    太上皇却觉得他异想天开,“你可知道辽东三省一年中有大半时间滴水成冰,根本不适合种植粮食。”

    四爷将自己的理由说出来,“儿子认为辽东就算再冷,还是有气候温暖的时候,以前京城之中不是也没人敢种植水稻吗?还是汗阿玛您命人在京城种植水稻,这些百姓才跟着学。京城往东一带的气候跟京城差不多,儿子认为种植水稻同样适用。一年之中就算只有三个月气候温暖也足够种上一季水稻。更何况辽东一代,千百年来都未消耗过土地的肥力,这里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插上一根稻草都能活。儿子这些思考过,要是将整个辽东全都开发出来,所以让我大清平白无故多上一半的粮食。”

    辽东地域广阔,要是全都开发出来种植粮食的话,绝对可以比得上江南一带的产出,可不要忘了,江南的土地已经种上了千百年,而辽东还是一片处女地。

    太上皇虽然很认同他所说的话,不过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要如何解决人力问题?”

    当年太上皇已经从其他省迁移过一部分人口,太上皇本来想出哪些省还能够在迁移人口过去。

    四爷说出了自己的主意,“儿子打算先将八旗士兵迁移过去囤田种地,辽东三省已经通上了火车,这些粮食完全可以拉到盛京,从盛京通往京城。”为何没有在京城修建铁路,无外乎京城是大清的首府,在这里做任何事情都要斟酌斟酌再斟酌,不到万无一失,朝廷不会批准在京城修建铁路轨道。

    太上皇摇了摇头说,“此法不可取,八旗士兵要是知道被调往苦寒之地,可能会引起军营哗变。”

    四爷脸一肃,想到这个可能,他脸色变得很难看。

    “那就将整个军营肃清!”四爷咬着牙说。

    太上皇起身走了过来拍了拍四爷的肩,“老四,此事事关重大,你想要开发祖地事关重大,得征的宗室的同意。”那地方不只是爱新觉罗氏的老家,还是满清各个大族的老家,开发人家老家总得先把人给摆平了。

    四爷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儿子之所以将辽东三省改造成鱼米之乡,儿子有自己的理由。”

    太上皇手背在身后,“说说看。”

    四爷只吐出了一句话,“儿子想要举全国之力来改造辽东三省,为我大清谋取后路。”

    太上皇的瞳孔猛然一缩,他没想到老四的谋求竟然如此深远。

    “你这是不看好我大清把持中原?”

    四爷苦笑了一声,拱了拱手说,“儿子只能够谋求当代,至于后世子孙,或许哪一代就出了一个不肖子孙丢了江山。儿子之所以辽东三省这块不毛之地给开发出来,就是希望为后世子孙留一条退路。就算丢了皇位,也能够退回老家。”

    太上皇在屋子里走动起来,一边走动一边沉吟,最后在四爷面前站定,“这事你既然想做,朕自然是支持的。至于宗室,以及其他满族大姓,朕还有一把老骨头帮你扫平这些障碍。”

    四爷大喜,当即单膝跪地道:“儿子在这里谢过汗阿玛。”

    太上皇却深深的皱起了眉,这事不好办呀。

    这边四爷又是煽情,又是侃侃而谈,总算是鼓动了太上皇帮忙作为挡箭牌。

    而那一边位于江南的弘暻却不好过。

    弘暻这一次出来主要是为了增加历练的经验,因为有九叔在,他完全把这一次行程当成了的旅行,根本不认为自己能够插上手。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刚到江南不久,就出现了大状况。

    整个江南的盐商全都聚集起来跟朝廷作对,就连当地的官员,也暗地里通风报信。

    九叔和李卫忙着处理这件事,弘暻一时之间就闲了起来,便出门闲逛。

    好在他跟九叔分成了两队从来没有联系过,所以也没有人把他跟朝廷派过来的钦差联系在一起。

    这一转悠就被人给盯上了,毕竟他张嘴就是一口流利的京话,很难不让人怀疑他的来历。

    弘暻很快离开了海宁县,转到去往嘉兴,就是避开让人牵连到九叔。

    然而一到达嘉兴,弘暻就发现自己被人跟踪上了。

    “先找个客栈住下。”弘暻没打算继续走人,而是等停留在原地想要看看到底是谁在一直盯着他。

    弘暻身边没有跟什么太监,他身边安排的全都是属于粘杆处的人。

    一个少年身后跟着几个侍卫,一看就知道是从大家族走出来的。

    嘉兴这块地方并没有什么大的家族,真正的大家族都聚集在苏杭一带。

    只是这里属于长江交汇点,不少常在长江走的势力都在这里设立了歇脚点。

    弘暻闯了进来,就像是闯进了一条肥羊,不少人将眼光对准了他,磨刀霍霍想要干上一笔。

    像这种不知道天高地厚,闯荡江湖的公子哥他们最欢迎了。

    找了一家看着还算是整洁的客栈,弘暻便住下了。

    他一边打算摸清到底是谁盯着他,一边又打算在嘉兴等着九叔。

    海宁属于嘉兴下面的县城,那边的情况迟早会传到嘉兴这边了。

    更何况眼下嘉兴的港口被朝廷严密把持,住在嘉兴,弘暻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

    “他们去查探,到底是谁盯着咱们。”入住客栈后,弘暻便叮嘱了身边的人。

    等人退下之后,弘暻才摊开一张纸,开始写起这段时日的所见所闻。

    这是他额娘交给他的任务,不需要做旁的,更不需要插手九叔所做的事,只需将他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全都写出来。

    等回京之后,额娘还会考验他。

    弘暻将这个任务牢牢的记在心中,每日里休息的时间就将今日所发生的事情全都记下。

    这一次记下的是从海宁到嘉兴途中的所见所闻。

    “儿子前往嘉兴的途中,发现当地官盐价格太高,私盐来说具有价格优势,且雍正年间,相较于康熙初年人口已经翻涨几倍,对于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这才导致私盐泛滥,而官盐就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弘暻将私盐泛滥的原因写下来,深究原因也是因为官盐课税重,价格高,因为市场保护,一些便宜的官盐进不到某地,这就导致私盐泛滥。再加上人口增长,对盐的需求量也跟着增长,这才滋生了对私盐的需求。

    所以真的要改变盐政的政策,就得先将这两点疑难给解决了。

    弘暻这孩子还是非常聪明的,看待事情的眼光非常独特,这跟与他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

    他知道这一次将他怕到江南来,等回去之后必定会考量他关于盐政的处理,所以尽管来到这里之后一事未做,但还是处处观察,将所有事情都记在心上。

    将手中的笔停了下来,弘暻但这一页纸干了之后,再翻开另一页继续写。

    等写的差不多了才将手中的本子给收起来。

    这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屋里已经点上了煤油灯。

    弘暻有些不习惯,他在海宁住的地方都拉上了电灯,没想到嘉兴这里竟然用的还是煤油灯。

    抿了抿嘴,弘暻让人出去打探一下缘由。

    过了一会儿,侍卫进来跟他说,“原本该轮到嘉兴拉上电,不过嘉兴这一块的本地势力都想要入股发电厂,省内的衙门自然不允许,在本地势力就阻拦住,不准发电厂入内,这不事情就僵持住了。海宁县那边之所以拉上电是从盐城迁过来的,您也知道盐城那边是晒盐的地方,对于电的需求量就有些高,就专门建了发电厂。”

    弘暻点了点头,随即又疑惑起来,“这本地势力到底是何方人,竟然敢跟官府对着干?”

    侍卫开口说,“嘉兴这边的情况复杂,这里处于长江三角地带,各地势力根扎于此,有些势力甚至跟朝中有联系,大概是因为自凭有靠山,还赶着跟官府对抗。”

    弘暻就摇了摇头,“事情没那么简单,就算有依靠也不敢这样光明正大的跟朝廷干,而且这次根本没有传进京。嘉兴这边肯定隐藏着什么,不想被外人察觉出。这是发电厂建起来,必然会引来大量的外人。或许之前派过来的官府跟嘉兴这边演了一出双簧戏,顺势不让发电厂进入嘉兴了。”

    那侍卫开口说,“我真的这样,嘉兴这边就危险了,主子,要不咱们还是先行离开。”

    弘暻开口说:“不入虎山,焉得虎子,更何况这些只是我的猜测,要是想要探一探这嘉兴的底,看看这边到底藏了什么不可见人的东西。”

    侍卫一脸为难,对于他来说他的主要责任就是保护三皇子的安全,让三皇子处于险境,就已经是他的失职。

    可惜的是弘暻根本就不会听劝,正好有九叔在海宁那边吸引视线,他也可以在嘉兴好好的探一探究竟。

    下了决定之后,弘暻便行动起来,连续几日在茶馆,酒楼收听消息。

    甚至还跑到了江上的花船上。

    可惜的是尽管这样打草惊蛇,仍然未有什么重大突破?

    到最后弘暻甚至下了狠心,决定以身试险,亲自去看一看那些人的底。

    没两天,弘暻失踪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海宁县,九爷收到消息之后,一副死了爹妈的模样,连忙抽出人手前往嘉兴去搜查,一边又向京城飞鸽传书。

    信鸽还未传到京,江南的郑钧就先一步得到的消息。

    当天晚上,他就开始调动人手,连夜赶往嘉兴。

    与此同时嘉兴那边的势力,也发现整个嘉兴多了许多生面孔,这些人缩齐脖子。

    若是在本地还可以称王称霸的话,那么对于这些江南的霸王,嘉兴本地的势力还不值得一提。

    随即一些小道消息,在整个嘉兴暗地里传了起来。

    “听说江南那边的一位大户人家的公子在嘉兴失踪了。”

    “难怪会来这么多人寻找,听说最大嘉兴最大的虎威帮也帮着找了起来。”

    “我记得虎威帮投靠的是江南霍家,这回丢失的该不会是霍家的小公子吧?”

    “不是,不过也差不了哪去,听说是霍家的表少爷,人家是京城过来的公子。那在嘉兴游玩,没想到突然间就失踪了,可不就惊动了霍老虎。”

    霍家是最近十来年突然崛起的庞然大物,手下土地,工厂无数,养了最起码有几十万的工人和佃户。

    在江南这边算是鼎鼎有名,就连去往衙门都被奉为座上宾,被人偷偷的称为霍老虎。

    当然这没有贬义的意思,霍家即使赚到了钱,每年也会出大笔银子在江南修桥铺路,建造养济院,修建童子学院,招收普通农户家的孩子免费就学。

    可以说是整个江南的活菩萨。

    霍老虎,这句话是指霍家是盘踞在江南的大老虎,有了这么一头老虎,能够护佑百姓。

    不仅各个势力在嘀咕,就连之前绑走了弘暻的势力同样感觉到压力颇大。

    原以为只是一个外地的富家公子,绑了也就绑了,然而没想到的事,这个富家公子来历竟然这么大,跟霍家有关。

    江南有两个巨头,一个是金陵霍家,一个是杭州郑家,这两家势均力敌,偶尔会合作,偶尔也会有争斗。

    这种亦敌亦友的状况,谁都摸不清。

    不过面对威胁的时候,两家会联手清除对手,所以不少人都明白,只要得罪了其中一家,就得罪了另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