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末年在线阅读 - 第281章 一场豪华的升官雨

第281章 一场豪华的升官雨

    如果明王朝还能维持在山西和陕西的统治,并且有足够的探子的话。

    就会发现,李璟那三天一叫苦,两天一催粮,实际都是放屁,什么叫五战五败,什么叫缺兵少粮,都是骗人的。

    从山西代州一字排开,乞活军第二镇主力加上代州和忻州的地方屯田营兵马一万两千人,天天和大同镇做战马和盔甲生意,忙的是不亦乐乎,反正一手给银子,一手交货。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整个大同镇都被腐蚀的差不多了,为了多赚银子的千户,指挥使们,是想尽了一切办法捞。

    不仅出关去找蒙古人做生意,而且还把主意打到了隔壁的宣府镇身上,俗话说,发财也不能忘记哥们不是,宣大宣大一条线嘛。

    宣府比大同的情况就好多了,在册十几万官兵和六万匹战马,少说也有个三分之一,这下找到了大款,是直接拿银子砸的。

    那些个晋商们,也闻着味上来了,他们连鞑子都跟卖,还怕卖给李璟?

    这年头,和谁过不去,也不能得罪银子啊,手里握着接近两个省地盘的李璟,查抄的大族没有一千家,也有八百家了,银子简直不要太多,就秦王府里拉出来的银子,足足就装了五十车,更别提其他的古董玉器什么的了。

    买!砸钱。

    所以,宣大一线通往山西代州的商路,突然一下就火热了起来,在乞活军不计成本的砸银子情况下,一条从江南出发,经漕运海运到天津上岸,或者直接走内陆的湖广到河南府,再到北直隶走张家口,绕道宣大在进入代州的商路,就彻底的形成了。

    在口外,林丹汗铁青着脸,将一匹匹战马交到乐呵呵的商人手里。然后换回大量的粮食,储备起来准备过冬,在草原上,战马是随处可见的。但是要是部落的人没了,那就都完蛋了。

    要说林丹汗还得真心谢谢李璟,没他刚开始的两万石粮食的帮助,河套右翼三万户,就该暗地里背弃他了。更在四个月后,引来了黄台吉第三次西征,从此逃命到青海躲避,一命呜呼。

    这一次,他通过不断的战马换粮食,保存了部落的精华,还得到了河套部落的真心支持,麾下足足有青壮十五六万人,这可都是上马就能作战的青壮啊,这一次要是黄台吉还敢西征。那纯属脑子抽了,林丹汗没发起收复察哈尔的战斗,就算对得起他了。

    而乞活军付出了抢来的银子,不断囤积明军手里的盔甲和战马,又通过口外的商人,大量在山西囤积粮草,这一情况,自然也逃不开明廷的注意,但是谁让代州这地界,明廷的势力也进不去呢。

    反正李璟就瞅准了一点。现在朝廷无力西顾,只要自己维持面子上的服从,朝廷就拿他没办法,而且陕西的局势。也迫使朝廷得求着他,反正就是要钱要粮,不给就尽往上头塞战报,顺带殴打一下其他的总兵官,让他们也发战报求朝廷增援。

    眼见朝廷还在犹豫不决,李璟顿时不干了。一发狠,催促亲卫镇和第三镇的官兵,直接在北边歼灭了宁夏后卫剩余的全部兵马,同时第五镇的兵马,南下打了一下四川的卫所兵,这一下,可彻底捅了马蜂窝了,崇祯帝都坐不住了。

    “擢陕西剿援总兵官,延绥镇总兵官李璟,率所部兵马克日开拨,扫清叛逆,不得有误。”

    “臣遵旨。”

    李璟笑呵呵的领了圣旨,又琢磨了一会,取了一封五百两的山西汇票塞到宣旨太监手里,才将某个阉人笑呵呵的打发走了。

    “喏,咱们一下子就多出了两位总兵,三位副总兵,其余副将,参将,嘿嘿,朝廷这是亏本吐血大甩卖了啊!”

    瞧着这封圣旨和其他的圣旨摆一块,李璟的脸上是笑眯眯的,狗r的朝廷总算跪着说话了,但看第一封,

    从陕西和山西地方截取税赋七成自用,至于剩下的三成,反正李璟表示也没看到,但是名义上起码给予他自筹的法子了,日后抢来的,都说没抢着就行。

    然后小气的皇帝,派人清扫了饿死耗子的内库,东挪西凑给了纹银三万两,正好和张凤翼贿赂周廷儒的银子一个样,可见皇帝是真穷,大臣是真富有。

    许是这次各地的藩王也被陕西的局势给坏了,尼玛,流贼如此凶残,一次杀了三位王爵,在不平定,就得出大乱子了,这次的募捐,尤其以山西和河南,还有湖广的王侯最上心,一次就凑够了十二万两银子和七万石粮食,外有战马五百匹,盔甲一千副。

    反正一股脑儿都给送到了李璟手里,这可是好大一笔军需了,崇祯可日夜盼望着这唯一能挽救陕西乱局的李璟替安定地方呢,也是下了血本了。

    要是被此刻仍旧躲在深山中,未曾出来的陕西巡按吴牲知道了,指不定得气出一两口老血来,合着当日我身为朝廷的钦差,就给十万两银子来招抚百万军民,现在给一介朝廷叛逆,干脆就送了十五万两银子和七万石粮食?

    拿到这批粮食和银子还不算,朝廷这次给李璟上报的将领,干脆来了一场升官雨,这可是动真格的了,不是骗人的。

    盖因为陕西地界,多少文臣武将,都没了,这可不是什么出缺一两个,光是总兵的位置就有三四个,还有多少个卫所的指挥使,副将,参将,守备,整整上百人的空缺啊。

    可是朝中呢,但凡有点后台和眼力劲的,都知道陕西这地界,打死也不能去啊,宁愿去贵州和云南,哪怕去山东山西,也不能去陕西啊,那就是个龙潭虎xue,去了就要死人的。

    但是官不能没有啊,事情还得办,既然中央和地方都没人肯去,甚至有接到旨意的,当天就上奏本请辞,反正病退这东西,在明朝还是好使,哪怕丢了原来的差事不干了,也不能丢性命不是。

    所以这空缺出来的陕西剿援副总兵官,别跑了,直接封了李璟推荐的郭胜,直接就任了。

    一介五品的守备,摇身一变,嘿!也是副总兵官了。

    加上李璟不时给李瑁上点奏本,夸夸战绩,现在得了银子,一改之前拖拉的性格,今天给你收复一个县,明天又光复一个州,解救被裹挟的黎民多少多少,又杀死多少贼寇,崇祯一看,大大的忠臣啊,赏!

    于是就出现了大明朝廷数得着的奇怪现象,李瑁这个做儿子的当了接任了甘肃镇总兵官,而他老子,留守在代州的李登高,这次也跟着升官了,因为尤世禄也扛不住了,得,请辞吧!

    宁武关名义上的总兵马士麟走马上任,接任山西总兵官这个烂摊子去了,空出来的宁武总兵官,本来朝里还有不少人盯着,可是现在是朝廷求着李璟的时候,这位也毫无廉耻之心,索性上了个奏本。

    所言就是,反正我在陕西也呆不久,迟早被流贼打败,干脆哪天就回山西呆着算了,朝廷一看,这都摆明了威胁上了,要不是山东乱的厉害,这样的乱臣贼子,一准给剿了得了,不过没办法啊,得,李登高升任宁武总兵官。

    这下可是父子同上阵,一家两总兵了,要是算上族里的李璟,就是三位总兵官了。

    这还不算,谭武因功,升任陕西都司衙门指挥同知,郑仁宝也被册封为宁武关副总兵官,赵默笙这次也封了个山西都司衙门的都司佥书,而其余张二麻,宁佑,陈达,梁四九等几个军镇的副帅,副将的职衔一个也没跑掉。

    剩下的在山西的军将,申正顶替了空缺的东路代州协守参将,顺带兼领了个振武卫的指挥同知,顾朴顶替了空缺的西路偏头协守参将,兼领了镇西卫的指挥同知,其余守备,千户也跟着升了一大票的人。

    在陕西方面,那就更别提了,李璟麾下光是正兵营的营正和入陕的旅率都二十几个,反正参将,卫指挥使,指挥同知人手一个,都没的跑,甚至有几个如擒住三王的都校尉,都顶了个卫指挥同知的职衔,统帅着三四百人马,也跟着称起大人来了。

    而李璟不仅兼任了两个总兵官的职衔,在朝中也开始挂着五军都督府右都督了,算是把马世龙的头衔都挪到他头上来了,不过这些都是骗人的,朝廷暗地里,可没少拉拢留守的宁武总兵李登高,时刻准备接手宁武的两万多精兵呢。

    而且无论怎么样,朝廷都严守一个底线,那就是文官,哪怕是最低级的县令,也一个不准李璟的推荐,要说他底下秀才出身的,现在盘子大了,投靠的也多了,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啊,可就是不许。

    朝廷现在虽然自顾不暇,无力西征,但是也不会让李璟当西北王啊,反正就打定了主意,等西北山西和陕西甘肃的叛乱被扑灭了,那就着手重新恢复地方的统治,文官隔绝武将对地方的干涉,然后分批将李璟的势力给分化了。

    想法是好的,可就是架不住李璟在自编自导一出闹剧给朝廷看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