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丞相家的小花娘在线阅读 - 第99节

第99节

    她却不一样啊。

    皇后站起身来,居高临下看着自己儿子,带上了嘲讽的意味:“错在哪了?”

    十二自省:“错在口无遮拦,错在野心膨胀。错在无自知之明,错在不够高瞻远瞩。”

    皇后被他这一连串的错气笑了。

    原来自己儿子还算都知道。他是个聪明的人,一直以来行事稳健,不会轻易冒头。如今这个状况,也是外部人的影响。封凌这个和云诗诗同样有眉心一点红的人,前进的太快。

    她回到了自己位置上,拿起刚紫秀准备的茶水喝了一口,润了润喉。

    气笑过后,她也总算又重新冷静了下来,语气恢复成平日里淡淡的模样:“你与傅辛夷封凌吃烤rou那天,说起过与蒙古往来通商么?”

    十二恭敬回答着自己母后的话:“说起过。”

    皇后将茶杯搁下:“是想让封凌高看你一眼,做你的幕僚?”

    十二继续应声:“是。”

    皇后太清楚十二的小心思了,问十二:“你将你父皇至于何地?他如今才是这天下的帝王,所有的臣子都是他的臣子。封凌有丞相之才,是当朝新科状元。你凭什么拉拢他?”

    十二不吭声了。

    皇后见棍棒打得差不多,语气松了松:“既然你父皇让你接手,你就好好接手。和你以前一样求稳就成,万不能给人一种你将取代桂正初的意思。桂正初回来后,你必再将摊子重新还给他,自己至多只能留存部分。”

    十二应声。

    “傅辛夷和封凌那儿,水比你想象中深的多。暂时能离他们远一些就远一些。”皇后今天发火发多了,有点累。她揉了揉自己额头,尽可能将自己知道的事情通过委婉的方式点醒一下儿子,“你父皇的意思,隐隐是想让封凌做一个孤臣。”

    十二愕然抬头。

    “他可以成为臣子的领头人,但也不妨碍他成为一代孤臣。”皇后语气不善。

    十二想不明白。

    封凌是要和傅辛夷成婚的,傅尚书所有的人脉注定将会成为封凌助力。在这种情况下,封凌怎么可能成为孤臣?他最多也就只能做到不与他们这些皇子深交罢了。

    难道说……

    十二说出了名字:“傅辛夷?”

    皇后看向十二:“他现在不会动傅辛夷。只要傅尚书还活着,我还活着。他就不会动傅辛夷。”但若是他们任何一个人临近远去的那一天,皇帝便可能会下手。

    现在要动傅辛夷的人不是皇帝,而是另有其人。这人潜伏多年,好不容易冒出了一次头,下次冒头不知道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说多了没意思。”皇后脸上神情疲惫,“你退下去好好想想。徐州一事可多做关注,但不要插手。多学多看,可别多做多错。”

    十二磕头:“是。”

    他站起身来,恭敬再躬身行礼,随后退出了宫殿。

    事情发生得实在突然,突然到他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等回过神,桂正初和封凌已南下徐州。而他不得不替代桂正初,处理好好和蒙古的往来商贸问题。

    他垂下眼,细思着刚才母后说的话。他对刚才的一顿训斥和教导没有任何的抵触。他知道他娘在宫中消息自有渠道,眼光毒辣,这才能最终成为一国之母。而他这些时日,确实是被年少才子闪到了眼,以至于行动上冒进了点。

    或许不是他想太多,他总觉得母后在说傅辛夷和封凌那儿水深的时候,并不是简单让他远离,还有一些让他关注着的意思在。

    十二身上这段时间的不安稳收敛了起来。好像皇帝突然的任命,让他有了一种野兽长者让幼者去主动捕猎的意味在。封凌都能下徐州,他也不是不能做好桂正初的事。

    毕竟还有一个叫骆康的助手。

    他一路思考着,冷静朝着自己府邸走回去。他意识到要让人看得起,不是靠自己礼贤下士去的,而是要将自己的能力摆出来,放到明面上。谋士自然而然会靠上来。

    希望一切顺利。

    ……

    希望一切顺利的人很多。

    包括又睡了糟糕一觉的傅辛夷。

    她埋头在书房里处理着最新的花画订单,将土卡到了木框的中央。大型的会生长的花画,泥土容易由于重力问题往下掉。如果有铁网固定了植株,植株又固定了泥土,那会好一点。但画越大,这个方法就越不方便。

    所以傅辛夷想出了用做花墙的方式来做花画。

    在木框架固定好之后,在框里头再固定出小木漏洞槽,这样可以物理上固定住一部分泥不下滑,还能给植物充分的地方朝上攀爬。

    若是浇水,水流也能在中间段稍微积攒一点。

    当然,傅辛夷觉得这种浇水最好还是用喷壶,不能水壶。

    喷壶自制并不难,自制一个盖子,上面扎细小的洞,随后往水囊上套就是。挤压水囊,口子上水就会喷出去。

    今日做的花画难度不高,就是藤蔓类的画。那位女眷是想要一层层往上攀爬的姿态,显得有步步高升的意思。官家人就是喜欢讨口彩,具体的花草只要没有不好的含义就成。

    傅辛夷干脆将这个藤蔓用铁丝强行固定出了拐角,做出了枝干一般的节节高姿态。

    良珠中途给傅辛夷送了茶。

    茶水从热变冷。

    良珠又送了糕点。

    糕点也从热变冷。

    良珠想了想,送来了酸果子。反正是冷的,也不需要多花功夫。

    结果过了一炷香的功夫,傅辛夷一口都没吃。

    良珠正想要劝说,就见自家小姐空闲时看了眼桌上那么多东西,说了一声:“怎么那么多吃的?放着碍事,撤下去吧。”

    良珠只能听话撤下。

    封翰林才走,自家小姐就连东西都吃不下了。今日的饭总共都没吃几口,竟是到现在都没饿。

    傅辛夷确实是一点没觉得饿。

    她想着:要是能将自己手头的活都干得差不多。她不知道能不能和傅尚书申请下徐州。那个时候徐州应该状况还好,她又吃得起苦,不会觉得车途劳顿。

    守卫到时候陪她一道,安全性应该有保障。她隐姓埋名过去,也不会让京城其他人知道。

    这个想法,任性,不理智。

    可自从她一大早醒来,在她心里头冒了头,就根本下不去了。她翻来覆去就剩下这么个想法,没想着将这个想法掐死,反而是开始考虑起可行性。

    水患,水患。

    她一定能在徐州帮上一点封凌的忙。

    傅辛夷猛然抬起头:“对了,田亩恢复种植的方法。”

    她可以帮上忙了。

    作者:【陷入沉思】最近八万字左右的故事线乱得有点散。等我完结了修一下。

    第116章

    徐州百里被侵没, 一听极为严重。

    封凌原本以为初到徐州, 将会直面一片狼藉、到处慌乱,或许会见到百姓流离失所, 哭喊声不绝于耳。但实际状况比封凌想象中要好一些。

    有的由于受到冲击, 整个人麻木,呆呆坐在了那儿, 不知道眼前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有的磕头求神求皇帝求官老爷,希望一切好转;有的拼了命先救着自己亲人, 有舟的贡献舟, 没舟的把木板拿来当船划。

    不过用桂正初的话来说,也不可能更差了。

    存放粮食的地方同样被淹了,但好在差吏都还在,寻了一批年轻力壮的往高处搬运着。能抢下来一些就抢下来一些。

    徐州当地州府在上报那天就做好了京城来人的准备, 惨白着脸不敢瞎折腾, 就将现在的具体情况一五一十说了出来,还特意说了自己做了哪些举措。

    他希望自己这回能留条命。

    三皇子听了半天, 觉得人官员后续是做得蛮好, 百姓和官员都在抢救, 人也在转移了。自然灾害一事, 本算天罚, 中有人祸,回头再算账就成。

    桂正初却问了一声:“这些水怎么处理还没定下?”

    官员擦了擦额头:“下头人说先得堵住口,然后才能将冲进徐州的水引走。正等着三皇子殿下来做决定。”说等人是一个借口,主要是他们自己想不好该怎么处理了。

    三皇子没立刻应下, 看向桂正初:“桂大人如何看?”

    桂正初看了眼封凌。

    封凌失笑,将自己随身带来的纸全拿了出来:“三皇子一路心系徐州。臣与桂大人一直陪着三皇子,路上就商量着该如何行事。大人做得很好,不过我们处理上,总归还是得先将去水的问题处理了。”

    他将图纸放到桌字最上方,将自己讲解的位置让给桂正初:“桂大人先说这筑堤疏水方法。”

    桂正初点了头,点着图纸和三皇子以及当地官员讲:“我们首先要搞明白水流是从哪里冲进的徐州。再看如果想要堵住这个口,我们需要多少沙石袋。”

    三皇子和那位官员茫然:那么需要多少呢?

    他们都不是直接接触河道管治的人,这位官员赶紧让人将自己手下的那两位“堵不如疏”和“疏不如赌”官员叫过来。至少这两人能回应京官的问题。

    桂正初见这官员整不太明白,猜测这位平日里应该更多处理的是刑律方面的案子,对水利并不关注。

    他等人来齐后,继续对着众人讲:“我们先看堵行不行,如果水流还在快速上涨,堵肯定是不行的。得先挖个道,让水流引出去。”

    桂正初的方法很是稳健,一步步分析到位。在场也没人敢反驳他的意见,毕竟他来就来了,腰间还揣着一把亮眼的剑,冷着脸比三皇子看着还凶残。

    三皇子听了半懂,觉得桂正初说得方法挺好。他一个点头,封凌便接了桂正初的话,开始顺着讲如何处理老百姓的问题:“百姓必然是不安的,他们不知道接下去日子要怎么过,又损失惨重,连吃口饭都成困难。”

    众人纷纷点头。

    “大人这会儿最需要做的就是给百姓请罪。三皇子可带着这位大人将百姓一一安排到安全的地方,再一道去施粥。”封凌对老百姓的恐慌情绪很了解,“对于他们来说,饥饿,对今后日子的绝望,都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我们要让百姓知道,朝廷来了人,会帮助他们。给他们饭吃,让他们以后有田种,一段时间内是不用缴税的。”

    一群人纷纷点头。

    “其次要告诉这些老百姓,他们是徐州的百姓,徐州需要他们。如果有青壮年乐意帮忙救人,那就跟着差役走。每十人一起行动,将救来的百姓送到一块儿。”他把最琐碎的事情说了出来,“我们带来的人手肯定是不够的,去周边借人买米,那也有限。所以一定要让百姓能一起对抗水患。”

    大家恍然:“对对对。”

    封凌说完这些,又说起了人口问题:“大人记得将救助的人名录记下,让里甲通知下去,说事成之后,有一斗米奖赏。若是中途丧命,米粮按黄册统计,给这户人家幸存的其他人。若是绝户,官府专门给其一家人刻碑。米就从我们买来的米粮中扣去。”

    这位大人有点犹豫,开销有些大,到时候粮食不够怎么办?

    三皇子没考虑太多,觉得有道理,但也觉得:“百姓做这些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么?为什么还要特意这么说?”

    封凌摇头:“与理所当然不理所当然没有关系,这是给百姓一点期望。一斗米也就够吃十天,再怎么省也不够吃一个月。就当将布粥的时间拉长了一些。否则到时候百姓抗议,朝廷那儿知道了,肯定觉得我们做得不好。”

    众人互相看看,觉得也是。

    封凌又说了几个点,让一群人按着吩咐来。几个官老爷实在是没法一口气记下,见封凌纸上也有些,赶紧叫人拿了笔墨过来抄。

    桂正初见他们抄得慢,直接和三皇子请命,先行带人去疏通水道并堵一点入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