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探花郎在线阅读 - 第185页

第185页

    话音未落,就见赵衡抬手将面具摘下来,手臂一扬掷进河中,泼溅起的水花,激的莲花灯摇曳起伏。

    沈静嶼、汐、團、隊、獨、家。愣住,面具后双目瞠大。

    赵衡长眉飞扬,唇角也轻轻扬起,俊朗面孔光彩熠熠,拉着他转身往桥下迈步而去:“今日里,孤要与你正大光明的走一走。”

    迎着渐密的风雪,他一手握着梅枝,一手牵着沈静,袍角翻飞,大步走向对面的长街。

    暗中尾随的侍卫,此时顾不得隐匿身影,纷纷现身追了上去。人群中有人认出那张面孔,却又不敢确认,低声猜测着:“那一位……是摄政王?”

    满街灯火流光溢彩,远远近近爆竹声中,一轮明月高悬。

    两道并肩的颀长身影相偕,穿过风雪,渐渐在人群中走远。

    全文完。

    第105章 番外·豫王妃

    洪辰三年秋, 朝中明德公作乱的风浪已经完全平息,商茂时刚晋为首辅, 春风得意, 十分兢兢业业。

    冬初,鞑子犯边, 孙平与曹丰分别督宣、蓟二府,连获大捷, 曹丰受封复北将军, 曹丰擢为三品, 督南京大营。

    朝中安定, 边境安稳, 赵衡终于结束忙碌不堪的日子,得了几分闲暇。

    这天黄昏下起大雪,到天黑时分,外头已经积了厚厚一层。正好厨房有前日曹丰送来的两条冻鱼,沈静便亲自下厨, 熬了满满一锅鱼片姜丝粥。

    入夜之后,主仆二人在西边炕屋里,关起门来,正热乎乎就着腌菜喝着粥,外面便传来拍门声。

    小孟一听,立刻端碗仰头将粥喝净了,烫的嘘了几声,起身笑道:“这个时候, 必定是殿下来了。先生等着,我去开门。”

    沈静放下碗也起身,还未到门口,果然见赵衡掀起里间帘子进来,一边解着身上披风一边笑道:“好香。”

    沈静接过披风搭在一旁,坐在桌边又盛了一碗粥,推到对面:“做了锅鱼片粥。殿下尝尝。”

    赵衡在炕桌旁坐下,勺子入口尝了尝,点头道:“咸淡适口,十分鲜香。”

    两人对坐各自喝了半碗粥,赵衡才放下勺子:“今日没上值去?还有闲心在家煮粥。”

    “晌午去了衙门一趟。左右也没我什么事,苗尚书早早就放我回来了。”沈静笑道,“位卑言轻,反而自在惬意,不像殿下日理万机。”

    “工部今年最拿得出手的功劳,不就是你为苗申俭挣来的?不光是工部,连孙平曹丰也该谢你。要不是今秋江南粮食丰收,他们哪来的底气,一口气把鞑子撵出去二百里地?”赵衡笑着,欠身将沈静的手拽过来,摊在桌面上,用手指点着,“好好的一双拿笔的手,如今都成磨这样了,苗申俭要是识相,正该好好嘉奖你一番,然后放你在家好好养一阵子。”

    沈静笑着抽回手,指指碗里的鱼片:“曹督军已经谢过了。这就是曹督军昨日送来的两条鲜鱼。”

    “就他精明,两条鱼就打发了你。”赵衡笑着,一边从怀里摸出一个小盒子,一边向沈静伸手,“过来。”

    沈静依言起身坐到赵衡身边。赵衡打开盒盖,露出里头白腻的油膏,抠了些揉在沈静手背上,缓缓揉了开来:“小有不知从哪淘换来的,说这东西最能养肤的。”

    沈静不由笑道:“殿下真是的。不过长了两块茧子,我又不是姑娘家,哪就这么娇气了?还是说殿下嫌弃我这双手粗糙了?”

    “我哪敢嫌弃你。就怕你嫌弃我。”赵衡揉搓完了,将他手放开,倚着炕桌坐了会,口气有些迟疑,“有件事,一直想同你说,总不知该从何说起。”

    沈静起身把桌上碗筷收起来,端过一旁桌上的茶盘,倒了杯茶给赵衡,在对面坐下:“什么事叫殿下也这样难为?”

    赵衡捧着茶喝了一口:“是故去的豫王妃的事。”

    沈静也有些意外,顿了顿,道:“不知怎么说,就不必说了。”

    赵衡将茶碗放下,沉默片刻,才道:“人都没了,按理不该妄论已故之人。不过那日小有提醒我,说坊间此事被传的不堪,叫我有机会跟你解释一二才好。我想了想,他说的也是。”

    他抬头看着沈静:“孤既然打算同你守一辈子,自然不能叫你以后心里横着这一根刺。”

    沈静听得心头一暖:“有殿下这句话,多少刺也消弭了。”

    赵衡挑眉,看他一眼:“这么说来,还是有刺了。”

    “……”

    沈静不知该怎么说。

    从前那位豫王妃,是如今礼部尚书徐文之女。那位豫王妃早已去了几年,据说还是死于非命,如今徐文还是好好做着礼部尚书,位高权重,可见赵衡对那位故去的王妃,仍存着些旧情。

    说完全不介怀是不可能的,可是隔三差五就会听同僚提起这些,难免也会有一二分别扭。

    赵衡隔着桌子,伸手捏了捏沈静的手,开始讲起从前的事。

    “故豫王妃,闺名叫做徐颖,是礼部尚书徐文的嫡女。是我十七岁那年,皇兄为我做定的这门亲事。”

    “那是我刚到宁夏头一年。皇兄登基不久,举步维艰。我那时一心想着早日在军中历练出头,能为皇兄所用。忽然一日皇兄便写信来,说给我择定了一位王妃,是徐家的女儿,比我大一岁,叫我回去成礼。”

    “我当时对这事并没有什么主张,只觉得皇兄既然定了,那必定有他的道理,便赶回了京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