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三国]兴汉在线阅读 - 第221页

第221页

    贾诩轻轻皱起眉头。

    他尝试着将长沙王口中的民如水,与兴办书院这件事联系起来。

    兴办书院,毫无疑问是为了削弱世家的权力。

    桓灵二帝用事实证明了一点,世家过于强大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然而,削弱世家之权。

    这的确是明君需要去做的事情,但却不会从本质上去削弱,而只是会去剪一剪那长得太过繁盛的枝节罢了。

    因为归根究底,在这天底下,皇室才是最大的世家!

    贾玑道:“父亲?”

    贾诩看了自己的儿子一眼,道:“你回书院去吧,好好在那里读书。”

    贾玑一愣,随后拱手告退道:“是,父亲。”

    贾诩继续在凉亭坐了下来。

    他想到了长沙王先前在扬州的所做所为。

    或许,长沙王殿下的确是与众不同的。

    将土地还给农民,重视百姓的权益……这不是为了仁义之名,背后也没有什么更加高明的手段。

    他是真心实意地为最低贱的平民考虑,他能切身实地地感受他们的痛楚。

    他甚至愿意为了这些不值一提的人,自愿减去一部分自己的权益。

    贾诩不能理解这样的行为,无法赞同这样的思想。

    但是,他由衷地感到钦佩。

    不仅仅是秦汉,即使上溯至先秦,也找不出第二位这样的君王。

    是的,长沙王与古往今来的任何一位君主都不同。

    他注定要以全然不同的姿态,留名于青史当中。

    少年英雄啊……果然有其热血之处。

    贾诩隐隐产生了一种错觉。

    自己那颗淡然处世的心,只愿明哲保身的坚定。

    似乎也因为这抹热血,微微有了一丝澎湃。

    贾诩的想法,凌寒自然是不知道的。

    他现在非常忙碌。

    各郡都已经建立起了精英班,凌寒需要逐一前去为世家子弟做第一次课。

    同时,他发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

    自己完全可以借着这种讲课,对这些尚未被封建思想完全桎梏的年轻世家子弟进行“洗脑”。

    在庐江郡的精英班里,他便鼓励底下的学生提出质疑,打的仍然是孔子的旗号。

    年少的世家子弟自然很难有这种胆量。

    唯有陆康的从孙陆逊,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凌寒也温和地回答了他,并表扬了他的行为。

    无论对方多么聪慧,学习过大量先贤思想、又读过马哲理论的凌寒,怎么可能会辩不过三国时期的人。

    要知道,理越辩越清。

    清末时期,保守派与改良派的公开辩论,非但使得改良派的思想在民间大力传播,还促使人们做进一步的思考。

    改革派的诞生与发展,与那一次辩论也是有着很大关联的。

    起始阶段,如陆逊这等敢于表露出疑问的世家子弟自然很少。

    不过凌寒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勇于质疑的人会越来越多。

    在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书院环境,这些学生还会互相影响。

    假以时日,他们说不定都会从心底里真正认同凌寒的民权思想。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很小的可能。

    凌寒并不担忧其他士族教师的教学,会不利于自己的洗脑。

    ——连长沙王本人都允许学生对自己的讲课提出质疑,相互争辩,学生们自然就更加不可能会迷信于其他的先生了。

    更何况,两种思想进行碰撞,让这些年轻的士人相互探讨,自己分辨出哪一种更为有理,这本身也是极重要的课程。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荒戊】地雷*1

    第112章

    扬州吴郡。

    吴郡位于扬州的东部,共有一十三个县,涵盖了后世的苏杭,是整个扬州最具有江南气息的地方。

    已是盛夏,农忙的时节刚刚过去。

    虽说仍有一些作物需要在此时播种,但与三五旬前相比,情况实在好了太多。

    加之如今几乎家家都有铁具,大大提高了劳作效率,使得百姓们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闲暇时光。

    临近日暮,钱塘江旁,却围凑着许多的百姓。

    他们早早地来到这里,占据着适宜的位置,相互聊着天,等待即将到来的迎龙潮。

    迎龙潮,是钱塘县十分闻名的景象。

    其到来之时,潮势若蛟龙出海,足可掀起数丈波澜,声音更如春日惊雷,蔚为壮观。

    尽管这样的潮水,每年盛夏都会迎来好几次,但当地的人们仍是乐此不疲。

    某棵榕树下,立着三个人。

    乍一看去,这三人举止低调,衣着朴素,相互低声地聊着天,似乎与周围的人并没有区别。

    但若是有心人观察到他们的脸,立刻就会发现他们的不同。

    其中的两名青年,一个清俊疏朗,一个英气逼人,俱是一等一的好样貌。

    即使是男人看了,也必会印象深刻。

    而另一名中年人,尽管相貌平平,却同样肤色白皙,气质斐然。

    一眼望去,就知道对方绝非普通小民。

    海水的远方,终于隐隐呈现出一个细小的白点。

    为首的那名青年眼中一亮,道:“师兄,就快来了。”

    这三人不是别人,正是凌寒、赵云、糜芳。

    接连在庐江郡与九江郡讲过课之后,下一站便轮到了吴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