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重生八零发家致富在线阅读 - 第76节

第76节

    今天卖衣服和泡菜挣到的钱,孙巧容都放柜子里,锁得好好的,这会儿提煤油灯进屋,把装钱的铁盒子拿出来,把钱都倒出来,堆成了一座小山。

    “这,这么多?”夏鸿刚惊了。

    他主负责卖泡菜,白天虽然没细数,但心里大概有个数,一天下来,泡菜大概卖了十来块,只占这座小山的一个小角落。

    “那当然!那会儿咱们的衣服摊子,可都围满了人呢。”孙巧容笑弯了眼,她帮着卖衣服,看到生意红火,挣得也多,心里也骄傲。

    这屋里,夫妻两数着钱,越数越兴奋。

    夏子阳屋里,半大的小伙子正抱着一包进口零食,一边美滋滋地吃,一边翻着习题在做题。

    夏茗屋里也没闲着。

    房间被贼人进过,还被翻过东西,她心里有点膈应,重新收拾了一遍屋子,又拿抹布擦了一下,心里才舒坦些。

    拉了把椅子坐下,夏茗看着空了的衣架,想到被偷的外套,心里莫名有点窝火。

    偷什么不好,偏偏偷霍临风的东西。

    想到这里,夏茗不禁想起霍临风留给她的手帕,她把手帕从兜里拿出来,往煤油灯旁边靠近一些,仔细看手帕的模样。

    手帕果然是真丝的,柔软丝滑,淡淡的米粉色,其中一角绣着一个“风”字。

    字迹刚劲,只可惜绣工不怎么样,绣得歪歪扭扭的,实在称不上好看,一瞧就知道是新手绣的。

    夏茗想起自己问手帕上绣了什么时,某人别扭遮掩的反应,不禁心念一动。

    该不会……是他自己绣的吧?

    要是请人绣,没可能会绣成这样。

    抚摸着歪歪扭扭的字,想象着人高马大的男人,一针一线,一本正经地和米粉色的针线作斗争,认真又笨拙的模样,夏茗觉得好笑又温暖。

    强势霸道的男人,一旦温柔细腻起来,暖得叫她不知如何是好。

    嘴角勾起一丝甜蜜的笑,夏茗小心将手帕叠好,拉开抽屉,把手帕放在劳力士腕表的旁边。

    高一鸣那几封书信,也在抽屉里。

    夏茗微微眯起眼,将那封分手信翻出来,仔细看了一遍上头的字迹,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这些书信跟霍临风送她的东西放在一起,脏了霍临风的一番心意。

    夏茗干脆把所有书信都拿出来,把它们都锁进另一个抽屉里,这些东西指不定什么时候能用上,暂时还不能丢。

    把抽屉都锁好,夏茗起身去了主卧。

    夏鸿刚夫妻正好数完钱,把面额相同的都放在一起,分别算好数记在纸上,最后再加成总数。

    “我的天,数了两遍,绝对没错。”夏鸿刚瞅着纸上的总额,觉得大晚上的,自己可能又做梦了,“竟然这么多……”

    第127章 外包

    孙巧容连忙把夏茗拉过来,激动地指着床上的钱,说:“茶茶,你来看,这些全都是今天挣的,卖衣服加上卖泡菜的,总共挣了306块1毛8!”

    夏鸿刚也很兴奋,抖了抖手上用作记录的纸张,咧着嘴角笑说:“我跟你舅妈都数好了,全记在这儿呢,306块钱呢,我在工地干一年,也挣不来这么多!”

    两个月前,家里还穷得叮当响,夏子阳的学杂费差点交不上呢,这才过去多久?

    这钱挣得跟捡来的似的,又多又快,夏鸿刚简直以为自己是在梦里了。

    孙巧容见夏茗神色淡淡,问道:“茶茶,挣了这么多钱,你咋不高兴?”

    夏茗勾起嘴角,淡笑道:“我也很高兴。”

    挣了306元,减掉批发衣服的90块钱成本,净收入216元,这个数字在夏茗的估算内,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

    孙巧容:“……”

    夏茗太淡定了,孙巧容就有点不好意思了,觉得和夏茗比起来,自己太没见过世面了,挣了300来块钱,就兴奋到要手舞足蹈了。

    在一个孩子面前,她反倒显得不成熟了。

    孙巧容不自在地清了清嗓子,镇定了一下,把夏茗招呼过来坐下,愉快地开始分钱。

    五五分成,夏茗一人拿153元,剩下的她就收着,用来支出家里各方面开销了。

    一天挣这么多,加上每天卖草药净利润的二十来块钱,家里仿佛苦尽甘来,一夜“暴富”了。

    看着账上的存款数字一点点往上涨,孙巧容心里既踏实又有底气,觉得日子更有盼头了。

    夏鸿刚满面笑容,对孙巧容说:“过两天进城卖草药,你多买点rou,好好加菜庆祝。”

    孙巧容脸上也笑开了花,连连点头,“是该好好庆祝,今天全家人都忙坏了。”

    夏茗手里捏着钱,盘算了一下这笔钱够不够花,说:“舅妈,接下来我的重心,要慢慢转到卖女装上,女装批发需要不少钱,如果不够钱,可能需要舅妈这边支援一下。”

    “这没问题!”孙巧容毫不犹豫地说。

    今天卖女装的场景,孙巧容记忆犹新,她被夏茗的能力折服了,觉得夏茗只要想做,一定能做好,而且卖女装的好处,她就捏在手里呢,当然感受得到。

    她手里的钱,主要还是靠夏茗挣来的,她纯粹是沾光罢了,夏茗有需要,她当然会支持。

    “茶茶,你改卖女装,那草药不卖了吗?”夏鸿刚问。

    夏茗失笑地摇摇头,“得一步步来,只是慢慢把重心转到卖女装上,草药还是要卖的,但是我一个人兼顾不来。”

    “你还要复习高考呢,别顾着忙活,还有我和你舅舅。”孙巧容拍拍夏茗的手背,说:“地里的作物,都是春夏季的,陆续收得差不多了,再过一阵子就要种秋季的了。”

    “我跟你舅舅商量过了,眼睛只盯着地里这点东西,难有什么大出息,所以秋季的作物,我打算少种一点,匀出时间来帮你。”

    “空出来的地,就暂时让给别人种,到收成的时候,咱们意思一下,收人家一点农产品就行。”

    这年头的乡下人,可没有什么租地的概念,乡亲之间碍于情面,也不好要钱,就收点农产品走个人情罢了。

    夏茗惊讶的是,孙巧容竟然愿意放下地里的农活,要知道这年头的农妇,是很重视家里的一亩三分地的,毕竟是事关吃饭温饱问题的,甚至听说过有的人家,拿亲生女儿就为了换一亩地。

    孙巧容这么说,夏茗也放下顾虑,说:“舅妈,既然你放得下家里的农作物,不如过两个月,咱们搬到城里租房住吧。”

    她早就有此打算了,只是见孙巧容重视家里的农作物,怕她舍不得,才一直没提,现在时机成熟,是时候把这事提上日程了。

    “搬到城里住?”孙巧容一愣。

    夏茗点头,解释道:“子阳在城里上学,到9月份我也要入学复习了,住在城里,方便我和子阳回学校,也方便我卖女装。”

    “今天晚上家里遭了贼,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搬进城里,找个治安好的小区,心里多少安稳些,你觉得呢?”

    孙巧容觉得在理。

    家里遭贼的事,也把她吓得不轻,活了几十年,都没碰上这么可怕的事情。

    而且这年头,“城里人”是个高大上的词,多少乡下人向往城里的生活,渴望成为“城里人”。

    孙巧容何尝不想呢?只是一直不敢奢望罢了。

    现在不同了,家里这两个月突然宽裕了很多,孙巧容现在敢想一想了。

    夏茗这么一说,孙巧容就忍不住期待了。

    夏鸿刚想了一下,觉得日子一点点变好,再努力一把,搬进城里租房住,也不是不可能。

    夏鸿刚拍拍妻子的肩膀,说:“我觉得可行,为了孩子的学业,值得拼一回”

    孙巧容点点头,又问夏茗:“搬进城里是好,可草药生意怎么办?不做了?”

    “这个我想过了。”夏茗不慌不忙,说:“我计划把草药收购和转卖给梁姨的工作外包出去。”

    “外包?”孙巧容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有点绕不过弯来。

    夏茗这才意识到,这词在后世才普及,她囧囧地解释:“简单来说,就是雇佣一个村子里可靠的人,负责帮咱们收购草药拿去给梁姨,但梁姨收了草药之后,是把钱付给我们,这样一来,咱们依然有卖草药的利润。”

    “咱们雇佣的这个人,把每天草药的进货情况都记在账上,每个月固定的一天找咱们报销。”

    “当然,咱们雇佣人家做事,会像发工资一样发酬劳,如果合作愉快,也可以考虑根据草药的售卖情况,根据一定的比例发奖金。”

    这么解释,孙巧容就听明白了,她一脸惊奇地盯着夏茗。

    夏茗眨眨眼,摸了摸自己的脸,“怎么了?这么看我,我脸上有东西?”

    “你这小脑袋瓜,怎么就能想到这么多主意呢?”孙巧容最闹不明白的是这一点。

    真是奇了怪了,平平都是脑袋,怎么她脑袋瓜里装的东西,跟别人不一样呢?

    夏茗不禁失笑。

    她的脑袋是“夏茗”的,可脑袋里装着的,可是一个未来人的想法,当然不一样了。

    要是一样,那她就是真正的“越活越回去”了。

    第128章 送书

    夏茗忍俊不禁地笑了,问道:“舅舅和舅妈和村子里的人熟悉些,有合适的外包人选吗?”

    孙巧容想了想,说:“咱们屋后的邻居张嫂就不错,之前收草药和果子,就她的是最好的,不仅挑选过,还清洗晾晒好了,才卖给咱们,我觉得她可靠。”

    “我也觉得张嫂最合适,她家的人都实诚,跟咱们关系也不错,跟她合作最放心。”夏鸿刚也赞成。

    夏茗对这位后屋的张家有印象,确实是老实巴交的人家,“既然舅舅和舅妈都信得过,那等过阵子,咱们攒够钱去城里租房了,舅妈去跟张嫂说一下。”

    “如果张嫂同意,最好约个时间,大家坐下来签个字据什么的,白纸黑字的,有个凭证,让大家心里有数,也都安心。”

    “行,那就这么办!”孙巧容很干脆地应了。

    商量好了,眼看着时间也不早了,夏茗起身回房睡下了。

    孙巧容把钱收好,也爬上床躺下,睁着眼睛看天花板。

    夏鸿刚翻过身,见她还没闭眼,问道:“睡不着?想什么呢?”

    “老夏,这两个月的日子过得,我觉得像梦。”孙巧容很感慨,声音带着几分哽咽。

    面朝黄土背朝天,十几年一日地下地干活,勤勤恳恳地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她其实已经习惯了。

    村子里头,大家都差不多是这样,没有谁比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