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玄幻小说 - 穿成农家老太后在线阅读 - 穿成农家老太后 第14节

穿成农家老太后 第14节

    乐姐儿有些不好意思开口,与她手拉着手的阳阳替她说道。

    “张阿婆说,等娘亲生了小弟弟,就不会再爱我们了,我觉得她说得不对,可是jiejie却当真了,担心娘只爱弟弟,不爱我们了。”

    听到这话,顿让陈凤琪重视起来,一手一个,将姐弟两个抱到自己怀里坐下,神色认真的看着两小,语气郑重的跟他们说道。

    “当初知道你们的娘亲怀孕,将你们挪到奶奶这边时,奶奶就曾跟你们解释过,你们的娘亲不是因为不爱你们,才会让你们搬出来住,是因为她成为孕妇后,身体变化很大,存在很多不便,还很辛苦,怕照顾不好你们。”

    “现在生了小弟弟,因为小弟弟还很幼小,特别娇弱,跟你们小时候一样,才会需要娘亲特别细心的照顾,但是她对你们的爱,是不会变的,毕竟这种母爱,与祖母对你们的爱一样,可以分成很平等的许多份。”

    乐姐儿听得似懂非懂,阳阳却煞有其事的点头道。

    “奶奶,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说,因为我和jiejie现在是大孩子了,娘虽然爱我们,也不用再像小时候那样,总是时刻陪在我们身边,等到小弟弟长到我们这么大的时候,也会这样,对不对?”

    陈凤琪高兴的点头,她就是这个意思。

    “阳阳说得对,奶奶就是这么个意思,再说,要不是有了小弟弟,你们也不想总被你们的娘亲当做小婴儿,还像从前那样,不让你们离开她的视线,跑一下、跳一下,都能招来她的大惊小怪吧。”

    两个孩子还不满五周岁,乐姐儿对之前的生活,记忆已经有些模糊,早慧的阳阳对一年前的生活仍能记忆犹新,立刻点头道。

    “对,我们都是大孩子了,可不能让娘再像以前那样陪着我们,现在有个小弟弟陪着她,是件好事,其实我早知道张阿婆是在哄小孩,可是jiejie太笨,一听就信以为真,唉,真拿她没办法。”

    说完,阳阳还小大人般的叹了口气,一副无可奈何的小模样,惹得陈凤琪忍不住失笑。

    “嗯,你们是大孩子了,该考虑的是要如何努力学习,掌握更多更好的本事,像张阿婆的这种乱说话的行为,哪怕她本来并没有恶意,因为她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言语,可能会伤害到别人,给别人带去麻烦,也是非常错误的行为,我们以后不会再雇她来家里帮忙。”

    两个孩子还无法明白,因为陈凤琪的这句话,张阿婆就会失去一份收入优厚的工作,对其家庭而言,都是一个莫大的损失。

    只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已经通过这件事,隐约意识到,乱说话是不对的行为,这种行为很容易伤害到别人,给自己和别人带去麻烦。

    而陈凤琪在吩咐这件事时,已经不仅仅只是针对那张阿婆,而是以此为戒,要求继任李家大宅内管事的夏莲,在签工契时,需要更重视对工人素质的筛选,尽量避免招收到这种做事没问题,却不知分寸爱嘴啐的人。

    陈凤琪从来都不曾在嘴上喊什么人人平等,也不会这么教孩子,只是她在日常的言行中,难免带着这种观念,两个孩子受此影响,也没有以少爷、小姐自居的意识,这也就使得他们与雇工之间,没了距离感,给了张阿婆这种嘴啐的人,在他们面前口无遮拦的机会。

    也幸好她当初的运气好,从牙行带回去的几人,别的人不说,品性都很不错,从不曾对外透露东家的私事。

    也幸亏这李家庄的人,都不知道李成锋与阳阳的真正来历,要不然,不知道还有多少闲言碎语等着挑拨他们,本来关系和睦的一家人,再怎么感情深厚,也难以承受得住那样的考验。

    因为家里出了这么桩喜事,原本打算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举办的盛宴,被推迟到年后的正月,陈凤琪干脆让人将大批的食材,都当做福利分发给各家过年。

    宴请众人的决定,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考虑,图的是个仪式感,是为凝聚并激励人心。

    以陈凤琪自己的想法,其实并不耐烦折腾这些,给足年终红包与福利,让各个家庭阖家团圆,以各自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其实会过得更自在。

    次年初夏时节,南江书院的二期工程将要建设完工之际,高院长收到来自远方的信件,他前东家当年在暗地里投资的那支船队,在顺利登上东南群岛后,已经成功返航,带回大批珍贵物资,收获颇丰。

    陈凤琪最关心是对方有没有寻找到她最想要的高产作物,她也知道,对方是第一次登上那片海岛,能找到的希望不大,就是这心中难免总惦记。

    好在苍天不负有心人,在另外一个时空中,会在数百年后才传入华夏大地的红薯,竟被船队顺利带回,让陈凤琪十分欣喜。

    相较而言,与红薯一起被带回的辣椒,虽也让陈凤琪感到高兴,却谈不上有多惊喜,毕竟她本身并不是嗜辣的人,再加上华夏本土也有辣椒,只是目前还没有在全国各地被传开而已。

    “能找到这个红薯也不错,多久能送过来?我们可以赶紧育苗,争取能在今年就种上一波。”

    早就知道高显身份不一般,陈凤琪早就懒得在对方面前藏着掖着,就像对方也没有瞒着她,一再动用他那非同一般的人脉关系网络般,两人可谓是十分默契的保持着恰当的距离,从不逾越彼此的界线,试图去打听对方的秘密。

    “大船停靠的码头距离湖州府不远,我会催一下,让他们尽快将东西送到湖州府城野,由冬生带人去那边接回来,前后花不了几天时间,大船带回来的稀罕物非常多,太太这边还有什么想要的吗?”

    陈凤琪随口回道。

    “若有书籍文字之类的东西,我还比较感兴趣,那些香料、燕空窝之类的其它东西,您看着办,让他们顺便送点过来,发给书院里的先生们当福利也不错,比从市面上买划算。”

    这些从海外带回来的东西,都属舶来品,属于价格昂贵的奢侈品,是普通人一辈子都没机会接触的宝贝,陈凤琪曾在湖州府城见识过,只是她对那些都不感兴趣。

    想起那些价格昂贵的琉璃杯,陈凤琪忍不住强调道。

    “那些琉璃品就算了,容易碎,不如玉石实惠。”

    听得出陈凤琪提及琉璃品时,那有些一言难尽的未尽之意,似佛隐约透着些不屑,而且一个最喜欢往家里买各种瓷器的人,嫌琉璃品易碎的理由,让高显感到有些敷衍。

    不过高显没有深究这其中的原因,笑着应下。

    “太太说得这些,我都记下了,我们剩下的那些物资,就让他们折合成现银?”

    陈凤琪点头,虽然她不知道对方的船队有多大规模,但是据她估计,这种敢天开辟新航线的船队,少说也有一二十条船以上。

    哪怕只带回十条船的物资,他们的两成也极多,在自家没有分销网络的情况下,要物资肯定不划算,还很麻烦。

    不过让陈凤琪没有想到的是,即便她说了不打算多要物资,张冬生带人去府城接收到的物资还是装满好几马车。

    其中仅红薯就装了两马车,其它玉石、珍珠、香料、皮草、人参、燕窝等物品,也装满六辆马车。

    东西运到李家大宅,统计入库时,陈凤琪看着十分震惊。

    “高叔,咱家的分成,大半都在这里了吧?”

    高显一派高人风范的捻须笑道。

    “太太误会了,除了这些物种,剩下这些都是船队东家送给我们的,不会占分成的份额,分成的那部分,要等到过段时间,将船队这次带回的物资都整理好后,才会给我们送过来。”

    身为其幕后主子的代言人,船队东家没有瞒他,托那张甚至还标注有海上气象特征的海图的福,船队来回都很顺利,而且那片东南群岛上出产的物资极其丰富,价格低廉。

    船队带去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在那里却是十分畅销的珍稀物品,价格高昂,这般高卖低买,或是以物易物,船队这一趟可谓是大赚特赚。

    自认占了大便宜的船队东家,为表示感谢,也为了示好,才会这么大手笔的奉上这么一份厚礼,相较于他们这趟赚的,这些东西压根是不值一提。

    听到高显这么一说,陈凤琪也意识到,对方肯定远比她以为的还要有实力,这趟赚得够多,才能这么大方,也就是说,他们的那两成也将是笔天文数字。

    “扩招,从学生,到先生,都大量扩招,书院外的建设规划,也可以正式启动了。”

    第二十三章 扬名

    之前是因为李家的家底有限, 才不得不慢慢来,不敢将步子迈得太大,毕竟李家下属的那些作坊收入,都是细水长流、积少成多类的。

    在雇着大量工人的情况下, 每个月的工钱都是一大笔支出, 唯有在积攒一笔钱后, 才敢动一下。

    毕竟搞建设最是费钱,不想拖欠工钱与材料款,又没有地方可以‘贷款’的情况下, 唯有在事先就准备好现钱。

    看到那船队东家送来的这份厚礼,陈凤琪就能确定,对方肯定不会昧下她的分成,所以她在喊出‘扩招’时,可谓是意气风发, 底气十足。

    哪怕那笔分成到得比较晚,有阳阳被送过来时, 附带的那笔抚养费托底, 陈凤琪也不担心会出现资金断裂的问题,当然, 那笔钱若是动了, 她后续一定会给补上。

    确定好扩招学生的计划后,与之相配套的先生招募计划,也再次被提上日程。

    除了已经榨不出多少潜力的高院长那边,陈凤琪还动员书院中现有的先生们, 请他们帮忙联系自己的故友,不要求一定要有什么功名,唯一底线就是要有真材实学, 思想不迂腐,不论出身。

    南江书院在聘请先生方面,到底有多不拘一格,不计出身,外人不知道,唯有书院中的那些先生最有发言权。

    这些先生们也最清楚,以南江书院的这种不同寻常得教学模式,在那些思想顽固而又保守的读书人眼中,有多‘有辱斯文、离经叛道’。

    所以他们都很清楚南江书院到底需要怎样的先生,为了维护他们的这片净土,在推荐自己未来的同事时,也会极其尽心尽力。

    等到将船队带回的红薯育成苗后,准备栽种时,看着因肥料施得足,长得特别好的红薯藤,陈凤琪笑得十分欣慰,豪不掩饰自己的好心情。

    因陈凤琪一直以来的态度,高显对这些红薯既觉好奇,也很重视,

    “太太,学生们都已经按照您的要求,去地里起埂了,就这么这一块地的苗,您却想要栽上几十亩地,恐怕不够吧?”

    最重要的是,看到地上这些爬得纵横交错的藤蔓,高显实在想不出,它们该如何栽种,看着明明已是将要成熟的状态。

    陈凤琪拿出准备好的剪刀,随便蹲到地上,就开始剪藤,同时为对方介绍道。

    “像我这样,将这些藤一截截的都斜剪成这么长,这样的一截就是一棵苗,在栽种时,每棵苗之间,都要保持这么长的间距。”

    如此以来,眼前这片长得十分茂盛的红薯藤,每根都能被剪出十好几棵苗。

    这活没什么技术含量,有陈凤琪给做过示范后,跟着过来采苗的工人及学生,都可以直接上手,就是他们从没见过这么奇怪的栽种方式,都有些担心,犹豫着不敢上手。

    何柳见状,不解的皱起眉,拿起一把剪刀扬了扬。

    “太太说了要怎么做,我们尽管照做就行,这么简单的活,看看就会了吧,你们怎么还不行动起来?”

    这就是陈凤琪喜欢将何柳带在身边当‘秘书’的原因,不管她有什么指示,对方都会毫不犹豫的执行,不会多话,更不会推三阻四。

    有了何柳带头,剩下的人也就不再迟疑,拿着剪刀都开始行动起来。

    知道那样一小截藤,就是一棵苗,高显倒是不再怀疑眼前这块被精心培育出的红薯藤,到底够不够栽几十亩的问题,他现在更关心这种‘苗’的成活与收成问题。

    不过,还没等他问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带着他走到旁边,避开旁人的陈凤琪就已经低声道。

    “高叔请放心,昨天刚下过雨,土壤正湿润,等到它们栽好之后,不用浇水,这些红薯苗就能活得很好,顺利的话,不算人畜都能吃的藤叶,等到九月左右成熟时,可以从土里挖出的红薯块,亩产就可达到千斤以上。”

    “就是从时节上算,我们种得可能有些晚,不知道会不会影响产量。”

    在这个粮食的亩产仅有二百到五百斤的时代,亩产千斤绝对是个非常惊人的天文数字,让高显下意识瞪大双眼,满心的不可思议。

    陈凤琪却饶有深意的看着对方,接着又低声道。

    “高叔,此物不必占用良田好地,哪怕是在荒地上种植,依旧能收获不小,这将是一桩大功,我不感兴趣,您曾说过,船队那边还留的有一部分,您可以将这栽种方式也告诉他们,这些是红薯的食用方式。”

    高显犹豫片刻后,终于还是抵挡不住这巨大的诱惑,接过陈凤琪递过来的那张纸,郑重其事的拱手道。

    “太太的大恩大德,高某感激不尽。”

    陈凤琪不以为意的摆摆手道。

    “小事而已,高叔不必如此,再说,不管是这些红薯种,还是刚送过来的那十来万银票,都是托你们的福,我才能跟着沾光,互惠互利而已。”

    这是陈凤琪的真心话,她是真的不敢居功,若没有身份背景足够神秘,却也足够让人忌惮的高显动用自己的人脉,居中联络,她这辈子都不敢轻举妄动,更别奢望能以这么高的效率找到红薯。

    陈凤琪很有自知之明,向上敬献高产作物的功劳,对她而言,可能会带来的麻烦,多过那些她不感兴趣的利益,但是交给高显运作,应该会给他与他身后的人,带去更多好处,

    采苗的工人与学生都开始上手忙碌起来后,人多力量大,要不了多长时间,这块红薯藤就能变成无数的苗,被运到她已经规划好的那片沙地中。

    栽红薯苗的活也很简单,书院中可以用得上的人手却多达两百多人,一天来下,就能栽种好这三四十亩的红薯苗。

    书院采取的是学五休二的制度,休息的那两天,会由书院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劳动的内容各不相同。

    有时是挖坑撒子播种,有时是挑水挑粪浇灌施肥,为树木修枝、上山砍柴、下河捕鱼之类的活,也很常见。

    陈凤琪甚至还在书院不远处,修个池塘,建了个养猪场,池塘里养鱼,猪场养猪,由学生们自己排班喂养,养多少,怎么养,都由他们自己决定,长大的鱼与喂大的猪,都由学生们自己处置。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需要承担的劳动要求各不相同,都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阳阳和乐姐儿在内,都需要参加这种统一劳动。

    虽然对他们这些幼学班的孩子来说,基本就是在玩,还需大人在边上看护着,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得同时,也为防止他们添乱。

    总之就是书院总能给这些学生安排层出不穷的活,确保这些学生在学习之余,不仅保持着充足的运动量,同时还能对生活的艰辛有个切身体会,以免培养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

    在这种大环境的熏陶与感染下,某些曾经在自己的生活最为落魄的时候,也要勉力维持自己的文人风范的先生,也不得不学着放下身段,参与其中。

    直到他们也真正融入其中后,才发现辛苦劳作的生活中,其实也充满许多乐趣,看似普通的日常中,很有可能蕴含着大智慧,让他们从中汲取到大量灵感,各种高水准的诗作频出。

    来到南江书院后的精神状态,与从前大相同,从他们的诗词以及绘画作品中,都能明显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