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页
从前养在深闺,所见所闻,不过是苏府后院那些长辈和婢仆,距离这真正的尘世隔着十万八千里,她再饱尝人情冷暖,又何尝真懂得世间艰辛? 不过是到了慈静庵,和附近乡民们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她才明白“苦”是什么意思,又是什么滋味。 她自认天分不足,也未必能够做到救苦救难的程度,可她就是想利用自己的一点点儿能量,哪怕救一个人?哪怕治好一个孩子?这也算是她人生里称之为意义的一道光。 苏绾道:“我还想发动乡民们采摘药材,若我不能诊脉看病,便是帮着分拨、处理药材也好。” 届时让林檎和山矾将药材售到城里各药铺,也能给乡民们多添一点儿收入。 主持师傅几乎是毫不犹豫的道:“就按你说的办。” 佛总说要普渡众生,可其实这个“渡”,真的不只是让谁逃脱苦厄,得道成佛的,而是就化在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苏绾自谦没什么弘伟之心,可她能够体尝民间疾若,愿意尽绵薄之力解百姓困厄,就远比那些只知在寺庙庵堂里吃斋念佛,一辈子打坐念经的出家人强出太多。 主持师傅面露凝重,道:“我有位师叔,法号澄心,昔年曾是杏林之家,后来入了空门,你若真想学,便和我这位师叔学吧。” 苏绾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便利条件,本来她想着,要不去哪儿找个郎中,她不要工钱,只做学徒行不行?她也不说学什么医术,就只跟着学认药材,帮着做些粗活。 既然有了澄心师祖,那可就太好了。 她问:“澄心师祖在哪儿清修?我可以去找她。” 主持师傅笑了笑,道:“那倒不必,澄心师叔年纪只比我大个十一二岁,为人极是洒脱,最喜游方,遍览美好河山。听说去年在中州落脚……我去封信问问,她可愿意来京城慈静庵落脚么?” ……………… 事情特别顺利,信发出去不足两月,澄心法师便来了慈静庵。 她的形象和苏绾预想中的大不一样。尽管有主持师傅所说的“洒脱”之语,真见了人,才发现难以用言语形容澄心法师性情的一二。 澄心法师也不过才四十出头,可是皮肤紧致,容貌端正,若不是剃了发,说她是哪家闺秀也有人肯信。 她不是那种温婉、安静的性子,眼里虽有慈悲和圣洁,但却不似主持师傅那样严肃、古板和寂寞。 她眼里有光,有神彩,是那种心性坚定,却始终追逐阳光和温暖的人。 她身着洗得发旧的缁衣,脚上一双半旧的布鞋,背后只背了一个不大的包袱,可她神态从容,唇角似乎含着一缕若隐若现的微笑,倒真的像一路欣赏着好山好水过来的。 澄心法师见到苏绾,上下打量了一回,道:“你就是静安?” 苏绾规规矩矩的行礼:“静安见过师祖。” 澄心法师笑出声,道:“一声‘师祖’,把我叫成老妖怪了,行了,都已经入了空门,还讲什么俗世里的辈份?在菩萨跟前,你我都是她老人家的弟子,无贵无贱,无高无低,你只叫我澄心就是了。” 苏绾喏喏,没敢应。 澄心法师又道:“倒也真是奇怪,你分明不是佛门弟子。” 但却心性澄静,竟是个有大机缘的,还真是奇哉怪哉。 啊?苏绾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 她知道出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往往方丈或是主持会说一声“你尘缘未灭,非我门弟子”,便能将人阻拦到寺庙门外。 她已经在慈静庵待了这么长时间了,自认侍奉菩萨十分尽心,不管是读书还是参禅,都很虔诚,也从未有过还俗之心,怎么还得这么个评语? 这是澄心师祖看出她俗心未泯,拿她当成了钻进钱眼儿里的钱串子,看不上她这些低俗行径,想把她撵走吗? 苏绾到底年轻,心里一慌,眼里就带了惊疑的神色。 可她很快就自嘲着安定下来。 她确实俗之又俗的一个人,当初一意要在慈静庵出家,为的也不过是寻方净土,以求谋存。可这天地之广,人情之厚,靠山之固,于个人来说却是那样的脆弱,不知什么时候,会无立锥之地,人情会变薄,靠山会倒,所以仍需自立自强。 若不能自立,净土也难容身,可若能自立,便是重归尘世,继续与人勾心斗角,她也不惧。 第102章 半夜 苏绾并没刻意的表决心,只对澄心师太道:“佛不是说众生平等吗?门内门外又有什么区别?只要慈悲心是一样的。” 澄心师太笑起来,道:“你这话极是,其实我是最烦这些分别心的。天道生万物,众生平等,不过是因为人有超于万物生灵的自省意识,所以才格外抬高自己,视一切都不及自己,也才有了分别。可在天道法则那里,哪儿有什么好坏?又哪儿有什么生死?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澄心师太并没有撵苏绾走的意思,和苏绾简短交谈了几句,对她有了个大致的了解,见她果然不是那种轻浮、浅薄的小人,对她就有几分首肯。 因直接对苏绾道:“我听师侄说,你想学医?” “是,弟子微末心思,想着若能救一人,便不枉弟子跟着师傅修行一回。” 澄心师太颔首,道:“有些事,论心不论迹,有些事,则论迹不论心,你是出于慈心也好,出于功利心也罢,其实我是不在乎的,凡事皆有因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