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玄幻小说 - 我在古代建设领地在线阅读 - 第73页

第73页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独来独往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9章

    由于骑马引起的肌rou损伤,明钰只能呆在王府中修养,暂时没空去约谢宜修学骑马的事了。

    他也并不是无所事事,一切规划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他掌控着大致方向,其他的都交给下面的人去做,他选中的人能力是有,只不过思想框架调整不过来,很多事情还得劳烦他出谋划策做进一步的调整。

    所以别看他现在呆在王府之中,其实他还是挺忙的。

    刚看完一份卷宗,明钰伸了个懒腰,揉了揉发涩的眼眶,就见青萍一脸喜色的走了进来。

    “今儿个怎么这么高兴?是有什么喜事吗?”明钰打趣的问道。青萍跟他最久,是他很信任的人,在她面前,明钰很少摆架子,两人相处是比亲人还亲的感觉。

    看萍将手中端着的参汤放下,笑道:“的确是有一件喜事儿。”

    明钰好奇,“哦?是吗?说来听听看。”

    青萍开始卖关子,她指了指放着的参汤,意思很明显,要让明钰先把参汤喝完了再说。不怪乎她盯得紧,就因为有一次察觉到明钰将送来的补汤倒来养了墙角的花草,这才每次都是亲自监督。

    明钰苦着脸求饶,“饶命啊!这些东西偶尔吃吃就行了,没必要天天顿顿都吃吧?”

    青萍跺跺脚,恨铁不成钢,“殿下,您看看您自从来这边以后,吃不好,睡不好,还要cao心那么多事情,眼看着就瘦得不成样子了,您这样叫奴婢怎么安心?”

    明钰一头黑线,他以前圆滚滚胖乎乎太胖了才不正常好吧?现在这样正好,瘦是瘦有肌rou,呃!虽然现在还白斩鸡一条,可等他忙过了,到时候抽出时间锻炼锻炼身体不就有了么。

    再怎么好的东西,也架不住天天吃,明钰想着怎么把这事儿给含混过去,青萍却已经知道了他的想法,泫然欲泣,“殿下这是在为难奴婢,奴婢没有照顾好殿下,是奴婢的错,下去自当领罚。”

    又来了,又是这一套,青萍服侍他太久,知道他是最心软不过,每次都用这一招将他制得死死的。

    “行了,行了,我喝还不行嘛?”明钰简直怕了她了,端起碗一饮而尽。

    青萍见他喝光,这才展颜一笑,收拾东西,顺便说起喜事儿来,“殿下,您不知道,府中后院您让种下的种子发芽了,真是难以想象,殿下的法子还真有用,按理来说,这个季节并不适合种东西的,您让控制那个什么温度,湿度。说来也神奇,还真就让那西瓜籽都发芽了。”

    “什么?”明钰听完后立即蹦了起来,“哎呀!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早说?”说完自己就已经奔了出去。

    青萍看着明钰一股风似的扫跑了出去,不禁好笑,撅撅嘴,反正都在后院那块地上了,又跑不了,早去晚去又有什么区别?然而,明钰早已经跑远了,也没有听到青萍的碎碎念。

    明钰是真的开心极了,这批种子是布阿檀费心收集来的,他让人将种子仔细辨认了,将普通常见的放在了一边,然后有几样不认识的种子珍而重之的收起来,准备培育出来看看,其中就包含了明钰所认识的西瓜籽。

    明钰专程拿到西瓜籽问当地的农人,却没有一个认识这样的种子。原主的记忆里,也并没有叫西瓜的水果,这就说明了,在这个世界上,大燕国还没有西瓜这种植物。这应该算作是外来物品了吧?虽然在后世,西瓜这种水果是十分常见的,可是在现在的大燕国没有是不是就代表了它的稀罕性。

    明钰脑瓜子转的飞快,如果将西瓜培育出来,将来成为他们凉州的标志性水果,再运送往京城那般的大城市。这样的稀罕物也一定能够卖上一个好价钱,反正他也缺钱,能赚到钱的事情不做白不做。谁会嫌弃赚到手的银钱多的?

    想到就去做,明钰专程将王府后院开辟出来,弄了几块实验田。准备着等他培育成功了,再将方法教给当地的百姓,让他们也能够种植。等到他们种植出来,自己想办法包销出去,怎么也能让百姓挣上些银钱吧,说不定比种粮食收益还大。这些都是钱啊,都是发家致富的宝贝。

    只不过,现在边地百姓粮食都不够吃,让他们种西瓜发家致富恐怕也有些难吧?他的第一要务,还是得让百姓填饱肚子才是,明钰发愁,他想过让人从南边的产粮地买粮过来,可是这么远运过来,花费的成本不可谓不大,他现在又缺银钱,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嗐!还是得等他赚到银钱再说了,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希望商队此去能够找到高产量的粮食种子回来,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一切都只能等了,他现在还在初次实验,看看能否将种子种出来。正是因此,明明钰在听到种子发芽之后,才会如此欣喜若狂。

    一路狂奔到后院,这里经过匠人们的改造,早就大变样了,一块地隔成几小块,方方正正的,上面搭起的是琉璃棚子。

    若是旁人见到这样的琉璃棚子,定会惊羡于王爷府的财大气粗。大燕国琉璃还是一种奢侈品,只有皇宫或者公卿候府才能以琉璃作瓦。然而看看这里,端王盖这么大的琉璃棚子,竟然就是为了几颗种子。

    旁边有几个老者,身着粗布短打,已经上了年岁,却依旧精神隽烁,质朴精干,他们是当地种地的一把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