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_
书迷正在阅读:致永生予你所爱、[位面]主播总是在穿越、胖子也有春天[重生]、[倚天]瑶光、穿进数学书怎么破、快穿之反攻你怕不怕!、穿越要刷好感度[综影+末世]、[剑三]维以不永伤、The Turtle Dove~斑鸠~、他们都说我遇到了鬼
两人可谓是神交已久了,齐涉江学过莫赣的唱段,莫赣也看过齐涉江的模仿,还夸奖了。这个夸奖不是普通的夸奖,对于当时的齐涉江,他的处境来说,其实挺有好处的。 “莫老师。”齐涉江恭恭敬敬地问好,“早就该拜访您了。” 如果说从八十年前算起,他年纪今天的台上没谁比得过了。但不可能从那时算,而且莫赣的确是专业者中的佼佼者,从业多年,齐涉江正因为有基础才更知道他厉害,这份恭敬是实打实冲着他艺术水平的。 “小齐,我可是也仰慕你已久了啊。”莫赣玩笑道,和齐涉江握了握手,“对你今晚的唱段也很期待,我听说你的选段了。” 齐涉江躬了躬身,笑着点头,“这是曲艺界的盛会,所以我斟酌了很久,选了这段,您是前辈,您要觉得没选错,我心里才不虚。” 他大大方方认了,对自己的水平有自信,也聊起了今晚要唱的选段。 “我看你也不虚。”莫赣哈哈一笑,他看过齐涉江的录像,那个范儿,不可能是怯场的,他舞台经验丰富,上眼一看就知道。 “这是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不单是华夏曲艺爱好者几乎都会收看,听说因为你闹的‘大新闻’,好多平时不看曲艺春晚的观众,也等着呢。那个《何必西厢》,哎,我家小女儿都一直放,还让我学,给她配唱。” 这时候曾文和孟静远也来了,他俩也有相声节目要表演。和莫赣,他们也是认识的,都是曲艺界的,虽说不同行,但类似这样的场合,抬头不见低头见。 又因为有齐涉江这个纽带,几人也是相谈甚欢。 此时现场观众已经陆续进场,曲艺台晚会的观众名额,有内部家属的,有老观众的,也有网上征集的。 今年网上征集的特别抢手——奔着来看齐涉江啊,就像莫赣说的那样,因为齐涉江闹的新闻,这一次的晚会关注度大大提高了。 不过那也只是一部分,大多数,还是曲艺爱好者。对于他们来说,其实也多少有几分关注齐涉江带着子弟书的亮相。 华夏千百年来,多少种民间艺术流传,多得是断绝的。可以说,有的艺术断绝,那就是发展到头了,人民群众不爱了。 而子弟书,有内涵有底蕴,正式的说法是,太难学了,所以慢慢演化、失传了。 从《何必西厢》的唱段来听,倒是称得上悦耳,但它有足够的,像京韵大鼓、京戏、昆曲那样经久不衰、使人热爱至今的魅力吗? 这个,还是要大家自己评判一下吧。 按理说,今晚齐涉江会把子弟书的精华唱段拿出来,他们拭目以待。 …… 演出服装,今天齐涉江穿的是一身红色绣花鸟纹大褂,很有春节的喜庆氛围,也衬得更加唇红齿白了,往后台一站,路过的人就频频回头。 穿的服装和说相声差不多,毕竟子弟书和相声一样,过去也没有固定的演出服装,和戏曲不同。演员只要穿得正式就行了,照他自己的习惯,当然是舍西装就大褂。 《群英荟萃》这联唱就在第二场,到了齐涉江所属的篇章,导演一示意,几十号人包括伴舞的,就上了台。 舞美一如既往地充满了年节气氛,音乐声响起,打头的是一位京韵大鼓名家,穿着红底的旗袍,一边敲大鼓一边唱起了京韵大鼓名段《风雨同舟》,唱罢一段,优美地撤步,转到侧边。 后头唱评弹的老师接着排众而出,在舞台中央,琵琶伴奏下细细唱来,与大鼓是截然不同的南方风情,温婉动人。 一位位名家大师接龙联唱,不同其他晚会,曲艺台的晚会,是绝对没有假唱的。 现场叫好声不绝于耳。对曲艺爱好者来说,这真正是一场饕餮盛宴。 最后一位,就是齐涉江了。 台下有人轻声道:“这也算大轴了吧?” ——算不得正经大轴,就是联唱里最后一个出来罢了。 最后一个开唱,曲艺台应该是想推一推“子弟书”这项新评定的非遗传承,但是,很多人想的是,齐涉江和他的子弟书,能接得住前头那么多位大师吗? …… 齐涉江抱着三弦站定台中,台下有冲着他来的观众报以掌声。 他微微颔首,从容以对,左手按弦,右手行云流水一般快速拨弹,用轮指弹出节奏轻快连贯如滚珠似的乐声,时而三指轮指,时而五指轮指。 就这段过门,唱词还没出来,懂行的已经连连点头了。好弦子,好轮指。 轮指在三弦伴奏里是很少的,这原本是琵琶的技巧,无论是琵琶还是三弦,想练出这样的轮指能力,既要下苦功还要有灵性。 而在齐涉江今日的唱段中,会有多处应用到轮指。他弹出了具有琵琶特色优点,又完全是三弦风味的感觉,手指交替快速拨弹弦丝,均匀不断,如同一线串珠,叫人极为享受。 为了今天的演出,齐涉江考量许久,选定了《十问十答》这一篇子弟书的选段。 《十问十答》共有二十二回之长,说的是大家都熟悉的三国人物的故事——这也是齐涉江选择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