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页
可现在不一样了,红福村有县领导办法的奖状,这是其他村子都没有的! 姜如安已经能预料到,或许再过几天就有其他村子的妇女会找上门来寻求帮助了,她一个人有点分身乏术,还是得多多培养几个帮手出来才行。熊姐和高媳妇这俩人就不错,很有可塑性,稍微培养一下差不多就能上岗了。 人都有从众心理,当大家伙都在干一件事情只有你一个人没做时,你担心自己会被排挤,就一定会想发设法融入进来。 姜如安相信,红福村的影响一定会慢慢渗透到周围村子。 …… 九月来临,学校开学,姜如安把姜小弟和姜小妹一块儿打包扔进镇上小学。他俩之前没有上过学,自然要先去念小学,看情况决定后面要不要跳级。而丫丫也被她送进去县政府的托儿所,结识了好几个小伙伴每天都很开心。 姜父姜母问村里人借的钱陆续还清,而姜如安因为在妇联会里亮眼的表现,工资又往上涨了五块,马上就要逼近二十块钱了。杨主任还隐约透露出明年会把妇联主任位置传给她的意思,主任年纪大了,身上一些伤痛经常复发,已经决定明年就退休。 把位置给姜如安,杨主任十分安心。 于是姜如安愈发忙碌,在主任慢慢放权下来后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计划。 她一边装着学习认字一边写了篇关于红福村的文章寄到报社,关于男女平等的话题总会引发热议,最高领导虽然说了要提倡男女平等的思想,但实行起来却非常非常难,根深蒂固的思想一时间很难转变。 在这时候,红福村就像是一股泥石流从中脱颖而出。 有记者闻讯赶来潜伏进村子里仔细观察了好几天,发现红福村真和文章里写的一样,男女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基本上看不到有重男轻女的迹象。就算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对待孙子孙女也是一视同仁,气氛十分轻松。 拿到素材的记者回到报社连夜写了一篇来到红福村的感想,证明这个村子的确和文章里所说得一样。 姜如安手拿新买的报纸来到县政委,看着上面关于红福村的报道时微微一笑,笑容带着些许狡黠的意味,心情十分愉悦。 记者来的时候她就发现了,特意跟村里人打了招呼,让他们表现得好一些。 报道正在慢慢发酵,姜如安只是偶尔盯两眼,更多时间还是在忙碌当中。妇联会在县里名气大起来后又增加了不少新成员,她得安排时间给新同事培训,还得处理其他事情,忙得跟个陀螺般根本停不下来。 半个月后,首都报社出了新一版报纸,报纸正中心的标题是【最高领导人夸赞红福村的进步思想,呼吁大家学习】,其中还点名夸奖了姜如安。 一时间,红福村和姜如安风头正盛。 事情发展在她意料之中,既然想让大家丢掉封建思想,那就一定要树立一个典型,而红福村的报道正合上头领导人的心意。 有得有失,既然红福村成为这个典型,那么以后所作所为都会被众人所关注,他们必须把这个进步思想贯彻到底才行。不过这点姜如安倒不怎么担心,毕竟都被领导人夸奖了,这可是能够光宗耀祖的事情,不论如何他们都会把进步思想贯彻到底。 姜如安要做的,就是为解放妇女、维护妇女权益、宣传男女平等继续努力。 …… 1976年夏。 绿皮火车在省城停下,背着军绿色大包的沈启民从拥挤的火车站里挤出来,他神情复杂地看向基本没啥变化的省城,直奔车站坐最近的一班车往县里赶。 两年了,也不知道家里都过得怎么样。 爸妈和妻子女儿看到‘死而复生’的他一定会很惊讶吧?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责怪自己明明还活着却不和他们联系,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在执行那个任务时被地雷炸伤生命垂危。 他心脏都停止跳动了,领导才给家里人通报他的死讯,谁又能想到突然之间他又活过来了呢?沈启民坐在班车上,伸手放在自己胸口处,感受着血rou下缓慢跳动的心脏,缓缓露出一抹庆幸得笑容来。 或许这就叫命不该绝吧! 虽然因为重伤后遗症没办法继续保家卫国,但他也总算可以空出时间好好陪伴自己家里人。两年不见,都快忘记妻子的模样了!如果没记错,丫丫今年有七岁了吧?他的小妹也有十二岁,马上就是个大姑娘了…… 沈启民看向车窗外缓缓倒退的风景,内心既兴奋又激动,还带着一丝近乡情怯。 第37章 第三个女主9 被卖掉的军嫂 班车在县里停下, 沈启民提着军绿色大包去换车。 县里的变化要比省城更大一些,他来到等车点等待去往茂镇的车子,目光在周围不断扫视着内心有些感慨。车来了, 沈启民提着包踏上三轮车坐在最外围的位置,等待着三轮车启动,心里愈发紧张。 这个时间点坐车的人并不多,没一会儿三轮车就晃晃悠悠启动了。 车子行驶激起的风带着些许凉爽的感觉吹拂过来, 沈启民伸手擦擦额头汗水, 视线落在车厢外面。突然间, 他在县里街道两旁捕捉到一道熟悉的身影, 身子忍不住往外探出一点, 但车子正在行驶, 他只能看到对方的背影。 那是个剪了齐耳短发, 穿着白衬衫背脊直挺的女人, 手臂上别着个红色袖章正偏头和身边戴着眼镜的男人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