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都市小说 - 那个该死的女配把剧情线又改崩了在线阅读 - 第56页

第56页

    琼娘说:是啊,张睿那样的,咱们肯定不能要,可以找稍微差一些的,只要对你人好,我不介意的。

    她并不是那种非要追求荣华富贵的女人,只要女儿能够寻得一个良人。

    苏卿接着说:是,但这京城里,为了咱们木家的荣华寻上门的人,大都心怀叵测,女儿看不上他们。女儿看得上的,要么顾忌张家,要么看不上女儿。

    世家大族,多数讲究门当户对,利益交换。

    木良辉还活着的时候还好,木良辉一死,就算皇帝对她们这孤儿寡母还有照拂,但肯定比不上人活着的时候。

    女儿说的这种情况,倒也是事实。

    琼娘便露出愁绪:那咱们要怎么办才好。

    人就怕对比,她瞅着女儿的前未婚夫有了下家,是真的忍不住焦虑。

    苏卿同她说了这么多,铺垫了这么久,总算是把话题引导了她想要的话题上。

    既然京城过得这么不开心,你有没有想过,离开京城?

    琼娘原本的家,本来也不在京城,是因为丈夫的官越作越大,她离开家乡,来到了这么个小地方。

    她是典型的江南女子,温婉美丽,说起话来,也是吴侬软语,像极了江南春日缠缠绵绵的和风细雨。

    琼娘有一点心动:可是你出生在京城,会不会不适应?

    苏卿说:我觉得江南比京城好,江南美人多,大家说话像是娘亲这样,多好听。而且江南的男人听话,比京城好多了。

    琼娘更是意动,她还有些犹豫:可是

    苏卿再接再厉,拿出杀手锏:等咱们到了江南,买个大宅子,女儿立个女户,再招个无父无母的做上门女婿,这样就可以陪在娘亲身边,也能继承木家的香火,多好。

    琼娘豁然开朗,眼睛亮得惊人。她先前总想着,女儿要嫁出去,自己孤苦无依,可女儿总归是要嫁人的,现在突然发现,女儿是可以立女户的呀。

    男人可以娶女人,但女人也可以娶男人。

    这京城根下的大老爷们,大部分都很傲气,老家的男人们好温和一些,她本来也没有奢望给女儿找个太能干的,完全可以找个没有太大上进心的。

    而且天高皇帝远,张家在京城是很有名气,有个风吹草动什么的,圈子里都能知道。

    可两家人的事情也就在京城有人议论,根本传不到她老家那隔着天南地北的遥远地方去。

    反正京城这个地方,也没有琼娘眷恋的,被苏卿这么一鼓动,她立马同意了变卖一些不好挪动的家当,离开京城。

    儿子和丈夫生前一些极其喜爱的东西她都带着,浩浩荡荡一支车队,在苏卿精心挑选出来木家护卫的保护下,从京城往南方的小城走。

    或许是因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盼望,琼娘显得很高兴,性子也比在京城开朗活泼多了,甚至还会哼几支十分动听的江南小调。

    看琼娘高兴,苏卿也高兴。

    原主最大的遗憾之一,便是母亲琼娘早早上吊死了,她作为女儿,没有能够救下亲娘,也没有能够尽到孝道。

    苏卿来的时候,琼娘正在上吊,就算没有支线任务要她对琼娘好,但人命是她救下来,冲着这一点,她自然希望这个温婉又苦命的女子能够过得开心。

    这是其一,另外一个原因,是委托人死去的地方,并不是在木府,也不是在张家,甚至不是死在京城。

    她现在走的,和原主原本的轨迹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上辈子原主是被流言所中伤,失魂落魄狼狈不堪地逃离京城,她是护送着装着琼娘的尸体回到南方城池的。

    原主在习武方面,其实也有天赋,可是父亲常年在外,她又是女儿郎,在父兄去世之前,木良玉和寻常人家的娇弱女郎并没有太多区别。

    她年少失怙,后来又失去兄长和母亲,虽然一路过来,迷茫了许久,最后却还是渐渐成长起来。吃了很多苦头的原主渐渐慢慢强大起来,她也没有选择嫁人,过什么平淡悠哉的日子,而是女扮男装,充作男儿身,潜入军营,做了一名小兵。

    在委托人的记忆里,她渐渐从一个小兵成长为一个百夫长,经历过被顶替军功,被污蔑,又小心翼翼地护着自己的身份,期间种种,她还是成为了一个出色的将领。

    但和木昌西、木良辉一样,木良玉的性子过于刚,过于直,也因此得罪了许多人。

    她明明已经那么出众,最后却因为被揭露是女子之身,被居心叵测的人处置,被按上欺君之罪,然后被处死。

    在死之时,木良玉看到的景象是温柔的母亲,因为父兄常年在外,她同琼娘的感情,远远要比兄长和父亲深的多。

    大燕国的京城,是繁荣且昌盛的,但在京城之外,却是满目疮痍。木良玉以女子之身,护住了她这个心爱的国家,但那些文人,却以她是女子为由,对她口诛笔伐,大肆羞辱。

    而因为皇子们的争权夺利的白热化,还有朝中某些大臣和外族勾结,最终导致她含冤而死。

    木良玉的心愿是,尽量不那么轻易暴露女儿身,努力做一个出众的将军,守住大燕朝。

    也就是说,即便如此,在死之前,木良玉惦念着的是,仍然是那一城,乃至大燕朝百姓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