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都市小说 - 快穿之最佳男配在线阅读 - 第122页

第122页

    “好了,我带小金子去爸妈家里,你们在家继续唠。”

    蔡红梅抱走不愿意离开爸爸的小儿子。在小儿子依依不舍的眼神中离开了家。

    “京大?你不考回沪市,你爸妈得多伤心啊?”

    沪市的另外一位男知青向阳,就不一样,他只报沪市的大学,压根儿不想去别的城市,好不容易有个回家的机会,他可不想离开沪市,恨不得一辈子都待在沪市再也不离开。

    “伤心也没有办法,当年我读书的时候,就有一个梦想,能成为京大的学生。时隔多年以后,有了这次机会,我当然想能完成梦想。”

    这些年他一次都没有回过沪市,哪怕是后来挣了钱,他也没有带妻儿回去过。每次都有完美的借口,等大儿子刚刚大一点,能坐长途车,妻子又怀孕了。

    这一等就得从怀孕到孩子还小,一等就是四年。可现在又遇到了恢复高考,现在是放假了,可谁有心思回去。

    都得等录取通知书,不等到录取通知书谁也不敢离开青山屯。

    “我理解君越,考京大,应该是多数人的梦想。父母想儿子,一年也不寄一封信。能有多想,但梦想的机会,可能今生就只有这么一次,一定不能错过。”

    何晖一贯的理智冷静,他永远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得到什么。

    他恋爱结婚找的也是京城来的女知青,只是那位前妻家里走了关系,在前年就回城了。

    走之前,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人家潇潇洒洒的离开了。好在他们之间没有孩子,要不就多了一个伤心的孩子。

    这些年,何晖在一边有细心观察,韩君越很少有收到家里来的信件,几乎没有。更不要说什么包裹,一个都没有收到过。

    他能感受到韩君越不是真想回那个家,虽然不介意谈起家里人,兴致也不太高。

    他能理解,换成是他,也不愿意谈起。

    “对,实现梦想的机会不多,是的抓住机会。”

    廖志军和稀泥,他发现韩君越明显回避这个问题。

    后来都不愿意再聊这个话题,换了一个话题。韩君越突然想起一事,“哎,何晖,你家是京城的,能不能请你帮个忙?”

    第70章 七零软饭男(12)

    “什么忙?只要能帮的, 一定没有问题。”

    “我想在京大学校里面或者附近租一个单独小院或者一套三室的房子。

    你也知道大学要读四年, 我不能让红梅带着两儿子, 一直和我分离两地,就想着带着他们一起去读书。”

    “这没问题, 等录取通知书到了, 我就回家。到家就给你找房去,可有什么别的条件。”

    “嗯,最好能找那种楼房,二楼的那种, 其余的没什么条件, 就是需要三间房。”

    “好,我一定尽量给你找这种。”

    “谢了。”

    “谢啥,不用谢。”

    接下来的日子,陆续有人拿着录取通知书离开。

    只有韩君越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依然还住在青山屯。

    踩着积雪,走到知青点, 望着空无一人的屋子, 很是感慨。人去屋空,以后这里终将成为历史, 被新的建筑所代替。

    属于韩君越的大学宴,已经落幕。热闹过后,只有离别, 安阳站台, 在汽笛的催促中, 一家四口告别了蔡父蔡母,告别了蔡红军一家五口。

    两天后,一家人已经在京大校园内安顿下来。

    何晖与韩君越都成为了京大的学生。何晖几经打听,替韩君越找到一套三楼的三居室,还提前先垫付了半年的房租。

    这是京大的一位教授的房子,不过他家在京大后面有一套四合院,去年还给了他。

    一家人收拾好以后,都住回了那四合院。

    校园内的房子,也就空了出来,他不住,但被何晖磨了几天就租了出来。

    三居室的房子不多,但每层楼都有一家,老教授家里收拾的很干净,保管的也很好。

    “爸爸,爸爸,咱家以后就住这里吗?”小石头就如那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一样,调皮的很。

    也不好好走路,都是蹦来蹦去的。

    “好好走路,咱家楼下住着老爷爷老奶奶,他们受不得你用力蹦哒,万一吓着他们就不好了。”

    教育儿子但是语气很友好,明明是说教,但听起来不像。

    “爸爸,我晓得了。不会再蹦吓到楼下的爷爷奶奶。”

    小石头虽然调皮,但他知道尊老爱幼,知道什么事不能做 ,很有分寸。

    “嗯,乖。以后走路必须轻手轻脚,特别是晚上爷爷奶奶们睡的早,睡眠又不好,觉轻。

    很容易就被响动吵醒,吵醒以后就一晚上都睡不着。”

    “噢,知道了,小石头以后会小心的。”

    小家伙连说话都声音都轻了些许,不再大嗓门嚷嚷。

    小金子也放轻脚步,走过去牵着哥哥的手,轻声的说,“哥哥,咱们去看看房间。”

    “好,小金子走吧。”

    小石头被转移注意力,高兴的去了房间。

    再有三天就要开学了,韩君越还要找一家学校,让小石头去学校读书。

    可能是早就想到了老三届的知青都早已成家,拖儿带女的来上大学,他们凭着录取通知书和户口页,或者大学开出的证明,就能在大学附近的学校安排孩子们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