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女学霸在古代在线阅读 - 第178节

第178节

    吴宗很想学小师妹的样子,朝天上翻个大白眼。顾及到这里是皇宫前,不能失仪,他还是忍住了。

    他道:“这是为什么,大师兄就不好好反省反省吗?小师妹她关心我这个师兄,有了好事不忘拉我一起。你呢?无事不登三宝殿!你这个大师兄做得太失败啊。”

    “你小子真是皮痒痒了,敢编排起你大师兄了。看来久了不cao练你,你都忘了你大师兄的厉害。”吴怀寺盯着他威胁道。

    吴宗想起他十几岁刚拜师时,被大师兄支配的恐惧,不由笑了起来:“我现在可不怕你了,大师兄。”

    师兄弟两人玩笑了几句,眼见得大家都走得差不多了,这才各自上马车,回了衙门。

    大殿里,张常慎下了朝并没有走,只说有事要禀,跟着萧圪回了他平日办公的宫殿。

    “爱卿,莫不是又有大案发生?”萧圪提着心问道。

    张常慎除了大案、要案,很少主动来他这里禀事的。

    张常慎从怀里摸出个荷包,递给旁边的太监:“这是十天的分红,赵姑娘托臣带给您。”

    “咦,就分钱了?哈哈,好,好。”萧圪放下一颗心,笑了起来。

    等太监检查过荷包里除了银票和一张纸条,再无其他;银票和纸条上也没有涂毒药。萧圪这才接过这些东西看了看。

    看到纸条上的字,饶是做皇帝的他,眉毛都抖了抖,问道:“这么多?”旋即他又一挑眉,“怎么算我三成股?”

    “知微居士说,你那些铁匠也算一股。大家不能白占您便宜。”张常慎道。

    老实说,拿到银票时,他也被这生意的暴利吓了一跳。

    萧圪满意地点点头:“那女娃子不错。”

    说着,他长叹了一口气:“所以咱们为什么要重农抑商?就是因为做买卖太过暴利,担心人人都去从商,良田无人耕种。粮食,国之本也。没了粮食,有银子又有何用处?”

    张常慎赞同地点点头。

    “行了,你跟她说,朕收到银子了。往后再有什么好事,可不能只顾着师父和三个师兄,却忘了朕这个送了她二层铺子的未排序的师兄。”

    张常慎嘴角抽了抽,还是行礼应道:“是。”

    赵如熙那里,得知皇上对她的表现十分满意,她就放心了。

    做铁柜子的二进院子就在铺子附近,她调了个管事过去管理;铺子那头有两个掌柜支应,一切运转良好。

    要cao心的事不多,她便没再多花心思在这件事上,只每日抽一点时间听周春禀报情况。

    年关将近,算算日子,去南边运翡翠的马胜等人也该回来了。

    第377章 回来了

    马胜等人是在京城下第一场雪的时候回来的。

    他们乘船到了离京城有几十里远的河运码头,派了人向赵如熙禀报。

    赵如熙早已让周春跟车行联系好了,得了信后立刻让周春带着二十几辆货运骡车去了码头,把船上的石头运至京城。

    本来做车行的,客人要运什么东西都是客人的隐私,车行的人是不允许打听的。

    可这一回,看到众人从船上搬到骡车上的全都是石头,车行的人忍不住心里的好奇,问道:“周管家,你们运这石头回京城做什么?”

    为防有人打听,赵如熙早编了一通瞎话,跟周春、马胜说了。当然,时间地点不同,这套瞎话也要灵活运用,内容要做相应调整。

    周春叹了口气,从容答道:“我家老太爷去寺庙里烧香,听寺里的得道高僧说,他明年会有一劫,需得用大悲观音菩萨诞生地邱城那处的石头建屋子居住,方可平安度过。因此他便嘱家中下人到邱城采买石头,运到京城来。”

    反正赵家老太爷早死十几年了,也不怕挨咒。

    车行的人将信将疑。

    不过富贵人家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整日东想西想。尤其是那些老头儿老太太,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都有。反正他们有钱有势,随便瞎折腾。

    他也就没有再问。等别人好奇地向他打听时,他便把周春的那套说辞说了,大家还唏嘘了好一阵,感慨有钱就是任性。

    这些石头足足运了五船,船还挺大,这些石头又沉,二十几辆骡车根本运不完。周春在当地又雇了十几辆骡车,这才将石头全部运了回去。

    赵如熙开始筹备作坊的时候,没想到能跟皇上一起做生意,有一个这样好的一个挡箭牌。现在情况有变,她的计划也跟着变了。

    玉作坊,她打算用跟保险柜一样的cao作模式,她隐在身后不出面,直接把光辉伟岸的皇上摆在前面吸引火力。

    于是她又在北宁买了一个二进的宅子,专门用来做翡翠加工作坊。为了方便管理,合理利用护院,她把宅子买在了有地道的那处宅子的隔壁。

    周春想不明白了。

    他问道:“姑娘,咱们隔壁宅子不是空着吗?怎么还买宅子?”为了拿下这处宅子,姑娘还给了个高价。

    “隔壁宅子我有别的用处。”赵如熙道。

    萧令衍的人经常从地道过来,把作坊里加工的钟的零件搬走。虽说那些灰衣人行踪极为隐蔽,赵如熙派来守宅子的护院就从来没发现过他们。但护院守职是有规矩的,行动上相对固定,要避开他们较容易。

    一旦她安排人在里面做事,这些人随意性大,四处乱走,互相碰上的概率就大多了,萧令衍的人做事会很不方便,发现了更是不得了,秘密完全曝光。

    到时候,她是杀人灭口呢,还是杀人灭口呢?

    所以她宁愿多买一处宅子,也不愿意冒这个险。

    好在她现在有钱,北宁的宅子又不贵,再买一个也不算什么。

    大晋这些年国泰民安,京城周边的房价这些年一直是稳中有升,买了这宅子怎么的也亏不着,以后不用了还可以再卖出去嘛,就当存钱了。

    卸了石头,打发了车行的人,赵如熙给去南方的人每人赏了十两银子,道:“你们回去好好歇息,过年前都不用做事了。等过了年,我再安排你们活计。”

    在去之前赵如熙就说过,他们路上辛苦,又承担了风险,因此给他们的月例银子是每月十两。他们来回花了两个多月,马胜一共给他们发了二十五两的月例银子。现在又额外得了十两赏钱,大家都喜笑颜开,纷纷给赵如熙行礼道谢。

    尤其是庄子上抽调过来的那些汉子,拿着银子,眼睛都是红红的。

    他们以前在庄子上一年到头的辛劳,年终能余百来文钱就已是日子过得好的了。现在不过是出去一趟,去的时候坐车,回的时候乘船,又不用他们走路,二个多月就拿到了他们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银钱,他们觉得自己跟做梦一般。

    钱多多的的儿子钱有余要比别人胆子大些。

    临走前,他忍不住问道:“姑娘,以后您还运石头么?要是运的话,能不能还用咱们?”

    庄子上的汉子们闻言,一个个期盼地望着赵如熙。

    赵如熙笑道:“自然要运,到时候还用你们。不过什么时候再去得看情况,没准要隔一年后才去了。”

    一年后又有机会能赚这么多银子,汉子们高兴地合不拢嘴,千恩万谢地给赵如熙又施了一次礼,这才告辞离开,回庄子上去。

    “唉,离开家两个多月,我感觉像是离开了一辈子那么久。”

    “可不是?我以前从未离开过庄子。乍一出来,开始还很不习惯。可现在想想,这辈子能有机会走南闯北,见那么多世面,还得了这么多的银钱,真是太值了。”

    “哈哈,拴子你当初还因为想家哭鼻子呢。”另一个人笑道。

    “哼,你敢说你没哭?”

    “……”

    看着前面的年轻人打打闹闹,走在后面的三十多岁的汉子感慨道:“姑娘真是仁义啊。放着以前,就算要差咱们出远门,统共能给一二两银子就不错了,哪舍得给这么多?”

    “可不是。路上大柱病成那样,要是别的主子,没准就放弃了。可马管家却舍得花大钱给大柱看病,硬生生把大柱的命从鬼门关给抢回来。”

    “马管家可说了,在出发前,姑娘特意叮嘱过他,要保证咱们的身体健康和人生安全,宁愿走慢些,绕远一点路,也别赶时间,别冒险。要不是有姑娘交待,马管家哪里敢花十几两银子给大柱看病?路上安排得也极宽松。有时候还只是下晌,因不知道前面有没有地方可以住宿,马管家愣是早早就让咱们停下来歇息。否则,这一来一回,哪里用得着这么久的时间?”

    “可不是。因为这个,姑娘就多花了不知多少钱。”

    第378章 庄子新面貌

    “咱们也不知修了什么福,能遇上这么好的主人。希望姑娘一生顺顺遂遂、长命百寿。咱们一直做她的庄奴,别再被转卖了。”

    大家都心有戚戚焉,点头赞同。

    县城离庄子还挺远,汉子们却是舍不得花钱坐马车的。大家安步当车,一路走回去。

    好在天色还不晚,等他们走到庄子时,也才是晚饭时分。

    “爹,你们回来了?”

    守庄门的小子是钱有剩的大儿子,今年十六岁。他看到自家父亲,惊喜地大叫一声,撒丫子往里跑,一面跑一面喊:“回来了,他们回来了。我爹他们回来了。”

    “这臭小子。”钱有剩笑骂一句,把庄门关好,跟着大家一起往里走。

    绕过主宅,又往里走了一段,下了坡,就能看到他们的庄子了。

    可这一眼,大家就愣在了那里。

    原来庄子上是一条泥泞的路,即便是晴天,大路上仍是下雨时形成的泥泞样子。路的两旁是一座座参差不齐的低矮的竹篱屋子,外面盖着的茅草因风吹雨打,早已发霉变黑。再加上养鸡鸭猪羊,整个村子常年弥漫着一股不好闻的味道。

    可现在他们看到了什么?

    原先泥泞的大路此时已变成了青石板路,路很宽,可以容纳三四辆马车行驶。

    在路的两旁,整整齐齐地建着一排排地宅子,宅子就跟用尺子量过一般,大小、形状、朝向都一致。它们全都坐北朝南,前面带着院子,歇山式瓦顶,泥砖墙。

    这些宅子东西各一排,分布在大路的两边。每排都有三个宅子。后面一排跟前面一排相隔着一条小路的距离,十分的整齐美观。

    “这、这……”拴子跟大柱道,“你掐我一下,看看我是不是在做梦。”

    大柱也犹疑在梦中,听拴子这么一说,毫不客气地用力掐了拴子一下。

    “咝……”拴子痛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可他非但不生气,反而咧开嘴笑了起来,“哈哈,痛的,不是梦,真不是梦。”

    此时正是家家户户做晚饭的时候,大家都在家里。经过钱有剩的儿子一路喊过来,听到的人都纷纷从宅子里出来。

    于是就看到一群汉子在村口傻愣愣地站着。

    钱多多见状,心里的得意立刻压过对两个儿子的关心和担忧,朝汉子们笑了起来:“怎么了?是不是认不得家了?”

    钱有余上前几步:“爹,这、这……”他指了指宅子,“怎么才两个月,宅子都建好了?而且当时不是说……”

    他没说下去。但庄子上所有人都知道他想说的是什么。

    当初赵如熙说可以赊欠木头给他们建房子时,村里形成了两派。

    一派欣喜不已,立刻开始做泥砖、打石头;另一派人却担心还不起债,到时候要被卖出去,因此宁愿住在低矮的屋子里,也不愿意赊欠。

    就比如李婆家,她家没壮劳力,能干活的只有她儿媳妇和十二岁的孙子,养活自己都困难,没有还债能力,因此并不打算建新屋。

    那时候钱多多把事情跟周管家说了,周管家问了姑娘,姑娘说愿意赊欠的就赊欠,不愿意的不用勉强。只是建宅子的要按她的规划来做。

    于是庄子上有一半人打算建房子,其他人都不想改变现状。

    可现在旧屋子全都没有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的泥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