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清穿之成为无名氏在线阅读 - 第155页

第155页

    作为吃货,五儿怎么可能会同意?一朵荷花就对应着一支莲蓬,一支莲蓬里面最少都有十粒莲子,剪一朵只能看三四天的花就意味着损失十几二十粒莲子,想想就觉得心痛,太亏了好吗!

    想看花了走出来看就是,就几步路,又不是不方便出门?比起插在瓶子里,长在池子里和叶子一起构成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要更加美丽。

    没敢带狗狗们上船,不过五儿特意给黑子它们和白白一家都分了莲蓬。她也不知道动物们能不能吃出甜味儿,但是每次她剥好了递出去,它们总是很捧场地大嚼特嚼,全部吃下。

    有这么多张口消耗,所以每日五儿都要去客串一两个小时的采莲女,偶尔兴致来了就自己乘船待在藕花深处垂钓,享受独处的时光。

    见她这几天都泡在荷花池这边,两位师傅教她新的针法时自然就用了荷叶荷花来打样子,每日的画画练习对象五儿也自然而然的转换成了荷花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段时间她对这片荷花的兴趣还是很大的。喜欢加上密切频繁地接触,结果就是她自认为进步还是很大的。

    作品看起来写实了不少,至少别人一眼就能看出她绣的和画的是什么东西了。特别是各种莲蓬头,是有关荷花池的所有创作的作品里最逼真的。

    学的越多,对刺绣的了解也越深。

    五儿发现不管是教她的两位师傅,还是专门负责她所有衣物的针线房里的夏祥夏意她们都拥有高超的刺绣技艺,她觉得不把这些优秀的知识记录下来简直就是一种罪过。

    不知道这些绣法有没有传承到后世,五儿对此不甚了解。但是五儿还是想把现在的所有针法、绣艺都整理成册,对前人的经验做一个总结。

    所以在征得绣娘们的同意之后,当初那批画舞曲的画师又被请了过来,现在是要画针法和绣图了。

    刺绣比舞蹈乐曲更好记录一点,除了用纸笔画简图,五儿还特意造了一种布书,里面的书页都是一片片大小一致的布料,上面分区域绣了不同的针法。

    只要保存得当,现在记录下来的信息应该是可以准确无误地流传到后世。就看她的这些努力能不能逃过漫长时间的洗礼了。

    人多力量大,再加上朝廷有人好办事,内务府那边也是十分配合,要人给人,要物给物,主动出力协助。一切都特别顺利,所以这套刺绣大全从五儿提出制作计划到完全成书只花了不到一个月时间。

    当然,这项工程不是完全从零开始的,她也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通过查阅资料,其实现在已经有各种绣法的纸质图书了,只是缺一个把所有资料汇总的机会。五儿的出现,恰恰就提供了这个机会。

    而且成书之后,只要看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解释,再配合老师的讲解,教得容易学得也轻松。入门刺绣就变得更加容易了,事半功倍。

    知识的生命力在于传播,得到广泛传播之后,知识能够流传、更新的机会也就更大。再加上现在印书也很方便,所以五儿给她一直资助的育婴堂各送了几套刺绣大全。

    那里的孩子们长大了也是要学一门谋生的手艺的,女孩们学的一般也就是织布绣花,这个有关于刺绣的教材送过去正好合适。

    这个世道对女孩子的恶意总是要大一点的,孤女要靠自己立足于这个时代可能要面临想象不到的巨大困难。

    五儿曾不止一次地想过要是她当初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穿到贵族家里,而是投到普通人家,或者再倒霉一点,成为育婴堂里面那些被抛弃的无父无母的女孤儿,她该怎么活下去?

    光是想想她就觉得自己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坚持,那些女孩子比她要强多了。所以她对育婴堂里的女孩子总是会多照顾一点,希望她们能有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教材都送了,五儿想着干脆送佛送到西,把老师和教室也一起准备了吧。

    教室好办,三爷给了她那么多产业,随便拿出两三处房产来做教学场地那不是绰绰有余?她这也算是帮着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赵嬷嬷、钱嬷嬷,你们有没有教小孩子刺绣入门的老师人选可以推荐?只要脑袋里面有真材实料,眼睛和手指现在还能不能接着绣都无所谓。”

    五儿知道很多老绣娘到了晚年,眼睛会看不清、手指的稳定性也不好,腰也会出现问题不能久坐,这些都是绣娘的职业病。一旦出现这些问题,绣娘的职业生涯基本上也就随之断送了。

    但是这些人去当老师正好合适呀,既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也保障困境人群的生活,实现了双向救助。

    现在教材也有了,只需要老师结合教材做进一步讲解就好,用的主要是她们脑袋里面的知识而不是cao作技能,也不怎么需要她们去亲自绣。

    “老师们的待遇由我来保障,月例钱和以后的养老、看病都由我来安排人负责,不会亏待她们的。”都是高级人才啊,待遇肯定不能差喽。

    “这倒是件好事,奴婢有许多老姐妹现在都年纪大了眼睛花了,手也拿不起针了,能继续帮主子做事那是求之不得。”

    不说待遇好不好,就是能和这位娘娘扯上关系那也是多少人都求不到的事。

    “娘娘什么时候要人?奴婢这就去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