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农夫山泉有点田在线阅读 - 第19页

第19页

    洗过脸后,黎花枝舒服了不少,连带着心情也好了许多,看到一旁的小洋一脸的草灰,想必是刚才在厨房烧火弄得,于是,拧了一把帕子就往小洋脸上抹,惹得小洋咯咯直笑。

    本来因为昨晚的事情,文洋还有些郁结,此时看着笑得灿烂开心的小洋,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算了,小洋高兴就好,他何必多想。

    三个人吃完饭,小洋便抢着收拾了碗筷,黎花枝也不阻拦,只是拍了拍他瘦小的肩膀夸奖了一番,便由他去弄,自己则拉了文洋一起整理院子里的干货,顺便商量酿酒的事。

    “我看这些东西再晒上两天就可以装起来了,正好大后天是十九,苏城正好有集市,我把这些干货挑去城里卖掉,我们就有钱买东西酿酒了。”

    黎花枝说着,打算大后天将家里的那小坛子酒找个小瓶装点,先拿去城里的酒楼试试,若是遇到识货的,说不定还能谈成笔大买卖,后面买粮的钱就不愁没有着落了。

    黎花枝双眸闪光的看着,为自己的囤粮计划做着准备,而文洋还不知道她的打算,只觉得那干货肯定是卖不出去的,看着她兴奋的样子,心头的想法几经反复终是说不出口,不忍心打击她。

    $

    日子一晃就过,十九这天,黎花枝将两包装着木耳和干蘑菇的布袋放进了背篓里,整整塞了满满一背篓,因为都是干货就体积看着庞大倒不会很重,又将土罐里剩下的酒都装进了一个粗大的竹筒里,用木塞子裹了布封好就了出门。

    从自家院子穿过村子走到杏花村的村口,黎花枝一路行来,错愕的发现,整个杏花村的人一见到她就是一脸鄙视,继而还看见有些村妇对着自己指指点点。

    看样子,自己以前在村里的名声也不太好啊!

    黎花枝无奈,迎面看到村口的大树下,一个皮肤黝黑身板壮实的女人正对着众人比划什么,引得一群人愤慨不已,一见到自己来了,却都禁了声。纷纷看向她又是一脸的鄙视。

    “居然还跑出来,真不要脸,呸。”刚才那个比划的女人一脸鄙视的看着黎花枝,跟旁边的一位略微清瘦的妇人小声嘟哝着,说罢还嫌弃的朝着地上吐了口唾沫。

    黎花枝莫名,她记得以前的黎花枝,因为仗着自己是从城里来的,自觉比这村里的人都要高上一等。一向都是不屑于村里人来往的。

    不过,虽然和大家不熟,可也没得罪过谁啊!

    黎花枝看了她一眼,也不计较,望了望村口的山路,朝着女人问道:“进城的牛车是在这等么?”

    出门的时候,文洋特地交待过,村里就村长家有辆牛车,每逢苏城有集市的时候,村长家就会赶着牛车载大家一程,当然这牛车也不能白坐,得一文钱一个人。

    “呸!”

    女人任是一脸的鄙视,不接话也就算了,居然还朝着黎花枝继续吐口水。

    这一大早的,她招谁惹谁了。

    黎花枝立马来了火气:“这位大婶,我没得罪过你吧。”

    站在女人旁边的那个清瘦妇人,见黎花枝脸色不对,正欲开口,女人便伸手将她一拉,道:“别和这种不守妇道的女人说话,省得脏了嘴。”

    “那个谁,你把话说清楚,谁不守妇道,谁不要脸了?”

    黎花枝怒了,东西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要知道在这个年代,不守妇道,那得是多大的罪啊,弄不好,烧死、沉塘都是有的。

    “我听我家那口子说,有人是跟自己男人要休书没要到,闹着离家出走这才弄得只剩半条人命的,这种人迟早得跟人跑了。”

    对于黎花枝的愤怒,那女人根本不接招,依旧阴阳怪气的跟清瘦的妇人继续嘀咕:“不过,要说她家那男人确实没用,肩不能抬手不能提的,连个地都不会种,换我,我也得跟人跑了。”说完,惹得旁边的一群人又是一阵哄笑。

    这下,黎花枝算是知道为哪门子事了。毕竟是自己有错在先,黎花枝也就按下脾气,不再多说什么,可是继续与他们一起等牛车,她是不愿意了。

    所以她离开了村庄,走了一个时辰,才看到苏城。

    苏城是个大镇,是云国的第三大城市,由于地处西南一片的中心,不但周围良田围绕,依山傍水,鸟语花香,还是整个江南一带的水路、陆路的交通枢纽,镇里很多生意人过往,非常繁华,京城有很多商家都在这开了分店。

    进了镇,却见大街周围热闹非凡,吆喝不断,十分繁华。黎花枝没有忘记自己此行的目的,脑中飞快的思索该怎样把自己手中的东西换来银子。

    手中的干货,这里的人大都没有见过,就是见过也没人吃过,若是在集市上摆摊销售肯定是行不通的,就算有人肯买,也没人能销掉这么多的干货。

    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找家酒楼或者饭馆出售,再配上自己的菜谱,做上一两道小菜,让掌柜的吃过之后,必定会被折服。

    打定主意后,黎花枝找人问了问,找到码头附近酒楼最为密集繁华的地段,开始挨家推销。

    店面装潢得稍好的酒楼,那店小二都是狗眼看人低还没来得及推销东西,就被人“请”了出去。

    黎花枝也知道人靠衣装,今天出门她特意穿了家里最好的一件衣服,虽是旧了点,却是上好绸缎,这还是以前在文家留下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