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都市小说 -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在线阅读 - 第106节

第106节

    赵新月不解,“你哥哥jiejie们的工作都解决了,总该轮到你了呀!”

    “——他在家待业心情不好……”

    “他在家待业心情不好,你待业心情就好吗?

    要知道你下过乡,年纪也大了,错过这次机会,将来更不容易分配工作。”

    “我小弟在家里又哭又闹的,我又有什么办法?

    总不能跟他抢啊。”

    蔡颖有许多话都闷在心里,平时不肯说出来,今天与老同学在一起忍不住了,“最近我时常后悔不该从红旗九队回来,家里人心里也应该这么想的。

    我不回来,家里也不至于住得这么挤;接班名额自然就是小弟的;父母也不至于为难……”

    “国家政策允许知识青年回城,你凭什么不该回来?

    你也是家里的人呀!”

    赵新月很替蔡颖不平,“当年下乡每家都有名额,正是因为我们去了别人才能留在北京呢。”

    “我和你不一样,我是结过婚又离婚回来的,还带着一个孩子。”

    所以蔡颖觉得自己不可能与赵新月一样理直气壮地住在家里,还接父亲的班。

    “我家里人觉得我有口粮,能织毛衣挣些钱,而弟弟却没有别的出路,又担心他在家闲着学坏,还有他要是没工作就找不着对象……”

    蔡颖摆了摆手,拦住还义愤填膺的赵新月,“接班表已经填好交上去了,我小弟过几天就去上班了。”

    蔡颖曾经提起过她的弟弟,家里最小的孩子,难免多受些宠爱,她也特别疼这个弟弟,没想到就是这个弟弟居然又哭又闹地跟jiejie抢接班名额!

    鲁盼儿明白蔡颖心里的苦涩,吴家人欺负她就算了,回到北京亲弟弟也是一样,可蔡颖生性懦弱,不会争也不会抢。

    既然事情已经改不了,她再一次劝道:

    “蔡颖姐,你下决心自己买一处房子搬出来住吧。”

    “买房子?”

    刚刚还在不平的赵新月却摇摇头,“杨瑾和你情况很特殊,毕竟你们在北京没有家,也没有户口,不得不买房子。

    可我们毛巾厂住房紧张的人家特别多,从没有人买房子。”

    “眼下蔡颖还能在家里的饭桌上住,等到她弟弟结婚,她和小豆儿住到哪里?”

    鲁盼儿问。

    同为毛巾厂的职工家属,赵新月很了解蔡家的情况。

    他们家住房紧张,在毛巾厂都要排在前面:

    蔡颖的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各带着几个孩子住在一间屋的上下床,而蔡颖回来后连一张床都没有,晚上带着小豆儿住在奶奶、父母和弟弟屋子里的饭桌上。

    弟弟已经抢先接班了,接着就是找对象结婚,家里再添新人,恐怕蔡颖连那张桌子都保不住了。

    赵新月沉重地点点头,“将来你弟弟再闹上一回,你可不是没有住处了?

    但买房子可不容易呀!”

    蔡颖也一直觉得买房子是不可能的事儿,但今天她突然动了心,“我真想买一间房子,不用多好,也不用多大,只要能够我和小豆住就行了。”

    “买了房子心里就有了底气,”鲁盼儿比赵新月更能理解蔡颖,“我是农村户口,也受到过鄙视的目光,可是我在北京有自己的家,安安心心地住在这里,再做衣服挣钱,一点儿也不在意别人的想法。”

    王晓霞微笑着开口了,“现在买房子虽然难,但是北京的房子会越来越难买的,蔡姐还是早些买吧。”

    大家都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观点,很新奇,“为什么?”

    “从历史的角度,只要时局稳定,京城的房子都会价格飞涨。”

    王晓霞还顺口举了几个例子,“唐代的韩愈给儿子写了一首诗,‘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就是说他当了三十年的官才在京城买了房子;北宋的欧阳修也慨叹过,‘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

    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一代文学大家,买不起京城的房子,只能租着又破又小的屋子住……”

    女生们讨论的时候,男生们在厨房做菜——陈大为端了一盘红烧鲤鱼进来,因听了一句,便停下脚步,“你也说那是历史了,现在却不会,我们国家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不一样,实行福利性分房,所以北京的房子不会涨价的。”

    “对,”赵新月赞同,“房子是由单位分的,不用自己花钱买,当然也就不能涨价了。”

    “可是福利分房不可能覆盖到所有人,而京城的人口是一直增加的,”王晓霞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虽然说历史不会重现,但时代的发展其实是螺旋上升的,情况总是相似,时局稳定后做官的、做生意的、文人墨客、各类的艺术家……

    都会逐渐向京城汇聚,京城的房子总不够用,只能越来越贵。”

    菜做好了,男生们回到屋里,自然而然地加入议论,钱进坐在王晓霞身边,意见却与她相反,“随着知青返城,北京的人口确实越来越多,住房也越来越紧张,不过眼下北京各单位都在建房解决这个问题,大家能分到房子当然不会去买——我是学经济的,这叫‘非经济发行’,所以房价并不会涨价。”

    “我倒是支持小霞,北京的房子现在就供不应求,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人来北京,只能越来越贵。”

    杨瑾也表明观点。

    两方争论起来,涉及面也越来越大,经济问题、人口问题种种,又旁征博引,举出无数的事例……

    鲁盼儿打开一瓶通体葡萄酒给大家倒上,“大家只说蔡姐的房子是不是应该买吧。”

    钱进却先问:

    “毛巾厂盖新房子了吗?”

    “盖是盖了,不过只盖了两栋楼,一共六十多户,现在大家都盯着呢。

    听我爸说,要按工龄、职务、家里人口、住房情况分配,蔡叔叔已经退休不能再分,倒是蔡大哥有可能分到别个腾出来的一间小房,蔡二哥和小弟都没有希望。”

    “就算蔡大哥一家搬出去了,家里住房宽松一点儿,但小弟迟早也会结婚,又回归了原点。”

    鲁盼儿就说:

    “所以我觉得蔡姐还是应该买房。”

    “宏观问题与微观问题不能混为一谈,眼下大多数人不必买房,当然大家也买不起,单位会根据情况分配住房的。”

    钱进摇摇头说:

    “但是蔡颖情况不一样,她近期不可能有工作,也不可能分到住房,倒是可以买。”

    “蔡颖本可以再等等,毛巾厂迟早会给她家再分房子,居住条件一定会改善的。”

    陈大为说:

    “不过,你弟弟太自私了,就怕你家分到房子也没有你的住处,还是买吧。”

    “毛巾厂明年还打算盖两栋楼,可是还不知道上面会不会批呢。”

    因此赵新月也说:

    “蔡颖,我也支持你买房子。”

    大家思路虽然不同,但落到蔡颖买房的问题上,最后的想法竟然是一致的,蔡颖就下了决心,“你们肯定都是为了我好,我就买吧。”

    第169章 一个条件

    蔡颖虽然决定买房, 但是她又提出一个条件, “我只买一间房, 不能超过三百块钱。”

    “哪里有不超过三百元的房子?”

    赵新月就说:

    “杨瑾的房子花了一千二百元呢。”

    一个生产队的,鲁盼儿最了解蔡颖的情况,她应该只有三百元钱, 便笑着说:

    “房子不同别的,要一直住着, 总要买差不多的, 钱不够的话我可以先借你。”

    大家都想帮蔡颖的忙, 但是在座的都是学生,尚且向家里要生活费呢,谁也拿不出不钱。

    “百无一用是书生。”

    陈大为叹了一声气, “下学期我省点生活费借你。”

    钱进倒好些, “我还有二十元钱,你先拿去。”

    “不用,不用!

    谁的钱我也不借!”

    蔡颖赶紧摆手, 她最怕借了钱还不上, “要是附近买不到,我就到阜成门外买, 那里一准儿便宜。”

    “那里倒是能便宜,不过你接毛线活儿就远了, 坐公交车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市中心, 恐怕会耽误交活儿呢。”

    鲁盼儿就说。

    陈大为也说:

    “最好离同学们近一些, 大家来往方便。”

    “买房子又不是想买就能买的, ”赵新月就说:

    “我们明天就分头找一找,还要看能遇到什么样的。”

    同学们都特别热心,又发动了亲朋好友寻找,最后还真找到了一处符合蔡颖要求的房子。

    房子在鲁盼儿家东边牛毛胡同的大杂院里,西北角,小小的一间,不到十平米,可是蔡颖特别高兴,兴奋地对大家讲:

    “这房子要价三百元钱,我讲了价,房主又让了二十元,一共二百八十元,再便宜不过了!”

    “西北角虽然进不来多少阳光,可是一点儿也不潮。”

    “院子里有自来水,洗菜洗衣服都方便。”

    “以后我和小豆儿就能在床上睡觉了!”

    大杂院拥挤而混乱,这间房子是其中最差的一间,低矮又狭窄,听说原是储存杂物用的,但蔡颖看着房子的眼睛亮得跟星星似的,仿佛冒着光。

    办好房产证,大家帮她把屋子打扫了一遍,安上铁皮炉子,接好排烟筒,到王爷爷的家具店花五元钱抬来一张旧床,再将蔡颖放在娘家的东西搬过来。

    房子小,东西少,人又多,不到半天工夫就全做完了。

    蔡颖就张罗,“今天中午我请大家去吃饭!”

    陈大为就说:

    “还不到中午呢,吃饭早了点儿,我正好还有点事儿,先回家了。”

    钱进也要走,“我妈做了饭,不回去吃她该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