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齐欢在线阅读 - 第178节

第178节

    徐清欢摆弄了半天终于将绳结系好了,然后长长地舒了口气,她抬起头来才发现竟然离他如此的近,近得能看到他眼睛中一闪而逝的微光,还有他呼出的气息。

    她立即向后退了两步,这才去端详他的神情,看起来还似平日里那么冷清,没有任何的变化,只是拿起了桌边的茶,一声不吭地一饮而尽。

    喝完茶,宋成暄站起身淡淡地道:“院子外面的人是留给你的,张真人都识得,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

    徐清欢点了点头。

    宋成暄不再说什么转身走了出去。

    随着几个将士随着宋成暄一起离开,徐清欢耳边传来徐青安的声音:“该死的老杂毛,竟敢偷袭小爷,小爷抓到你,定然要你好看。”

    怪不得哥哥迟迟未归,原来是被张真人绊住了。

    徐清欢看向穿堂,只见两个人影抱在一起难解难分,本来战前很紧张的气氛,如今被哥哥一搅和,倒是多了几分轻松和欢快。

    “好了,”徐清欢制止住徐青安,“我们也该动手了。”

    第二百八十七章 动手

    大周的一艘艘战船启航,苏纨站在不远处眺望着海上,一直目送着船队越来越远,半晌他才转过头来,不知何时身后站着许多常州的百姓。

    “驸马爷,”百姓们跪下道,“是您救了我们啊。”

    苏纨似是心中激荡,脸上也不禁动容,他快走几步将百姓搀扶起来:“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为首的是常州百姓们尊敬的三老。

    聂老先生须发皆白,双眼却依旧炯炯有神,他抹着眼角道:“张家人在常州这么多年了,许多人有冤情无数申诉,大家真是有苦难言,驸马爷来到常州不久,不但抓了那些贪官,还救下了海盗手中的百姓,现在又主持大局,发兵抗击倭人,让我等看了心中热血沸腾,也想要为国出力。

    只可惜我已年迈,不过常州城中还有不少的青壮年男子,只要驸马爷一声令下,我们虽非兵隶,却也有一身的力气,只要能保住常州,哪怕拼上性命。”

    苏纨感动地看着面前的百姓们,久久不能言语。

    聂老先生接着道:“现如今我们只有一事相求。”

    苏纨道:“聂老但说无妨。”

    聂老先生点点头,亲切地拉着苏纨向旁边走了两步,压低声音道:“驸马爷并非武将,留在前面恐怕会有危险,您已经为常州做了那么多事,我们定然要护得您周全,否则……无法向长公主交代。”

    苏纨微微皱起眉头,脸上有了几分的怀疑。

    聂老先生接着道:“既然已经开战,那就是常州、泉州两位总兵和安义侯之责,您不可再涉险,再说……”

    聂老先生后面的话没有全说出来,不过苏纨已经明白,这话的意思是,他一个文弱书生不会打仗留在这里也是无用。

    这是那女人的口气,这聂老先生是那女人派来监视他的,方才说的那些话都是言不由衷。

    苏纨沉下眼睛:“是谁让你来说这些话?”

    聂老先生不卑不亢道:“小民只是担忧驸马爷,驸马爷不要做他想,如今府衙人手不足,行宫那边还有护卫,驸马爷……”

    “不用你来教本官做事,”苏纨心中的疑惑得到了证实,眼睛中一闪阴沉,不过很快他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又变得大义凛然,“整个常州都可能随时陷入战火之中,本官岂能独善其身,皇上让本官来到这里,不是走走过场,而是要解常州之困。”

    聂老先生沉默着,等苏纨将话说完,然后接着道:“我们准备好了足够的粮食和水,都放在了行宫,没有人知晓,驸马爷就算在行宫中,每日也能听到外面的战报。”

    苏纨心中冷笑,华阳的一贯手段就是如此,她可能还不知晓,如今他已是今非昔比。

    “白龙王不容小觑,”聂老先生道,“那些海盗凶狠,您只是监军……”

    “住嘴,”苏纨勃然大怒,“你只是三老,做好你自己本分的事,不用对我指手画脚。”

    聂老先生不再说话,站在那里,显得十分顺从,却脸上没有半点的惧怕。

    明明已经不同了,可苏纨却感觉还没有脱离她的手掌心。

    苏纨很厌恶这样的感觉,尤其是在这种时候。

    聂老先生道:“您是准备要坐船出海吗?恐怕这样不好,不如再仔细想想,小民也有时间安排。”

    所谓的有时间安排,是要禀告给华阳。

    难不成华阳就在附近?

    不太可能,常州战乱,华阳怎么可能会来。

    苏纨目光重新落在那些百姓身上,撇开聂老先生重新走到百姓身边:“很快本官也会出海,你们放心,只要有本官在,绝不会放倭人上岸。”

    百姓们纷纷跪下。

    等着百姓和聂老先生离开,苏纨将长公主府长史叫到身边:“去查查看,看看公主在哪里?”

    长史目光一闪立即明白苏纨的意思,点了点头立即快走几步消失在苏纨面前。

    苏纨一直等到了傍晚,长史才来回话:“那聂老先生去了江阴城内一处大宅中,老先生进宅子的时候,有人出来仔细盘查,老先生手中还有一块腰牌。”

    苏纨看向长史:“什么样的腰牌?”

    长史道:“紫檀做的,像是……咱们府上用的腰牌。”

    长公主命身边的人出去做事,就会给一块紫檀木的腰牌,上面刻着一个“华”字。

    苏纨面色更加阴沉。

    长史道:“按理说若是长公主来了,长公主应该会立即让人知会驸马爷。”

    除非,是有什么事要瞒着他。

    长公主会因为什么事来到常州?又为何而来?

    苏纨心中思量,眼前浮起徐大小姐的面容。

    是她查到了什么,所以知会了长公主?长公主果然就在那处大宅之中吗,还是有人故布疑云。

    苏纨绷起了脸,轻轻地捏着手指,然后慢慢地摩挲,这样关键的时刻,谁来坏他的事,都是要自找死路,即便是华阳。

    他已经忍耐她多时,如果不是因为时机未到,早就除掉了她,本来只要她老老实实,他还会让她好好活上一阵子,她自寻死路,就别怪他不留情面。

    不过在此之前,他要弄清楚她们到底查到了什么。

    “驸马爷,有人送来一封信。”管事上前禀告。

    苏纨目光落在那信封上。

    信封上只写了几个字:苏大人亲启。

    苏纨顿时一怔,这字体他再熟悉不过,是那个他一直在找的人,寻寻觅觅多年,却没想到在这时候有了消息。

    苏纨伸手就要去拿,手指在半空中停下。

    长史会意立即将信拿来查验,看看上面是否有诈,都查清楚,这才小心翼翼地用刀将信封割开,拿出里面的纸笺。

    纸笺上写着三个字:救孩子。

    信封中还有一只精巧的长命锁,金锁已经有些年头,周边有磨损的痕迹,尤其是背面的字迹已经几乎看不清楚。

    但是苏纨却记得上面的每一个字,因为那都是他亲手所刻。

    没错,就是她,这么多年她终于肯现身,她定然是走投无路才会前来,目的自然是要他救出她和他的孩子。

    田氏那贱人逃走的时候已经怀有身孕,他一直相信他的孩子尚活在这世上。

    苏纨心中一热,看向长史:“去那大宅里查一查,里面的到底是不是华阳,还要弄清楚他们有没有抓起一个孩子。”

    长史就要离开。

    “等等,”苏纨忽然又将长史喊住,“让我再想想。”

    或许这是一个引诱他上当的局,只要他有异动就等于承认了一切。

    第二百八十八章 共同

    苏纨很了解华阳,华阳平日里表现出对他的顺从和体贴,只不过是因为她心情正好,他真的逾越,结果定然会被她厌弃。

    她是高高在上的长公主,嫁到苏家是下嫁,出嫁之前,先皇甚至让礼部重新修编了苏氏族谱,让他看起来与长公主般配,成亲之前宫中的女官还来到家中教他们规矩,即便公主下嫁,公主还是公主,不是苏家妇,更不是他苏纨的妻室,容不得他们有半点礼数上的僭越。

    公主嫁过来之后,母亲小心翼翼地相待,不敢有任何错误,表面上他们苏家已经今非昔比,一转眼成了皇亲国戚。

    其实只要长公主一句话,他们就会一无所有,苏家上下全都要过着仰人鼻息的日子。

    这就是华阳长公主给他带来的一切。

    所以华阳长公主所谓的为他纳妾,辛辛苦苦为他打算,不过是给他一个表达衷心的机会,他怎么可能单纯地信以为真。

    田氏的事一旦败露,华阳自然不会问他的意见,会私底下安排一切,如果他不理不睬,尚能维持表面的和平,只要他撞上前去,华阳就会变本加厉,不会给他留半点的脸面。

    田氏这封信说不得也是华阳命人送来的。

    苏纨想着伸手点燃了桌子上的油灯,将信函凑在灯下烧了个干干净净,火光映着他的侧脸。

    “不用去打探消息了,只需要盯着那处大宅,看都有谁在那里出入。”

    知道这些秘密的人都要死,他可以不再需要华阳,但是却还得维持皇帝对他的信任。

    片刻的思量就让苏纨拿定注意,趁着这次机会,将那些人都送到倭人手中,让倭人解决他的心腹大患。

    最后他这个鳏夫的身份还可以大做文章。

    华阳出了事,皇上也不能怪罪他,他根本不知道华阳来到了常州。

    “我们也要立即走,”苏纨道,“到海上去督战。”这里的事也就再与他无关,这才是万全之计。

    长史应了一声:“我这就去准备。”

    ……

    倭人的船只上都装了火炮,两军交战火器先行,船队还没有靠近,大海上已经轰鸣一片。

    炮弹落在大海中,溅起海水拍打在船上,紧跟着箭矢如雨般落下,有人落水有人倒地不起。

    白龙王提前在佛郎机购置的大炮,通过张家买来的火器终于派上用场。

    宋成暄凝视着不远处的战况,短暂的交锋之后,安义侯就要准备强攻。

    “公子,”薛沉低声道,“方才前面来报,倭人手中还有火铳。”

    果然是这样,既然安装了佛郎机,自然也不会放过其他火器,苏纨想要吸引倭人前来攻打大周,就要抛出足够的东西来诱惑他们。

    倭人与大周对战在火器上吃过亏,可他们一直缺少运用火器的经验,白龙王恰好弥补了这一点,这才给了倭人足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