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丑姑传在线阅读 - 第64节

第64节

    养鸡养鸭用丑姑的话来说,很简单,就是养猪要割猪草,丑姑也说不用担心,林子里四处是猪能吃的野草野菜。再不济还可以去河里弄些水草上来喂猪。不然,他也不敢一下子养这么多。而且丑姑也说过,养猪就不能只养一头,多养几头,猪会因为抢食而长得更加好肥一些。

    老爷子叹了口气,想说什么最终什么也没说,但眼圈却红了。要不是太缺银子了,宁二也不会做这样的决定。养这么多鸡鸭,猪的,以后就别想有多少空闲时间了。

    宁二很明白他的意思,说:“你别想得太多,我现在已经不是什么公子哥儿了,出去割猪草,放鸭子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

    老爷子勉强笑道:“我不是这个意思。”说是这么说,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他一想到自己家精贵万分的少爷现在以后还得天天放鸭子打猪草,就觉得心疼。

    宁二连忙转移了话题,说:“我们鸡鸭养好了,以后不愁没蛋吃了。吃不完的还可以拿出去换点钱回来,而且猪养大了,过年时还可以分点猪rou给丑姑家。她家干活的人太少,她说了不养猪了。”

    “哦。难为丑姑了,多大点的孩子啊。什么事儿都得自己想周全。”老爷子感叹道。

    “所以,对比一下丑姑,我过的日子可比她好多了。以后,你也别东想西想的,觉得我的日子过得多可怜。我现在就是个普通人,这样的日子已经不错了。我们努力干几年,多存点银子,以后再买两亩地,日子会越过越好的。”宁二笑道。

    老爷子愣了片刻,才不好意的说:“是的是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隔日,老爷子果然又把小鸡小鸭和小猪仔子全部弄回来了,一家三口象对待宝贝一样照顾着它们。小猪仔才满了月,小小的,看样子也不可以直接吃野菜,宁二还特意去问丑姑:“那么小的猪,要喂什么给它吃?”

    丑姑仔细从记忆中翻找了一遍,才说:“煮点菜粥喂吧。米粮也不用洗干净了,少放点,菜也可以老一些。”

    她记得小时候奶奶也养猪,都是煮猪食喂猪的,特别是小猪,猪大了后,才开始吃米糠拌野菜,红薯藤等物。甚至有时候也会喂熟食喂猪,而且家里吃不完的饭菜也都拿去喂猪了。这样养出来的猪才肥壮。村子里也有人家养猪养得糙,猪全部吃生食,家里有什么就喂什么,猪常年吃些米糠,野菜水草老菜梗什么的,一点儿也不讲究,这样的猪养得比她们家的猪小一圈都不止呢。

    “jiejie,小猪仔要和人吃一样的吗?”明儿好奇的问。

    “呃,也不能这么说,不过小猪仔还太小,光喂菜给它们吃,不好。等长大一些了,就不需要吃得这么精细了,野菜水草,我们不吃的老菜叶子等都可以拿来喂猪了。”丑姑笑道。

    她也怕宁二家刚捉回来的三只小猪仔会因为营养不良,长不大。要是养死了,可就亏了,小猪仔可不便宜呢。

    “得了,我这是弄了三只祖宗回来了,还得煮粥给它们吃。要喂多久的粥?”宁二哭笑不得的说。幸好三只小猪仔食量很小,要是再大点,要吃粥他哪里养得起。

    “大概先这样养一个月,然后慢慢添加菜给它们吃,以后肯定不可能天天喂粥了,但现在才满月的小猪仔刚断了奶,还是得喂些好食给它们。”丑姑说。

    宁二十分好奇丑姑根本就没有养过猪,却偏偏还有如此丰富的养猪经验。不过,可能是已经习惯了丑姑什么都懂,他现在还是蛮信服丑姑的,听了她的话,匆匆又回家去了。

    “jiejie,我们家怎么不养猪?”明儿有些羡慕的问。丑姑就捉了十来只小鸭子回来,连小鸡都没有捉。

    “我们家养不了,养些小鸭子就不错了。以后鸭子下了蛋,我做些咸蛋给你们吃。”丑姑说。

    “咸蛋?很好吃吗?”明儿连忙问。

    “恩,很好吃。”丑姑笑道。做咸鸭蛋极其简单,她以前最爱用咸鸭蛋吃稀粥,可是买的咸鸭蛋不是太咸就是太淡没入味,逼得她不得不自己动手,试过两次后,她就能腌一手好咸鸭蛋了。

    没几天,宁二就感叹起来了,“没想到家里只是增加了些鸡鸭和小猪仔,大家就格外忙了,并且家里都好象增加了人气似的。”

    他家屋子大,总共就三个人而已,又离村子较远,平时安静的很。可现在,每天鸡鸭猪的叫声,就能让整座宅子活跃起来。让他有种奇特的感受。

    不过,宁家人爱干净,小鸡小鸭是不能到前面正屋来的。老爷子把它们关在后面,直接从后门出去。正好他家后面有条小河沟,小鸡在河沟边的草丛中玩乐捉食。小鸭子就在沟里玩乐觅食,方便的很呢。所以,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小猪仔,着实花了他们不少时间。

    “当然啦,家里生畜多,显得都兴旺一些。等到鸡鸭长大那才叫热闹呢。还有猪最是不受饿了,会大声叫唤呢。”丑姑笑道。

    她记得小时候,村子里家家养猪牛,鸡鸭,还有人家养鹅和养羊。一到清晨,家家户户的大公鸡就开始打鸣了,没多久,勤劳的主妇们就起来了,个个端着盆子提着篮子到河边洗衣服,或者洗菜淘米开始准备做早饭了。

    紧接着,男人们也起来了,有人要去放牛,人有去放羊,有的人扛着锄头下地干活。没多大一会儿孩子们也起来了,家家户户也冒起了炊烟,整条村子就活跃起来了。

    可是不知道从几时开始,村里人不再喂鸡养猪了,家里要吃蛋都还得上市场上买。于是,什么土鸡蛋啦,土猪rou就开始流行起来了。不过,一想到现在自己吃的才是正宗的土鸡蛋,土猪rou,丑姑就哑然失笑了。

    “只怕是更加吵了。”宁二笑道。一想到家里十几只鸡十几只鸭,还有三头小猪仔,他就觉得干劲更足了。以后家里就会有吃不完的蛋了,不用象现在想吃个蛋都得拿钱去买。最重要的是三头小猪养大了,可以换几两银子回来呢。

    “这算什么吵,你是没见到家里有三五个孩子的,哭闹起来才叫吵呢。”丑姑笑道。

    鸡鸭也就是按时按点的吵一会儿,猪喂饱了,也不会叫唤。小孩子可不同,时不时的都会闹起来。特别是穷人家,你多吃两口,他少拿了个什么,都得哭闹,大人们烦了,更是逮住哪个就一顿巴掌下去,所以,时不时的有人家上演鸡飞狗跳与孩子哭三重唱呢。

    “家里孩子多,才热闹啊。孩子们哭闹算什么?”宁二倒是不以为然的说。他并不讨厌小孩子哭闹,当然了,那个前提是小孩子不是无理取闹,动不动就要哭闹的,还性子不好的孩子。以前,他还哄过小侄儿呢。

    “就是。哪个孩子不哭闹啊。哭哭更热闹。”老爷子很是赞同宁二的话。

    丑姑听得暗暗好笑,没想到宁二这么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居然很喜欢小孩子。不过,她也明白古代人都喜欢生很多个孩子。但她已经习惯了现代人独生的情况,倒是忘记了自己现在所处的环境。

    几个人说说笑笑的,干起活来就觉得时间过得更快了。

    过了几天,丑姑开始带着宁家人给高粱地里施肥,说实话,除了自己家的厕所和驴子拉的粪,她也没什么好的肥料。两家人用牲口往地里拉了几趟粪肥,加了水稀释后,一棵一棵的给高粱苗施肥。

    宁二第一次干这个活,丑姑还怕他不舒服,毕竟又臭又脏的。哪里想到他不过是皱了皱眉,就一声不吭的干起来了。大家各自提着个小桶,打一桶肥水后,拿着小瓢一棵一棵的浇。

    所有人都一样,就连明儿也不落下,不过是他提的肥水少一些罢了。

    但是,两家人口都不多,又没来得及养多少家禽,积攒的这些肥料肯定是不够给五亩地都施上的。其实要不是因为两家都有大牲口,别说浇一半的地了,就是一亩的地只怕都浇不上呢。

    果然,等干完了,也不过给一半的田施了肥。

    “怎么办呢?”宁二问丑姑。

    “用灰再施一些田试试看。”丑姑说。她也没什么办法,总不能看着其他苗子不施肥吧。反正草木灰也是可以当肥料的,不过效果肯定没有粪肥的好。用草木灰总比完全不管要好很多。

    “她吧,只能这样了。”宁二更加没好办法。他又不懂农事,以前也没注意过这方面的书。现在他就想去找两本有关农事的书回来看看。

    虽然草木灰够多,但为了有个好收成,丑姑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沤些青肥料来慢慢改善这块地的土壤。这里根本就不可能去买肥料,只能自己慢慢想办法了。不然,这块高粱就会象原主人一样,不可能有好收成了。

    某段时间她爱上了在阳台上种花种菜,但是她住的那个地方,就没什么好泥土。她从小区花坛和外面花坛挖回来的泥,全是夹着不少建筑渣的,放几天就板结了,而且一点儿也不肥。种进去的花也好,菜也好,没几天就干巴巴的,快死掉了。为此,她试过淘米水,茶叶水,鸡蛋壳等物,厨余等物,但都没多大效果。

    为此,她查找了大量的资料,知道古代人沤青肥的一些方法。这些青肥都是纯正的有机肥,虽然比不上现代的化肥尿素等肥料起效快,但其对改善土壤却非常有帮忙,就是起效慢了些。而且也不会有副作用。

    所以,她打算去弄些青草树叶等物,再混合上猪粪等堆在小池子里,加水后,再挖些河沟里的肥稀泥巴,封在上面。让它们在池子里沤烂发酵,变成肥料。

    或者把青草树叶等物与细土人畜粪肥等物混合,堆放后,再抹上一层稀泥巴封起来,让它们发酵腐烂成肥料。不管是哪种,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得一两个月,甚至要中途翻一次打碎再封起来。

    她把这些告诉给宁二听,宁二听后惊讶又兴奋的的说:“太好了,你懂得真多啊。”他也正在为肥而头痛呢。

    丑姑愣了片刻,连忙胡乱找了个理由,说:“我也是听村里人说的。”

    虽然村里人确实也会给庄稼施肥,但是其沤肥的具体方法,却因人而异了,她哪里知道别人是怎么弄的,而且以前也没有去看过。只不过宁二也好,老爷子也好,两人都不懂这些,见丑姑说的头头是道,再结合平时丑姑做的一些事来看,还以为她真的很懂呢,自然是全听她的了。

    反倒是丑姑自己说:“其实我也只是知道要这样做,自己还真没动过手,也不知道弄不弄得成功呢?”

    “没事,慢慢摸索吧。不怕的。”宁二连忙安慰她。反正他现在算是明白了,只要丑姑能说出来的,她就没有办不到的。

    所以,他们在田边挖了两个坑,沤肥的同时,也开始收集材料准备搭建房子。

    忙碌的日子过得格外快,时间一晃就到了四月底,大家施肥浇水除草松地一项也不敢放松,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地里忙碌。功夫不负有心人,宁二和丑姑家种的高粱也已经长到了两尺多高了。比其他地方的高粱都要长得漂亮多了。

    不过,他们这块地平时极少有人会到这边来,还没有吸引到大家的目光。甚至根本就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们买下了这块地。就是知道的人也不在意。反正是块有名的薄田,又偏僻,真算不在什么,没人稀罕。

    没人打扰也好,几个人在这里干活就更加自在了。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不怕别人说三道四的来参观。丑姑还巴不得没人知道,她正好试试自己脑子中的那些书本知识,看能不能来增加些产量。

    等到他们搭起了一间约二十个平方的小屋子后,也到了春花出嫁的日子。

    这个时候,所有的庄稼都种好了,地里的活也干得很齐全了。天气也开始热起来了,正好有个空闲。村里人也都有时间帮把手。毕竟是一个村的,哪家办什么事,大家都会要来帮忙,和送些喜钱的。

    第104章 发怒

    家家户户都在往姜家送礼钱,丑姑让明儿悄悄去找小猫子过来,直接问道:“你家送了什么礼?别人都送了多重的礼?”

    她根本就不懂这些人情世故,不知道自己该送多少礼钱?如果姜家现在和吴家还是那么亲近,礼重一些也无所谓,但现在她只想当姜家为最普通的乡邻,这礼就要和大家差不多的档次了。多了不行,低了也不好。

    小猫子象个包打听似的,居然十分懂的告诉她:“我家送了十个钱。其他的人家多半也是十个八个钱的礼,还有就是各家都会送点米粮菜什么的。还有村长家送了一块布。”

    “为什么送米粮?”丑姑不解的问,送钱她很明白,送布她也能理解,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还要送粮食过去。

    “办喜事,来吃饭的人多了,怕主家不够粮食啊。”小猫子不以为然的说。

    这年头家家户户都穷,没有哪户人家存有足够的粮食,能招待大量亲戚朋友们吃饭。再怎么穷的人家,也不能办喜事不给亲戚朋友吃饭的啊。但是人多了,吃饭可不是多一口少一口的事,一顿饭都得几十斤粮食呢。所以,大家都会拿一点粮食和菜过去,条件好的,关系亲近的人家还得拿些鸡鸭鱼rou之类的过去,帮着主家撑面子呢。

    总之一家办事,同村的人大半都会伸出援手来。只有这样,下次你家办事时,别人也能再这样帮你。丑姑根本就不知道,当初她爹办后事时,村里人有没有拿钱和拿粮食过来。不过后事办完后,姜奶奶也没有提这事儿。

    她现在想想,可能当时拿钱拿物过来的人家极少。而且因为她家里存的粮食也不多,事情又出得急,帮着处理事情的人当场把这些礼钱拿去买了粮食或者丧事上需要的一些物件了。总之,她一点记忆也没有,事后也没有留下什么东西。

    但本地既然有这个习俗,她也要遵守。于是,丑姑拿了十个钱封好,又拿了两只山鸡两斤糙米让明儿送到姜家去了。小猫子陪同明儿一起去的。

    “哎哟,丑姑家送了什么?”

    明儿的到来自然会令众人谈论。毕竟要说两家以前关系可不是一般的好,再加上丑姑现在挣的也不算少,姜春花平时对她也很不错,所以看热闹的人可不少。

    就是一直忙碌的姜奶奶都张大了耳朵,她都想第一时间知道明儿送了些什么过来,她心里头还是蛮盼望丑姑能给春花添点妆的。

    明儿送上了礼物和喜钱,也没多说什么。他是第一次处理这种事情,虽然表面上装成大人的样子,但毕竟只是个孩子。要不是有小猫子在一边帮衬着,只怕会更紧张了,众人一打趣,他还是脸都红了。

    “两只山鸡两斤粮食,十个钱。”专门管事收礼的人大声念道。

    这份礼说重不重,说轻不轻。说重是因为两只山鸡也值五六十个钱。其他人家送的礼一般不超过十个钱。但说轻吧,也算得上,毕竟当初姜春花订亲时,吴猎户明面上可是送了一块鲜亮的可以用来做嫁衣的布,这块布起码也值一百个钱了,也就是说,姜家完全不用给姜春花再准备嫁衣了,这块布就可以给姜春花缝一身漂亮的新嫁衣了。但暗地底里,他肯定还送了其他的东西。大家都心知肚明。

    最主要的是吴猎户那时可是当着大家的面说了,春花就象他的亲女儿一样,意思是说会为姜春花备点嫁妆,他既然开了这个口,肯定就会有准备。所以,还有不少人等着看这个嫁妆呢,虽然吴猎户已经不在了。

    但是丑姑只让明儿送了十个钱来了,和大家都差不多,意思就很明白了,两家人以后只当普通乡邻走动了。两只山鸡大家不约而同的都忽略了,虽然它们的价值远高于十个钱。

    但在大家的眼里,山鸡丑姑家多的是,而且送山鸡过来,也不过是为了让酒席稍微好看一点儿。毕竟办喜事要招待亲朋吃饭,还是要多弄两碗菜的。以姜奶奶的性子,她哪里会大宴宾客,肯定是抠抠馊馊的,糊弄过去。

    有这种想法的人可少,所以村里有人姜家关系亲近的人家也一样送了一只鸡过来了。还有人家送了些鸡蛋过来了。总之,大家都在尽力帮着姜家把这桩喜事圆满办完。不让外村人看了笑话去。

    “没给春花添点东西吗?”有人八卦道。

    “少瞎说了,丑姑一个孩子养着一个家呢,哪里有本领给春花添嫁妆。”有人连忙打断她,为丑姑说话了。

    “可是当初吴猎户说了会给春花办嫁妆的啊。你们也不想想,她奶奶能给她办什么嫁妆啊,等会儿男家来抬嫁妆,要是什么都没有,人家会怎么说?”有人着急的说。

    她已经看过了,姜奶奶给姜春花带走的嫁妆是什么。就是一只破旧的木箱子,还是春花娘嫁过来时的嫁妆,姜奶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又用红漆给翻新了一下。但箱子还根本就没装满,连床被子都没给春花备呢。

    别人家再怎么样,也得给孩子备点锅碗瓢盆,被子衣物什么的。虽然都是些不值钱的便宜货,甚至以旧充新的都有,但看着也有个堆头啊。条件好的人家,还能弄个大物件,比如箱子柜子什么的。

    最重要是,姜奶奶还收了刘家三两银子的聘礼呢。按照惯例,聘礼就是给女方准备嫁妆用的,你可以落下一些,但不能一毛不拔。疼爱女儿的人家,还会添补一些呢。三两银子,是可以办很多东西的,总不可能一件值钱的物件也没有啊。

    就姜奶奶准备的这只箱子,也太寒酸了里头空荡荡的,就是几双新鞋子,两身旧的换洗衣服,那块村长媳妇今天刚送过来的布,还算是最好的东西了。其他零碎小件物品,姜奶奶居然一样也没有备。

    如果今天这样让春花光着手出门,明天就会传遍附近几条村子,姜吴村嫁姑娘一毛不拔,连聘礼都全吞了。以后,谁还敢娶姜吴村的姑娘啊。

    所以,大家都着急了,有人忍不住就问姜奶奶:“当初刘家给了三两银子的聘礼,你怎么也得陪一两银子的嫁妆啊。你这样让春花一个新媳妇如何在婆家直得起腰来啊。”

    “我哪里有银子啊,给大牛订亲就花了五两,那三两早就用掉了,还把家里多年积蓄全花光了,现在一个子也拿不出来了。只能委屈春花了。”姜奶奶不以为然的说。

    她才不在乎村里的面子呢,反正她家就春花一个女儿,并且春花还已经对她极不满了,以后肯定也沾不上春花什么光了,她哪里会管春花嫁过去会不会被人笑话。

    众人听她这么说,完全无话可说了,总不能逼着她现去买什么吧,村长媳妇使了个眼色,几个妇人一涌而上,想把春花平时穿的盖的都收拾出来带走。旧的总比没有好。何况,春花还有两身七八成新的旧衣服,也算是糊弄得过去了。

    哪里知道,这些好一点的衣服都已经被姜奶奶收拾起来了,姜春花房里就剩下来破烂货了,根本就一点儿用处也没有。众人看了倒吸一口冷气,简直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太过份了。春花这孩子真是不值当啊,为这个家累死累活的,什么也没得到。”有人当场就为春花打抱不平了。春花在村里口碑还蛮不错的,人老实勤快,长得也不错,是个令人喜欢的孩子。

    “就是。平时春花穿的用的,让她带走也行啊。她又不是底下还有几个meimei,还等着接旧啊。”有人不解的说。

    “哼,肯定是给大牛的媳妇留着的。”有人冷笑道。大牛订的那门亲,早就传遍了,人人都知道那户人家就等着拿女儿赚个大价钱,以后肯定不会给她办什么嫁妆。

    “不会吧,拿了五两银子的聘礼还能两身衣服也不给吗?”有人不敢相信的说。缝一身普通粗布衣裳也要不了多少钱。五两银子那都可以买成堆的粗布了。

    “你们只看着,反正今年年底新媳妇就要进门了。大牛那小子不是喜欢俊俏媳妇吗,也不知道以后成亲了是个什么光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