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26节
“只要手里有银钱,大嫂就会孝顺的,爹娘都是聪明的,如今当着家,自然会备下银钱,不会怎么样的。”杨稔无奈道。 “算了,总归我和二哥都看着的,不会让爹娘日后太难过。”大哥占了便宜就占了吧,要是当初分家,自家能分到大哥那么多,或许他和媳妇也就不会那么努力挣银钱,也不会有如今的存银了,相比靠祖辈的积蓄,他还是更喜欢靠着自己努力而得来的东西。 杨稔也不再搭理他,自从因为陈大哥故意装穷,公公婆婆重新当家后,自己男人总是要抱怨两句。 回到娘家,大弟媳端坐在椅子上,一副要混出头的样子,小妹在带侄女。 看到大姑姐,李氏站起身来,“哎呀,大姐你来了。”一副很高兴的样子。 嫁过来两年多,李氏也会带着做做样子了。 “嗯,听说你有孕了,过来看看你,爹娘呢?” “哎呀,爹听说我有孕,就叫娘去杀鸡了,他去镇上糕点了,说有孕的妇人容易饿,给我日后饿时填填肚子。”李氏忍不住炫耀道,从前公婆可是都疼着大姑姐的,如今都偏疼她了。 看来二弟媳进门两年未孕,大弟媳头胎又是女儿,她爹很看重大弟媳如今这一胎啊,爹确实更偏重男孩,杨稔不大高兴的想道。 不过面上还是微笑着回应,“爹娘都是知道疼人的。” 从小妹手里接过侄女,瞧着虽不如当初小景那样胖嘟嘟的,可也不瘦,看着也挺惹人怜爱的,可李氏却没多瞧一眼,只顾着关心着肚子里那未出生的孩子。 说了两句话,杨母拿着一只杀好拔了毛洗干净的鸡回来了。 “娘。”杨稔语气轻快。 原本没什么笑脸的杨母见到女儿,连忙露出笑容,高兴道:“小稔回来啦。” “是啊,得知大弟妹有孕,我回来看看。”杨稔也笑着回答。 说到有孕的大儿媳,杨母心里可不算太高兴,大儿媳爱折腾,这会查出有了身孕就念叨着要喝鸡汤,吃鸡蛋,吃炖rou,当初怀着大孙女时,也是这样,不知道吃了多少好东西,结果她自己胖了几十斤,生出来的孩子却不重,都吃到她自己身上了。 不过女儿回来总是好事,杨母脸上的笑容不减,“回来也好,等会也喝碗鸡汤补补。” 李氏的脸色瞬间就变得不大好看了,只是很快掩盖下去。 杨稔没发现,不过她也知道大弟媳的为人,不用去看都知道不会高兴。 想到自己拿东西来看她,她还对自己炫耀爹娘对她的疼爱,杨稔也想膈应膈应她,于是语气十分愉快道:“那我可有口福了,这老母鸡汤可是十分滋补的。” 不管李氏怎么想了,杨稔跟着杨母去厨房,“娘,我帮您烧起火。” 厨房里,杨母瞧着贴心的女儿,再想想糟心的大儿媳,心里更是往女儿这边偏,只是,当家的始终不同意拿银钱供小景念书,她自己的私房不算多,五两不到,起不了大作用。 “娘,爹去镇上买糕点了?”她娘一直看着她不说话,杨稔只好自己找话。 “是,你爹想要长孙,可不得看重着你大弟媳这一胎,哼。”本来两个人都是一样瞧不上大儿媳的,当家的还嫌弃得很,对当时初初有孕的大儿媳那态度可不算好,如今当家的这样,可变得真快,常人说女子易变,她看男子也易变的很呐。 “二弟媳怎么样?”按理说嫁进来两年了,应该有消息了,莫不是儿女缘晚一些? 说道满意的二儿媳,杨母露出点笑容,“她挺好的,像个当儿媳妇的样,只是一直没有身孕,你大嫂又在一旁煽风点火,说你二弟媳这样久还没有身孕,你爹怕是心里有些不满意了。” “爹还听她说话。”大弟媳自己都不是多好,怎么还去给弟妹上眼药。 女儿还是以为当家的还像当初那样不喜大儿媳呢,“这一年多,你大弟妹可‘懂事’不少,没做那偷咱们东西给她娘家的事了,不过也是因着我把东西都收好了,她没地偷,你二弟媳迟迟没有孕事,你大弟媳好歹生了个女儿,你爹又是个看重长子的,对你大弟媳也慢慢好起来了。” “难怪,刚刚大弟媳说爹特地去镇上给她买糕点,怕她有孕容易饿,给她留着饿了垫垫肚子。”杨稔一脸原来如此的脸色。 杨母被逗笑了,“李氏是这样跟你说的?” “对啊,怎么不是吗?”杨稔懵了,刚刚大弟媳可是一脸炫耀呢。 “当然不是,你爹就不是个心细的人,当初你奶奶为难我,为难你,我不说他都不知道,当初我有孕,他也只知道让我多歇息,哪里知道什么孕妇容易饿,备些糕点填饱肚子。”杨母可不觉得当家的对孙子的重视能高过儿子。 “那爹去镇上做什么?”不是买糕点,又是什么?等会她爹回来,大弟媳不就穿帮了么。 “是买糕点,不过可不是为了她,我买给你的。”杨母一脸慈爱。 杨稔惊讶了,“给我的?”弟媳有孕,怎么爹娘还有东西给她。 “是啊,我让你爹买些糕点给你吃,再买些补身子的东西给你,你说你,小景虚岁都四岁多了,你还没点动静,亏得如今分了家,要不然,你这正年轻着,却好几年没身孕,你公婆也是要有说头的。”杨母带着一丝庆幸道。 “你是不是对我和你爹报喜不报忧,平日里跟我们说吃得多好,实际上是不是根本没吃?你们分家得的田地是不多,一年下来只靠着养的两头猪和几只鸡还有卖鱼存下些银钱,可也别亏着身子啊,小景念书是费银钱,你也别太苛刻自己了。” 对于女儿三四年没有再孕,杨父杨母是谈过的,两人一致认为,是女儿女婿为了存银钱个小景念书,平日里吃得差,只是说出来却说吃得好了,胡说的。 杨母说着这个,心里是一阵的心疼,都怪她没本事说服当家的支持女儿送小景念书,自家如今九个劳动力,一年也能帮衬女儿不少。 “娘,您想到哪去了,不是您和爹想的那样。”杨稔知道自家爹娘是误会了。 这可得赶紧解释,“是我和如松商量的,小景还小,又分了家,让婆婆带小景,大嫂是有怨言的,要是再生一个,婆婆带两个未必看得到,大嫂也更会说了,于我们自家也是很不方便,带小景就不好干活,再生一个孩子,根本就干不了活了,所以商量好先不生。” “不是身子伤到了就好,那如今小景去念书了,你公公婆婆又当家了,正是再生一个的时机,你们定是在准备了吧。”杨母一脸高兴,她是希望女儿多子多福的。 “小景送去,家里才松快了,还不急。”杨稔摇头。 “怎么不急,你公公婆婆都是五十岁的人了,再过几年,你想让他们帮你带都帮不了了。”杨母好言劝道。 “再等等,小景如今刚刚入学,我们夫妻俩总得先顾着他,若是再生,不免分出不少精力去看顾老二,于小景不是好事。”挣钱送小景念书才刚刚起步,若是老二也是儿子,他们夫妻俩送是不送?要是送,自家没那个能耐去供两个读书人,要是不送,老二指定日后会有怨言的,与其这样,不如先别生老二,等小景定下来,家里能有那个条件供两个读书人再说。 “行,你跟女婿商量好就行。”杨母不再劝,女儿如今是当家的人了,有自己的想法。 鸡汤炖得差不多时,杨父回来了。 “爹,您回来啦,瞧瞧您买了什么好东西。”李氏兴高采烈地上前迎接。 “给你买了包米糕,拿去。”大儿媳笑脸相迎,杨父也露出笑容,不过看见从厨房出来的女儿,杨父笑容变得更大,“小稔回来啦,来看看爹给你买什么了。” 这句话说出,父女两都是一愣,好似回到了从前,杨稔未出嫁时,每次杨父去集市卖竹篮竹篓,总会带点吃食回来,看到女儿,都会来一句‘来看看爹买了什么好吃的’。 杨稔露出怀念的笑容,说出自己从前常接的话:“我来看看,爹买的肯定好。” “快来,都是好的,买了你爱吃的,还有几包补身子的,你拿回去吃。”杨父将好几个大包递给女儿。 李氏拿着一个小纸包陷入迷茫,不是该给她吗,明明是她怀了身孕。 第39章 宋家 在杨父心里, 女儿女婿就如当初的他跟孩他娘,两个人带着几个孩子分出来,靠着分家得的少许田地过活, 只不过女婿家比自家富些许, 兄弟也少些,分得的田地多些,可成家没多久又有个几个月大孩子的夫妻俩日子也是不好过的。 孩他娘总是想着贴补女儿,他也就没有反对。 前些时候孩他娘说的, 女儿生下小景三年多没有消息, 怕不是就是分家后过得不好,伤着身子了, 杨父觉得很对, 是以他也同意给女儿买些补身子的东西,自己的女儿, 他怎会不心疼呢。 至于大儿媳,刚查出有了身孕就闹着喝鸡汤也满足她了,还给她带了糕点,杨父自觉,当初大儿媳偷家里不少好东西给她娘家,可是值不少银钱的,如今能这样待她已是十分不错了。 虽然刚刚女儿跟她说了, 没有生第二个孩子是因着女儿女婿夫妻俩商量好的, 可杨母不打算告诉当家的, 不说,当家的就会心疼女儿。 本有些犹豫要不要收的杨稔在她娘不停地使眼色中将东西收下,又在爹娘的强制要求下喝了碗鸡汤才离开。 李氏愤愤不平,大姑姐真是不要脸, 居然抢她的鸡汤喝,还吃了个大鸡腿!怎么好意思吃的! 真是令人厌恶不已,不过她不敢在公公面前表现,当初怀第一个明明看着是个男孩相,她才敢使性子的,结果生出来却是个赔钱货,公公可是不满她许久的,她小心奉承了大半年才好些,如今这孩子还看不出男女,还是得小心一些。 与李氏不同,杨家二儿媳徐氏却很喜欢大姑姐,每次大姑姐回来是不会空着手的,虽然婆婆也会给大姑姐送东西,可那是公中的,不给大姑姐,也是大房更占便宜,还不如给了大姑姐,好歹大姑姐是个好的。 比如她如今,已经嫁进来两年还没有消息了,公公有些不高兴,可婆婆却依旧待她很好,其中固然是婆婆本人就和善,可也有大姑姐的一份功劳,她知道的。 杨稔可不知道娘家两个弟媳的想法,她做事都是凭良心去,还有就是自己的心情,大弟媳都观察好几年了,不是个聪明的,被娘家耍得团团转,要不是她娘将家里东西看的严,早不知还被偷多少东西,可当初怀侄女时,借口要这要那的,不少好东西也入了她娘家的口袋。 想到这些,每次看大弟媳时,她都觉得自己在看傻瓜,大弟媳娘家可没拿过什么东西的,就是怀孕到生女那段时日,也就拿了几个鸡蛋过来,连包饴糖都无,当初陪嫁也只有一身新衣几套旧衣,家具就一个木箱子,装着那些衣裳。 就这样,大弟媳居然还能一直觉着娘家好,一直从婆家捞东西给娘家,实在是谈不上聪明。 而且弟媳拿的是她爹娘甚至是弟弟们辛辛苦苦挣得的银钱买的东西,她这心里说对弟媳没点意见是不可能的。 每次回娘家,看见娘家这些事,杨稔也是庆幸自己早早被分了出来的,要是没分家,跟公公婆婆相处久了,矛盾多了,她的脾性其实也不是很能忍耐的,到时跟公婆闹多不好。 回到家,太阳还有半个时辰不到的样子就要落山了,杨稔就要准备煮饭,她在娘家吃了,但她男人和儿子可是没吃的。 进门第一眼看见的是坐在院子里的儿子,杨稔露出笑容。 “小景回来了,今日先生有无布置要识的字?”基本上隔几日族塾先生便要布置,是以杨稔会有此问。 “娘亲,先生有布置,小景在这里用树枝在地上写一下。”小景乖巧答道。 用纸写废纸,白纸又贵,于是族塾先生都是鼓励孩子用树枝在地上练习的。 杨稔看着地上有一个未写完的字,笑着点头,“好,小景接着练,娘亲给你煮晚饭。” “爹爹在厨房煮饭了。”小景提醒道。 杨稔朝厨房看去,果然看到厨房屋顶有炊烟,“好,娘亲去炒菜,你爹爹做的菜可不好吃呢。” 陈如松早看到媳妇回来了,只是媳妇在跟儿子说话,他也就没有出声打扰。 见媳妇进了厨房,他才和声道:“回来啦?” “嗯,爹又给我买了不少东西,是补身子的。”杨稔柔声道。 陈如松有些惊讶,向来是岳母更疼媳妇,平日里他能感觉出,岳父虽疼,可有一个度,但怎么会给媳妇买不少补身子的东西,刚刚他也是看到媳妇拿着一个不小的包裹的。 “爹怎么会想到给你买补身子的?” “爹和娘都以为咱们这样久还没有好消息,是因着当初刚分家时,日子不好过,伤着身子了。”杨稔说着,忍不住笑了。 “哦,当初爹娘刚分家时不好过吧?”陈如松有感而言。 “是啊,当初才两亩多田地,分家那时我才满了七岁不久,四个弟弟,大弟五岁,二弟三岁,最小的是两个双胎,才将将几个月大,我顾着大的两个弟弟,最小的两个弟弟爹娘一人背一个去干活,幸而爹爹编制竹篮竹篓的手艺不错,靠着这个手艺,还有分家得的些许银钱,才勉强度过那段最艰难的日子。” 杨稔说着还有些感慨,那段时日,大概爹娘怕是一辈子都难忘,她那时还小,不知道什么,只知道带着两个弟弟,也是长大后,她才明白,当初爹娘怕是不知道多难熬。 “所以小妹是爹娘分家四年后才生的,所以爹娘才觉得你是分家后亏着身子了。”陈如松明白了。 “是了,爹娘亏着身子了,咱们如今日子好过了,我想多孝敬孝敬他们。”杨稔语气含着试探,爹娘心疼她,她也是心疼他们的。 “应该的。”陈如松接话毫不犹豫。 这个话题说完,杨稔说到儿子,“好希望小景六岁后被族里带去更好的族塾念书,小景从小就懂事,念书也聪明的很。” 村里的族塾一般会在孩子六岁时测一下,天赋较好的会被带去更好的族塾念书,其余的接着在村里的族塾念书,中途族塾先生若发现有开窍的学生,也可能会被送去,只是这样的少,基本六岁没去的,之后就没能去了。 “怕是难,这十几年都没两个去的,只有村长的儿子送去学了几年,但又被送回来了,怕是府城的族人不想接收了。”陈如松虽也希望儿子被选中,可看着这十几年被族塾先生推荐的没一个能成,心里早就有些猜测了。 “怎会如此,多一个人多一个帮手,他们怎会如此短视?”杨稔讶然。 陈如松摇头,“咱们这一支本就不大有出息,否则怎会只混成义门陈氏旁了不知道多少的分支,府城那支是咱们这分支的嫡支,怕是传到这一代早就瞧不上陈家村了,否则怎么也要挑几个人过去。 村长的儿子当初在村里的族塾读书不错的,或许也是觉得好几年没选中人说不过去,选了他去,过了几年非说人不行,蠢笨,送了回来,将人都打击得麻木了。” “什么说不过去选了村长儿子,怕是特意给的下马威,看来府城的族塾对咱们很不利,算了,别去了,要是小景去了被打击成那个样子,咱们可得心疼死。” 杨稔一想到村长那大儿子的样子就害怕,好好的村长的长子,便是不去府城,日后过得也不差,村长家的田地是最多的,五十亩呢,自己送去私塾怕是还能学出个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