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穿越之青青麦穗在线阅读 - 穿越之青青麦穗_分节阅读_239

穿越之青青麦穗_分节阅读_239

    还好,出于对西家,对西家几兄弟的信任,信发出去没几天,郑轩那边和孙叶那里都派来了主事的人。

    有这两个富户来支撑,加上西家自身的实力,起个先锋模范的作用完全够了。

    两家派来主事的人也声明了,东家派他们来,叫他们听西家兄弟的安排就好,相信西家不会坑他们,一定会带个他们东家大大好处哒!

    西远、西韦、卫成:……

    好嘛,这是绝对的真粉啊!

    三家一起,带来的资金绝对雄厚,田地能买的买,能佃的佃,短短几天,从早都规划好的几处地方,迅速入手了两三千亩的土地,做为前期的榜样田,足够了。

    田地弄好,种子撒下去,看着细雨中种子发芽冒出牙尖,伸展出扇子样的叶片,西家几兄弟的心才落到了实处。

    然后是等相关项目的批文。

    等啊等,一直等到了立夏,上边的批复才下来,不要怪速度太慢,在这个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大燕国,这已经是很快了。

    接着就是开始筹建制糖制酒作坊,期间,西远写信回彦绥,调来了主管家里财务的总账房张财。

    因为现在三家出入资金比较多,在资金管理上的确需要专门的人来打理,涉及到钱财的事情,西远向来很谨慎,务必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因为银钱的问题,伤了几家这么长时间的情分,所以,西远给张财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把账目整理清楚,经得起检验。张财那是老账房了,认真起来,谁也甭想在他眼皮子底下走私。

    关键的账目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制糖制酒工艺问题。好在,当初为了给本地培养人才,莲花学堂可是请了不少手艺人,其中就有懂得酿酒制糖的,西远写信给程义,要借用两位师傅过来,程义二话不说答应了。

    他这样痛快,一个是跟西家关系不错,嗯,西家兄弟有事,一定能帮就帮,另外嘛,当然是因为他们家程南了。

    程义当时亲自送大儿子去赴任的,结果,到那里一看,好嘛,跟西家哥几个一样傻了眼。程南去的柞川县,那儿,跟西韦就任的安庆县有的一拼,穷的简直不能再穷了,把程南愁的呢,现在还在头疼呢。

    程义想了,他如今慷慨帮助西家兄弟,希望西家哥几个,当然,主要是经常“异想天开”的西家老大,能够相个法子帮一帮自己儿子。

    总之,不管程义怎样打算,两个师傅很快来了安庆,参与到了作坊的建造当中。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已经过了端午节,一场透雨过后,地里的庄稼开始疯长了起来,几天的功夫,长了半人高,卫成和栓子监督建造的房舍终于建成了。

    这是一个很规整的三进四合院式的建筑,西韦和大妮领着孩子,和其他女眷,住到了第三进,西远和卫成住到了第二进,第一进主要给西韦用来处理公事和会客的地方,师爷和带来的其他随从,分别住了东西两个跨院。

    整个院落青砖灰瓦,虽然没有特意张扬,不过也是整个安庆数一数二的了。

    从建造的那一天起,每天都有许多安庆人来围观,卫成没有阻止,他就是要让安庆的百姓知道,他们新来的县令老爷,家里富裕,不差钱,不稀罕从他们身上搜刮银钱。

    建成的大门两侧,两个鎏金楹联:家有余钱足饱腹,求官求财莫入门。

    房子建成,搬家的当天,衙门里的人和当地一些有头有脸的乡绅前来道贺,不过,西家并未礼让这些人进门,而是直接把他们迎到安庆最好的酒楼,那里有早已经订好的酒席,请来道贺的诸位吃吃喝喝。不过,并未设置账房接礼,而是吃完喝完,拿来的礼物怎么拿来的怎么再拿回去,负责接待的师爷和西家大管家栓子,替知县老爷言明,这是西县令唯一的一次宴请,以后不会再有,当然,今后不管县令家有何事情,也无需他人道贺送礼。

    来的人一开始愕然,然后带着一副明了的心情离开了。不收受钱财?哼,哪有这样的好官,天下乌鸦一般黑,不明面收,恐怕是等着私底下动作吧。

    大家心思差不多,只等着私下里有机会了,再表示表示。

    不过,从西长若任职,到几年后的离任,安庆一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一条,他们最确认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却始终没有发生,终西长若在安庆为官始终,的确没有收受过百姓一针一线,所以,离任时安庆的百姓才会送了又送,舍不得这么好的县令离开。当然了,这都是后话。

    如今,在安庆百姓后来口耳相传中,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带领安庆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神人般的西县令,搬到了新家,看到了崭新的屋子和庭院,长舒了一口气,蹦了俩高,趴在自己哥哥肩膀那里开始腻歪,像个没有长大的孩童,惹得自家儿子大毛捂着嘴偷乐。

    西韦朝儿子很不要脸的翻了个大白眼,可算不用住那个简陋的木屋了,真是憋屈死他了。

    ☆、第186章 惠泽

    这一年的夏天,便是在修建酿酒作坊制糖作坊、关心甜高粱甜菜秧苗生长状况中度过,期间,卫成回莲花村待了一个多月。

    不回去不行啊,他们俩在安庆,家里全赖西阳照看,所以,京城那边今年就没去人。

    一开始,西勇西长飞很懂事的声明,他那边一切均好,几个哥哥只管放心帮五哥度过难关,还郑重表态,他虽然在京城只是一个小小的翰林院编撰,但是,家里和五哥那里有事情一定要吱声,一定竭尽所能,总之,各种支持与理解。

    然后呢,等西韦这边大政方针制定下来,哥几个稍微有些闲暇了,人家西勇的信中开始抒发居于京中的各种感慨了,什么官场人际关系复杂,他每天疲于应付,头发都要白了啊,什么孤身在外,节假日无人相伴形影相吊啊,什么京城虽然繁华,却于生活习惯一饮一食种种不适应啊……总之,各种诉苦。

    哥几个看了小勇的信,又是气又是笑,你说你一个小小的编修,无非就是做些抄抄写写的活儿,怎么会参与到官场各种复杂中去了?再说,小勇媳妇去年早早就被护送到京城与他团聚,如今也相伴在侧,而且,他大舅哥,当时送妹子去的,一直也没回来,哪里就到了形影相吊的程度了?还有饮食方面,怕小勇不习惯,家里现把李东媳妇派去的,一个为了李东夫妻两个免于分居两地之苦,一个为了照看小勇的饮食,临走前,西远娘和二婶特意培训了一下李东媳妇,把小勇爱吃的菜,样样数数教了个遍,这样还能各种不习惯?

    气过笑过,几个哥哥又开始心疼弟弟,小勇虽然懂事,不过,家里除了长朔,他是最小的了,在家的时候,很得几个哥哥的照看,对几位兄长自然产生了一种依赖,另外,这孩子估计是想家,想家里人了。

    所以,思量了一番,西远和卫成商量,让他先回家一趟,顶替西阳,然后叫西阳去京城看看小勇,顺便瞧瞧京城那边的药材铺子生意如何,并且嘱咐,如果二叔二婶能妥开身子,也带他们去京城瞧瞧,见识一下京城繁华,瞧瞧小勇和他媳妇。

    卫成虽然不情愿,万般不想离开西远,不过没有办法,只好磨磨蹭蹭的回去了。好在西阳了解西韦这边的情况,没有多待,一个多月后就回来了,卫成方又回转。

    别看卫成没有参与到西韦这边具体事务的管理上,可是却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俗话说,强龙压不住地头蛇,当初刚来的时候,安庆地界的地头蛇可是没轻难为西韦,后来实在过分了,卫成和那几个为首的豪强,认认真真地干了一架,把那几个给收服了。

    挑头的人没有了,其他的人才跟着老实,事情才能够得以顺利实施。那几个被他收服的豪强,对卫长山是心服口服,基本上唯卫成马首是瞻。所以,卫成本身的震慑作用还是大大滴,有他在,就没人敢挑刺。

    中秋前,两个作坊终于建成,剩下的只等待地里的甜高粱和甜菜收获了。好在等待的时间不用多久,中秋过后,马上到了秋收,两个作坊开始运作起来。

    当酿酒作坊制出了第一坛好酒,当制糖作坊产出了第一捧雪白雪白的糖,西韦眼圈儿都红了,激动地抱着哥哥转了好几圈儿。

    西远也跟着高兴,晚上多喝了几杯酒,然后大大的便宜了某人。

    把前段时间欠的,恨不得一夜之间都找补回来,吃了个酒足饭饱,嗯,撑得直打饱嗝,以后好几天,高兴的,一直持续着嘴丫子差点没咧到耳根后边去的状态。

    当然,西远就惨了,连续两天没精打采的躺在炕上养精蓄锐,白了某人一眼又一眼,不过,人家根本没有当一回事儿,该乐呵照样乐呵,屋里屋外转悠,嘴里还不停地哼着小曲儿,气得西远恨不能把卫成的嘴给缝上。

    好吧,这大半年的光景,的确因为小韦的事情,忽略了卫成,难怪人家扯大旗造反,西远心里给自己找原谅某人的理由。

    糖和酒生产出来了,这两样在大燕国绝对是抢手货,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根本不愁卖。

    西韦学当初莲花村的做法,在北地几个地方,设置了专门的铺面,对外发卖,人手都是事先选好的,早早送到莲花食铺实习过,个顶个的嘴码子利索,算账管钱有一手。

    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有好东西,一定不乏识货的人。一开始知道的人的确不多,销量也就一般,但是转过年来,那些老主顾开始回头来买,并且一传十十传百,带来了许多新主顾,一点一点的,安庆高粱酒,安庆雪花糖,彻底出了名,不光北地人熟知,连京城一带和更远一点的南部,有专门的行脚商人,来安庆或者安庆设置在北地的其他售货点,进货回去贩卖。

    而去年那些固执的不肯种植甜高粱甜菜的农户,悔得肠子都快青了。

    因为事实胜于雄辩,那几个为数不多被说动的几家,地里所产的甜高粱,不但高粱穗卖出去了,连秸秆都没少卖钱。甜菜也是,有多少,人家作坊收多少。卖得的银钱,足足过了个好年,剩下的银钱,换来粮食,足够来年一年的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