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青云台在线阅读 - 青云台 第141节

青云台 第141节

    赵疏听到这里,步子一顿,“姑母在宫里?”

    曹昆德笑盈盈的,“正是呢。”他浸yin深宫多年,怎么可能连圣上喜欢谁不喜欢谁都猜不出,早吩咐了墩子候在拂衣台下,招招手,墩子就从拂衣台下一路小跑过来,躬身禀道,“官家,长公主说近日回宫里住,昭王殿下身边的侍从,那个叫顾德荣的似乎有什么事要禀与长公主,适才在宫门递了牌子,眼下也过去昭允殿了。”

    第177章

    赵疏听是德荣也进宫了,心境为之一宽。

    他一直独居深宫,若说与谁亲近,除了荣华长公主,只有谢容与了,只是谢容与生性清冷,洗襟台坍塌后,心绪几不外露,好在常年伺候在他身边的德荣温和善言,偶尔德荣说起他们在宫外的经历,赵疏也是爱听的。

    德荣是宫外人,能进到禁中已是破例,如果谢容与不在,他甚至不能在昭允殿留足一个时辰,赵疏到的时候,德荣正欲辞去,见了皇帝,连忙行大礼,“官家。”

    赵疏将他略扶了扶,嘱他跟自己一起进了暖阁。长公主见赵疏一身风露,心知他是直接从宣室殿那边过来的,这么晚了,想必连晚膳都没用,都说皇帝享万人供奉,极尊极贵,可赵疏做皇帝这些年,长公主只觉得他比寻常百姓还要辛苦,当即吩咐人去被膳食。

    阿岑上来为他去了龙氅,赵疏屏退了曹昆德和墩子,接过长公主递来的姜汤,“姑母怎么进宫了?”

    “不进宫难道一直在公主府闲着,你和与儿这样辛苦,姑母看着心疼。”长公主道,“再说元嘉月份大了,许多事打理起来不便,你这后宫再冷清,好歹也是一座宫所,太后礼佛不问世事,余下几个嫔妾,你恐怕连她们长什么样都记不清,眼下这个当口,这后宫的事我不帮你,谁来帮你?”

    赵疏吃完姜汤,撩袍在暖榻的一侧坐下,“表兄也一起回宫里住吗?”

    谢容与自小封王,照说十八岁就该开衙建府,但是洗襟台坍塌,修建王府的事也耽搁了,他在京一直没有自己的府邸,这回回京,也是暂住在公主府。

    长公主淡笑了一下:“他不来。”

    德荣适时解释道:“官家,小的今日进宫,正是与夫人说这事呢,殿下不跟着进宫,打算搬去江府。”

    长公主道:“他父亲和江逐年是莫逆之交,江家算他半个家。何况,那是他成亲的地方,他虽然嘴上不提,我知道他在想什么,那温家的姑娘许久没有消息了,她不是京中人,如果上京,只能去江家找他。”

    他在等着她呢。

    赵疏听了这话,稍稍一愣,随即了然地点头,“表兄这些年,学为洗襟,病为洗襟,险些身家性命都要折腾在了洗襟二字上,好不容易多出来这么一个牵挂,其实是好事。”

    下头的侍婢上了晚膳,就搁在暖榻的方几上,菜肴不多,都是赵疏爱吃的,长公主虽然吃过了,还是命人拿了碗,陪赵疏用膳,期间问,“案子办得怎么样了?”

    这是赵疏唯一一个不必“食不言,寝不语”的地方,搁下玉箸,拿布巾揩了揩嘴,“已经梳理得差不多了。”

    他提起这个,眉间就涌上愁绪,“适才朕还和三法司说这事呢,案情虽然明白了,也不是没有疑点,其中一个,曲不惟拿来贩卖的名额究竟是从哪儿来的。谁都知道洗襟台名额的源头是翰林,今天三司也提议说彻查翰林,可是……虽然眼下案情的具体细节没有外露,但是‘洗襟台名额买卖’这七个字,已在京中士人里引发轩然大波,不少士子包括朝中的士大夫出声质疑当初洗襟台修筑目的,甚至开始反对重建洗襟之台,如果在这个时候,朝廷彻查了翰林,查到了老太傅身上,普天下的士人乃至于百姓,必将人心惶惶……”

    这些话即便说给长公主听也无用,一个深宫妇人,能想出什么法子。

    但长公主知道,赵疏需要说出来,这些事在他心中积压得太久,压得他夜不能寐,是故她才有此一问。

    “……眼下曲不惟也许有把柄在章鹤书手中,宁死不愿招出章鹤书,朕也知道想要真相,必须当机立断,但朕是皇帝,每做一个决策,必须考虑后果。表兄或许看出了朕的顾虑,三法司说想查翰林,他力排众议将此事压后,今日去礼部彻查当年士子登台的名牌了……”

    长公主听了赵疏的话,说道:“不必cao之过急,这几年你一路行来,每一步都艰难,每一步却也坚定,姑母看在眼里,姑母相信你不是做不出决定,只是心中尚有权衡,待到再走几步,柳暗花明,你自然知道该怎么办?”她说着一叹,“你说与儿学为洗襟,病为洗襟,你又何尝不是?我年纪大了,许多事早已看开,只盼着你们都别太为难自己。”

    赵疏闻言,心安了不少,暖阁着焚着促人安宁的沉水香,赵疏安静地用完晚膳,对德荣道:“德荣与朕说说表兄在陵川的事吧,表兄回京后,朕与他两厢繁忙,还不曾听他提过。”

    德荣依言点头,“小的是五月中旬,从中州赶去陵川的……”

    陵川的经历真要说起来,那就没个头了,但赵疏还有政务要忙,朝中的事务不是只有洗襟台这一桩,今日买卖名额的案情梳理完毕,奏疏依旧堆满了会宁殿的案头,赵疏在昭允殿多坐了半个时辰就辞去了。他走了,德荣自然不能多留,小黄门引至四重宫门之外,笼着袖子在夤夜中等着。

    一直等到子初,谢容与才从角门出来,见德荣迎上来,问:“母亲回宫了?”

    “是,”秋夜清寒,德荣为谢容与罩上薄氅,“夜里官家过来用晚膳,夫人和官家说了好一会儿话。”

    马车就停在宫门外,德荣在前面提着灯,正要引着谢容与上马车,忽然有一人从道边快步上前,唤了声,“表哥。”

    是个年轻女子的声音。

    谢容与顿了一下,看清她的眉眼,“仁毓?”

    赵永妍有些怕,虽说他们是表兄妹,小时候在宫中也常有往来,可是比起赵疏,她更畏惧这位看似随和实则疏离的表哥,只是眼下赵疏身为帝王,有许多事她不好问,只好找到谢容与这里。

    “这么晚了,找我有事?”谢容与问。

    赵永妍看他一眼,很快低下头,“是这样的……仁毓想问问,张二公子近日是否在京中。因为……因为仁毓听母亲说,张二公子是跟着表兄一起回京的,可是你们回京那天,仁毓没有看到他,仁毓本来想进宫问问皇后娘娘,娘娘身上月份大了,母亲让仁毓不要多打扰,仁毓只好找到表哥这里……”

    赵永妍这么一说,谢容与想起来了。

    他回京后,长公主与他提过,说赵疏想为仁毓郡主和张远岫赐婚,特地询问老太傅的意思,老太傅夏天时去信陵川,问张远岫的心意,张远岫隔了许久才回信,信上只问候了老太傅,称是别的事他回京后会自会禀与官家。

    赵疏这一辈没有公主,赵永妍是裕亲王之女,昭化帝亲封的仁毓郡主,已是身份最尊贵的了,寻常人遇上这样的事,高兴都来不及,却不知道张远岫因何迟迟不应。

    谢容与道:“张忘尘是御史中丞,眼下三司诸事繁杂,他回京当日先行去了御史台,想必你是因此才没有见到他。”

    赵永妍点点头。

    她又犹豫了许久,“几个月前,老太傅给张二公子去信,信上问了他一些事,张二公子回信说,回京后,自会禀与官家,眼下他已经回京半月有余了,表哥可知道……可知道此事他禀说官家了么……”

    她知道自己冒昧,甚至可以说非常唐突,可是她已等了小半年了,原本以为一早就能有结果。

    谢容与看着赵永妍,虽说他们回京已逾半月,但这十数日来,几乎每一个人都忙得席不暇暖,每日廷议过后,宣室殿中的灯火一直要掌到夜深时分,赵疏没时间单独见张远岫不提,张远岫自不会在这样的时候面圣只为自己的私事。

    谢容与本想劝赵永妍安心等候,她的事自有裕王妃为她cao持,可是话未出口,他忽然想到,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小野一样,在辰阳山间自由自在地长大,来去随意爱恨随心的,他眼前的这个表妹,她被宫规束缚着,教条约束着,今夜她背着裕王妃,偷跑到宫门问一个结果,也许于她而言已经付出了莫大的勇气,所以何必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来搪塞她呢?

    “朝中诸事繁忙,张忘尘回京未必有闲暇与官家禀说私事,好在母亲今日进宫了,你且等上几日,我回头请母亲与官家提一提。”

    赵永妍听了这话,又惊又喜,她没想到谢容与竟肯帮自己,连忙欠身与他行礼,“多谢表哥,多谢长公主!”

    谢容与颔首,随后看了宫门一眼。

    宫门外的侍卫长早就注意到这边了,只是无召不敢靠近,眼下见谢容与望过来,立刻上前拜道:“殿下,郡主。”

    谢容与道:“送郡主回王府。”

    等赵永妍离开,谢容与也上了马车。江家离紫霄城有些远,行到半程,谢容与撩开车帘,朝外看去,九月末,明月残成了半环,距离脂溪硝烟炸响,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可是青唯一封信都没来过,谢容与知道她跟着岳鱼七,一定没事,也知道她行事一贯小心,等闲不会写信曝露了踪迹。

    他只是忽然有些庆幸,他的小野姑娘,是辰阳山间的一只小青鸟,岳鱼七临别时有句话说得好,“她你还不知道么,她自在惯了,也会保护自己,等风头过去,你平安到京,她想去哪里,自会出现在哪里。”

    谢容与想到这里,稍稍心安,问德荣,“今年的桂花收了吗?”

    德荣正在驱车,闻言道:“收了,小的和天儿这些天什么都没干,只顾着收桂花了,挑的都是最好的,驻云制了许多灌桂花蜜,本来想等少夫人冬天前回来,补过一个中秋,眼下看来等不着了,不过没关系,驻云说了,那桂花蜜能放到初春,留芳还做了不少桂花香片,全都带去江府了。”

    谢容与淡淡“嗯”了一声,放下车帘,月色透窗洒进来,铺满一整个车室。

    -

    车窗外月色朦胧,马车在郊外官道上行到半程,一只枯槁的手撩开车帘,唤来车旁跟着的仆从,“先停在这里,你去看看前面在查什么。”

    仆从应是,很快去了。

    虽然已是深夜,为了避开冬雪,进京的这一条官道上,多的是夤夜赶路的。

    不一会儿,仆从回来了,“老爷,过了前方吉蒲镇,便到上京地界了,近来京中有大案,武德司在往来路上设了关卡,严查行人,您看……”仆从说着一顿,透过车帘朝里望了一眼,“要不要请江姑娘避上一避?”

    第178章

    仆从话音落,车室里静了一会儿。片刻,车上下来一个罩着黑衣斗篷的女子,她撩起帽檐朝远处望了一眼,只见驿站附近果然灯火通明,进京的车马、行人全被拦在了关卡外,武德司的官兵正在一个一个排查。

    近来京中生了什么大案,青唯心中很清楚。自从谢容与从脂溪矿山取证回京,洗襟台买卖名额一事在京城附近传得沸沸扬扬,她到底是洗襟台下重犯,这么敏感的关头,还是不要惹麻烦为好。

    青唯想了一下,撩开车帘,对车上的人说:“顾老爷,那就依照我们说好的,我是您中州的远房侄女,也姓顾,跟着您一块儿上京省亲的。”

    马车上的人连声说好,一旁的仆从道,“那就辛苦江姑娘去驴车上坐一会儿了。”

    驴车拉的都是货物,青唯一点不含糊,当即一点头,挤身在货物间坐下来。

    青唯跟着的这位老爷姓顾,大名唤作顾逢音,是一名富商,年岁已近花甲,他常年住在中州江留城,前一阵因为买卖上出了岔子,不得不亲自上京,他走得匆忙,身边只带了几个仆从,路上不幸遇到劫匪,幸得跟前这位“江姑娘”相救。这位江姑娘自称是陵川人士,家里是开武行的,所以身手不错,她去年秋定了亲,夫家姓谢,挺有出息的,在上京混了个芝麻大的官,可惜前阵子她未嫁的夫君被人冤枉落了狱,她着急上京探望,娘家这边不允许,怕她救人不成,反倒惹来一身麻烦,非但要解亲,还将她禁足在家,她不得不半夜落跑出来。

    未婚夫婿落狱,“江姑娘”眼下也算半个罪臣之妻,路上遇到官兵,倘若报了真名,惹来一番盘问不说,倘若被官府连坐缉拿,她还怎么救人?所以“江姑娘”和顾逢音一商量,干脆假称是他的远房侄女,上京省亲的,顾逢音感念她的相救之恩,兼之觉得她情深义重,自然答应。

    很快到了关卡处,一名武德司的官兵举着火把过来,“马车上的人都下来。”

    仆从依言将顾逢音扶下了马车,管家的双手奉上文牒,“官家,我家老爷姓顾,家中做绸缎买卖的,近来生意上出了岔子,是故上京协商。”说着,又让一旁的厮役拿出几本账簿给官兵验看。

    官兵略翻了翻,目光移向驴车上,罩着斗篷的身影,“她是何人?”

    顾逢音道:“她是草民的远房侄女,家中有尊长在京城,草民是故捎上她一块儿上京。”

    许多女子一生未必行得了一次远门,未出嫁前身份都登在娘家的户籍下,有时候只写姓和齿序,连名都没有一个,更别提文牒了,是故顾逢音既然说了驴车上的女子姓顾,回头查一查中州顾氏陵川的分支,有这么一号人便行了。

    武德司的官兵点点头,着人把顾逢音一行人依数记下,放了行。

    众人离开关卡还没走几步,忽听身后一声“等等”。

    一名身着校尉服的武德司官兵走上前来,在驴车前顿住步子,“把帽子揭下来。”

    青唯顿了片刻,依言揭了兜帽。火光将驴车这一片照得通明彻亮,兜帽落下,露出女子一张蜡黄的脸,她的唇上一点血色也无,刚想开口说话,不期然间冷风入喉,忍不住捂唇连咳数声。

    管家的忙道,“官爷,我家堂姑娘身子不好,连日赶路不慎惹了风寒,正急着上京请大夫治呢,官爷见谅,官爷见谅。”

    武德司的校尉皱了皱眉,随即摆摆手,“走吧走吧。”

    过了吉蒲镇便是京城地界,南面上京的都走这条道,青唯去年也走过,如果快马驰奔,大概两个多时辰就能到城中,不过顾逢音年纪大了,经不起太久的颠簸,路上找了一家客舍歇了半宿,天明时分继续上路,等到了城门口,已近暮里了。

    与顾逢音同行,说不上是巧合。

    离开脂溪矿山后,青唯和岳鱼七抄捷径避去了中州,青唯的意思是在中州等消息,风头一过去,她就上京,但岳鱼七劝她打消这个念头,等案子审结,怎么说都要半年,不如先回辰阳老家。青唯思来想去,觉得岳鱼七说得有理,只是她和谢容与分别数日,怎么着都得给京中去信一封以报平安。

    青唯本打算找中州谢氏帮忙,她听谢容与说过,他的祖母待他很好,当年谢桢过世,老夫人还亲自上京,在公主府住了半年陪伴孙儿。可是中州的谢府,连谢容与都没回来过,更别提青唯了,再说她上门怎么说,自报家门称自己是小昭王之妻,谢家的孙媳妇儿,让他们帮忙给谢容与送信么?她温小野还是要脸的。

    正是踌躇的这几日,青唯在江留城的上空看到了隼。

    白隼翔空可至千里,可它到底是禽,若无有心人豢养,它如何懂得在携信往来特定的地方。

    看到隼,青唯就想到了曹昆德,能养得起隼的人家不多,曹昆德算一个,虽然不确定在中州传信的这一只是不是京里那位公公的,自从曹昆德在洗襟台的废墟里救下她,青唯一直觉得他心中藏着秘密。他的秘密让她不安,且青唯可以断定,凭这位公公行事的手段,不是由谁逼问他,他就会把秘密说出来的。

    曹昆德这些年的筹谋明显与洗襟台有关,而眼下洗襟台名额买卖一案正审到关键处,容不得出现任何岔子,青唯思及此,立刻决定上京,查清洗襟台的真相也是她的责任,凭她这么多年和曹昆德的接触,想必帮得上忙。

    江留谢府不好登门,青唯想起另一个人,便是朝天和德荣的养父,当年好心收养长渡河遗孤的中州商人顾逢音。

    也是巧了,青唯到顾宅当日,顾逢音正准备上京。青唯想着顾逢音不认得自己,她如果自称是谢容与之妻,反倒会惹人生疑——哪有她这样一身江湖气的王妃,思前想后,决定干脆使些手段。青唯雇了几个地痞流氓扮作山匪劫道,危急时刻出手相帮,随后编排了一个未婚夫婿落狱的故事换取了顾家老爷信任,历经月余,总算到了上京。

    马车进了城,管家的很快找了一间客栈,正是夜幕时分,客栈多的是打尖儿住店的,小二很快上了小菜和茶水,顾逢音对青唯道:“老朽让管家跟掌柜的多订了一间上房,江姑娘今夜暂且歇在客栈,明早再出门打听谢家相公的消息不迟。”

    青唯谢过他的好意,“顾老爷到京后如何打算呢?”

    “老朽在京中有间铺子,等铺子收拾出来,就搬过去住,江姑娘如果没找到落脚的地方,只管过来铺子。”他说着,让管家把商铺的地址写给青唯,“老朽还有两个亲人在京中,老朽打算去见一见他们,其实……”他犹豫了一下,叹一声,“唉,实不相瞒,老朽的这两个亲人,眼下跟在京中一位贵人身边伺候,谢家相公的事,如果这位贵人肯出手相帮,江姑娘就不必愁虑了,不过老朽身份低微,总不好跟贵人开这个口。”

    青唯知道顾逢音说的两个亲人就是朝天和德荣,道,“顾老爷不必麻烦,我官人既是被冤枉的,想必没有贵人相帮,也能昭雪。”

    小二的很快上了菜,掌柜的见识广,看顾逢音的衣着,一眼就认出他是富商,很快过来攀谈,“几位这是刚上京?近日来得可真不巧啊。”

    “掌柜的这话怎么说?”管家问道。

    掌柜的往外努努嘴,“夜里瞧不出来,明早您推开窗瞧瞧就知道了,外头闹事哩!宫里那位小昭王带回了罪证,称是当年塌了的洗襟台涉嫌名额买卖,京中那些读书人听了受不了,嚷嚷着让朝廷给个说法,单是这半个来月,就闹了三五回了。”

    顾逢音听了这话,将茶盏往桌上一搁,皱着眉道:“朝廷给说法,朝廷不需要查么,查案子总需要时日,这些读书的真是闲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