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楚后在线阅读 - 楚后 第176节

楚后 第176节

    “出发——”

    回家了。

    去见父亲了。

    去做那一世没有做的事。

    大路上尘土飞扬,铠甲兵士疾驰,遇到车马人的时候也丝毫不放慢速度。

    “朝廷急行军。”为首的兵将高喝,“速速避开,挡路者死。”

    兵马疾驰。

    不分大路小路,也不分边郡还是内地。

    边郡战事,整个大夏都紧张,中山郡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兵马,不过,到底是在中山郡,敏感的民众还是有些猜测。

    “这么多兵马来中山郡做什么?”

    “该不会是要打中山王——”

    “好像说皇帝不满中山王没有去朝贺。”

    “王爷怎么去朝贺啊,因为先帝的死,哭的眼睛都快瞎了。”

    “中山王府寻找大夫的人每日都不绝——”

    “这就有点过了,不管怎么说,中山王是陛下唯一的长辈了。”

    这议论让民众们变得有些紧张,看向兵马们的眼神也不太对,甚至还有一些当地的读书人去问官兵,来这里做什么。

    不过官府兵马并没有将这些大胆的读书人抓起来,只说军政之秘不得窥探。

    虽然说不得窥探,但很快有另外一些读书人自己窥破。

    “这是战略布局。”路边的茶棚里有一读书人说,用手指沾着茶水在桌案上画得弯弯曲曲,“中山郡是京城最重的防线,在这里布防是最合适,退能守京城,进能援云中郡。”

    四周的人聚集过来听得似懂非懂半信半疑。

    中山郡真是兵防重地?怎么以前——

    “以前怎么了?”读书人用沾满水的手指抚了抚胡须,眼神幽远,“你们以为当年景泰皇帝为什么分封中山王到中山郡?景泰皇帝子嗣艰难,最后只剩下先帝和中山王,那时候西凉凶猛,肆虐边郡,几乎入侵道中原腹地,景泰皇位为了安稳大夏,所以才选中中山郡这个要害之地,让中山王驻扎,危急时刻铸成一道坚固的防守——”

    原来如此啊,四周的人恍然大悟,果然景泰皇帝高瞻远瞩。

    听到这里时,萧珣将斗笠往下压了压,饶是如此也没有挡住嘴角的笑。

    “人死了真好,皇祖父如今也能被称为高瞻远瞩了。”他低声说,“倒不如说皇祖母高瞻远瞩。”

    说完这句话萧珣笑意更浓,丝毫不觉得这是对长辈的调侃。

    皇祖母能亲手害皇室子,皇祖父明知却不言不语,不罚皇祖母,也不抚慰父王,将父王赶到中山郡自生自灭。

    长辈对儿孙不公,他们不配当他萧珣的长辈。

    第五十一章 心底

    中山王跟朝廷的过往恩怨,中山王府每一个人都烙印在心底。

    不过此时此刻,铁英更关注眼前。

    “这人是谁安排的?”他低声说,看着还在讲解布局侃侃而谈胡说八道的读书人,眼中寒光森森,“邓弈还是谢三?”

    萧珣倒不在意:“我们能散布谣言,别人也能,不管是邓弈还是谢三,如今都是我们的对立。”

    世上哪有那么多闲话,尤其是这个时候,挑动人心,安抚人心,自然都是人为安排的。

    铁英恨恨说:“谢三也就罢了,邓弈真是无耻小人,收了我们的钱,竟然言而无信,可惜殿下你把那封圣旨毁了,否则拿出那封圣旨,告诉天下人这就是邓弈写的,看看他还能坐稳太傅的位置!”

    那封圣旨啊,萧珣轻轻按了按胸口,笑了笑:“既然知道他是小人,小人做什么都意外,也没必要生气,将来——”他站起来,“欠我们的再讨回来就是。”

    铁英忙跟上,和萧珣一起走出去。

    茶馆里人来人往,也没有人在意这两个年轻人。

    一个年轻人上了车,一个年轻人御马,缓缓向前方的一座城池而去。

    这里是中山郡最重要的一道关卡,比起先前,兵马更多,一层层如林,盯着每一个路过的人,哪怕是筐子里的鸡鸭都被拎出来查看。

    在这里有很多人被拦住,问理由又不说,再问,就有兵将拔刀“是西凉jian细还是赵氏余孽?”一副将人就地斩杀的模样。

    城门关卡气氛紧张。

    在这紧张的气氛中铁英驾车缓缓而行,越来越接近城门,他的神情没有丝毫地紧张,直到被卫兵拦住。

    “下车。”几个卫兵冷声喝。

    铁英尚未说话,站在一旁的一个将官上前,看了眼车上垂着的徽记。

    “这是郡守大人家的。”他对卫兵说,“小公子体弱多病,这是刚求医问药回来,不能见风。”

    卫兵神情为难看着将官,旁边又有一个将官走过来,对铁英打招呼:“这次回来这么快?郡守大人昨天还问呢。”

    铁英沉声说:“外边不太平,大夫跑了,没找到。”

    那可真是——将官面带遗憾:“再寻名医就是。”说罢伸手做请,“小公子快些回去吧。”

    既然两个将官都这么说了,看起来还跟车里人很熟悉的模样,卫兵们便也不再阻拦核查,说核查哪有那么绝对的核查,总有一两个地头蛇的面子要给。

    再说了,一辆马车也藏不了多少人。

    卫兵们让开路,在一众森森铠甲兵器卫兵中,铁英驾车缓缓而过。

    朝廷兵马围住又怎样?中山郡已经属于中山王数十年了,他才是这里的主人,这些外来人一天不敢宣称要更换主人,那么就只是外来人。

    萧珣回到中山王府,来见中山王时,中山王正在温泉池招待客人。

    温泉池蒸汽腾腾,侍女穿着夏裙,被池水蒸汽浸透,薄纱一般裹在身上,宛如赤裸,不过池水中的两人都没有看美人。

    一个男人闭目养神,专注的用手轻轻梳笼自己的山羊胡。

    另一边,婢女将温热的巾帕敷在中山王眼睛上,中山王靠在玉枕上发出舒坦的声音:“本王要小憩一刻——”

    “父王。”萧珣的声音在一旁传来。

    中山王有些无奈:“你就不能等会儿再喊?”

    萧珣笑着在池边蹲下:“父王,西凉这次入侵,可给了朝廷对付我们的好机会了,一口一个查西凉jian细,我看用不了多久我们都要成西凉jian细被抓起来了。”

    西凉王还没说话,对面的山羊胡男人先开口。

    “世子殿下,我们大凉可不是入侵。”他说,声调带着口音,其实不用口音,大凉这个称呼就足以证明他的身份。

    “我们只是要来祭拜大夏皇帝。”他接着说,又感叹,“自从正统旁落,这中原的皇朝越来越蛮夷,越来越没规矩。”

    萧珣哈哈笑:“这位大人,如果不是我们,你现在哪里能在温暖的池水中浸泡?只能在官府的铁牢里生死不如了,受了帮助要感恩,这才是体面人首要的规矩。”

    山羊胡睁开眼,神情不悦:“你——”

    中山王打断他们:“好了,温泉是养生呢,在温泉池水中动气,可不好。”

    山羊胡显然不想惹怒中山王,收起了脾气,不再理会那个酒窝浅笑的年轻人,看到中山王道:“还有,我们也是为王爷抱打不平,怎么说也该王爷您或者您的儿子当皇帝,那六岁小儿又不是先帝的儿子,一个孙子哪里轮到他。”

    中山王将盖在眼睛上的巾帕拿下来,没有丝毫谦逊或者客套,拱手一礼:“多谢大凉王。”又微微一笑,“不知道大凉王想要什么回礼?”

    山羊胡从池中站起来,神情悲愤:“我王只要楚岺的项上人头!”

    当年在大夏因为太平已久,居安不思危的时候,野心勃勃的大凉发动了征战。

    体弱多病的大夏皇帝一命归西,大夏节节败退,失去了一大片疆域,与大凉僵持,直到十几年后,大夏的新帝忽然重用一个年轻的将官。

    那年轻的将官不仅夺回了疆域,将大凉驱赶出境,还突袭大凉王庭,杀死了大凉王最珍爱的王子。

    王子的头颅被悬挂在边境,大凉的兵士来一批被楚岺被杀一批,最后大凉王亲自来到边郡,赤裸上身,披头散发,跪地求饶,俯首称臣,大夏皇帝下旨,楚岺才将王子的头颅还给大凉王。

    这是大凉最痛心的事,十几年过去了,犹自深恨。

    “先王临终前拉着大王的手,死死不能瞑目,直到大王允诺,一定要拿下楚岺的头颅祭奠父王和长兄,先王才闭上眼。”山羊胡捶胸顿足,泪流不止,“我知道两国交战生死有命,但他楚岺——”

    山羊胡指着天。

    “杀了我家王子,还如此羞辱折磨,残暴无情,非人哉!”

    “我家大王此举就是为了给父兄报仇,只要楚岺人头。”

    中山王同情地看着他,唤四周垂首而立的侍女们:“快扶贵人去歇息,泡了温泉,大悲大怒,会脱力。”

    侍女们涌上将山羊胡扶出来,裹上袍子,山羊胡倒也没有拒绝。

    “王爷。”他悲声说,“我们大王只有这一个诉求,愿与王爷共谋,愿与王爷永世结好。”

    中山王看着他,似乎思索,然后问:“你们大王有公主吗?”

    山羊胡一愣,似乎没反应过来。

    萧珣已经做悲痛状:“父王,我已心有所属——”

    山羊胡这才反应过来,是要联姻?

    “有——”他道,就是没有,也有。

    中山王哈哈笑:“以后再说以后再说,贵人先去歇息。”他摆摆手。

    随着他摆手,娇弱的侍女将山羊胡扶着就走,山羊胡也似乎真的脱力,没有半点反抗。

    温泉池只剩下他们父子。

    中山王舒口气,重新躺回去,自己拿起手帕在温泉里浸湿,再遮挡在眼上:“猴子泡温泉都知道不吵不闹。”

    萧珣笑道:“父王,你信他的话吗?”

    中山王道:“我信不信不重要,西凉自己信就行了。”说到这里又轻叹一口气,“不过,楚将军这次大限真是到了。”

    萧珣道:“那父王要去救他吗?为了大夏,为了楚将军,不惜暴露自己私藏的兵马。”他按住心口,“父王此举真是让人又恨又感动,天下人不像那楚昭铁石心肠,一定会为父王倾倒。”

    中山王哈哈笑了,抬手一扬温泉水:“那是自然,论起倾倒众生,你这个儿子可比不上老子我。”

    萧珣也不躲开,任凭温泉水打在脸上,泉水又如珍珠从他光洁细腻的脸上落下。

    “父王,孩儿愿替父王领兵去。”他说。

    中山王笑了笑,拿下巾帕看萧珣:“又要去英雄救美啊,俗话说事不过三——”