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五十六章 蜈蚣挂山梯(一)

第二百五十六章 蜈蚣挂山梯(一)

    靠人爬过去搭吊桥,这难度有点大了。

    很多天险之所以被称为是天险,因为是人力无法轻易克复的。

    可能一处建在险要处的一架吊桥,建吊桥时死了很多人,花费了很长时间才把吊桥建好。

    平日建吊桥,用人拉着绳子爬过去的方法,慢慢建也行,可如果军情紧急,若无有快速搭建吊桥的工程能力,极其影响军队战力。

    有天险相隔,而无有逾险之能,虽有百万雄师,只能望险而叹。

    如果空有强大的作战部队,而没有强大的军事工程能力,等于是没有强大的后勤能力,没有强大的后勤能力或是后勤能力有短板,于是,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强军。

    其军力虽强,而短板非因其军力强盛便可弥补。

    后勤不足,早晚必因此落败。

    正如曹cao之八十万大军枕戈赤壁,其军虽众,其水师不精,其军中医师不足。

    因为水师不精,所以不得不用铁索连环之计,以图以船为陆,发挥北地兵马善于陆战的长处,而避免水战的短处。然后,一把江火,曹cao大军水面大面大败,折戟沉沙。

    同样因为医师不足,瘟疫爆发之后,无力控制,以致功败垂成。

    但凡曹cao再多准备个两三年,后勤准备再充足一点,船只数量再扩大一倍,纵然水师依然不是东吴对手,但凭借绝对的体量优势,无脑用火船往对面撞,无脑拼伤亡,也能把东吴水军全部给消耗掉。

    而要是曹军事先准备的药物和医师足够,说不定瘟疫爆发的初期,瘟疫就被压制住了,压制住了瘟疫,纵然水面船只全被吴蜀建军消灭,也没必要退军的,可以慢慢伐木继续造船。

    天下三分,魏居其七,吴居其二,而蜀只居其一。

    哪怕只是隔岸相持,曹cao地盘大,人口多,能筹集到的粮草更多,只要没有瘟疫,不撤军,和吴蜀大军隔将相持,相持个一年半载,吴蜀可能就撑不住了。

    吴蜀十万大军长久和魏军相持,等于十万青壮没办法从事生产,同样,后方需要源源不断的往前方支应粮草,以吴蜀的体量,拼消耗,会被魏国耗死的。

    若论军力,曹cao南征北战,打过董卓,吕布,打过袁绍,打过袁谭,还打过鲜卑,魏军从兵力还是士兵素质纪律性,都远强于吴蜀,可赤壁之战,曹cao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后勤准备的不足。

    关羽见李孟羲眉头紧皱,又没声了。

    关羽和刘备不好打搅陷入沉思中的李孟羲,只好等他回转过来再问。

    此时,李孟羲想什么又想的入神了呢。

    在无数混杂的画面之中,李孟羲想到了曾经在cctv7,即,农业军事频道看到过的,特种兵们野外作战时,特种兵们过两山之间的山崖时,是用弓弩把连着绳索的铁钩射到山崖对岸去,只要钩到树干石头什么的,只要钩结实了,人就能像猿猴一样,顺着绳索爬过去。

    用弓弩来抛射绳索,比人力爬过去快捷的多。

    二十一世纪的弓弩,和汉朝力道最大的大黄弩哪个力道更强,不太清楚。

    大不了,大黄弩力道要是不行,直接搬床弩过来,发射弩枪,以床弩的力道,别说挂到对面树上了,弩枪深扎进石头缝里也是可以的。

    吊桥断了,派身手敏捷的士兵爬下悬崖,在路况极不好走的情况下,可能得半个小时,才能爬到对岸山崖。

    而且,这过程中,可能士兵会失足坠落山崖。

    而要是用强弩发射铁钩,或者用床弩发射连着绳索的弩箭,可能运气好,一发弩箭射过去,铁钩就钩到了几十米外对面山崖上一棵歪脖子树,前后所需时间可能还不到一分钟。

    一分钟,对比一个半小时,节省的时间是二十九分钟。

    二十九分钟,按五秒可以顺着吊桥投放到对面一个人来算,二十九分钟的时间优势,足以把数百人投放至对面山崖。

    数百人趁其不意,足以从山上绕到敌军大营后面,埋伏起来,等到晚上,足以杀敌军个措手不及。

    李孟羲甚至知道特种兵们的抓钩是怎样的,最好的抓钩形状,应该是一个抓钩上,有三个或者四个弯铁钩,这样,不管铁钩射出去是怎么的角度,都至少有一个钩子可以勾住树干。

    前后细节想通了,在河上搭浮桥,一样可以用床弩把绳索射过去,很快捷方便,而且安全。

    看来,军中技术装备又得增加了,强弩手们,除了配备普通的弩箭以外,还应配备一种抓钩箭头,以方便在悬崖峭壁之处,辅助通行。

    见李孟羲眉头稍缓,关羽问,“孟羲,见你眉头紧锁,所想何事?”

    “关将军,玄德公。我等之前所议,军中每百人,配备一二抓钩,利于拔寨。

    现下提到于山崖之间搭建吊桥,是否可特做一弩箭,箭头做成抓钩形状,遇山崖难逾之时,使弩箭后拖曳绳索,射至山崖对处,若抓钩恰钩住乱石树叉之处,我军士卒立时缘绳索而过,岂不迅疾?”

    “若弩(喵)弓力道不足,亦可用床弩,以床弩之力,弩枪可设百丈之远,百丈险崖亦可过。”

    李孟羲的奇思妙想,让刘备和关羽大开眼界。

    李孟羲已经把弓弩或床弩用来搭设吊桥的用法已经讲的很清楚了,不用多加思考,刘备和关羽二人就很清楚,此法绝对可行。

    暂不说刘备关羽二人深受启发了,李孟羲也迫不及待的想把这耗费了诸多脑细胞才想到了好主意给赶紧记下来,万一明日忘了,等于白想了。

    “说到吊桥,某倒觉得,吊桥若是竖着用,也很好用。”李孟羲皱眉说到。

    刘备关羽不解其意,相视一眼之后,异口同声的问,“如何好用?”

    李孟羲组织下了语言,抬头看了关羽刘备两人一眼,问,“若要从山崖高处往下爬,该如何爬?”

    “选一灵巧之士,抓藤攀石,小心下爬。”刘备答到。

    一旁,关羽捻须沉吟,“可使人以长绳缚其腰,然后,攀绳向下。”

    刘备说徒手从山崖爬下,关羽说,生涯上的人拉住绳子,系住爬山士兵的腰部,然后,士兵就抓着绳子,有了借力处之后,缓缓下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