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贵妃如此多娇在线阅读 - 第323页

第323页

    萧铭修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瞧瞧他们,大多都是未及弱冠的青年,他们是家中年长的哥哥,出来作苦力不过是为了攒些聘礼,将来好能娶到媳妇,实际上家中都是有田地的,虽然不富足,但绝对饿不死。”

    这事说出来残酷,可一国之大,总要有贫富贵贱。

    这不是仅凭他一人之力就能改变,但让他们日子过得好一些,有些盼头,总归比没有强。

    就像这乌苏港的年轻苦力们,他们出来做工,既省了家里的口粮,辛苦一年也能攒下不少私房,若是机灵一些能混个工头管事,那日子就能红火起来,总是有希望的。

    萧嘉瑞一下子就被点透了,闻言崇拜地看着萧铭修,十分好奇地问:“父……爹爹怎么什么都知道?”

    萧铭修被儿子这么一瞧,顿时浑身舒爽,却还是控制着嘴角不让自己显得过分开心。他点了点额头:“这些看似是小事,却也都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你且要记得,你的眼睛不能只看着那些布政使司,这些才是你应当看到的真实。”

    谢婉凝就听他在那忽悠儿子,萧铭修虽然对民生分外看中,却也不能对大楚大大小小的省府都了如指掌。乌苏这些事,都是他昨晚从折子上看来的,还跟她感叹:“做苦力不容易。”

    不过这话她可不会说,只安静听他们父子俩感叹完了,才道:“还用不用早膳了?我饿得不行。”

    于是父子两个顿时又紧张起来,忙陪着她去找当地有名的早点铺子用膳去了。

    临下船之前,仪鸾卫特地给总结了一本乌苏招牌酒楼的食单,萧铭修和谢婉凝认真看过,决定今天一天就耗在吃上。

    萧嘉瑞倒是听爹娘的,他们说去哪里就去哪里,就这么逛了一个早上,等到午膳时他们特地找了当地最出名的观味斋,准备用一回地道的临浙菜。

    结果刚一走到门口,就看到里面人头攒动,还有几名百姓坐在门外的小板凳上,端着店家送出来的菊花茶慢条斯理吃着。

    小二一见他们来了,忙上前道歉:“抱歉了贵客,大厅满座,得等翻台了。”

    萧铭修微微皱起眉头,萧嘉瑞就问:“可还有雅间?”

    小二打量一眼他们三人的穿着气度,瞧着就不像是穷苦人家出身,便往边上领了领,道:“雅间倒是还剩一间,但得点咱们店的招牌佛跳墙,可好?”

    佛跳墙不是临浙这边的特色菜,不过他们既然敢说是招牌,用一顿倒也无不可。

    萧铭修便道:“可。”

    于是三个人就跟着小二上了三楼,走进一间颇有些雅致的隔间中。

    观味斋的一层二层都是大厅,里面桌子挨桌子,生意很是红火。三楼的雅间就安静许多,也能瞧见运河景色,点一份佛跳墙倒也不算太亏。

    等上菜的功夫,萧嘉瑞就说:“这店家好精明。”

    可不是,刚才匆匆一瞥,那道佛跳墙就要十两银子,抵得上普通人家小半年收成了。

    萧铭修就道:“待会儿得好好尝尝,是否真的物有所值。瑞儿你且要明白,凡事都要有个度,只要在能让大家都满意,事情就可以合理解决。”

    萧嘉瑞正想说受教了,谢婉凝板着脸放下茶杯:“出来玩的,这些晚上再讲!”

    萧铭修和萧嘉瑞顿时闭了嘴,就连边上的绫惜和沈雁來都忍不住,差点没笑出声来。

    不得不说,这观味斋能有这么多百姓等着用餐,确实有些真功夫。

    那一罐佛跳墙虽然价格昂贵,但是味道是实打实得好,里面有黄酒,谢婉凝只叫萧嘉瑞用了些鸭胗和鸽蛋,便不敢叫他多吃了。

    萧嘉瑞品了品滋味,终于把话回给萧铭修:“父皇所言甚是,儿子明白了。”

    等开开心心用完午膳,一家子也没午歇,父母两个就带着萧嘉瑞一起逛起了商街里的铺面,一样样给他讲那是什么,所价几何。

    这么逛到晚上,用过晚膳之后下了楼来,谢婉凝就看到两架宽敞的马车等在门口。

    她道:“这里回港口不远,走着赏景吧。”

    萧铭修回首看她,握住她的手微微一笑:“上车吧,咱们看你大哥去。”

    作者有话要说:  旺财:不是本鸟吹,这部戏本鸟戏份超多的。

    看大哥去啦~么么哒!

    ☆、番外四·二

    晋江书院正好位于乌苏城外东平山上, 因有晋江流淌而过,顾取名晋江书院。

    天佑四年青山书院总长崔家落败,暂由副山长代职, 天佑五年萧铭修一道圣旨, 把晋江书院的山长宋诚调至青山书院。

    这一道圣旨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两个派系内部动荡连连, 然而萧铭修已经握有实权,在朝堂上说一不二, 就连派系里的几个堂官都不敢在萧铭修面前胡乱说话。

    随着宋诚低调离开晋江,前往青山书院,这件事就这么淡然平息下来。

    这个时候的书生们才意识到, 便是他们再厉害,嘴里闹得再凶,也厉害不过陛下去。

    许多事, 只要陛下一道圣旨,都不叫事了。

    此后书生们很是老实一段时候, 晋江书院由副山长代了两年,直到天佑八年时, 副山长告老还乡,萧铭修又一道圣旨,把皇后的兄长、谢家最有名的大才子谢良骥调往晋江书院, 直接作了山长。

    这个时候的谢良骥才未及而立,他也并不是晋江书院出身,对这里一点都不熟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