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玄幻小说 - 承平年少在线阅读 - 承平年少 第37节

承平年少 第37节

    他伸出没有疤痕的那只手,欲抚摸她的面庞。才到半途,宝珠便发觉了,惊异地盯着他。

    确实失于轻浮了。但他没有丝毫停顿,执意捧住她的脸,安抚地摩挲片刻,转而按在她的颈上,才被他吓了一跳,掌心传来的搏动稍显急促。

    她不知道,他曾经梦见…她不在了。

    那时刚从青禾军队的埋伏中突围,不善水的人要逆水而洑,身边除了李还,只有个背着佐清荣首级的小兵。

    那头颅在水里泡过一遭,没几日就开始腐烂,偏偏嶂涞将领如获至宝,不肯就地掩埋,非要好生带回去。回程路上太子殿下伤口难愈,断断续续地发低烧、做噩梦。

    梦见宝珠气竭形枯,悬着最后一口气等他回去,却终究没能等到,孤零零地去了。

    这梦毫无道理。但醒来时,心里空荡荡的,不知不觉中竟然满脸是泪。太子发了狠,让把罪魁祸首就地镇压,而后便跟嶂涞军士分道扬镳,日夜不停地往京中赶。

    如今回想,若是迟来一步,总要生些波折,幸有上天垂怜,愿意成全他。

    良久,皇帝方才松开她。

    宝珠亦敛了心神,起身要告退。

    “不急。”皇帝拦住她,一边打开桌上放着的食盒:“你在那边暖阁吃饭,总不能踏实坐着,我才把你叫过来一块儿用。”

    如今在他面前,难道就能踏实坐了吗?

    宝珠见他将粥取出来,到底捺不住,接手过来,摆了碗筷,又替他先盛。

    这种时候不过是几样大同小异的素菜,远不如平素精细,但与皇帝同桌,本就是逾制。

    辞不敢受是没有用的。皇帝不知道,他和先帝的性子如出一辙,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心里面有你的时候,就没有逾制一说。

    宝珠食不知味地吃了两口,隐约听见门外有低低交谈声。

    皇帝放下筷子,正要开口,宝珠已忙不迭地站起身:“奴婢告退。”

    “回来!”皇帝啼笑皆非:“你往外走,不是与人碰个正着?”下巴往内室扬了扬,示意她去那边待着。

    宝珠无法,只得依他所言。

    内间地方不大,一张书案就占了大半,各种书册纸张堆成小山,倒能乱中有序、杂而不乱。

    另一侧是床,这没什么可看。宝珠便立在书案前,忖了一时,专心研起墨来。

    觐见回话的人很多:太子太傅、礼部尚书、銮仪卫、新设的十二监各衙门提督,除了大行皇帝身后哀荣及皇太后上尊号、皇帝登基大典、后宫册封事宜外,还有许多七零八碎的政务,皇帝远征嶂涞大半载,居然仍旧能做到心中有数——便是不知道的,亦不会叫存着试探之心的臣子们发觉。

    “如今为皇考尽哀,方是头等要事,尔等不得有片刻轻忽;母后的寝宫,也要加紧修缮,从前西苑一带住的都是前朝宫眷,而今也该有个新气象,才能迎接大徵的第一位皇太后。”隔着门帘屏风,皇帝的声音依然清晰可辨、掷地有声:

    “再者便是嶂涞之战,早些将国君送回去,属国内'政,咱们到底不便插手过多,由着他们去吧。大徵自己的将士,该追赠的,该封赏的,要好生办妥当。”

    这些当中,有的着有司循旧例办就是,有的须由他一道道拟旨。

    还有火器,亦重重压在他心上。皇考在位时留下不少弊端,要革改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急不得。

    见完了朝臣内宫,正好小篆觑空捧了药匣子进来,皇帝随手接过来,亲自挑了挑,起身走进内室。

    宝珠已磨了满满一台墨,足够用到掌灯时分。皇帝这才意识到她百无聊赖地待了多久,却仍舍不得她回去。

    又道:“怎么不坐着?腿都站酸了吧?”

    宝珠只笑着摇了摇头:这里一应陈设器具,沾了御用二字,哪是她随意碰得的?唯独伺候笔墨,是底下人的差事,她做来消磨时光亦不妨。

    皇帝没深想,将匣子交给她:“这是大食国来的药露,番名叫阿刺吉,说是散郁气、逐寒毒的。母后和你各一瓶,用时取两三滴调在热水里饮用便是,这些时日衣食上免不了将就些,不要落下病根来。”

    若遵古礼,事山陵崩,当如事父母,不得居于寝室,而是卧于草席,枕以土块,不饮荤酒,不进荤食。

    但礼法之下,亦有体恤人情的。皇帝不认为跪拜悲恸一整日的老臣工、老诰命,回到家中后饮些参汤,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事。

    他只担心母后执拗自苦,宝珠跟着钻牛角尖。

    宝珠见是两只螺丝银盖儿玻璃瓶,上面蔷薇色的笺子上都是西洋文字,不曾贴国朝的标注,便猜到走的不是进贡的路子,也不多问,默然收起来。

    正如她所想,这是薛盟结识的一个番商千辛万苦献上来的。薛盟在长女百日宴后不久,被其母明琰长公主亲自拿家法打了个半死,明面的由头是他宠妾灭妻,可实际上,他那位把持着内宅的如夫人,本就是正妻的陪嫁,主仆俩一门同出、休戚与共,根本没有勾心斗角的必要。

    薛盟被迫窝在公主府养伤,一养便是大半年,而今风云既定,人没能跟着长公主进宫举哀,东西却送来了。

    皇帝对他打的算盘洞若观火,该记的功劳,倒也没全数抹掉。

    宝珠在皇帝这儿耽搁久了,回去时不免步履匆匆,皇帝犹派了位嬷嬷同她一道过去,在母后跟前只说是这位嬷嬷代他出面,请了宝珠过去取药露。

    嬷嬷姓齐,正是当初给宝珠“搜身”的那位女官,亦是因感怀前朝被笞毙的尚仪局管带的同姓同宗。

    宝珠直到这时才真切地意识到,两代帝王之间的较量,比她原以为的还早得多。

    奉天殿中无人留意她的晚归。个个都一身缟素,垂首伏跪着悲泣不止,放眼望去,简直辨不出谁是谁。

    宝珠牢记着自己的次序,悄悄跪了回去,左旁的人像迫不及待似的,偏身过来:是杏儿。

    她把声音压得极低,告诉宝珠,明琰大长公主因为伤心过度,不久前晕了过去,这会儿正在偏殿休息,除了御医前去请脉外,白氏也跟过去照料了。

    宝珠不赞同地瞧她一眼:如今先帝后宫还没尊封,除太后外,其余人品级未定,便不论长幼,都一视同仁地称一声“老娘娘”,其中纵有不能以德服人的,她们也犯不着在言语上授人以柄。

    随即,二人重新眼观鼻鼻观心,姿态肃穆起来,然而暗地里,则不约而同地记挂着偏殿的动静。

    第51章 .五十一柳絮

    大行皇帝停灵七七四十九日,嗣君定谥曰“高”,庙号太'祖,于三月二十三奉安长陵。

    在潦草对付了一个多月后,高皇帝的后妃们终于得以迁至西苑,各居一隅。

    皇帝为太后上徽号“昭圣”。贵妃白氏、昭容乔氏为太妃;余者凡有品级,皆赠太嫔之位,进幸而未封者,亦归于一处,安度余生。先昭仪刘氏、才人阮氏、美人柳氏,均有追封,安葬于长陵妃园寝。

    旁人犹可,曾经的白贵妃头一个跳出来叫屈:按规矩,她当封贵太妃的,皇帝生生给压了一级,罔顾先帝心意,简直不孝至极。

    自高皇帝宾天,她就性情大变,再不复从前温良宽仁的作派,动辄打骂身边宫人,梓宫奉移当日,甚至又哭又闹地往棺椁上撞,求皇爷在天英灵为她作主,好歹被拦下了,如今又来!

    不止太后没理会,连宫人内侍们都看厌了,料想这位主子肯为名分折腾了,便不必担心她再有寻死的志向。

    谁想明琰大长公主听说了,竟主动向皇帝开口:“先帝在时,对她厚爱有加,尊封贵太妃,合情合理。皇帝心怀天下,难道还容不得她?”

    皇帝怫然不悦:先帝在时,大长公主从不置喙宫中之事,却因薛盟投效自己,狠心打断亲子一条腿,如今更了不得,教训起侄儿了。

    他的眼底漫上笑意,却如桃花潭水,看着春意盎然,实际仍是冷的:“姑母在皇考灵前悲恸过度,以致昏厥,朕没能前去关切,心里却是牵挂的,本打算过了百日,亲往府上探视,不想姑母这便进宫来了。”

    天子守孝,以日代月,二十七日即可释服,这是为社稷苍生计;但无论皇帝抑或臣民,百日内仍不得作乐、四十九日不得嫁娶,更不必说走亲访友。他是要提醒大长公主,先皇西辞未远,还是不要为旁人的名利伤了自家骨rou情分得好。

    不想大长公主听他说起举哀那日,心里越发起了疑。

    原来那日她昏厥未醒,白氏在旁照料,一个显然是她心腹的宫人进来,悄声回禀说,翠微道人失踪了。

    白氏又惊又恨,“必是太子”四个字脱口而出,又立即掩嘴,回首往床上看了一眼。

    明琰自然已经醒了,仍假作不闻,听见那宫人接着劝解:“如今…已不是太子了。只手遮天,娘娘就认了吧!”

    也不是没想过她俩是作戏给自己听。可翠微其人,明琰多少有所耳闻。新君与这对师兄弟不和,早在做太子时,就设法处置了翠虚,那为何放任翠微多时?

    再者,先帝大渐时,新君领兵在外,偏偏赶到得如此及时…

    无凭无据,仅靠猜测,是决计说不出口的,但她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

    皇帝可没工夫候着她想明白,登基大典在即,宫中朝中,数不清的事等着他定夺,难得片刻的空档儿,他该去西苑看看。

    如今太后住的仁寿宫在西苑现有宫殿中最为轩敞,不过皇帝仍旧不甚满意,新选址的琳宫正紧锣密鼓地修建着,等明岁改了元,便可尊奉太后移宫。

    四月中吕,这是一年里最好的光景了。万物枝长叶茂,一时虽无繁花,着眼已觉满目欢欣。

    仁寿宫庭院不深,皇帝不过走了几步,就到了明间跟前。

    门外只立着两个宫人。一个早进去通传了,一个只得赶忙打帘子——皇帝记得这张脸,她叫秋水。

    脚下却没停,阔步迈进了屋。

    柳叶儿正陪着皇太后说话,宝珠不在。皇帝上前行礼问了安,道:“母后这几日住着可还习惯?从前西苑修葺得次数少,瞧着总是暗沉沉的。”

    太后便道:“我住着倒没什么不好。上了年纪的人睡眠浅,终日太亮堂了反而不相宜。”

    皇帝点头:“等新的宫室建好了,命他们多挂几重竹帘幔帐。”

    太后不赞同地笑笑:“朝廷里多少花银子的事,何须为我这样铺张?仁寿宫已经很足够了。”

    但皇帝主意已定,谁劝也劝不动。孝顺太后是天经地义,以四海奉养也是该当的。

    至于朝政的安排,太后笼统提了这一句,也就不再过问了。母子俩又说了些饮食起居的话,皇帝道:“母后这儿伺候的人也太少了,赶明儿还是要补足,或者只叫他们在外间伺候也使得。”

    他晓得他不在时,她们过得艰辛。只是虽可想见,到底不能身受。幸而如今都好了,从前受过的苦,必要加倍地补偿回来。

    又坐了一会儿,皇帝说:“宝珠哪儿去了,怎么这时还不见人影?”

    “自然是办差事去了。”太后一脸诧然:“皇帝问她做什么?”

    “也不为着什么。”皇帝索性站起身来,先行告退:“朕去见见她。”

    太后不意他答得这样坦然,反倒语塞一时,如今正是新君树立威信的裉节儿,她到底不能不顾着些,只得点了点头,没作声。

    宝珠今日本来在理库房。不知这仁寿宫从前住的是谁,竟然有一个专门的小书库,她看见里面那几个樟木书架子,顿时如获至宝,忙让小内侍把带过来的两箱子书抬到跟前,她一个人慢慢归置。

    先要擦灰,便把书架上原先横放着的几本册子搁在一旁,待将箱子里的书分门别类地安放好了,这才把它们取过来掸掸灰。纸张有了年头,当初装订得也随意,手上的劲儿要尽量轻些。

    不免顺手翻了两页,像是某人的随记,字迹娟秀,写的不过是养的画眉鸟对水梳羽、费心制成的枫叶书签被风吹走了、新得的佛手花对簪分给了好姐妹一支,应为女子口吻。

    平淡琐事,并无格外引人入胜之笔,但宝珠却莫名看得聚精会神,连时辰都忘了,直到门外照来的光忽然被挡住了,她才抬起头来。

    心思却还留在书页上没回笼,见是皇帝,不过依礼蹲了蹲福:“陛下。”

    皇帝不禁失笑:半日不见踪影,原来窝在这里用功。擦过灰的铜盆还搁在地上,水里泡着块手巾——她也有这样疏漏的时候。

    绕开铜盆走过去,本要问她看什么这样入迷,又瞧见她发间落着一片不知从哪儿飘来的柳絮,白绒绒倒俏皮得很,皇帝没多想,伸手去拈。

    宝珠下意识地退了一步,自己抬手一摸,拿到眼前一看,不禁红了脸,忙别过身到窗前去,让它随风飘走了。

    窗子里外有了对比,才觉出屋内淡淡的尘埃味,宝珠便道:“这地方久不通风,陛下别待长了。”

    皇帝看了眼怀表:“我来仁寿宫有半个时辰了,这门开得更早,也通过好一阵风了。倒是书放了些年头,容易生蠹虫,你不嫌弃,径直就捧着看。”

    宝珠笑道:“陛下有所不知,这樟木架子是最能防虫防潮的,只是宫里面一向讲究,书架都是黄花梨木做的,虽看着更华美,却没这一个实用了。”

    她见皇帝不说话,只灼灼地看着自己,究竟有点赧然:“您什么不知道,我从书上看来一句半句,就在您这儿班门弄斧了。”

    皇帝才说了个“不是”,她又紧接着道:“我该回娘娘那儿去了,等哪天日头好,就把书摊到院子里晒晒。”

    “嗳!”皇帝不让她走:“已经偷了半日闲,再多一刻又何妨?”

    听听这话。宝珠不乐意了,正想分辩两句,可顿了顿,究竟没说出口。

    从今以后再不用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了。再不用发愁生病了没有药该怎么办、冬日里被冷水浸过后足有五六斤的衣服该怎么洗,她总算可以为自己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