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
他妈的,唐知综就是个流氓,借着离婚两边坑钱,坑他妈50,坑杜家20,不要脸的无赖。 所有能藏钱的地儿他翻遍了,啥都没有。 最后,他视线落在墙角的大柜子上,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柜子,专门装粮食用的,他眼神闪了闪,嘴角浮起丝笑来,就在手伸向柜门时,外边传来说话声,他爸妈回来了,他急忙收回手,匆匆跑了出去,装作气喘的语气,“妈,你回来了啊,我说淘米煮饭呢。” “煮啥饭哦,咱家的粮食都快保不住了,唐知综就是个要债的,要逼死咱们哪。”换作平时,听到小儿子说帮家里干活,她铁定会夸奖两句,但今天情况特殊,她没心情吃饭,气都气饱了,吃啥啊。 苏卫军知道她说的哪件事,并不担心,说道,“咱祖祖辈辈是贫农,怕他干啥,我想好了,明早就去县里找领导举报他压榨我们,要他干不成队长。” 下工回来的苏卫山他们听到这话,眉头皱了下,没有说话,各自回了院坝,以前的大院坝被栅栏隔开,设了个腰高的篱笆门,他进去后就检查鸡笼去了,李翠兰看不惯苏卫军得意的嘴脸,不怼他两句不痛快,便说道,“老四,你去县里有啥用,最近各个公社各个生产队都在组织老百姓交粮,你以为县里领导是咱亲戚呢,你说啥就是啥。” 挺着大肚子的孙晓华跳出来帮腔,“是啊老四,你还是在家待着吧,小心去县里举报不成反倒被人抓了,唐知综收粮是为灾区群众筹粮,又不是私吞,造谣干部是要坐牢的。” 苏卫军怒了,“谁造谣啊,唐知综就是唐大壮的走狗,唐大壮扶他做队长就是要他......” “老四,你说啥呢。”苏国良即使制止苏卫军接下来要说的话,唐知综选队长是堂堂正正投票选上的,和唐大壮有什么关系,为了避嫌,唐大壮家没有投票,苏卫军的话传到唐大壮耳朵里,不得遭来祸事? 唐大壮是队长他们都惹不起,更别说现在是公社干部了。 况且苏卫军说的不是事实,唐大壮为人怎样,村里人谁不比苏卫军有发言权。 苏国良不怎么生气,但凡他生气就没人敢惹,苏卫军也不例外,他歪了歪嘴巴,嘀嘀咕咕把剩下的话骂完才停下,问叶英,“他要粮食,咱就得老老实实给他粮食?”凭什么啊,别以为他啥都不懂,这件事是要纳入队长政绩考核的,做得好,唐知综没准能选上公社先进生产队队长,有钱拿,而他们啥都捞不着。 拿他们的粮食给自己揽政绩升官发财,唐知综真是会算呢。 “不给能咋办,其他人都给咱家不给算什么样子。不行,我得去问问其他家给多少,不能给多了,咱家粮食自己都不够吃呢。”说着,叶英坐不住了,抬脚就要往外边走,苏卫山叫住她,“妈,你慌啥,还没开会说呢,等开会再问也不迟,先煮饭吃吧。” 他怕叶英咋咋呼呼的,去外边说唐知综坏话,得罪唐知综不说,还遭人嫌弃,何必呢。 不管交多少,总之等开会就知道了。 苏国良也凶叶英,“忙了一天,还不去煮饭干啥呢。” 等所有人吃了饭,赶到草篷准备学习,唐知综背着背篓来了,他好像从地里扯猪草回来,后背衣衫都是湿的,发梢还滴着水,李大娘纳闷,“知综,下工了你还扯猪草啊。” 唐知综笑盈盈的,搁下背篓,蓬蓬松松的一背篓猪草快满出来了,他说道,“开会回来有点中暑,在家睡了一觉才好点,看天儿还早,能扯多少猪草是多少,今天我有重要的事要说,扫盲课就不上了。” 从会计嘴里已经知道事情始末了,李大娘说,“知综啊,你注意身体,开完会晒的话就在大壮办公室坐坐,今年天气反常,小心出人命。” 前段时间下暴雨,冷得人把棉被拿出来,这今天又热得死去活来,要不然外县怎么会出现灾情呢。 挨着叶英的苏卫军嘴唇快翘到天上去了,明明偷懒躲屋里睡觉竟有脸说中暑,脸皮比城墙倒拐还厚。 “大娘,我没啥事,扯猪草出了身汗后好多了,人都来了吧,那我就和大家伙说说开会的内容。” 唐知综瞥到角落里站着的唐大壮了,背篓就在他脚边,里边是他买的60斤粮食,他刨开猪草,拿出里边的扇子扇风,走到平时知青上课的台上,汗流不止的望着底下的人,“你们坐着听吧,像上课那样,干了一天活,也累了吧,坐坐坐。” 唐大壮扁着嘴角,满脸嫌弃。 看人们慢慢坐下,他说道,“我去保管室的晒场看过了,总的来说,这两块地的玉米不错,比其他生产队的要好......” “多亏大家伙施肥施得勤,草除得干净,还有知青们把虫捉得干净,咱半年多来的辛苦没有白费。” 底下的人自发的拍手鼓掌,想到庄稼收成好,人人脸上洋溢着喜悦,庆幸自己多挑了两挑粪,庆幸自己多除了半小时的草,庆幸自己没有虚度光阴争分夺秒的起床捉害虫,庄稼长得好,离不开所有人共同努力,他们不禁想到唐知综的话:想要生产队好,单靠个人努力是没用的,得所有人行动起来。 唐大壮嗤了声,谁在书记面前说玉米长虫遭霍霍了,说得他都信了,现在又说玉米长得不错,真不知他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唐大壮觉得他不去做骗子真是可惜了,冲着他能说会道的本事,做骗子绝对大有前途。 唐知综要知道唐大壮此刻的想法,没准会为他鼓掌,他能走到这步,离不开自己行骗的本事。 因为他本身就是个骗子! 掌声热烈,唐知综抬手示意他们安静,“你们知道我看到晒场的玉米想的什么吗?” 众人摇头,又不是他肚里的蛔虫,他想什么他们哪儿知道。 唐知综叹了口气,“我想的是老天爷对我们不错,让我们今年有个好收成能过个好年,高兴过后,我又有点难过,想到外县的灾区群众,他们庄稼受损,房屋倒塌,家人失踪生死不明,我们高歌欢呼大丰收,而他们守着坍塌的房屋,用本该挖地种庄稼的手撕心裂肺的刨家人的身体。”说到后边,他声音有点哽咽,底下坐着的人跟着湿润了眼眶。 “当我想到他们,我心情就没法平静,恨不得立刻飞奔到他们身边,帮他们重建村子,给他们个拥抱,告诉他们别怕,再大的灾难终会过去,各地的人民群众永远陪着他们。” 语落,有几个老妇人直接哭了起来,抽抽搭搭的抹着泪,唐知综喉咙拥堵,鼻尖泛红,眼眶湿润润的。 “洪水越不过,我们就用身躯为墙能救多少人是多少人,山体滑坡跑不赢,我们就抱团堆成山,能活几个是几个,任何时候,我们要记得,我们是同胞,是兄弟,要团结,要互帮互助,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我们互相依靠,互相支持鼓励,再大的苦难我们都不怕。” 掌声再次响起,众人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从前,面对敌人的炮火,我们的革命同志不惧生死勇往直前,是他们的牺牲和无私奉献换来我们的和平年代,我们要传承他们无私无畏永不屈服的精神......” 好像有点偏题了,唐知综清了清喉咙,拉回正题,说道,“社会安稳,不需要我们普通老百姓扛着枪打鬼子,但我们要始终记得,新中国能取得胜利,离不开所有人的团结,所以外县群众受灾,我们仍要团结,拧成股绳,帮他们度过难关。” 妈的,唐知综觉得照他的进度说下去,再说几万字都说不到关键,决定直接说粮食算了,“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任何时候遇到困难不要忘记我们背后的人民群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互帮互助才能生活得长久,外县粮食紧缺,我们的兄弟姐妹正饿着肚子,而粮食充足的我们,有义务支援他们,不用跋山涉水过去建屋子,通沟渠,挖公路,忍受艰苦的环境,我们只要送粮食,满足他们温饱就够了。” 说得口干舌燥,他偏头咳了两声,越咳越厉害,到最后咳得腰都挺不直了。 “知综啊,你要不要喝点水,你用不着和咱说这么多,你说的咱明白,要不是灾情严重,公社干部也不会给你们分配这种任务,这两年风调雨顺,咱生产队粮食产量还算不错,我家人多,一年到头囤的粮食不多,我啊,表表心意,出30斤吧。” 说话的是李大娘,年纪大听不得家破人亡的故事,她宁肯唐知综直接收粮食算了。 现在她脑海里满是洪水泛滥,山体滑坡,人们趴在坍塌的房屋边绝望哭泣的身影,不禁难受得想哭。 李大娘是唐知综的忠实拥护者,准确的说,猪场的大娘们都是他的铁杆粉丝,几人私底下商量好了,每家出30斤粮食,就当积德了。 “大娘,你的好心我会想办法传达给灾区群众,你们也学过不少字了,如果有什么想说和灾区群众说的话就写下来,到时候我收起来,托人送到灾区去,粮食的支援是身体上的鼓励,温暖的文字更能安慰人心。”唐知综扯了扯喉咙,刚刚咳嗽太厉害,嗓子火辣辣的疼。 “知综,真能写字吗,我就会自己的名字,还有努力干活,其他不会写,他们看到会不会笑我啊。”李大娘有点不好意思。 唐知综笑,“笑你干啥啊,他们认识字的也不多,估计喊知青念给他们听,得到你们这么多人的鼓励,他们会很快振作起来的。” 说到写字上,底下的氛围活跃起来,前后交头接耳商量写什么,毕竟第一次写信,担心自己的字不好看,词语不合适,你一句我一句的,压根不说交粮的事儿了,唐知综也不着急,任由他们讨论,自己就在台上认真听。 待下边声音渐渐小点了,他重新大着嗓门说,“写信的事儿不着急,明天我去公社买笔和纸,大家伙儿轮流写,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就请知青教,若内容长就找知青帮忙写,你们要知道,知青来咱生产队是帮咱的,有什么困惑找他们帮忙,不要害怕丢脸,关起门,大家就是一家人,在家人面前,干啥都不丢脸。” 趁热打铁,趁着大家伙有热情,得抓紧时间把粮食的事儿办了。 “好了,我们说交粮的事,我是队长,要给大家做个榜样,我交60斤粮食,我自己穷点累点不关系,地里有庄稼,我看得到希望,不像灾区群众,屋没了,庄稼又......” 这时,会计站起来,声若洪钟道,“支援灾区群众,我也交60斤粮食。” 有他们起头,纷纷有人站起来说自家交粮食的斤数,有40斤的,有50斤的,最少也30斤,连村里的李奶奶都交了50斤,李奶奶是九十多岁了,丈夫儿子都死了,孙子也有自己的孙子了,一年到头没怎么出过门,她站起来说50斤粮食,人群都安静了。 唐知综拍手大声鼓掌,用最大的声音说,“李奶奶,你是咱村的骄傲!” 苏家人是最后站起来说话的,最好都30斤,苏卫山没办法,只得踩着底线走,叶英气得浑身发抖,耐不住苏国良要面子,说交40斤。 他们苏家,交了100多斤粮食。 气死人哪。 “好,我了解大家伙的心情,为了趁早把粮食送到灾区群众手里,现在大家伙就回家拿粮食去保管室过称,我安排人连夜送到公社,争取明天中午灾区群众就吃到咱的粮食,绝望的心能稍稍平复些。” 唐知综催他们赶紧回去拿粮食,喊唐大壮背着粮食去保管室,开这个会,他嗓子快废了。 唐大壮算见识到他本事了,其他生产队吵得不可开交,谁都不肯交粮,到唐知综这,半个小时就搞定了,他心服口服的背着粮食走在他后边,问唐知综,“真要连夜挑粮食去公社?” “对啊,骗谁不能骗老百姓啊。” 唐大壮撇嘴,很想揍他两拳,瞧瞧他得意成啥样了?转而想想,确实有得意的资本,秦书记要1000斤粮食他觉得异想天开,根本办不到。 不成想会超出预期,1500斤粮食都有了。 作者有话要说:待开励志文《家祭无忘告乃翁》;lt;input type=button style=;quot;backgroundcolor:pink#9900ff;quot;value=《家祭无忘告乃翁》onclick=(;quot;xet/?novelid=4186248;quot;);gt; 德高望重的文渊阁大学士病重,在子孙科举前夕留下‘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喟叹后闭上了眼。 哪晓得子孙不成器,整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没几年就把家业败尽了, 痛心疾首的他从棺材里爬了出来, 从此,振兴家业成了他的使命!! 《家祭无忘告乃翁》手机版链接;lt;input type=button style=;quot;backgroundcolor:pink#9900ff;quot;value=《富贵爸爸贫穷儿》onclick=(;quot;);gt; 第71章 找对象 夜长梦多,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趁着大家伙同情心泛滥趁热打铁,能收多少粮食是多少。 太阳已经落山了,晚霞红彤彤的,负责晒玉米的同志们弯腰捡晒场的玉米,收进保管室,防止半夜下雨临时了,唐大壮搁下背篓,挨个喊人来拿酱油和醋。 最后就剩下唐知综的粮食和唐知国要的猪rou。 “知综,rou我搁背篓里,你大哥他们来喊他记得拿。”rou不抓紧时间处理,明早就坏了,唐大壮害怕唐知综忘性大,提醒了他好多次。 唐知综:“你自己和他说呗,我得守着称粮食。” 生产队的称是老称,称砣称杆的那种,重量稍大的物件要两个人抬着,旁边专门站个人负责看刻度斤数,无论哪种唐知综都做不来,看唐大壮要走,忙叫住他,“大壮哥,走啥走啊,光我和会计哪儿忙得过来,来来来,你是老干部了,帮着大家伙趁早把粮食称出来啊。” 他动作迅速,说话时已经把扁担塞到唐大壮手里了,又喊李建国过来配合唐大壮,他们两负责挑粮食,会计负责看斤数,而他就拿了根凳子坐在旁边,听会计报数后记在本本上,账目明细记清楚,防止日后扯皮。 粮食要挑到公社去,过称后倒进箩筐就成,背粮食来的多是女同志,说话算话的那种,各家没有称,装粮都往多了装,有些多出四五斤的直接不用退,有多少算多少,很是干脆。 有几户人家多给了20多斤,爽快得很,出于感激,唐知综点了她们家两个劳动力留下帮忙。 人家肯为生产队颜面多贡献分力量,投桃报李,他自然要表扬表扬,而最大的表扬就是安排他们干活拿工分。 提前领到差事的人自是满心欢喜,也不回家了,去帮着收玉米,精神面貌明显好很多。 晒场围着很多人,像关在学校熬了数月的学生,放假后心都飞了,有活的干活,没活的聊天,孩子们在晒场上疯跑,比任何时候都热闹。 到985斤时,轮到了称唐知军家粮食,他说的捐40斤,过称时,唐知综喊李建国,“分两次称,先称15斤,再称25斤。” 称粮用的保管室专用箩筐,里边是小篮子,方便区分米,麦子,玉米,总量够数就成,听了唐知综的话,李建国不明白他的意思,唐知综没解释,“称15斤。” 他语气正经,周凤脸色变了变,不知是怄气还是其他,“15斤就15斤吧。” 没办法,先称了15斤米,剩下的再称有27斤,多了2斤,李建国问她是全交还是退两斤给她,周凤瞅着唐知综,“不用退了,又不是提前过了称,多点少点肯定有偏差。” 唐知综挑眉,提前过称?是意有所指呢。 又怎样,他不理她。 唐知综喊李建国,“建国,把15斤粮食倒进箩筐,剩下的倒进保管室的石柜里。”保管的石柜是专门用来囤粮的,防鼠又防潮。 李建国就是个老实干活的,没有深想唐知综的用意,倒是唐大壮察觉不对劲,既然待会要挑走,装进石柜又要弄出来,不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吗?他有心想问唐知综是不是又打什么鬼主意,碍于人多,害怕丢了唐知综面子,憋着没吭声。 后来称的粮食都装进石柜去了,人们沉浸在灾区群众受苦受难的生活里没跳出来,没人注意有问题,待最后半背篓粮食称完,漫天红霞已暗淡下去,月亮悬在了空中,周围几颗星星闪烁着。 唐知综握着笔轻轻划过交粮人的名字,又数了数户头,得,就差苏家人反应快,最先回过神。 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人来露脸,自然注意苏卫山几兄弟没露面,李大娘是个热心人,主动问唐知综,“知综,要不要我过去喊苏国良他们,都啥时候了,他们家连个人影都没有,肯定躲着故意不来的。” 苏国良是当着全村的人面说交40斤粮食的,转身就冲傻充愣关门不出,真够丢脸的。 “大娘,你去也没用,稍微有点担当的人就不会拖到最后都不出现,你要去了,没准反过来咬咱一口,说咱上门抢他粮食呢,吃力不讨好何必呢。”凳子硬,坐久了屁股痛,唐知综把粮食总量记在本子最后,说道,“他们冷漠就冷漠吧,咱心胸火热,爱国爱民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