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页
只要这些大臣愿意继续为百姓做事,那他们就可以为夏翊所用。 夏翊毕竟不是真正的封建王朝统治者,他不那么在乎这些百官忠不忠于他,是能臣、贤臣,就可以了。 宿朝没了,但朝廷总是要重建,文武百官的班子总是要重搭。 武将好说,一路跟着打过来,立了功的按照事先说好的封赏便是。 但文臣么…… 老一套班子,还是不能不要。 专业的事情,总得找专业的人来。 檀九章在京中合纵连横许久,无非是悄悄瓦解那些有用之人对叛军的排斥,软化他们,让他们可以成为夏翊的班子。 这份悄无声息的付出,远没有夏翊一路从西到东、一场场仗打下来声势浩大,然而,却同样至关重要。 这场起义,打了半年了,夏翊也不是没遇到过难啃的骨头,可是他从来不怵。 因为他有底气—— 那些丰沛的物资,还有朝中时刻传来的动向,都让他能够沉稳地落子,稳扎稳打地推进。 个中有几次失利,底下将士有慌乱暴躁的时候,夏翊却从来没有。 而最终也证明了,无论什么难题,都能够化解。 为此,不少手下的将领敬畏地说他是运筹帷幄、算无遗漏的千古名将,也有的说这是天命所归,不得不服。 而夏翊只是微笑,心里头都是柔软的甜。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背后,有一个最可靠、最坚实的支撑。 所以,他终于能站在这里。 站在京城附近的土地上,眺望眼前的城墙。 “这鬼天气。” 他的副官在双手间呵了口气,用力搓着冰冷到麻木的手。 “今儿晚上叫伙夫把汤水烧得热热的,别省柴火。”夏翊眯着眼睛打量不远处那座坐落在灰紫色晚霞里的城,心头一下一下地鼓噪着。 明天—— 就是最后一战了。 他即将把这个腐朽王朝的权力中枢握在掌中。 这一刻他前所未有地想要见到檀九章,想和他分享一个不需要其他言辞、就能让彼此明白对方心情的吻。 而他的爱人就在眼前这座巍峨城池里面。 第92章 第四个世界(22) 第二天天色很好, 清朗得有些过分。 在进攻前,夏翊突然很想见檀九章。 但是他发给檀九章的消息罕见地没有被立刻回应。 此刻的檀九章正呆在京城的最中央——皇宫, 的太和殿里。 文武百官——不, 没有百官了, 在京军与守城军的合军被打败后,越来越多的官员仓皇逃走了。 而剩下的这些, 几乎都在这儿。 “如今京中尚有兵力几何?” 一名指挥使木着脸靠在身后的柱子上:“不过五千之数。” “……事已至此,当务之急是请陛下和太子离宫。保得薪火, 他日好东山再起。” “李大人此言差矣!倘若陛下与太子离宫,京中上下军心动荡,如何还能有一战之力?” “便是陛下与太子不走,难道又能有何转机不成?京城危在旦夕, 能保得陛下与太子性命便是万幸了!” …… 一些大臣争执不已。 而另一边, 吏部尚书等人面色悲怆灰白,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如同枯木般的沉朽之气。 此刻仍留在这里的,若非极其胆大妄为的投机主义者, 就是尽忠到最后一刻的忠臣。只是忠也分两种:有些是忠于皇室,有些是忠于这朝廷与天下。 平日诸事顺遂的时候,皇帝便是朝廷,便是天下, 这二者并无差别。然而到了此刻,皇室的命运与天下苍生的出现了分岔, 便有了些许波澜。 比起那头到了此时还在较劲陛下和皇子们要不要逃、还是应当奋战到最后一刻甚至以身许国的——当然没人敢这么说,但话里话外暗示的有这个意思——他们这些人, 比起皇帝和皇子,更关心的是大宿,更进一步说,是这天下的命运。 有人流着泪道:“天不假年,时不假命。今日之后,再无大宿,谈何东山再起?” 有人瞥了一眼另一边汲汲皇皇的一干人,表情古怪地嘟囔:“若君臣皆如此,或许再无大宿,未必不是苍生幸事。” 这话搁在往日,是十成十的大不敬。 但到了此刻,朝廷的那股威严在一众人累累如丧家之犬的气氛下烟消云散,除了一两个人立刻回口叱骂,竟没什么人大声反驳。 有些是心如死灰,旁的——纵不敢说,也少感到认同。 ——概因身后那些人终于“得出了结论”—— 太子,还有七皇子,都决定要逃了。 其实所谓“结论”不过是他们想要接受那种主意罢了。 “……我会护送父皇去往安全的地方。” 太子一脸“正直”地说,看表情仿佛他不是要逃亡,而是要像个英雄一样去打一场胜仗。 紧跟着,七皇子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表态说自己“誓死保护父皇和太子殿下”。 他们的惺惺作态看得李成业从喉咙深处感到呕吐的冲动。 “我留下来。”他瞪着他的兄弟们,声音嘶哑,“你们滚吧。” ——这一刻他没做掩饰,也没有管什么“以下犯上”之类的事情,就只是恶狠狠地、表情狰狞地瞪视着太子和七皇子,像看他的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