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在七零当反派的寡嫂在线阅读 - 第24页

第24页

    “林主任!”赵大柱推搡赵国坤一把,示意他积极些,“我们也是来送稿子的!”

    赵国坤不为所动。

    他淡然地推了推眼镜框,同林兴志一样,对苏瑜的存在熟视无睹。

    “不用,她们先来的,先看她们的吧。”赵国坤十分大方,他不认为他的稿子会输给一个小丫头。

    “你是想到报社工作?”林念情主动和苏瑜打招呼。

    “恩,过来试试。”苏瑜问,“你呢,也是吗。”

    林念情微微一笑,看了眼林兴志,说:“他是我哥,我来帮忙。他想做的新专栏,其实是我父亲喜欢的,我父亲以前在渠城大学教国史,父亲一直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过去发生的事情,引以为戒,所以哥哥想出这个办法。”

    难怪日报会忽然找写历史文章的人。

    林念情与苏瑜交谈时,并未避讳外人,孙菊英和赵大柱父子都听到她们的对话内容。

    赵大柱听后更加不安,赵国坤的神色也不似方才那般自然。

    林念情是林兴志的亲meimei,如果林念情请林兴志帮忙,林兴志不可能不答应,到时候可就不是谁的文章写得好的问题了。

    赵国坤心中隐隐不甘。

    读书多有何用?满腹才华又如何?到头来还不是要输给人情世故。

    在苏瑜和林念情闲聊的几分钟里,林兴志已经将苏瑜、赵国坤二人的稿子都读完。文章并不长,林兴志又是肚子里有东西的,看起来比孙菊英还要快。

    “都不错,”他评价道,“可惜,这个专栏不知道能持续多久,目前我和报社里申请下来的,就一个岗位。这些天有不少人交了稿子,你俩的稿子水平最好。”

    赵大柱追问道:“林主任,今天能定了吗?”

    “可以,不过结果恐怕要让您失望了,”林兴志说,“两者相比较,恐怕苏瑜的稿子更适合这个专栏。”

    赵国坤的心像被人摘了去,用车轮、砖瓦狠狠碾压一番。

    “为什么,”赵国坤克制地瞥了眼苏瑜和林念情,说出的话却还是冲的,“就因为她认识你meimei?”

    “你这孩子!”赵大柱紧张地看了眼林兴志的脸色,用力拍了下赵国坤,“瞎说什么。”教训完赵国坤,赵大柱略一停顿,赔笑问道,“林主任,国坤的稿子差在哪里啊?”

    赵国坤的目光不无鄙夷,“我的文章怎么可能差?”

    仿佛赵大国问了一句废话。

    苏瑜还没生气,孙菊英的脸色倒是有些不好了,她本想替苏瑜说几句话,可一看苏瑜,神情淡然,甚至还想再和林念情聊几句天,一点都没有生气的样子。

    孙菊英被苏瑜气笑了。

    自己的事,自己都不上心。

    不过话说回来,苏瑜小小年纪,遇到这种事丝毫不急躁,这实在难能可贵。

    和赵国坤对比鲜明。

    “国坤啊,我知道你有实力写好稿子,但你和苏瑜的稿子,的确有些差距。”林兴志不是喜欢花时间惯着别人的人,他直言道,“你的风格不适合专栏。”

    赵国坤讥笑道:“恐怕是我小姨的份量不如您这位meimei吧。”

    赵国坤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一大家子人有六七口都在厂子里有正式工作,条件还是不错的。他是赵家的宝贝,上学时又是老师眼中的金子,这些年也没进社会好好历练,性子愈发自负。

    这一点,孙菊英了解,林兴志也了解。

    但林兴志不是孙菊英,他没有耐心安抚赵国坤,他直接说道:“我们的报纸,是给渠城老百姓看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能在休闲之余,了解一些历史知识。你看看你的文章,换个普通人来看,他们看得懂吗?”林兴志将赵国坤的稿子递给孙菊英。

    孙菊英大体浏览一遍,不好意思道:“我历史不太行,学的不好。”

    林兴志又把稿子递给赵大柱,“赵哥,这稿子你看过了?”

    赵大柱点点头,“看过了。”

    “那你给我说说,稿子里写了啥?”

    赵大柱紧张得额头都开始冒汗,却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你们二位,一个是初中学历,一个是高中学历,就学历来说,不算太低。可渠城还有大把的普通老百姓,先不说那些还不认字的老人家,就说识字的年轻人来读国坤的文章,有几个人能看懂。”林兴志对赵国坤说道,“如果你这篇文章是写给教授看,那么恭喜你,完全合格,但如果放到报纸上,除了能显得你有知识有文化外,没啥其他作用。”

    林兴志又翻出苏瑜的稿子,“苏瑜的稿子则不同,首先,史实方面她写的很详细,且有史料支撑。其次,她行文幽默轻松,词语简单易懂,而且从基础讲起,背景、形成、发展、经过有条有理,我敢说,只要是识字的人,就能看懂她写了什么。”

    林兴志将苏瑜的文章交给赵大柱,“赵哥,你看看,能看得懂吗?”

    赵大柱低头看了两分钟,红着脸点头,“确实……”

    林兴志的说法,倒是让苏瑜开始好奇赵国坤究竟写了什么。

    她瞄了一眼赵国坤的稿子,幸好办公室屋子小,他们二人离得近,这才能看得清上面的文字。

    好家伙,一篇文章,有三分之一是文言文,剩下的三分之二也都是晦涩词语,生活中不常用的。有些人名、地名只有古代文字中有,他也没标注读音,如果不是本专业的,恐怕连认字都费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