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穿书之红楼黛玉在线阅读 - 第365页

第365页

    皇太后不由得感慨林家的人都会做人,点头赞道,“这原是该的,国丈老爷膝下只有檐哥儿一个,如今他又在为皇上效力,你们这般,我和皇上都看在眼里。”

    黛玉也是没有想到董氏会作这样的安排,心里也格外感激,道,“也不知才婶婶要说的到底是谁家的姑娘?”

    “国子监祭酒梅翰林,他家有个姑娘,今年十六岁,听说琴棋书画无一不通,难得的是性子好,也能干。听说梅翰林的夫人身子不好,府上中馈都是这姑娘在打点,闺名叫梅若雪,兄长叫梅若荣,只和薛家结亲,薛家二房的姑娘名叫宝琴的就嫁给这梅公子。”

    皇太后皱了皱眉头,黛玉忙道,“母后,这宝琴姑娘与梅翰林家是很早定下的亲,内情媳妇也是知道的,后来本不肯,只梅家到底是读书人家,做不出这毁亲的事来,这才结了亲,好不好的,咱们先瞧瞧?”

    皇太后忙道,“你说得有道理,这样的话,那就找个机会,带进来看看!”

    这样的机会,并不容易找,黛玉也有些头疼。好在,很快是皇太后的寿辰,黛玉便对董氏道,“因今年还在先皇的孝期里,虽说我们也想为皇太后办个热闹些的寿典,可到底孝期没过。不过,到了那一日,还是要宴请一些人,婶婶就帮忙物色两个合适的带进来给皇太后看看。”

    皇太后也说这个好,“既能见着人,又不显得很明显,省得一些有心人往这里头钻,没得叫人糟心。”

    宫里的消息并没有刻意隐瞒,况且为云宥选妃,到底也要他也满意。他虽然人在黄河岸堤上,可皇太后中意的是梅翰林家的姑娘,他还是知道了,问身边的人,“到底如何?”

    第334章 了悟

    云宥问梅若雪到底如何?

    那人道,“是个安分守己的,皇后娘娘说清贵是所有贵里头的头一份,当初为十三爷选妃的时候,也是皇后娘娘瞧中了柳侍郎家的姑娘,属下以为皇后娘娘的眼光是不错的。”

    云宥默了一会儿,也不知想到了什么,一笑,“果然,物以类聚,她看中的倒都是读书人家的女孩儿。”

    那人一想也是,笑道,“王爷说的是,谁让皇后娘娘父亲和弟弟都是探花呢?如今,国舅爷也要娶亲的,娶的偏偏是武将家里的女儿,私底下都在说呢,也不知将来生出来的公子还是不是读书的料。”

    “谁说不是了?你瞧瞧那贾家,簪缨之族,哪一个是读书了的?结果呢?国舅爷读书还有谁比得过?”

    “王爷说的是!”

    督办河工,是一件苦差事,偏偏这一次的河道总督又是金浦,是个极不会做官的人。云宥来前专程打听过他,上下左右对他的评价都不高,只他祖上又是和河工打交道的,算学很不错,对黄河水的流速,每一年汛期都熟透于心,专程写了一本书黄河之道,以筑堤、堵口、修坝、疏浚为治河之策。

    云宥看了这部书,谁知,也只是一知半解。待到了这边,云宥在黄河岸堤上走了一遭,他才明白,河工一事到底有多难。而金浦,当时正在测量黄河水位,看到他堂堂郡王爷来,竟然连个礼都不行,只从水面上抬起头来,朝他看了一眼。

    金浦是云臻带出来的人,当初云臻在河道上呆的时间不断,将金浦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一下子提了起来,如今督管河工。云宥以为是这个原因,后来才知道,不是,金浦这个人一心扑在了河工上,待云臻这个伯乐,面儿上也不过如此。

    这样一个人,竟然能够得到重用,云宥自认,若换成自己,他是绝对做不到的。

    十一月底,云宥回京,先去敬德宫述职,言毕,严铎来了,说皇太后请皇上和宁郡王爷过去用膳,“皇太后还说,特意叫厨子做了宁郡王最喜欢的仔鸡烧板栗。那板栗从中秋的时候一直留到了如今,叫人特意藏着,新鲜着呢。”

    云宥心情格外复杂,跟在皇帝身后去了。待到了皇太后宫里,见有个年轻的女孩子在,约莫十六七岁的模样,生得端庄婉约,颇有气质,在一旁服侍着,大方有礼,并没有那些他常见到的贵女们扭捏的样子,明明看到年轻男子后格外想看,偏偏还装作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

    云臻是多一眼都不朝那女子看去,皇太后特意解释道,“今日,你们王婶把音姐儿送进来了,在皇后宫里和珣哥儿打起架来,珣哥儿偏不让,皇后没法子就把音姐儿送过来,恰好这丫头在,我就说叫她帮我看着音姐儿,就留在了这里。”

    皇太后便朝那姑娘笑道,“你这会子先出宫去吧,他们两个来了,你在这里也多不自在。”

    “是!”

    那姑娘大大方方地行了礼去,含笑着去了。云宥看了,觉着这姑娘瞧着也舒服,心里有些明白,便索性问道,“这是谁家的姑娘?瞧着母后很欢喜的样子。”

    “是梅翰林家的姑娘,老四要是觉着不错,给你做王妃如何?”

    云宥笑道,“母后做主便是,只这话叫人听着,还当儿子没有长大,第一次娶亲呢。”

    云臻大笑起来,对皇太后道,“这次,四哥在河工上立了大功了,幸亏有四哥在,镇住了多少鬼魅魍魉,儿子还没想好要如何赏赐四哥呢。”

    云宥忙起身跪下来,“皇上,都是为江山社稷,若皇上非要为这微末功劳就说奖赏,今后臣还如何敢接差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