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科举荣耀,化学强国在线阅读 - 第257页

第257页

    以状元凌世心为首的三分之一同僚认为文靖安这是亘古未有的创举。

    以榜眼张弘为首的三分之一的同僚认为文靖安这是多此一举,对此嗤之以鼻。

    剩下的三分之一不表态,持观望态度。

    文靖安综合了凌世心等人的意见,先记在一个本子上,后面再统一改进,然后顺手请凌世心帮忙写一篇时文,有新科状元的文章支持,这份报纸它注定蓬荜生辉,凌世心是宁州大族出身,家里时代积累军功,他从小耳濡目染,文靖安请他写一篇关于西海军事的时文,不忘特意强调要用白话文。

    凌世心生性豪爽,对文靖安又颇有好感,自己写的文章还有机会吆喝出去,自然一口答应下来。

    之后就是依次去找林宁宴、严素光和周洵等人了。

    林宁宴那脑子和见识不用怀疑,一看到这份半成品便基本猜到文靖安要做的是什么事,并且迅速给出了他的意见。

    “我帮你写一篇类似的文章没问题,但不管你我还是其他撰稿人,一定要注意行文分寸,这种具有尖锐意见的文章很容易被居心叵测的人利用,指不定就会被挑刺演变成文字狱,所以正式刊印之前,要找几个深谙朝廷文字忌讳的宿儒帮忙审阅。”

    文靖安马上纪录下来,这个好办,他回翰林院请那些侍读、侍讲和上面的白胡子学士帮忙就行,大不了给他们付美丽的工资,接着问:“还有呢?”

    林宁宴:“你的作者简介里说编辑部在翰林院,这个不妥,这样人们会认为这份报纸是以翰林院名义发的,你得改成詹事府,把编辑部放到詹事府来,出了事大不了让太子兜着,难道文字狱还能搞到太子头上?”

    文靖安:“妙!”

    林宁宴:“我们这就去见殿下,顺便给这份报纸要一笔经费,这东西真要办起来散出去,我估计成千上万都算少的。”

    第148章 创举 三年也好五年也罢

    事实终将证明林宁宴很有眼光,太子萧慈祐的眼光也不差。

    当林宁宴和文靖安带着这份报纸的雏形找到萧慈祐,文靖安简要说明“新思想”和“新事业”要齐头并进的思路,且表示这份报纸有开启民智,宣传朝廷德政仁政的作用,萧慈祐当即拍板允许在詹事府办编辑部,并批准专项启动资金,放话说让文靖安和林宁宴大胆放手去做,有什么事情找他来兜底。

    文靖安第一反应是千恩万谢,林宁宴的第一反应是趁机请萧慈祐帮忙写“新华月报”四个大字,这点意义重大,等于把萧慈祐口头上的兜底变成了白纸黑字的背书,有太子殿下亲自站台,谁还敢找这份报纸的麻烦?

    在这点上,作为穿越者,文靖安深度认可林宁宴拥有深度的政治意识,这点他自愧不如。

    接着,他和林宁宴、萧慈祐就这份报纸的一些其他细节设计做了充分的介绍和交流,比如到后面要增加“科学园地”、“地理介绍”、“趣味数学”以及“文化怪谈”等等栏目,用这些大众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把科学的种子散播出去。

    说到最后,太子爷表示加磅支持,等第一期的报纸成品印出来,他亲自带一份到宫里给元景帝阅览。

    这真是连林宁宴都第一时间表示千恩万谢了,有了元景帝点头,至少第一期没有胎死腹中的担忧了。

    有了萧慈祐如此得力的支持,文靖安便快马加鞭,先是找了周洵,请他也开一个专栏,专门介绍西海相关的所有事项,周洵没有理由拒绝他,接着就是找严素光了。

    严素光看完他的报纸样品,只说了一句:“文章我可以写,但有一点不同意。”

    文靖安郑重其事道:“你说。”

    严素光指着“专栏作者简介”那一项,说道:“这写得太恶心了,你自己往脸上贴金就算了,别把我写成这样。”

    文靖安:“……”

    只得委屈解释道:“我原本也不想写,但有的作者就是看重这一项才给我们投稿啊,像凌世心,人家是宁州豪族,家里不缺钱他就缺名气,就是看中这一栏才给我们写稿子。而且你不觉得这样才能与读者充分互动,带动更多人看我们这份报纸吗?”

    严素光:“行了,我不管你怎么说,文章明天给你,署名写‘严素光’三个字就行,你要是敢写那一大堆有的没的,要是敢让人给我寄信,以后别再来找我。”

    文靖安:“行,我们充分尊重作者的要求,你还有其他意见吗?”

    严素光:“有。”

    文靖安:“请说。”

    严素光:“你那个专栏作者简介还是删了吧。”

    文靖安:“明天见!”

    严素光:“不送。”

    不管怎么说,现在有了他的两篇文章,凌世心一篇、林宁宴一篇、周洵一篇加上严素光的一篇,内容基本上差不多了,当然,第一期至关重要,他不能忘了崇章表哥和韩延,于是让陈崇章也写一篇,陈崇章主要做标题党,他写“我在官场听闻的那些事儿”,韩延主要分享一些居家良药,必备妙方。

    后面就是补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这五门课程的相关板块内容,主要做些趣味科普,不要求成系统性学习,先把种子散播出去,为后面的教育改革做一些铺垫。

    回翰林院之后综合所有人的意见再进行修改,然后到印书局和那些负责印刷的官员商量如何如何排版,正所谓不干不知道,一干吓一跳,这里边的学问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好在他文探花名气响面子大,又学了陈崇章那些招数私底下给帮自己办事的人塞一些小碎银子,印书局那些专门负责排版的官员便根据他的要求,主动帮他把版面框架设计了出来,省了他不少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