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第104节
书迷正在阅读:纵欲(父女)1v1h、欲锁、罪案作家、进击结构师、却道寻常、我靠主角说台词开店暴富(穿越)、用科学打败魔法(穿越)、我在东宫写小说(穿越)、霸总娇妻一米九(穿越)、穿进虐文后渣受为我着迷
“对啊!” “斜拉桥肯定不行。” “五百多米的桥墩,和山一样高?” 上了年龄的,性格都比较沉稳,考虑的问题更多更杂,而年轻人们则多的是对这座修建在天上的桥感兴趣。 如果能建成,这将会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孙力一愣,“不用斜拉桥?” 苏擎点头,道,“用悬索桥!” 谢雁来到这个世界,修建的第一座桥——其实也算是悬索桥的一种,或者说直白一点,吊桥。 斜拉桥是通过桥塔延伸出去的钢索,拉住桥面,形成三角形。 而悬索桥,则是用悬索支撑整个桥面的桥。 正如当年的[小鬼崖吊桥]——古代的华国人最早开始利用绳索、藤蔓吊起桥面,但这种吊桥,只能让行人通过,无法通车,桥面很窄,踩上去还会摇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材料的进步,悬索桥也开始了高速的发展。 从一开始几十米,踩上去摇摇晃晃的吊桥,变成了现在跨度百米、千米的现代悬索桥。 悬索桥技术最早开始运用的是利国,不可否认的是,十八世纪的利国,在桥梁等各个方面,都拥有着领先的技术,随后,欧洲和日国也开始赶追。 他们所修建的悬索桥,主跨度在两百多米到五百多米之间。 几年前,日国的海峡上修起了一座跨度九百六十米的悬索桥,这个跨径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 而华国的悬索桥发展则来的更晚,在八十年代后,华国才开始研究大跨径悬索桥,真正的动工尝试和井喷式地发展,是近十年才开始的。 但起步晚,不代表速度慢。 方斯闻将相关资料拿出来,“前几年在长江上的几座悬索桥,也有主跨三四百米的,也有八九百米的。” 修桥,不是越长越好。 江面、河谷、断崖,需要他们修多长,就多长! 也就是说,以现在华国的技术和能力,虽然还有很多问题和难题没有解决,但已经可以尝试挑战大跨径的悬索桥。 长江是华国最重要的河流,这些年在江面上,无数座跨江大桥如雨后春笋,悬索桥的技术,也因此一路突飞猛进。 “跨江、跨海,都可以用悬索桥,那么跨山,跨云,也可以!” 苏擎说,“如果采取悬索桥的方案,主跨大概在九百米左右,加上两侧的引桥,总长一千多米。而桥塔也只需要两个,落在两座大山的山顶!” 桥塔落在山顶,桥身穿过云雾。 行驶在上面的车辆,可以看见车窗外的云海,看见日出日落,看见来自另一个星球的光将这里的轻云染成暖金色,又看见云团自己蔓延出清灰的外衣。 看见银河在头顶流淌,看见沉云在脚下翻滚。 干活很累,但是做梦很香。 苏擎三人描绘的未来,让屋里的人都好像自己看见了未来那座仙境中的梦幻云桥。 “干!” “不就是悬索桥吗!冲就完事了!” “对,有什么修不出来的,长江上能修,天上就不能修?” “悬索桥千米不是问题,人心齐,泰山移!” 孙力也是有经验的人,他知道除了美好的未来,他们现在拥有的更多是现实的难题,“悬索桥的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和困难。” 谢雁一笑,“我们来这里,不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吗?” 决定了! 在山顶修一座世界最高的悬索桥! 这个方案,由公规院负责设计,省内高速建设指挥部担纲建设,对外进行招标,中标公司负责施工建设。 但与此同时,三人也真正开始面临这个难题。 他们要在三个月内将方案拿出来。 问题太多,需要提前做的实验也很多。 方斯闻负责应对的是常见问题——桥塔混凝土裂缝。 苏擎则要和长江科研所的人一起完成有关隧道锚的实验。 先说裂缝问题。 之前加国的世界第一桥(曾经的)就是因为裂缝问题,出了大问题,虽然悬索桥和斜拉桥不一样,但在用刀混凝土的地方,依然要考虑裂缝问题。 落谷河这里的环境和长江上不同,这里的气候多变,湿度极大,而悬索桥的承台和塔座,都是由混凝土构成的。 一旦水化热温身高,很容易产生温度裂缝。而这里多变的气候,强烈的山风,昼夜温差太大等等问题,都会造成致命的影响。 当年林铸江飞加国,把安娜岛桥身上上百条裂缝都拍了下来,一条条记录,一条条分类,分出四种裂缝,找到裂缝产生的原因,然后再逐一解决。 从大的分类上来看,裂缝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因为外力引起的,另一种则是因为材料的原因——比如温度和混凝土收缩。 外力问题,可以通过计算解决,材料问题,就需要进行试验,找到最佳的混凝土成分配比,确定其内部的拉应力。 方斯闻在试验和数据计算上的天赋不能说好,只能说好到家了,“经过实验,已经得到了我们需要的数据,这个问题,可以有两个解决方法,两个方法同时进行。” 他讲完自己的实验,道,“第一,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和养护,实时监测它的变化,第二,从材料的配比上,选择最合适的配比。” 即便是完成了实验,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还要进行实时的监控。 他说完了,下一个,是苏擎负责的内容。 “锚啶。” “落谷河两侧的山体为灰色薄层致密灰岩……” 大桥的主缆绳会产生巨大的拉力,从而让隧道锚部有产生移位和变形的影响。 “我和科研院的人在附近找了地质条件差不多的地方,进行一比十二的实验。” 苏擎把实验资料,厚厚的一叠笔记放在桌上,“实验还算有突破,但除了这些,我觉得,还可以尝试新的技术。” 他将自己设想的锚定系统说了一遍。 谢雁说,“这种系统,还没人试过。” “没错,” 苏擎点头,“但是可以预想到,它将会有更好的优势。” 她估算了一下这种方案的可行性,“行,按你说来的来试试。” 在笔记本上记上之后,她又将自己做好的整体方案和两人交流了一下。 因为落谷河特殊的环境,他们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没有前例的技术,从焊接技术、吊装技术到设立观风塔等等。 材料问题、锚定问题还有其他细节都解决了。 方案也在日益完善。 “但是,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谢雁看向挂在墙上的那种落谷河横截面图,“抛索问题。” 从他们来这里开始,两座大山上的森林已经覆盖上了白雪。 天气越来越冷。 高海拔的山上,有冻霜和落雪。 寒风呼啸的天气,一个月里占据了大多数时间。 有时候下着的连日的阴雨会变成大暴雨,大风从山顶刮下来。 山上会下冰雹,砸的噼里啪啦。 现在他们还没开始施工,等正式开始施工,届时的环境恶劣程度可想而知。 谢雁能做的,就是在方案阶段,就把一切都做到最好。 这里,的确是风景异常优美的“仙境”,但同时,也是工程队的“噩梦”和“禁区”。 梦想很美好,可实现梦想的过程,是艰难而痛苦的。 但,没有一个人会放弃。 两座大山之间,单是谢雁设计的悬索桥全长就有上千米。 在修桥之前,要先在上面修一条“施工道路”,这条路,由两根先导索先飞过峡谷,落在对面,然后搭建出来。 先导索先过去了,才有后面的悬索再过去。 但问题就在于,如何把先导索,送到千米外的对面大山上去? “飞机?” 这是方斯闻和其他人想到的第一个办法。 这是修建山区悬索桥常用的方法,用直升飞机将先导索带过去。 谢雁摇头,“我设想过这个方案,一架直升机,两名飞行员,从最近的机场起飞,大致花费是二十二万,时间顺利的话,只需要一天。” 旁听的其他队员说,“预算应该不是问题。” “但是,这里是落谷河河谷。” 谢雁说,“我们要架桥的地方太高了,山峰四周会有紊流,更不用说大山四周对飞行视野的影响,雾有时会绕在山体上,一旦起雾,什么也看不见,容易发生撞机事件。而且,这里也没有可供直升飞机停靠的地方。” 直升机停靠,至少需要五百平方米的停机坪。 但对面的悬崖峭壁,坡度太大,根本没有足够的平地。 无论是从飞行安全还是别的方面考虑,直升机都太危险了。 “那就别弄那些高科技的东西了,” 老吴说,“直接人拉过去,别的地方也是这么弄得,旁边的高压电力线路,不也是这么弄得吗?” “这个我也调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