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在线阅读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296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296节

    王浩想了下问道,“大范围的推力调节,也就是保证液压活动发动机回收过程中的稳定性吧?”

    “没错。”

    刘荣兴道,“我们进行过四次实验,但是效果都不理想,每一次都会出现火箭发动机在着陆的过程中发生偏转倾斜的现象。”

    “找原因,最终还是计算问题。不仅仅是平衡,还牵扯和火箭上方分离导致的角度偏转。”

    王浩点头说道,“如果你们给我确定的数据,做计算肯定没有问题。但是我只能保证数学上不出问题。”

    “数学上不出问题就好。”

    徐保功笑道,“开会的时候,我就想着找你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一群人算来算去精度还是不够……”

    他说着不断的摇头。

    ‘大范围推力调节技术’相关的运算是非常复杂的,因为有些计算没有确定的答案,就只能进行近似运算,肯定会牵扯到精度问题。

    如果底层计算的精度不够,技术上再完善也没有意义。

    “这样吧。”刘荣兴说道,“还是把项目交给你们实验室来做,这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到时候,我们再验收结果就好了。”

    “可以。”

    王浩倒是没什么异议。

    这是一个纯粹的数学类的项目,也会用到计算机做辅助运算,很多繁杂的运算结合在一起,一个人要完成确实不太可能,还是要一个团队来完成。

    现在梅森数实验室没有项目,也可以接一个项目慢慢来做。

    “你来做,我们就放心了。”

    徐保功清呼了一口气,他担任航天局的局长,还是更关心航天领域的技术攻关。

    航天领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太多了,能有一个技术难题分配出去,找到放心的人来做,压力都感觉少了一些。

    接下来他们就开始谈交流重力的研究项目。

    国-防科技局并不重视这个项目,即便交流重力现象再奇妙,可以说就是反重力的技术,但高端技术研发到应用,需要的时间实在是太漫长了。

    他们这个类型的部门,更注重技术的实用性,而不是去探索研究底层理论。

    不过交流重力实验被列为了保密项目,自然也是有很大价值的,国-防科技局肯定会拨款支持相关的研发。

    王浩和徐保功、周敏华仔细地谈了一下,说起了交流重力实验的两个研究方向。

    他们显然对于交流重力场提升更感兴趣。

    徐保功问道,“你们这个研究,能不能把反重力效果,提升到三十个点以上?”

    王浩仔细考虑了一下,说道,“我们现在只是提升到了十七个点,我个人感觉要提升超过三十个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后续会不会出现一个极值。现在也不能确定,我们做的实验还是太少了。”

    徐保功惊讶的问道,“三十个点?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

    王浩肯定道,“你们可能不知道,我们是从六个点直接提升到十七个点的,而且用的只是常规铁基超导材料。”

    “我的研究还没有确定结果,但也可以做出简单的判断,低温超导材料用来制造交流重力场,效果要比高温超的材料好。”

    “也许我们只需要更换一下材料,就可以把交流重力场强度提升到二十个点以上。”

    办公室几个人听的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确实是感到非常的惊讶,然后不由的一起看一下刘云利。

    刘云利负责交流重力实验,他们上次做的报告说,提升到百分之十已经是个极限值,再想继续提升很困难。

    所以国-防科技局给交流重力实验的定义就是‘鸡肋技术’。

    现在换成是王浩来说,就变成提升二十几个点很轻松?

    王浩肯定不会乱说的。

    那么244工厂,刘云利的团队到底是什么水平?

    刘云利被看的低下头,感觉非常的尴尬、郁闷,还是解释了一句,“所以我们才决定和物理实验室一起做研究……”

    ……

    最终,王浩得到了徐保功的许诺,会给交流重力研究拨付‘高经费’。

    高经费,具体有多高很难说。

    但是,从工业部副部长、科技局局长嘴里说出来,一亿的经费都只是保底,具体经费数额肯定还是要讨论的。

    刘云利离开的时候,都感觉脚下轻飘飘的,他刚才确实没什么面子,但想到马上能有高经费,面子算得了什么?

    王浩的心情也非常不错。

    如果能从科技局拿到高经费,再找科学基金会进行拨款,实验经费可以说就很充足了。

    另一边。

    徐保功和周敏华也在谈着,“看来我们还是小看了这个实验。”

    “按照王浩教授说的,能够把反重力强度提升到三十个点以上,这项技术未来就能有应用空间了。”

    周敏华也点头道,“还是要看后续的研究,我看王浩教授的意思,应该是没有问题。”

    “我们也要把这个研究重新定义一下,找人专门的做讨论。”

    徐保功想了想,说道,“先让他们实验看看。这种研究实用性还是不强,但如果技术能达到一定标准。我们最少要在这个方向上,领先国际水平。”

    ……

    王浩回到了酒店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和何毅一起去了科学基金会,他们是去参加基础科学中心高温超导项目的评审会。

    上一次是他们申请项目,基础科学中心的团队做评审。

    现在调换了过来。

    王浩到了科学基金后以后,就直接去了边侧一楼的会议室。

    里面已经有不少人了。

    这一次不用再去更多的介绍,扫上一眼就发现都是认识的人。

    王浩和其他人打个招呼,寒暄一下,找了个位置坐下,没等多久就见到了汪承林一行人。

    他们一行来了八个人,明显是一个大团队。

    汪承林也主动做了介绍,除了基础科学中心的研究员,另外四个都是首都大学的数学教授,分别是尤宇光、吕万同、田虹以及崔晓林。

    在见到王浩时,汪承林还是感觉有些尴尬,因为他们的研究就是王浩说的方向,但见了面尴尬过去也就平淡了。

    之后就直接进入项目评审会。

    王浩是坐在第一排,和吴晖院士坐在一起。

    吴晖小声问道,“你觉得他们这个研究怎么样?”

    王浩摇头,“方向错了。”

    “我看他们的结论还是很好的。”吴晖有些不解的说道。

    王浩道,“我不是针对他们,但是你看我们的研究,是结合交流重力场实验去研究超导机制,而不是说直接去研究高温超导材料。”

    “他们现在等于是跳过了机制,直接就想分析出材料,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吴晖思考着点了点头。

    汪承林团队对研究的讲解,就是直接进入到数学分析阶段,他们的报告也是这样,就是根据一系列实验数据,搭建对应的数学框架,来做出后续的研究分析。

    这个研究之所以被认为成果斐然,就是因为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一定的结论。

    那么可以想象,后续有更多的数据支持,就能够得到更多的结论,从而慢慢揭露出材料超导温度的规律。

    项目解释就是上去个数学教授,仔细对于数学分析工作做说明。

    整个会议厅里,大部分都是凝态物理领域的专家,但数学也是有一定水平的,牵扯到复杂数学的论证,想理解确实不容易,但只是数学框架与分析,还是能够听得懂的。

    上去做报告的数学家叫吕万同,五十多岁的年纪,还是个拥有一级职称的数学教授,水平能力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他讲解的非常细,“我们对于这一部分数据,可以列出对应的函数……”

    “再结合之前的数据,做出了相应的曲线分析。”

    “最终结果表明,复杂分子展现的超导激发趋向更高……”

    “……”

    台上吕万同做讲解的时候,也不由得频频的看下王浩。

    即便他是个一级的教授,能力水平也肯定赶不上王浩,尤其在数学分析领域,王浩才是最有权威的。

    吕万同都有点担心,他说到一半就被王浩打断指出错误。

    汪承林也注意着王浩,他也有同样的担心,但他还是有一定信心的,因为相关的数学分析工作,他也参与了进去。

    他们从头到尾,几次梳理整个过程,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另外,他们可是拥有四个数学教授参与工作,每一个单独拿出来都是有影响力的。

    三个臭裨将,顶不上一个诸葛亮。

    四个还不行?

    汪承林也知道一点物理实验室的成果消息,似乎是在交流重力场的研究上有新发现。

    具体情况就不清楚了。

    但是,不管物理实验室有什么成果,他认为双方的研究,已经不存在直接关系了。

    物理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超导机制,而他们申请的研究方向是高温超导材料。

    这和交流重力场的方向以及超导机制方向的分离是一样。

    同样的起点,不同的方向。

    汪承林很确定他们的研究是正确的,数学方面肯定找不到问题,做出的相应推理也是没有问题的。

    事实情况也是如此。

    在吕万同讲解完成以后,好多人都看向了王浩,想询问他的意见,汪承林团队的人都看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