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宋清欢在线阅读 - 大宋清欢 第77节

大宋清欢 第77节

    三人往北走到横街上,邵清并不忙着招呼驴车,而是找了家鱼肆。

    “这位哥儿,劳驾,把这些鱼儿都穿在柳枝上。”

    邵清掏钱后,又在一旁的柳树上,折了三条柳枝,递给鱼肆伙计。

    “这是干啥?”

    姚欢问。

    邵清道:“前日在苏公宅子里,见到好几只猫,很教苏公宠爱,公为我指点文章时,那些猫儿便在周围穿梭,苏公亦不喝斥它们。故而今日,给猫儿们带些礼物去。”

    说话间,伙计已麻利地将手掌大小的几十条小鱼儿都穿了麻绳,系在柳枝上,再绕个环扣,方便客人拎着。

    邵清接过,满意道:“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啊,邵先生又发诗性了。

    姚欢暗暗地揶揄一句。

    不知道这是他自己即兴吟的,还是摘抄哪位大家的好词好句?

    不过面对诗人,要尊重,要捧场,不好叫他念完了诗,却如对着空墙,听不到回响。

    姚欢于是知趣地问:“狸奴我知道,是说猫吧?咸蝉是什么?拿盐腌渍过的知了?”

    邵清一愣,继而扑哧笑了。

    “是含在嘴里的衔,不是盐渍的咸。这是黄鲁公的诗,狸奴是指猫,衔蝉也是指猫。”

    姚欢讪讪。

    原来作者是黄庭坚,那位无意中给她指点咖啡豆方向的制香大师。

    嗯,有点文化的人说事儿,就是爱用别称。比如,驸马被叫作粉侯,驸马他哥被叫作粉昆,驸马他爹被叫作粉父。

    小汝舟比他jiejie爱猫多了,此刻听到邵清这话,倒主动追问道:“猫为啥又叫衔蝉?”

    邵清道:“后唐时候的琼花公主,养了两只猫儿,一只通体黑毛,只尾巴雪白,琼花公主给它起名昆仑妲己。另一只通体雪白,只嘴上有块黑毛,形如鸣蝉,公主就叫它衔蝉。后来,衔蝉便通指猫儿了。”

    噢,原来这么来的。姚欢心道,还是贵族公主有情趣,衔蝉……估计若是换了自己来起名字,无非叫“泥巴嘴”而已。

    邵清见姚汝舟眼里现了几分兴致,拍拍他的肩膀道:“汝舟喜欢猫儿?回头先生送你和你阿姊一只漂亮猫儿。”

    不想姚汝舟脱口而出道:“不要,曾家四郎说,他怕猫。”

    第137章 苏颂帮我烘咖啡(上)

    汝舟提到曾纬的那一瞬,姚欢的表情霎那就僵了。

    是她和姨母太疏忽了!

    这些时日,娘儿俩唠叨多少体己话儿,并不怎么有意避开这娃娃。

    沈馥之已视姚欢如自己亲闺女一般,她又本就是这个时代的妇人,既然明白事情原委,桩桩件件的思量都比姚欢来得多、来得深,难免便要说到若姚欢真的跟了曾四郎,汝舟的去向如何如何。

    汝舟模糊听闻阿姊接了姨母的话,言明要带着自己一道,小小胸膛里那颗心总算放下了。

    阿姊还亲他,就好,阿姊要跟的不是邵先生那样古板寒酸的男子,就好。

    曾家叔叔很不错,人有趣,还救过自己一命,杨翁又说过曾府是气派人家,想来不比王驸马的西园小吧,看以后哪个好敢欺负俺。

    这便是汝舟这娃娃的真实心理活动。

    鱼肆前,姚欢面色愣怔,心头一番滋味却十分复杂。

    汝舟浑不掩饰他对曾四郎的喜欢,也不算什么错,但邵先生,是见证过自己为了抗婚曾府而宁可寻短见的。

    他会不会觉得,我这种女子,朝秦暮楚、虚伪做戏?

    他会不会觉得,我就是那种惯于算计的商妇,什么守不守节的,无非不愿意嫁个病秧子、想嫁个更男神一些的而已?

    邵先生再博学,又哪里会想得到我不是土著、是个穿越来的呢?

    我根本就不是那位姚姑娘,我来到贵宝地,折折,因因由由的,与一个男子两情相悦,我有什么错呢。

    姚欢心头百转千折,口里道声“邵先生我帮你提着鱼吧”飞速地抬起目光扫了他一眼。

    邵清嘴角微噙,淡淡地一个“哦”字,递了一串儿柳条鲜鱼给姚欢。

    只那姚汝舟有些得意,眼尖望到街角有个等主顾的骡夫,脆着嗓子道:“先生,阿姊,我去叫那车子。”

    一路行来,两个成年人在骡车里默默无言。

    直至进了苏相公的宅院里,三只猫儿冲出来绕着袍子撒欢时,邵清因为汝舟一句话而被浇灭了的兴致,稍见复燃。

    再是已经确定的失败,也不好影响一场重要的社交。邵清提醒自己,打起精神来。

    猫儿的规矩都还不错,围着邵清转几圈后,并不来扑那柳条上的鲜鱼,只一排蹲好,圆溜溜的眼珠子瞪着邵清,毛茸茸的尾巴左右甩,典雅中不失呆萌。

    到底是宰相家的猫儿,当真不会为了组个饭局,而丢了格局。

    姚汝舟毕竟是娃娃,见了这可爱的猫,哪里还有空继续琢磨抬曾纬、踩邵清那点事儿,一时丢了拘谨之气,从姚欢裙子后头钻出来,也蹲到几个猫儿身旁,满脸欢喜地打量它们。

    “好乖的猫儿,比王婆婆家的多拉和阿孟,温驯又漂亮。”

    姚欢亦赞道。

    她这算是重又与邵先生攀谈的第一句话。

    邵清微微一笑,轻声回应:“可是青江坊那位爱猫成痴的王婆婆?”

    恰此时,苏颂由老仆传报,自后屋走来。

    “尺牍纸卷鼠啮尽,榻上狸奴犹酣睡。无奈老夫宠爱甚,仍纵猫儿绕鱼追。二位今日这礼,送到老夫心里咯。”

    因又向姚汝舟道:“这位好俊的哥儿,你是姚娘子家的小郎君吧?你也爱猫?”

    姚汝舟起身,一板一眼地向苏颂行礼:“公公,俺会煮粥,还会烤鱼,现下能做了这些鲜鱼给猫儿们吃吗?“

    苏颂慈蔼地点点头,吩咐家仆接过邵清手里的柳条鱼串,带小汝舟去灶间弄鱼喂猫,就当是哄童子玩耍。

    三只猫儿得了主人的一个手势,亦噌地起身,尾巴高高竖起,乐不颠颠一路小跑地跟着饭票走了。    ……

    苏颂这栋宅子,实也不比沈家那小院落大得几分。青瓦白墙,竹篱疏疏,院中遍布的,不是盆栽,就是各种机关小木作。

    姚欢翻检脑中留存的零星史料,记得苏颂是个极为简朴的人,而且不给子孙捞前程,儿子们基本都是悠游文坛书苑的不带实职的散官,想来府上始终清寒。

    进了书房,苏颂郑重其事地打开案几上已陈放着的大锦盒,与自家书童合力捧出里头的卷轴,小心翼翼地铺展开来,道:“姚娘子来看。”

    已经裱糊妥帖的宣纸上,赫然三个大字“新琶客”

    落款处只“御制书”三个小楷,并一枚红印。

    这就是赵煦奖赏我的御笔?姚欢使劲盯着那个红印看,奈何她一个自认没什么文化的现代人,在大宋熏陶了半年,也就能认认楷书行书的繁体字,实在,认不出篆书。

    估摸着不像是皇帝自己的印,大概是内廷制作御书御画的翰林院或者书艺局之类机构的印章?

    唉,这位官家,你怎地也不像他弟弟似的,起个笔名,“天下一人”之类的花押,后世一看就知道是徽宗赵佶。

    邵清,则并非第一次看到大宋天子的御笔。他来开封前,养父萧林牙带他面圣,辽帝(耶律洪基)给他看过当年宋仁宗亲笔写给自己的贺信。

    姚欢抬起头来,向苏颂道:“苏公,容晚辈一问,官家赏小商小民的字幅,吾等可否悬挂于店堂?”

    苏颂听这女娃娃虽问得直接,口吻却是小心翼翼里又带着一丝赧然,不免爽朗道:“怎地不能挂?不但能挂,你和家里人,还尽可以周知四邻与食客。那日老夫蒙官家召见,询问城中灾情,老夫言无不尽,将姚娘子你的善举,奏禀官家。官家有心嘉赏,却不知赏什么,老夫便为你讨了这副字来。如此前因后果,均可白于天下,何须掩藏?天子和朝廷的陟罚臧否,若不宣之张之,又怎么能鼓励贤德、惩戒贪恶呢?”

    姚欢闻言,倒不掩饰自己在商言商的心思:“哦,那就好那就好,有官家的御笔挂着,苏公起名的这新琶客饮子,定能名扬开封城。”

    苏颂点头:“只是,官家知晓了你的名字,又听闻你是曾枢相大郎所收的义女,倒略见惊诧之色,想来,官家大概以为,平民女子若拜入相府,哪里还会吃得起这般风吹雨打的苦。”

    姚欢心里“呵呵呵”苏公,你哪里知道我不久前得罪过他的宠妾啊。

    她不由好奇,赵煦当时是个啥心理活动?

    不管怎样,小赵看来人还是不错的,气量不狭。毕竟白纸黑墨地提了字。

    却听邵清在一旁开口道:“苏公,说起姚娘子这胡豆香饮子,此前公离开河滩后,姚娘子又试了另一种制法,乃如烘制茶饼一般。”

    第138章 苏颂帮我烘咖啡(中)

    邵清的目光,温煦底色里透着提点之意。

    他转向姚欢道:“姚娘子,你那日不是还问过我,如今医家是否用铁锅制药的么?此问题,也是我今日来与苏公探讨之议。方今之世,一口好的铁锅不再难得,草药里如决明子等,自然是炒制后更佳,不仅抓药配方时,容易捣碎,煎熬汤剂时,药力也更易发出来。”

    苏颂“唔”了一声:“确是如此,那你们说的如焙茶一般,焙制胡豆,又是何法?”

    姚欢忙恭敬答道:“哦,晚辈因听邵先生说起,草药里的巴豆亦最好炒至过,便突发异想,将大食番客的胡豆亦在国子学的铁锅中炒了炒,将焦未焦,再煮水来饮,竟是,不必加麦芽糖与姜汁调味,便少了许多生青气。又与邵先生说起,他言道,我朝制茶里就有一道工序,在蒸青、榨茶、研茶后,叫做‘过黄’,乃是拿茶饼经过沸水浸泡、烈日暴晒后,置于炭火上焙烤。邵先生说,区别无非是,茶叶是先研磨压成饼子,再过黄,而番商的胡豆,更像炒制草药,是先过黄,再磨碎。”

    姚欢说到此处,停歇下来,一面想着,与苏颂沟通此事,就像做路演,一段段来,不好像个麻雀似的只管自己叽喳到底,须让苏颂对于信息进行消化。

    今日她突然知道自己要来苏府,对领赏固然是渴慕的,毕竟当今天子的御笔,可比火锅店名人合影更招徕生意。

    但更教她起意盘划的,是向苏颂请教怎么做出烘焙咖啡豆的装置。

    毕竟,眼前这位苏颂,和沈括一样,不仅仅是出将入相的重臣,更是大宋王朝排在头两位的科学家啊!

    苏颂尤其精通各种机关装置,他连被后世中外科学家视作天文钟杰作的水运仪象台都能造出来,难道不能给自己出出烘豆机的点子?

    与此同时,姚欢胸中还有一桩心思,也放下了。

    邵先生真是好人。我不过那日与他嘀咕过几句,若能提高人力烘豆的效率就好了,他想来留了心。

    从方才他主动提起话头来看,他对我好像没什么芥蒂,挺希望我创业成功的哈。

    不错不错,回头问问他,要不要,把他的阿拉伯朋友圈,发展成我的供应商?他还没发达,估计也没什么钱投资我的店,不如请他用技术和人脉入股?

    那边厢,邵清见姚欢望着自己露出致谢的浅笑,心中暗道,姚娘子,你也不用感念我,我将话题转了,乃有我自己的算盘。对于苏公,我实则也有所求,恰巧我所求之事,亦须懂得竹木器械机巧的大家……苏公便是这般大家,或可解神臂弩的机关。

    “邵郎,姚娘子,二位想来自小生活于京兆和庆州,对于制茶之事不甚了然,单凭一个‘焙’字,便以为茶在炭火之上,实则,并非如此简单。”

    苏颂转过头,对侍立身侧的书童道:“你去将老夫的‘焙篓’和火炉取来。”

    书童道声是,不多时便带着另一名家仆,一人捧着一件不小的物什回来。

    “老夫是两浙西南路(今福建)泉州同安人,乡邻皆懂制茶。老夫赋闲后,有时回京,家眷既都在扬州,宅中清净,也爱研习焙茶的细究之处。今日,老夫便为你们讲讲焙茶。”

    苏颂指着案几上一个仿如大鸟笼似的竹篓道:“此物,在唐人陆羽口中,叫作‘育’,取育茶之意,我们宋人称为焙篓。你们看,这笼子中间,有一层隔板,育茶时,将茶饼以菖蒲或竹叶扎裹,放在隔板上。板下放置这个火炉。篓外再覆以芭蕉叶或竹叶。”

    他说到这里,又命书童端过火炉来,指着里头的炭火残迹道:“育茶的炭,却是大有讲究的,有熟炭、生炭和净灰之分。烧红的炭,是为熟炭,须放置于炉盆正中。熟炭周围摆一圈未被点燃的生炭,熟炭与生炭之上,再覆盖一层烧炭余下的灰,如此,炉中便无烟气上涌,不会熏坏茶饼。阿笠,你将炉子,如我所言,布置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